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物理教案5篇

高二上学期物理教案5篇

日期: 人气:
商城:教学网

教学计划内容合理,符合课程目的,符合培养目标定位的要求,符合实际需要,对内容观点正确,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在这里,边肖给大家分享一下高二上学期的物理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一年级二年级上学期物理教案

【教学预设】

使用幻灯片时,充分利用其效率。同时,尽量保留黑板的功能,始终展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简化实验,向学生传达这样一个信息——善于从简单中捕捉精彩瞬间,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体验科学(阅读材料)。

习题设计要有针对性、导向性、层次性。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这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知道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和带电的本质。

知道电荷守恒定律。

知道基本电荷、比电荷、电荷量、静电感应是什么概念。

(2)流程和方法

物理螺旋式递进学习法。

从现象到本质分析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将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带电物体的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

科学家科学思维和精神的渗透--课外阅读材料。

【教学重难点】

要点:电荷守恒定律

难点:利用电荷守恒定律分析解决相关问题,如摩擦起电、感应起电等。

[教学过程]

新课介绍:今天我们进入了另一个丰富多彩、更加有趣的物理大厅,电和磁的世界。高中电学的知识大致可以分为电场电路。本章我们将学习静电学,我们将从物质的微观角度认识物体的带电性质,电荷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以及与静电荷相联系的静电场的基本性质。

【板书】第一章静电场

[在黑板上写字]

一、充电(复习初中知识)

1.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用丝摩擦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用正数表示。硬橡胶棒摩擦皮毛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用负数表示。

2.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相同的电荷相互排斥,而不同的电荷相互吸引。

3.给物体通电的方法:

摩擦起电——学生自学P2后解释摩擦起电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电荷守恒定律铺路。

演示摩擦带电,用验电器检查是否带电,要求学生分析使金属箔开路,过渡到接触带电的原因。

接触带电-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仔细观察从接近到接触的过程中还有哪些现象?当箔片接近未接触时,打开意味着箔片带电?好像还有其他方法可以让物体带电?它的带电性质是什么?设置悬念。

P3自学完第二段后,回答了自由电子和离子的概念及其运动特征。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再演示一遍,靠近(不接触)后,远离,箔片再次闭合,即不带电。有什么方法可以让锡箔在远离后仍然带电?

提供设备并鼓励学生在讲台上演示。获得了静电感应和感应起电。

感应和感应起电-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通过对三种电气化模式本质的分析,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共同规律?得到电荷守恒定律。

学生自学教材,掌握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电荷、基本电荷和比电荷的概念。

[在黑板上写字]

二、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只能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者从ob的一部分转移

3.要知道产生三相交流电的三个线圈中电动势的数值和周期都是一样的,只是不同时达到数值(或零)。

4.了解相线(火线)、零线、零线、相电压、线电压等概念。在三相四线系统中。

5.知道什么是星形接法,三角形接法,零线,火线,线电压,相电压。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类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

2.使学生理解如何利用数学工具建立物理规律的新模型。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演绎思维能力。

4.努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第三,情感目标

1.通过了解中国电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2.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三相交流电的对称美。

教学建议

教科书分析

三相电流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应该对其有一定的了解。但这里只介绍一些学生可能接触到的知识,不涉及太多实际应用中的具体问题。三相交流电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所以它的基本知识应该是每个学生都知道的。

教学方法建议

1.教师在介绍三相交流电的产生时,除了课本上提供的插图外,还可以找一些图片或模型,让学生明白三个相同的线圈同时在同一磁场中旋转,产生三相交流电,依次落后1/3周期。三相交流电是三个相同的交流电,具有相同的值、周期和频率。每一个交流电都是单相电。

2.让学生知道三个线圈是相互独立的,每个线圈都可以相当于一个独立的电源。由于三个线圈的平面依次相差120 ,它们达到数值(或零)的时间依次相差1/3个周期。用挂图演示三相电机的模型,效果很好。

一方面,与三路交流电单独供电相比,大大节省了电路的材料;另一方面,可以同时提供具有不同电压值的两个交流电。教师要组织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交流电的连接方式,理解这节课。

本中所介绍的三相电的连接.

