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毛泽东学管理读后感(篇1)
地采筹备(采矿)组(挂职)副组长-张猛
毛泽东是个老少皆宜的人,政治、军事、经济都是一流的!他的思想可以应用到各个领域!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日新月异。正是这种发展变化,体现了革命前辈的正确思想和指导。
近期我读了《像毛泽东学管理》这本书,在这里,结合目前大石河铁矿面临的困境,我选择精神信仰、铁的纪律两个角度来对我的感想进行阐述。
一、精神信仰可以产生巨大能量
以前的人是生活在精神世界中,而现在的人生物质世界里;以前的人可以为信仰而献身,现在的人则是为金钱而舍命。所以二者存在着质的区别,这种区别是思想上差异,是心态上变异。本书作者将毛泽东的理论和管理方法与现代管理的问题很好地结合起来,使人们能够清楚地感受到人的管理,主要是思想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的文化水平的提高、随着人们对精神和物质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人的教育也越加困难,从而造成管理者把“统一思想”的教育工作作为一种过场或任务去敷衍了事,“统一思想”变成了“自由发挥”。
在毛泽东时代,社会极为动荡,物质生活极为匮乏。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如何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使广大人民能够全心全意地跟着他走到抗日战争的最后?读了《像毛泽东学管理》这本书后,我找到了答案——他选择的是精神信仰这种激励方式。因为精神信仰也是人的本质需要,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有思想和精神信仰。毛泽东有效地利用了人的最本质的需要,取得了革命的最后胜利。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战争是极其残酷的,因为每个士兵都无法重返战场。在生死考验的面前,物质的激励作用就显得微乎其微。试想想,性命都难保,钱,还能起到什么作用?
事实证明,在毛泽东的军事管理战略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信念给了战士巨大的能量,极大地提高了我军的战斗力。从古至今,凡是善于带兵作战的军事将领,都十分重视官兵的精神鼓舞。曾国藩就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古来名将得士卒之心,盖有在于钱财之外者。
”毛泽东的组织管理能力、领导水平、带兵艺术、人格魅力以及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伟大理论等等,无疑都是最值得领导者和管理者学习的。所以,即使在今天的工商界和管理界,毛泽东思想仍然熠熠生辉。毛泽东的管理智慧也是现代企业管理者思想和智慧的源泉,被大多数成功企业家视为精神图腾。
比如张瑞敏、柳传志、史玉柱,这些现在在中国商界有影响力的人物,都是毛泽东思想的典范。他们把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灵活地运用到企业经营、管理、竞争、扩张等方面,走在时代前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二、铁的纪律是团队执行力的重要保证
铁的纪律是团队执行力的重要保证,良好的作风是保持纪律的前提。现代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最头疼的是不守规矩,各行其是,自由主义猖獗。为什么毛泽东能做到呢?
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就会深有体会,主要是作风问题,是人的生活作风、人的工作作风、社会的风气的改变所造成的。
一个强有力的组织必须要有健全完善的纪律来保证。部队通过打造铁的纪律赢得革命的胜利,企业如何打造有战斗力的组织,从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着手,形成制度化,通过长期地执行,使其成为一种习惯与自觉行为,最终形成职工在制度面前的“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的意识。毛主席提出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使军队得到人民的使用和保护,领导革命取得了胜利。
要建立有战斗力的组织,高明的管理者通常是从严肃法纪入手。只有先有规则,再无条件执行,久而久之,长期坚持,永不懈怠,才能制度化。也只有制度化才能使成员的“服从”成为一种习惯和自觉行为。
纪律是一种意识,它可以通过习惯转化为一种潜意识行为。也就是说,一开始是合理的,一旦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点滴培养出来,形成习惯,纪律就成了一种潜意识行为。
向毛泽东学管理读后感(篇2)
《向毛泽东学管理》---第三章群众路线是致胜法宝读后感
-----于胜骞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网络时代,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充分调动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众的智慧,形成团队的力量。为此,毛泽东倡导的民主管理是事半功倍的好办法。
1.“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是毛泽东兵法的要诀。然而,多打少赢是容易取胜的。在国内外的古今军事书籍中都可以找到许多例证。这根本不是毛泽东的新发现、新创造。这么简单的道理,难道国民党将士就不懂?
可见,明白道理是一回事,善于运用是另一回事。毛泽东从群众的调查研究入手,宣传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自由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群众斗争的思想。他说:
“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用户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
”毛泽东的对手都没有认清这个道理,或虽有认识,但找不到赢得民心的办法,所以才一个个败下阵来。在著名的解放战争淮海战役中,解放军战前有60万人,蒋军有80万人。然而,在几个月内,解放军消灭了55万敌军。据统计,淮海战役前后支队规模空前,共有540万农民工。
成功的管理者都知道,群众不是工具,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发挥巨大作用。正如张瑞敏所言:“企业说到底就是人,管理说到底就是借力。
你能把许多人的力量集中起来,这个企业就成功了。”
在神墨系统中,总部的群众是谁?全国的校长和老师,各盟校校长的群众是谁?是老师。
老师的群众是谁?家长和孩子。因此,我们必须循序渐进地做好自己的思想工作,才能前进,取得最后的胜利。
2.毛泽东真的用兵如神吗?
