昆山腔和昆曲的关系

昆山腔和昆曲的关系

日期: 人气:
商城:教育网

昆山临近苏州和上海,交通便捷,且有着悠远的艺事传统。元明以后随着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对物质生活的要求目益提高,娱乐活动迅速繁盛,并涌现出一批代表的音乐家、作家和艺人。

昆山腔和昆曲的关系

要说昆曲,先要说昆腔。昆腔,与高腔并为南北曲腔之宗。明中叶至清中叶达到鼎盛,鼎盛期跨越三个世纪,达二百余年。

昆腔流行于江南地区,辐射全国。而以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宁波五“府”与苏南“吴中”为最正宗。而在南方其他地区,则与高腔并行。清代中后期以后,昆腔与高腔都开始没落。

昆腔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昆山腔——昆曲曲唱——昆腔。这三个词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区别,实际上具有质的不同。昆山腔是昆山一带民间艺人唱戏时的口中之腔,止行于吴中。通俗一点讲,就是带有十分鲜明的地方色彩,类似于说话口音中的吴中方言。

当时与昆山腔一样的地方声腔还有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就是分别流行于昆山、海盐、余姚、弋阳一带的声腔。这四大声腔特点是都没有伴奏,属于徒口而歌。

昆曲的历史背景

昆曲起源于元朝时期,最早被称为“南曲”或“汉剧”。元朝时期,蒙古族统治者对汉族的文化艺术十分重视,他们将汉族文化艺术和蒙古族文化艺术相融合,从而诞生了昆曲。

昆曲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元朝的政治和文化背景。元朝时期,文化融合和交流十分活跃,昆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得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昆曲的演出形式十分独特,它以歌唱和表演为主,以琵琶、板鼓、锣鼓等为伴奏,配合精美的戏服和舞美,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昆曲的表演技巧和风格在明代和清代逐渐成熟,成为了文化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昆曲之美在何处

服饰之美。昆曲服饰可以称之为一门艺术,它基本沿袭了明代的风格,又吸收了清装、旗装的服饰特色,同京剧服饰差异不是很大,是以红、白、蓝、黄、黑、紫、粉等颜色为主色,色彩十分鲜艳热闹。

昆曲服饰的颜色与我们正常生活中所见的略有不同,红色是枣红,黄色是明黄,黑色是偏暗的黑,白色是淡的五彩,绿色则为深绿与粉绿,蓝色是靛蓝,紫色是灰紫。

传统的昆曲服饰在刺绣、盘扣等的运用上也是炉火纯青,在针线运用方面,追求的是以极为精确的角度构成近乎完美的图案,不过度追求艳丽,追求的是“雅”和“韵”,雅和韵基本体现在传统纹饰如龙、凤、鸟、兽、鱼、虫、花卉、云、水等等意象上。

教育网

0 留言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