高二上学期物理教案篇3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理解线速度的概念,知道它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瞬时速度;理解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会用它们的公式进行计算;

(2)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v=rω=2πr/T;

(3)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极限法理解线速度的瞬时性.掌握运用圆周运动的特点如何去分析有关问题;

(2)体会有了线速度后.为什么还要引入角速度.运用数学知识推导角速度的单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极限思想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体会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建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2)体会应用知识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及引入的过程,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线速度、角速度的物理意义及概念引入的必要性。

新课导入

建议在我们周围,与圆周运动有关的事物比比皆是,像机械钟表的指针、齿轮、电风扇的叶片、收音机的旋钮、汽车的车轮……在转动时,其上的每一点都在做圆周运动.你即使坐着不动,其实也在随着地球的自转做圆周运动.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为每秒29.79km,公转一周所用时间为1年,月亮绕地球运转速度为每秒1.02km,运转一周所用时间为27.3天,有人说月亮比地球运动得快,有人说月亮比地球运动得慢,你怎样认为呢?

一、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探究交流

打篮球的同学可能玩过转篮球,让篮球在指尖旋转,展示自己的球技,如图5-4-1所示.若篮球正绕指尖所在的竖直轴旋转,那么篮球上不同高度的各点的角速度相同吗?线速度相同吗?

【提示】篮球上各点的角速度是相同的.但由于不同高度的各点转动时的圆心、半径不同,由v=ωr可知不同高度的各点的线速度不同.

1.基本知识

(1)圆周运动

物体沿着圆周的运动,它的运动轨迹为圆,圆周运动为曲线运动,故一定是变速运动.

(2)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比较

2.思考判断

(1)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其速度一定是变化的.(√)

(2)角速度是标量,它没有方向.(×)

(3)圆周运动线速度公式v=Δt(Δs)中的Δs表示位移.(×)

二、匀速圆周运动

探究交流

如图所示,若钟表的指针都做匀速圆周运动,秒针和分针的周期各是多少?角速度之比是多少?

【提示】秒针的周期T秒=1min=60s,

分针的周期T分=1h=3600s.

1.基本知识

(1)定义:线速度大小处处相等的圆周运动.

(2)特点

①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不断变化,是一种变速运动.

②角速度不变.

③转速、周期不变.

2.思考判断

(1)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相等时间内通过的弧长相等.(√)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同.(×)

(3)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匀速运动.(×)

三、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间的关系

【问题导思】

1.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各物理量意义是否相同?

2.怎样理解各物理量间的关系式?

3.试推导各物理量间的关系式.

高二上学期物理教案篇4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知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知道什么叫参照物,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选定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二)教具

1米长的一端封闭的玻璃管,管内注入水,并留约2厘米长的一段空气柱,管口被封闭;节拍器(或秒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2.完成下列长度单位的换算,要求有单位换算的过程。由两名同学到黑板上演算,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进行练习。

教师口述:0.2千米=______厘米。(答:2×104厘米)

500微米=______米。(答:0.0005米)

对学生所答进行讲评。

3.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课本图1—5甲图中木块的实际长度。要求每个学生动手测量。由同学说出测量结果。巩固上节所学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正确读、记测量结果和减小误差的基本知识。

二、新课教学

1.新课的引入

组织同学阅读课本节前大“?”的内容。提问: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子弹在运动吗?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认真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知识。

板书:“第二章简单的运动

一、机械运动”

2.机械运动

(1)什么是机械运动?

运动是个多义词,物理学里讲的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或路旁的树都有位置的变化;飞机在天空中飞行,它相对于地面有位置的变化。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提问并组织学生回答:举例说明我们周围的物体哪些是在做机械运动。

对于回答中所举机械运动实例,教师要明确指出是哪个物体相对什么物体有位置的改变。

组织同学看课本图2—2,提问:图中的哪些物体在做机械运动?

答:图2—2中运动员、足球、列车、地球、人造卫星、太阳系、银河系都在不停地做机械运动。

问:图中的铁轨,地球上的树木、高山,我们教室中的课桌和椅子是运动的吗?