毛泽东不是一个会计算的神。在指挥人民军队的过程中,每当需要做出重大决策时,他都十分注重听取各方意见,并根据各方意见及时修改决策,使作战部署更加符合战场实际需要。毛泽东这种虚怀若谷的作风,与蒋介石刚愎自用,总认为自己高明,固执己见,一意孤行,因而在战场上总打败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一个人的智慧总是有限的,领导者能够掌握的情况,拥有的实际经验更是有限的。通过民主管理这种形式,把他们的合理意见集中起来,许多困扰管理者的难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套用部队的一句老话,“千难万难,充分发动群众,把群众智慧集中起来就不难”。
毛泽东认为领导干部讲“民主”,是关系组织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
相比较而言,神墨有很多任性的校长,他们从不理会下面老师的感受,执意孤军奋战,没有充分发挥和调动群众(老师)的智慧,晚上傲慢自大,导致团队缺乏凝聚力、懒惰和散沙。久而久之必然走向失败。
因此,管理成败与领导者的民主作风有很大的关系。不少优秀企业家非常重视民主管理,索尼公司的创始人盛田昭夫就曾说过:“日本企业十分注重走群众路线。
”“我始终认为,让职员们参加公司长期计划的制订工作,集思广益,献计献策,虽然为开各种会议难免花去大量的时间,但公司的经营却受益不浅。”杰克韦尔奇在自传中强调,“把一大群人召集在桌子旁,不管职位高低,大家一起就某个困难问题进行急诊”。这样就可以实现“集体智慧最大化”。
每个经理都应该做一块海绵来吸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并对过滤后的新方法进行了挤压。
然而,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肯定都有过“过五关、斩六将”的辉煌历史。过去的成功很容易让企业家扩大自信,产生傲慢,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无所不能,这往往预示着未来的失败。因此,在市场上驰骋的企业家,需要从毛泽东的人生经验和教训中学习管理智慧。
3.大家想办法,人人出主意
关于如何调动人们的积极性,管理者做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但在实际工作中,管理者仍然觉得策略不够,效果不理想。其实,毛泽东有一个花钱不多但效果明显的好办法,那就是“大家想办法,人人出主意”。朝鲜战场志愿兵的许多新战术,都是动员基层官兵想出点子和办法创造出来的。
民主管理在调动企业积极性方面的作用值得企业管理者关注。现在很多老板经常抱怨自己的员工素质不高,缺乏主人翁意识,不专心工作,给多少钱,做多少工作,即使给了钱也不想工作。如果他们能懒惰,他们就会懒惰。其实,出现这种状况不能全怨员工。
主人翁意识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受过教育的,而是企业现实的反映。如果一切都由老板说了算,员工就没有民主权利,在各方面事务上也没有发言权。他怎么可能有主人翁意识?
4.民主究竟是谁说了算?
在实行民主管理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极端民主的理想倾向。有的干部会说,好了,民主管理了,我省事了,大家看着办吧。于是放弃职责,甘做群众的“尾巴”了。
而有的员工也认为,民主管理了,那什么都得听我们的了,我们说什么就是什么,领导要是不听我们的,那就是不民主。结果,与会的每各人都谈了自己的意见,争吵不休,没有形成任何决议。毛泽东指出,民主不是说了算,而是集中指导下的民主。
毛泽东特别强调,这不是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的任何问题的决策。首先,要事先调查,了解大多数人的真实想法,特别是单位骨干的想法。如果有不同看法,就要先研究一下。
如果意见难以统一,估计谁也说服不了谁,我们就应该先做好准备,而不是急着提出计划、做决定。二是事先与领导层及骨干进行良好的沟通,求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以免发生争论时孤掌难鸣,得不到强有力的声援。三是当个人意见没有得到多数人认可时,不妨先缓一步,表示“看来大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不一致,所以暂不做决定,以后再议”。
会后再继续做思想工作,效果定会好得多。
总而言之,民主是一把“双刃剑”,要想玩得好,有许多细节需要把握。显然,毛泽东所提出的“厉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应该是管理者追求的目标。
我们神墨其实已经做到了这一点,总部先发布一个意向,由全国的校长老师先讨论,跟帖子发表意见,(这一招就是先民主);然后总部根据全国盟校的意见进行综合处理,制定方针和目标,再下发通知到全国各盟校(这一招就是集中),各盟校根据总部的通知来实施总部的这一决定,最终达到目的。这种意见是从哪里来?------从群众来,最终到哪里去?
