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我们时不时会需要用到一些文章,范文包含各种各样的文章,你是否在寻找一些可参考的范文呢?为此,小编特意呈上“地震遗址观后感”,不妨参考一下。希望你喜欢!
地震遗址观后感(篇1)
7月,尧利勤有幸参加了公司团委在四川汶川的远程培训,参观了映秀镇**工地。从成都到阿坝州汶川映秀约一个半小时车程,很快就到映秀镇。群山环抱的映秀镇,一片崭新的小洋楼顿时令眼前一亮,如此美丽的小镇却是2008年汶川5.
12大**的震中,那年的**让这个小镇顿时夷为平地。
下车后,我们换乘景区统一观光巴士,前往“5.12”汶川**遇难者公墓和展厅。我们沿着石阶一路走。在路边的石墙上,我们经常看到“四川雄起”、“团结一心”、“勇往直前”、“告别痛苦,回来”等感人而激动的标语。
当我们到达墓地时,我们庄严地鞠躬三次,鲜花,在心里默默地祈祷:死人安息,活人坚强;活得好,活着就是最大的财富,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
随后,我们参观了展馆,展馆有流水馆、序厅、地殇馆、纪念馆、灾情馆、升学馆、重建馆、纪委和廉政牌展示馆等9部分组成。展馆通过文字、图片、视频资料以及多**和动态环幕等艺术手法和场景,完整呈现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过程。各界人士热爱灾区人民的建设和自强不息、感恩奋进的伟大精神。整体观展过程心情都是沉重的,看着那些图片及当时的影像资料眼泪止不住的流,你没有亲身看过或许永远感觉不到那种心情。
特别是当我们进入了**体验区,一进去,仿佛自己已身临其境,前一分钟还是美丽、宁静的映秀小镇,霎那间,随着一声巨响,山崩地裂,山河断流,满山飞石,家园损毁,生命陨落,道路上的汽车,掉入河流、悬崖、陷入地裂……压的我喘不过气来,我深深地体会到**中人是多么渺小。**孩子们在是如此的无助,我仿佛听到了他们的惊慌,无助的哭泣,如初花的年龄,那是需要关爱的时候,却面对着**来袭时的生死时刻。作为刚做母亲的我,那种心情无以言表。
在短短1分22秒的时间里,一片废墟,多么无助的人们在灾难面前。离开体验区,我会毫不犹豫地拥抱身边的人。好好生活,珍惜眼前的人,认真地过好每一天。
刚才我还沉浸在痛苦中的时候,不知不觉来到了映秀县璇口中学,这是映秀县一个难得的**景点。我们沿着小路参观璇口中学,映秀中学的主教学楼倾倒在大地上,显得那么无力,至今都还有十几位同胞被埋在下面,在楼房正前面是用石砌的大钟,上面的时间永远被定格在了2008年5月12号下午2点28分,这是一个石破天惊的时刻,也是一个全世界都为之震惊的时刻。石钟的左方是一座五楼教学楼,能看见的只有四楼,一楼已全部陷入地下;左前方是高中部的男女生公寓楼,整个五层楼全部倒塌,陷入地下,讲解员介绍说至今里面还有两位刚来探亲的母女,女儿还是一位刚怀几月的孕妇,被埋在下面。
在石钟的右前方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中国共产党爆发后,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取得了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
怀着沉重的心情,我参观了**的废墟,亲眼目睹了灾后重建的美丽映秀。我认为大**不仅给人类带来了灾难,而且也告诫人类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爱护环境、珍惜生命,真正过好每一天。
(二)罗玉娇
一开始说去汶川,我是拒绝的。对我这样晕车的人来说这是件可怕的事。但在大家的鼓励下,我来到了5.12****的震中汶川县映秀镇。
那场**的场景及那些抗震救灾>故事,虽说当年通过电视有所了解。但当走进汶川震中纪念馆时,还是被身旁的文字、图片、模型及震后遗留的物品深深的震撼了。那些书包和玩具静静地躺在展览馆里。每一个物体的背后都有一个主人和一个故事,它正在敲打我们的泪腺。
但悲伤过后,我被灾难面前人们团结一致的精神所感动。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博物馆墙上陈列的“鸡毛信”。鸡毛信似乎离我们很远,但在交通、通讯、电力全部中断、数千人等待救援的关键时刻,官兵从震区徒步救灾的道路仍能发挥作用。那几十封“鸡毛信”没有任何繁文缛节。它们用最简单明了的文字反应了人数、灾情和所需物品。
字迹潦草,说明时间紧急仓促;纸张褶皱,说明路程遥远。在这封信的背后,有无数灾后的人们和关心他们的人。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的鸡毛信,7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可以发挥作用。
这种物理传递信息的方式在任何时候看来都能发挥作用。
这次旅行给了我深刻的精神洗礼,让我懂得珍惜和欣赏。
(三)2015年7月27日,汶川映秀的天气很好,就是有点热,随同公司同事一行6人,我们从成都乘车前往汶川**博物馆,去时在车上师傅告诉我们,叫我们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毕竟2008年的那场**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无法抹去的创伤。在车上我就在想着自己以前通过网络和电视看到的那些汶川**图片,还记得那时电视上24小时播放着关于**的最新情况,当时很多人都是哭着看新闻,现在想起来总觉得恍惚如昨天,历历在目。
当我们到达汶川**博物馆时,才9点多。我们路过映秀新县城,看着当地人舒舒服服地笑了。房子修得都很漂亮,环境优美,游客也很多。到处都洋溢着幸福和快乐的气息。
当时只觉得心里一松,汶川的人们已经从那些伤痛中走出来了,真好!