答:它们都在跟随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他们也在做机械运动。

小结: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板书:“1.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组织学生看课本图2—3,讨论:乘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让学生充分说明自己的看法。

小结:

首先明确本问题中研究对象是汽车中的乘客,这位乘客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其次根据前面所学机械运动的知识,判定汽车、司机和乘客都在做机械运动。但是司机和男孩所说乘客是静止的或是运动的说法都有道理。因为他们在研究乘客的运动情况时,选定的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同。

问:司机看到乘客没动是静止的,是以什么为标准的。

答:以车厢为标准,乘客相对于车厢没有位置的改变,所以说乘客是静止的。

问:男孩看到乘客运动得很快,他是以什么为标准的。

答:男孩以路面或路旁的树木、房屋为标准,乘客相对于路面有位置的改变。所以他说乘客是运动的。

教师小结:在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定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板书:“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①: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②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提问:看课本图2—4,卡车和联合收割机在农田里并排行驶,受油机与大型加油机在空中飞行,说它们是运动的,你选什么物体为参照物。

答:选大地为参照物,它们是运动的。

教师追问:在甲图中如果选卡车或收割机为参照物,在乙图中如果选受油机或加油机为参照物,另一物体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

答:另一物体是静止的。因为它们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的改变

教师小结:像卡车和收割机这样两个物体以同样的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相对位置不变,则称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提问:请你解释法国飞行员能顺手抓住一颗子弹的道理。

要求学生用相对静止的道理予以解释。

教师指出: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举例例说明当所选的参照物不同时,物体的运动情况一般不相同。例如列车中的乘客以地面为参照物是运动的,以车厢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4.匀速直线运动

(1)自然界中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2)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演示实验:启动节拍器,使两响之间间隔1秒钟(如果没有节拍器,可由学生读秒表)。将1米长的内封气泡的玻璃管竖直靠放在黑板上。使气泡由管底竖直上升,从零时刻开始,在每个节拍时,在气泡所在的位置旁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个短横线(以气泡的上沿或下沿为准),这些横线由下到上等距离排列。

改变节拍器摆锤的位置,增大(或减小)摆的周期,重做上述实验。此时要平移玻璃管在黑板上的位置,每组记画横线不可重叠。

用刻度尺测相同的时间间隔内,气泡通过的距离。

提问:你认为气泡的运动有什么特点?

教师讲述:运动的气泡经过的路线是直的,并且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距离相等,即快慢是不变的。这种快慢不变,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板书:“3.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在自然界中并不多见,但是许多运动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

提问:百米跑运动员,从起跑线起跑,跑到终点,他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吗?(答: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

5.小结本节知识要点

三、布置作业

课本P2—4,练习1、2、3、4。

(四)说明

由于在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用)中,参照物并未作为教学内容列出。建议在教学中只需让学生对参照物的概念有个很初步的了解,懂得要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个参照物就够了,不要在教学中补充较为复杂的例题,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难。

高二上学期物理教案篇5

知识目标

1、掌握波长、频率、波速的物理意义;

2、能在机械波的图象中识别波长;

3、掌握波长、频率和波速之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一关系进行计算和分析问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材料、识别图象、钻研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本节的重点是理解波长的含义及公式的含义;要求对公式能灵活应用,学习中要理解波的传播速度的`特点,掌握波速、频率、波长各由什么因素决定,减少理解概念出错的机会。为了很好的理解波速、频率、波长各由什么因素决定,解释如下:

波的传播速度,其中__三个量相互关联;从公式上看,似乎任意一个量改变都会影响其他两个量;不少的初学者都会产生这样的认识,其实不然,那么都是受谁决定的呢?

(1)周期和频率:只取决于波源,而与__无关;

(2)波速决定于介质的物理性质,它与__无直接关系。

(3)波长,则决定于和,只要和其中一个发生变化,其值必然发生变化,而保持的关系.

波长、频率和波速的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波长、频率和波速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波长、频率和波速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横波演示器、计算机多媒体

教学网

0 留言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