-------到群众中去。到群众中去干什么?------解决实际问题。
这充分体现了神墨的管理模式,这是符合毛泽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的!望全国的各级校长学习之!
向毛泽东学管理读后感(篇3)
《向毛泽东学管理》读后感800字:
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提及毛泽东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传奇的一生可以说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人。他的组织能力、他的领导水平、他的带兵艺术、他的人格魅力、他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伟大理论等等,无疑都是最值得人敬佩和学习的,依同事的推荐,我有幸阅读《向毛泽东学管理》之后,确实另有一番收获。
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对于毛主席的敬仰更多的是于老一辈人的评说,至今为止毛主席对老一辈人的影响仍然是不可估量。毛泽东管理思想的核心是以宗旨为大旗,依靠“精神聚众”,解决了广大官兵“为谁扛枪,为谁打仗”的问题,从而万众一心,前赴后继,最终夺取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结合到我们现代社会企业管理理论,宗旨和愿景是文化的核心,骨干是企业成长的原动力,企业要想基业常青,从优秀迈向卓越,必须明确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塑造教派般的文化,培养自己的忠实骨干。毛泽东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为干部骨干是上情下达的纽带,是支撑事业的柱石。所以培养和使用好骨干相当重要。纵观世界企业,中国企业的骨干培养更具现实意义,原因在于:西方企业的繁荣大多归属于制度上的优越,高层走几个人来几个人对企业的成长影响不会太大。而企业的繁荣往往凝聚着骨干们的大量心血,企业的成功大多归咎于几个人的成功。
《向毛泽东学管理》一书中,从精神、思想、群众路线、纪律、作风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毛泽东管理思想方面的精髓。对我触动最深的是书中提到的“作风就是战斗力”这一章节。古今中外的军事家无不重视对军队优良作风的培养。面对激烈的战斗,需要一股特别的精神力量,这就是战斗作风。深思我们企业的管理,只有作风过硬的团队才有可能具有过硬的战斗力,无坚不摧、无往不胜,获得出色的工作业绩。要在企业中塑造一种氛围,因为氛围也是一种宝贵的管理资源,只有氛围才会普及到多数人,才会形成宏大的具有相同价值观和驾驭能力的管理者队伍。才能在大规模的范围内共同推进企业进步,而不是相互抵消。
团结就是力量,化内耗为合力。企业如果不讲团结协作是没有出路的。如果团队中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考虑问题,那还会有什么团结致胜可言。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应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员工有可以施展才华的平台,同时有充足的经济使得工作生活都幸福快乐。工作中应该雷厉风行,完成任何任务都有一股劲儿,说干就干,不干则已,干就干好。领导将任务交给这样的团队,会非常放心。现代社会是快鱼吃慢鱼的时代,谁能够及时发现市场需求,快速组织资源,形成产品和服务来加以满足,谁就能尽得商机,占据主动。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越来越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
人的思想是一个复杂系统,信仰是其核心。一个成功的人士身上肯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必须肯定的一点是成功的人士都有着积极进取、吃苦耐劳、不畏困难、勇于开拓、敢于承担的精神信仰。我们的团队里如果有这样的人士,那是团队之福;如果缺少这样的人士,我们就努力培养出这样的一批人来,我们的事业才有可能成功,路才能越走越宽。
《向毛泽东学习管理》虽然只是一本书,但其中的思想和精髓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品味,用心珍藏。
向毛泽东学管理读后感(篇4)
首先我要感谢书记给我推荐这本好书,让我接受更高层次的学习和教育,让我体会到人生的另一种境界。《白鹿原》是我在大学时期看过的也是深受其影响的一本书,这本书能陶冶情操,让自己安分守己,做一个顺民。但同时会让自己局限于自己的小团体、小利益中,从而忽略了自己对于整个社会的贡献和作用。我不能说白嘉轩的思想境界不高或他的人生观有问题,因为他毕竟只是一村之长。《向毛泽东学管理》就不同,毛主席心系整个民族和国家的命运,他的思想总是从大局出发、高屋建瓴、催人奋进、令人鼓舞。
毛主席对于军队的管理方式首先侧重于战士的思想教育,思想通则一通百通。毛泽东管理军队从来不靠强制命令,也很少搞物质刺激,而主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广大官兵认识到自己的长远利益、根本利益,从而团结起来为共同利益而斗争。毛泽东管理思想的核心就是以宗旨为大旗,依靠精神聚众,解决了广大官兵为谁扛枪,为谁打仗的问题,从而万众一心,前赴后继,最终夺取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毛泽东抓军队纪律从思想教育入手,使官兵们认识到遵守纪律的极端重要性,把纪律建立在广大官兵自觉遵守的基础上。
当然,人为万物之灵,每个人的思想认识终归不同,思想最难统一,即使我们都知道统一思想、凝聚合力是管理的最高境界,但究竟如何达到,才是问题的关键。
现在的企业包括整个国家似乎都将思想教育和思想激励忽视了。很多人似乎失去了信仰、失去了目标,变得无所适从了!我自己在参加工作之后的几年里就一直为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困惑不解。最后定位为守护一家老小,完成传宗接代任务,干好本职工作为我的使命和价值。当然现在认识到,我的这种心态就是普通的员工心态,不利于自己的发展。通过自己的思想认识经历,我体会到员工有员工的觉悟、干部有干部的觉悟,领导有领导的觉悟。如果不从事思想引导和教育工作,单纯的一味以干部的思想觉悟和行为标准去要求员工,自然会产生摩擦,再如果一味的批评、考核,则会埋下怨恨的种子。这绝对不利于企业的和谐发展。