我们先是参观了汶川**博物馆。走进博物馆,我们都在伴随着哀伤背景音乐下显得格外沉默,看到的第一幕就让我很心痛:那是一个很大的钟,上面的指针永远定格在: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只知道自己的心在那一刻揪得很紧,紧得快透不了气。
博物馆里那么多的场景都让人望之动容,有志愿者、军人、医生……抛下的满腔热血和爱。每一件当时的留下的物件都让我心酸又心疼。在博物馆里还放着当时的新闻,当时的音乐,以及作家诗人写的诗歌,每一句都是那么让人心酸,却又那么感动。
这就是爱的力量吧!
博物馆的展览是关于汶川如何在一个团结的城市重建家园。今天美丽的汶川,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帮助,离不开世界上的爱心人士,所以在汶川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看到感恩的口号。这是汶川人民最朴质的一种感谢吧!
走出博物馆,恍惚穿越时空回到2008年,再看看外面的蓝天感觉格外美丽。
到了汶川映秀就必须去看看**遗址,就如同到了北京要去长城一般不容置疑。也许是我之前在博物馆时情绪已经崩溃过,在到了步行十几分钟远的**遗址-----汶川漩口中学**遗址。时空已经在这里凝结,永远呈现那**时发生的景象,让人们缅怀,祭奠逝去的生命。
它就像废墟旁的**,年复一年默默地表达着哀思。
漩口中学是四川省阿坝州的省级重点中学,原在漩口镇,2006年才搬迁到映秀镇,总>投资6500万元。2008年'5.12'**发生时,有学生1527,教师133名。
其中,45名学生、8名教师和2名雇员在大**中丧生。漩口中学在'5.12'汶川特大**中所有校舍建筑下沉、坍塌,震前我们眼前这些建筑为5层,**后,5层楼只剩下3层,3楼直接变1楼,原本的1楼2楼变为碎屑。
漩口中学损毁严重,灾后重建中,为了铭记、保留这段历史,漩口中学的废墟被作为遗址完好地保留了下来,它是'5.12'汶川特大**中唯一得到较为完整保存的大型遗址。
也许,如果没有那么一场**,那些正在读书、午睡、嬉闹的孩子,他们现在一定幸福快乐的生活着,可惜,天不如人愿啊!!我注意到每一个参观者脚步轻迈,神情凝重,没有人嘻笑,没有人高声说话,恐怕惊扰了地下长眠者。
我平时游玩是很少拍照的,但这一次却拍了很多照片,有些历史是不可以忘记的,不是吗?在映秀返回成都的路上,我感到先前朋友说得没错:参观汶川**遗址会让每个人都受到一次心灵的洗礼。
我想我不仅洗礼了自己的灵魂,更多的是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和热爱生活。还有就是感动,因为人生不需要多么伟大,只需要感动和珍惜。
地震遗址观后感(篇2)
作为中国北方地区一次罕见而又严重的地震事件,映秀地震给当地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伤痛。如今,这个曾经的地震遗址已经变成了一片丰富多彩的旅游景点,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参观。近日我也有幸前往映秀地震遗址参观,在这里,我感受到了震后历经多年的重建和发展,也体会到了那段痛苦历史中人们顽强的生命力和团结力。
一到映秀地震遗址,我的眼前就出现了一堵巨大的石墙,上面雕刻着地震发生的历史和原因。我读着那些字,不禁深深地感受到了地震带来的巨大灾难以及人们所承受的种种不易。随后,我们走进了地震博物馆,那里陈列着当年地震的照片、文字,以及现场视频等各种展品。面对这些让人心痛的历史,我不由得感叹生命的脆弱,也更加珍惜生命的宝贵。这些文物中所呈现的场景让我感受到了那次地震的巨大力量和人类面对灾难时的无助和苦难。
随后,我们前往了震后重建的地方。映秀的重建让我感受到了人类的聪明才智和自强不息的品质。那里的建筑让我感受到了映秀人民的顽强和乐观,他们一直在为了自己的家园而努力拼搏。尤其是现在的映秀县城,建筑设计独特,既有现代化的摩天大楼,又有传统的木质建筑和雕刻,各有各的独特之处。而且映秀县城的公共空间和风景很有特色,有很多民俗文化元素,点滴都让我感受到了这里的人民多么努力和热爱自己的家园。