当然,作为普通员工,组织性和纪律性是必须具备的。试想一个团体,如果没有组织性和纪律性为约束,很难凝聚合力,发挥团体的真正作用,那就什么事也办不成。如果团体中有矛盾的存在,矛盾不解除,即使有组织纪律性的约束,也很难发挥团体最大的效率。要想发挥团队最大的效率,必须彻底了解矛盾、消除矛盾。当然,有的矛盾是个人与集体的矛盾,不可调和。只能靠提高个人的思想认识和思想觉悟,需要员工甘愿作出自我牺牲。
说到底,还是需要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员工思想觉悟的提高除了员工自身主动加强学习以外,还需要管理者有意识的加以引导。
随时掌握员工的真实想法,了解团体内部矛盾的真正所在,对于化解矛盾、加强引导、凝聚合力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作为工会工作者,我对于工会作用的认识是:
工会作为企业的一个辅助机构,第一就是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做好服务,第二就是做好思想教育工作,起到凝聚人心的作用。任何违反工会这两项基本职能的做法都不可取,都要想办法调和。多为员工办实事、办好事是提高工会组织影响力最为有效的方法。
公司基层工会工作人员基本上都是兼职人员,工会工作只是作为他们的一项职能,基本上他们一个人负责与总部各个职能部门的联系,完成各个部门下达的任务。如果工会工作与生产任务相冲突时,他们势必会将工会工作滞后,如果我们不表示理解和支持,势必会产生矛盾,不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我们要充分相信员工的责任心和主动性。从大的方面来说,有时候工会工作的滞后,也是为了从全局利益考虑,顾全大局。我们只能一方面做要求,一方面做思想工作,尽量提高执行力,及时完成上面下达的指示和任务。
以上就是我的体会,再次感谢书记给我机会向你做思想汇报。
向毛泽东学管理读后感(篇5)
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提及毛泽东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传奇的一生可以说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人。他的组织能力、他的领导水平、他的带兵艺术、他的人格魅力、他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伟大理论等等,无疑都是最值得人敬佩和学习的。
在儿时的记忆中,曾经有着在毛主席逝世的时候,父母亲哭泣的画面;在模糊的记忆里,收音机里一直放着哀乐,那种因毛主席逝世的悲痛袭卷了全国。那时我仅仅三岁,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现在回想起来,这样一位伟人的过世对于深深热爱着他的人们是多么大的一种打击。
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对于毛主席的敬仰更多的是来源于老一辈人的评说,至今为止毛主席对老一辈人的影响仍然是不可估量的。后来,我长大成人了,陆陆续续地看了一些关于毛主席的一些书籍,这其中有父母一直推荐我读的《毛主席语录》、《毛泽东选集》。那个时候,他们几乎人手一本,胸前佩戴毛主席像章,每天带着极其虔诚的心诵读。说心里话,初看的时候不太懂,也不太理解《毛泽东语录》的精髓。只知道他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中国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建立了新中国。书里,毛主席说了许多经典的话语,内心对他的敬仰应该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转眼间参加工作10年了,单位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读《向毛泽东学管理》这本书,这次我怀着万分敬仰的心情认真地进行了阅读。我深信这本书的思想一定代表了中国式管理的最高水平,肯定有着取之不尽的精华,如果我们从毛泽东身上吸取更多的精髓,并灵活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将终生受益。
《向毛泽东学管理》一书中,从精神、思想、群众路线、纪律、作风等方面详细阐述了毛泽东管理思想方面的精髓。对我触动最深的是书中提到的作风就是战斗力这一章节。古今中外的军事家无不重视对军队优良作风的培养。面对激烈的战斗,需要一股特别的精神力量,这就是战斗作风。深思我们企业的管理,只有作风过硬的团队才有可能具有过硬的战斗力,无坚不摧、无往不胜,获得出色的工作业绩。要在企业中塑造一种氛围,因为氛围也是一种宝贵的管理资源,只有氛围才会普及到多数人,才会形成宏大的具有相同价值观和驾驭能力的管理者队伍。才能在大规模的范围内共同推进企业进步,而不是相互抵消。
团结就是力量,化内耗为合力。企业如果不讲团结协作是没有出路的。如果团队中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考虑问题,那还会有什么团结致胜可言。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应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员工有可以施展才华的平台,同时有充足的经济使得工作生活都幸福快乐。工作中应该雷厉风行,完成任何任务都有一股劲儿,说干就干,不干则已,干就干好。领导将任务交给这样的团队,会非常放心。现代社会是快鱼吃慢鱼的时代,谁能够及时发现市场需求,快速组织资源,形成产品和服务来加以满足,谁就能尽得商机,占据主动。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越来越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
人的思想是一个复杂系统,信仰是其核心。一个成功的人士身上肯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必须肯定的一点是成功的人士都有着积极进取、吃苦耐劳、不畏困难、勇于开拓、敢于承担的精神信仰。我们的团队里如果有这样的人士,那是团队之福;如果缺少这样的人士,我们就努力培养出这样的一批人来,我们的事业才有可能成功,路才能越走越宽。
《向毛泽东学习管理》虽然只是一本书,但其中的思想和精髓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品味,用心珍藏。
向毛泽东学管理读后感(篇6)
现代管理强调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促进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企业应该提倡什么样的价值观?反对什么?
弘扬什么?抑制什么?毛泽东一到井冈山就对这些问题做出了最好的回答。
这是毛泽东成功管理的最大秘密."
答案只有四个字,即“灵聚人”。现代团队,特别是技术团队,更应注重团队精神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不可能以促而就,需要管理层更加努力和经验。
作为优秀的管理者,我们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探索现代管理的奥秘,毛泽东的管理经验确实经久不衰。永远都值得我们学习,从创建团队之初到经营管理,“团队精神”的建设,整个队伍建设过程中都是不可或缺的。
真正的“团队精神”是管理者赋予的,不只是概念,而且是领导人做出榜样,而人类在模仿学习方面确实天然而成的,你作为领导者做出个样子,自然下属们也会去模仿学习,包括你的一言一行。
读毛泽东管理学中,我记得有句话讲的是:“可能你说的团队精神,大家会认为是空谈,但是你说多了,大家就觉得自然了,久而久之,也就是认同而照着做了”,我觉得这句话我很赞同,这个就是为什么共产党至今还在很好的管理者整个国家的“团队效应”了。
我没有读过著名的哈佛大学,也没有专攻人事管理。我只是一个懂得用心探索管理,理论联系实际的人。从前也走过和经历过从一名小职员,到技术能手,再到技术高手,最后转换角色,成为一名it管理者。
“团队精神”,从我刚学习团队管理的时候,就明白这个是在团队乃至整个公司都不可缺少的成功因素。
有的管理者可能觉得人员流动很正常,睁只眼闭着眼就算了,包括公司经营者,而我不行,我知道团队中要有核心的技术人才,一旦人才流动太大,会影响周边的人,最后整个团队瓦解。
我在管理游戏开发团队的时候,就有这么一个例子,公司中午有食堂,一到中午我们技术团队的人都会去那里吃饭(有的时候会到外面吃),很多时候,我吃完饭之后,会等到最后一个团队成员吃完饭(技术人员),再一起离开食堂,当时团队成员总会自己走自己的,独来独往,但是久而久之,被我感动了,他们都会和我一起等待最后一个团队成员吃完饭一起走,后来有一次,被老板看到了,老板开玩笑似的说:你们真是够团结的啊,不等到最后一个,都不走啦……
当时听到这句话,我觉得自己在管理学到又得到了一次很不错的评分,其实我明白,老板在说那句话的时候,大家都是面带微笑的,而心里面也在笑着……
向毛泽东学管理读后感(篇7)
管理者可以控制企业的发展方向,甚至决定企业的最终命运。这就好比一个好的国君,可以治理好一个国家。古代有昏君,亦有明君。
昏君治理国家则天下混乱,外族来侵,百姓民不聊生。明君治理国家则天下太平,外族敬之,百姓安居乐业。这就是不同管理者,带来的不同结果。
一个企业亦是如此。
1、一个团队要想有战斗力,首先要有凝聚力。
如何提高团队凝聚力是管理者必须优先解决的重要问题。成长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行为习惯,难免会打自己的小算盘。因此,企业需要明确共同的目标、明确的宗旨和价值观。只有以共同的事业为纽带,以美好的愿景为灵感,才能使员工组织起来,团结起来。
理念有多大,事业才能做多大。
2、集中兵力、各个歼灭。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是毛泽东兵法的要诀。然而明白道理是一回事,善于运用又是另一回事。在革命时代,在敌人强弱的大局下,毛泽东军队之所以能够集中优势兵力,取得自己战胜敌人的胜利,是因为人民的大力支持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成功的管理者都知道员工不是工具,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
3、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现代企业管理中,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为广大管理者头疼的一件事,而毛泽东针对此问题,提出“大家想想办法,人人出主意” ,实现民主管理。通过实行民主,多听取大家的意见,提高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增加员工在各方面的发言权,最终达到提高员工积极性的目的。
4、变强制为自觉:让员工自己管自己。
毛泽东说:党的纪律是强制性的,但同时,必须建立在党员干部的觉悟上,而不是片面的命令主义。每天盯着员工看八个小时是不现实的。在员工培训和学习过程中,要注重观念的灌输和一点点的培养,使员工把执行变成自觉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认同感和团队归属感。
5、没有检查,就没有执行力。
许多企业家羡慕军队的执行力。不难发现,军队的高效执行力是建立严格的责任制、严格的检查和严格的奖惩。部队有一种说法,叫做“只有令行禁止,没有三令五申”。意思是说,军队必须令出必行,重要的命令、指示根本不许需要三令五申。
不难想象,如果企业领导在安排一项工作后,都有严格的检查监督,彻底打消下属的侥幸心理,再结合检查考评结果落实奖惩措施,这样一件工作才算尘埃落定,有始有终,员工的执行力将会有显著的提高p>
6、实践育人,建立高效的学习型组织。