在映秀地震遗址的参观之行中,我最感动的还是映秀人民的团结精神。在地震之后,映秀百姓相互帮助、互相支持,共同走过了困难的时刻。游客们可以在这里看到许多感动人心的故事,如瑞典公民瑞典夫妇在地震后义务在医院工作,帮助了不少受伤人员,然后它们在当地高僧帮助下成为了千年古刹。这些故事让我感受到一种特别的责任感和感恩之情。我们需要学习映秀百姓的斗志和坚韧,同时也需要学习他们的团结力和民族精神,为我们的国家造福。
在离开映秀地震遗址的时候,我感受到了人类愈加强大、勇敢之时,很难不被这个文明和生命的力量所感伤,同时也是一种鼓励和振奋。历史的悲剧会让人们改变,让人们勇于挑战未来。在映秀地震遗址,我收获了许多精神美,也净化了自己的心灵。我相信地震之后的每个映秀人都是一个勇敢又坚韧,充满爱心和希望的人。正是这种精神构筑了映秀康复之路的坚韧与坚实,才允许这里如此坦荡,如此美好,如此避天下之喧嚣,实为一道生命大美景。
地震遗址观后感(篇3)
雪化后是春天
2013年12月28日,临近2014年,绵阳天气晴朗,蓝天白云,冬日明媚,微风习习。这样的天气是很适合外出游玩的。很早就想去北川地震遗址看看的,刚好有去过的同学愿意再陪我去一次。
去时在车上他就告诉我,叫我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到时不要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我知道他的意思。毕竟,2008年的地震是每个中国人心中不可磨灭的创伤。在车里,我在想我通过网络和电视看到的汶川地震的照片。我还记得那时我在初中。当时,地震非常强烈。至于达州,我们都能感受到如此强烈的地震,更不用说震中汶川和北川了。
学校自然放了一个多星期的假。人们不敢回家。他们和家人在广场上露营。有关地震的最新消息24小时在广场的广告屏幕上播出。当时,很多人都在哭,看新闻。整个广场都很安静。现在想起来总觉得恍惚如昨天,历历在目。
到达北川地震博物馆的时候,才中午,天很蓝。看着当地人脸上都洋溢着舒心的微笑。事实上,这辆车已经经过了北川新县城。房子建得很漂亮,环境很美,还有很多游客。
到处都洋溢着幸福和快乐的气息。当时只觉得心里一松,真好!北川的人们已经从那些伤痛中走出来了,真好!!
我们是先参观的北川地址博物馆。博物馆用的建材都是庄严地褐红色,显得很沉重和端庄。走进博物馆,看到的第一幕就让我很心痛:
那时一个很大的钟,上面的指针永远定格在: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后面还有无数的各式各样的时钟,它们的指针都定格在了那一瞬间。
只知道自己的心在那一刻揪得很紧,紧得快透不了气。后面是在地震中受损的各种车辆。有些车辆损坏后只剩下一个形状。还有上百双大小不一的鞋子,搭配平底布鞋,时而时髦的高跟鞋、板鞋、皮鞋最深刻的记忆是,几双童鞋都那么小巧可爱,却蒙上厚厚的灰尘。
我想那天他们一定很高兴能穿上自己最喜欢的鞋子去上课,但是到了最后,鞋子还在,他们可爱的小主人永远也陪不上他们。也许这就是命运的无常吧!!
博物馆里那么多的场景都让人望之动容,还有就是四处悬挂的写满各种美好祝福的旗帜,那是一句句温馨的满含爱的言语铸成的温暖城墙。还有志愿者、军人、医生……抛下的满腔热血和爱。每一件当时的留下的物件都让我心酸又心疼。
还有一个四口之家与蜡像共进晚餐的场景。也许他们没有意识到下一刻的残酷。他们脸上的笑是那么让人暖心。在博物馆里还放着当时的新闻,当时的音乐,以及作家诗人写的诗歌,每一句都是那么让人心酸,却又那么感动。
这就是爱的力量吧!
博物馆的后面是北川如何与我们一起重建家园。今天美丽的北川,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帮助,离不开全世界的爱心人士,所以在北川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和感恩标语。这是北川人民最朴质的一种感谢吧!