理论联系实际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他强调,学习理论和知识本身并不是目的。关键是从实际出发,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学校不仅仅是要让你掌握一些理论知识,而是要教你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方法,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让大家都能做到:课堂生动高效。
另外在学习过程中,提倡相互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丰富个人的知识,从而达到自身素养的不断提高。
7、尊干爱兵,构建和谐的上下的关系。
毛泽东提出了“官兵一致”的原则,士兵是军队的基础。那么教师就是学校的基础,要构建和谐的上下的关系,首先应端正思想态度与教师站在一起,随时了解掌握教师的思想动态,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思想工作态度,其次,要尊重教师的思想和想法,深入教师中,和教师做朋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团队的力量。
当今社会是商场如战场,竞争异常激烈。要想对外,必先安内。不管是带兵打仗还是企业管理,只有内部心齐了,才能一致对外。
针对当今企业遇到的各种问题,李凯城先生结合毛泽东在战争中遇到的类似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办法。从军事领导的角度看,管理是毛泽东留给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
杨旭阳2015.3.24
向毛泽东学管理读后感(篇8)
这几天读了《向毛泽东学管理》,我深受启发,任何一种组织都离不开管理,任何一个群体目标的实现都得益于有效的管理活动。今天,当我们回顾艰难困苦和革命战争年代时,我们可以再次领略到毛泽东雄伟的军事精神,不禁感叹毛泽东在军事领域高超的管理艺术。毛泽东把散漫的、缺乏组织纪律性并毫无无产阶级意识的农民成功的转变成了具有无产阶级性质的有严格纪律的新型人民军队,在指导人民战争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经验,总结出一整套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方针和方法。
他的组织能力、领导水平、领导部队的艺术、个人魅力、从群众到群众的伟大理论等,仍然闪耀着思想的光辉,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指导意义。
一、重视人才、人尽其才
毛泽东一生都坚信人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在各个历史阶段,毛泽东都十分重视人的管理和控制。他善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通过自觉的教育引导,改变官兵关系,营造一致的氛围。
在红军的历次“反围剿”战役中,毛泽东积极采取防御战术、游击战术,采取以空间换时间,以空间换取胜利的方法,不是因为胆怯,而是毛泽东相信:存人失地,地失复得;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毛泽东正是在这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指导下,充分发挥了运动战和游击战的战术,赢得了人民的信任,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当代企业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是企业中最宝贵的资源,安德鲁卡内基就说过“如果把我的厂房设备、材料全部烧毁,但只要保住我的全班人马,几年以后,我仍将是一个钢铁大王。”,通用汽车公司前总裁史龙亚弗德也说过:“你可以拿走我的全部资本,但是你把我的组织人员留下,五年内我就能够把所有失去的资产赚回来”。
人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人力资源部门要做好“识人”工作:无德无才不可用;有德无才可适用;无德有才要慎用;有德有才要重用!
二、精神的力量大于物质的力量
毛泽东相信信仰的力量和精神力量的作用,这与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企业文化建设相对应。毛泽东对理想和使命的追求,对统一思想的重视,对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视,对宣传的重视,对英雄模范的重视,对作风的重视,都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在组织建设中,毛泽东看重的不仅是在军事上的“如何扛枪、如何打枪”,更多的是“为谁扛枪、为谁打仗”的问题。
红军实行党代表制度。支部建在连上,班上有小组,对战士们一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随着士兵意识的提高,他们的战斗力也在提高。毛泽东很好地解决了官兵在日常战斗和生活中的精神归属问题,也解决了战斗的积极性问题。归属感是企业凝聚力的核心。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当员工感到被尊重和需要时,他们会有更大的动力。当企业遇到困难时,有归属感的员工永远不会离开,分享困难!
虽然企业政治教育不同于军队政治教育,但可以用这种管理方法来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积极性。
三、引而不发
改变员工的不良风气,建立符合管理者要求的员工行为规范,是每个管理者都在研究和追求的目标。共产党对于农民的宣传政策是:“引而不发,跃如也” 。
对于农民的迷信和陋俗,毛泽东坚持认为,菩萨要农民把他们扔掉,烈士祠和孝工坊要农民自己毁掉,别人代为行事是不对的。要坚持教育,让被教育对象从根本上认识自己,改变自己,而不是越俎代庖,更不是通过强制手段进行压制,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是要不得的。
对于企业来说,要想得到员工的认可,就要通过宣传教育加强与员工的沟通,让员工认识到新政策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自觉贯彻执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高原则是使员工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这样人力资源的工作效率才能提高,监督成本才会下降。
四、付诸行动,执行有力
行动体现的就是一个执行的过程,再好的决策,少了执行,也是无法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的。企业在做出决策后,最重要的是付诸行动,认真执行。毛泽东的行军用兵之道中就很注重执行,所以在设定攻取目标后,能认真排兵布阵,对敌人进行打击,避免拖泥带水的状况发生。
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领导者及其下级需要有效地实施决策。领导者要在“传、帮、带”的过程中,多给予下属培养锻炼的机会,压担子,让他勇于尝试、勇于做事,使其尽快成熟起来。所有员工都应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培养那种“扎硬营,打死仗”的企业精神,切实做到付诸行动,执行有力。
毛泽东思想中蕴涵着许多管理思想,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同时,要努力把这些宝贵的财富运用到实践中去,做好自己的工作,共同发展壮大企业!
向毛泽东学管理读后感(篇9)
《向毛泽东学管理》是一本极具可读性和实用性的管理书籍,它从毛泽东的领导经验中提炼出了许多有关管理的规律和方法,对我们现代企业的管理实践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在阅读这本书之后,我感到收获非常大,以下从四个方面展开我的读后感。
一、毛泽东身上的管理智慧
毛泽东在革命战争中的成功,是需要一个有远见卓识的领袖来引领众人的,而毛泽东正是这样的人。他的成就不仅仅在于带领人民取得了胜利,也在于他身上的每一个管理决策中蕴藏着的智慧。他的管理风格注重领导人的品质和能力,注重团队意识的建立和发扬,注重以“人民利益至上”为核心价值观等,这些都成为现代管理者不可或缺的素质和理念。
二、从毛泽东的军事理论中感悟管理思想
毛泽东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家,在军事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也给我们现代的管理者提供了一个非常巨大的启示。因为在军事战争中,即使是最优秀的指挥官也需要一支有着高度团结性和配合性的队伍,采用科学的策略和方法,有效地组织和指挥各个部队,并能迅速适应各种战术局面的变化,以达到最终的战胜目的。这无一不是现代企业管理所需要具备的管理能力和素质,因此我们需要从毛泽东军事理论中深化对管理的认识,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
三、从毛泽东的经典语录中汲取管理智慧
毛泽东的经典语录是中国历史上最富有文化内涵、最有影响力的语录之一。《向毛泽东学管理》一书中也提炼出了涵盖管理思想、个人素质和团队建设等多个方面的毛泽东经典语录,这些语录为我们现代企业的管理实践提供了丰富的智慧和思想。例如,“爱国主义是个人品德的核心,也是团队精神的来源”“要把短处变成长处”“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等等,这些语录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四、以“人民利益至上”为核心价值观
作为伟大领袖之一的毛泽东,一生所追求的目标都是以“人民利益至上”为目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种精神不仅仅体现在毛泽东的革命实践中,也可以运用到现代企业管理中。以人民利益为核心价值观,注重保护劳动者的权益,注重企业社会责任,并让员工始终明白,“平民之事,大家监督;大事之中,全体听从。”这样的价值观能够增强企业的内聚力和凝聚力,也能够让企业更加坚实地立足于市场竞争中。
总之,《向毛泽东学管理》这本书从领导力、经营、战略、组织文化、员工管理等方面全面阐述了毛泽东的管理思想,向我们现代管理者展示了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管理著作。只有不断深化对其中思想和原理、方法的研究,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才能更好地推动企业发展,创造出更为辉煌的业绩。
向毛泽东学管理读后感(篇10)
主人翁意识在哪里
许多管理者都可能会觉得疑惑,为什么花了很大精力想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但总是收效甚微﹐在奉行“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时代中﹐这样的困惑屡见不鲜。我们不需要先对结果发表评论。管理者有这样的初衷,这总是值得赞赏的。
毛泽东的 “群众路线"的原本解释是﹕“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管理工作中,这种状态和心态是可贵的。问题的关键在于管理者是否愿意,不敢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而且,如果采用这种管理理念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就意味着员工在公司的地位和素质的改变。
我们不能只抱怨员工素质低、缺乏主人翁意识、缺乏工作奉献精神、以及要花多少钱。甚至给了钱也不想干活,能偷懒就偷懒。其实,这种情况不能怪员工。所有权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受教育的,而是企业现实的反映。
如果一切都由老板说了算,员工就没有民主权力,在各方面事务上也没有发言权。
真正的企业主人当然是老板。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人有一个严肃的工作态度:工作是为老板做的,他们只是为了挣点工资。
因此,只要不影响工资奖金,工作上投入越少越好。更严重的,工作上拈轻怕重,报酬上斤斤计较,在态度上消极被动。遇到难事躲着走,能少干就少干。
对临时性的额外工作,更是想方设法推脱。这就是典型的打工心态。
客观上讲,付出劳动,就要有劳动报酬,这一点天经地义。所以,当员工“斤斤计较”自己的工作报酬时,也不应该受到过多指责。但是,工作本身的回报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如果员工紧盯工资报酬这一种回报的话,可能会忽略另一个更重要、更具有战略性的回报:那就是人力资本的积累。
员工的人力资本表现为知识、经验、技能。事实上,知识、经验和技能有两个功能:一是劳动,二是投资。
把知识、经验、技能的功能仅仅定位为“劳动”,必然产生打工心理。因为,劳动必须有劳动报酬,劳动报酬通常是工资、奖金。因此,仅仅关注自己的工资奖金就是把自己定位为劳动者,劳动者在民营企业就是打工者。
打工者自然就会产生打工心态。一旦工作心态成为主流心态,企业就会面临刚才提到的局面。
当然,知识、经验和技能还有另一个功能,那就是投资。我们可以把每个职位都看作一家股份公司。员工和老板是后股份公司的股东。然而,员工投资的不是货币资本,而是人力资本。具体形式是知识、经验和技能。员工所要求的回报不仅体现在利润上,还体现在人力资本上,即知识、经验和技能的积累上。
这种把知识、经验和技能作为自己资本的员工,不关注下班后的工资回报,而是关注下班后知识、经验和技能的增长。
这就像我以前看到的一个苹果树的故事:有一棵苹果树第一年结了10个苹果,其中9个被拿走了,只剩下一个。苹果树受了委屈,所以不肯生长。第二年,这棵苹果树结了五个苹果,被拿走了四个。感觉去年和今年分别涨了10%和20%。它翻了一番,感觉很平衡。
但是实上,它可以选择继续成长。到第二年,它会有100个苹果,也许90个甚至99个会被拿走,但它仍然可以继续生长,到第三年,它会有1000个苹果。其实究竟结了多少了苹果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苹果一年比一年结得多,苹果树在不断地成长。有一天,当苹果树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时,那些曾经阻碍它生长的力量可能会很弱,以至于被忽视。
一些老板投资建立了公司,但他们也参与了公司的工作和劳动。然而,很少有老板真正关心他们的工资和奖金,但他们的投资回报。因此,关注投资回报就是典型的老板心态。当员工关注的焦点可以从单纯的心酬和奖金转向知识、经验和技能的积累时,员工的心态也会从工作心态转向老板心态,但他不是企业的老板,而是后股份公司的老板,或者简称后老板。
当然,企业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弊端。例如,第一点:员工的心理依赖意识习惯了以规章制度和指标为内容的硬管理,以人为本的软管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第二点:
思想教育工作不够,注重抓生产、抓效益,忽略了用积极向上的思想培养员工健康的心理素质,而且企业可能只要求员工尽主人义务,承担主人责任,却不能够完整地确立其主人翁的地位和权力;第三点:不能给员工以大家庭的温暖,缺乏对员工的“感情投资”,甚至没有,因而员工也就没有做主人翁的愿望和要求;第四点:对主人翁意识的培养不足,只停留在口头上、宣传上,致使主人翁意识很难成为员工的思想现实,陈旧的体制可能极大地挫伤和压抑了企业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还有最后一点:
民主意识不强,不能广播和头脑风暴,成为制约主人翁意识的人为阻力。
为了培养和激发公司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应该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使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趋于一致,同时,积极探索管理工作的艺术和策略,不断提升工作的深度,广度,力度,使员工主人翁意识得到有效的培养,让员工充分感受到企业是员工利益和命运的载体,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命运是不可分割的。
因此,哪怕现在是打工的,也还要有主人翁精神。即使不是企业主人,我们也是岗位主人。
方正清2011年6月29日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