走出博物馆,恍惚穿越时空回到2008年,再看看外面的蓝天感觉格外美丽。
到了北川就必须去看看地震遗址,就如同到了北京要去长城一般不容置疑。也许是在博物馆的时候,我的情绪崩溃了。当我几分钟后到达地震现场时,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了。我之想哭一次。遗址门口有两张照片,一张是地震前的北川县,另一张是地震后的。差距太大了,人们一看到就想哭。
08年5月12日地震,我没有去过现场,但从电视中已看到当时的惨烈场景,心已受到猛烈撞击。我们一进入地震遗址的禁区,就被一个惊人的提示吸引住了眼睛:放慢脚步,降低声音,给死者一个安宁。
逝者已经离去,我们还忍心惊扰他们吗?然而当自己的双脚真正踏上这块曾遭受大自然摧毁的土地时,见到那一片片残墙废墟时,心头仍然一阵阵抽紧:那摇摇欲倒的住宅楼卫生间里那面反射光亮的镜子,那扇已由正方型变为圆弧形的塑钢窗,那几辆掩埋在大楼下的汽车,那一排挂着已退色遇难者照片的橱窗的瞬间;凝重的空气里,透出阵阵阴森的寒气;不知何时,惊叹和议论渐渐被寂静的四周替代,那残垣断壁间偶尔生出的几棵青草,那祭奠残留的痕迹,都默默地诉说着曾经的辉煌、现实的安息乃至对他们深深的怀念之情……凝重写在脸上,悲痛刻在心里。
无不让人心酸掉泪,唏嘘不已。
最深刻的记忆是曾经的北川中学。后来一所中学被山活埋了。操场上只有一个单独的小篮球架,还有一个单独的升旗台。红旗,见证了最悲惨的一幕,也会哭。很多人都安安静静的买上一朵黄菊,祭奠逝者。也许,我是说也许,如果没有那么一场地震,那些正在读书、午睡、嬉闹的孩子,他们现在一定幸福快乐的生活着,可惜,天不如人愿啊!!
我注意到每一个来访者都走得很轻,看上去很端庄,没有人笑,没有人大声说话,恐怕这会打乱地下的睡眠者。
生命的确很短暂,但上帝是不公平的。那些人还没来得及认真地看一眼这个世界的美丽,就已经化作一缕烟飘走了,只留下废墟和墙壁,诉说着灾难和痛苦,还有数万人在那一刻匆匆死去。为什么上帝不怜悯生命?曾经的人们是那样的踌躇满志、轰轰烈烈、功成名就,人生、理想、情感、抱负、事业、家庭,还有他们为之奋斗的希望,是何等的美好呀!我还记得有一栋楼倒塌了,但倒塌的废墟上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花朵。非常漂亮。
那花儿她还知道自己的主人哪里去了吗?是不是也在等着自己的主人?物是人非,花依旧在,种花和看花的人却已经不再了。
世界上最悲痛的事莫过于如此。
我们在当年的县政府大楼前面,看到了一个20多岁的青年人在那里默默地站立着,我们忍不住上前询问后,才知道他就是这座大楼唯一的幸存者。他告诉我们只要有空进来,他都会站在那里祭奠他的朋友、亲人和所有在地震中的遇难者,才能使自己的心灵深处得当一丝丝慰籍。他说他其实最害怕过节了,因为只要一过节,他就想哭。
因为在那之前有那么多人陪他过节,可是现在虽然也不是一个人,但每逢佳节总会想起曾经的那些人,想得心发疼。我不知道说些什么,只是静静地陪他站着。最后在我们要离开的时候那个人对我说了一句话,他说:
没有过不了的寒冬,雪融化后不就是春天吗?然后他很灿烂的笑了,很好看很有感染力的笑。看到他如此,我悬着的心突然就放下来了,轻轻地松了口气。
是啊,子曾在川上曰:“逝者如是夫!”时间已经过了5年,他们的创伤已经被治愈了,他们已经度过了最严寒的冬天,迎来了最美的春天,还有什么是放不下的呢。
我平时游玩是很少拍照的,但这一次却拍了很多照片,有些历史是不可以忘记的,不是吗?在返回绵阳的路,我感到先前朋友说得没错:参观北川地震遗址会让每个人都受到一次心灵的洗礼。
我想我不仅洗礼了自己的灵魂,更多的是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和热爱生活。还有就是感动,因为人生不需要多么伟大,只需要感动和珍惜。
小编推荐
汶川大地震观后感
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总是会需要用到许多范文,范文可以帮助我们自身的写作,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的范文呢?也许以下内容“汶川大地震观后感”合你胃口!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汶川大地震观后感【篇1】
今天,我们学校组织六年级同学去奉化电影院观看《5·12汶川大地震》。
由于裘老师在看之前,就对我们说看完电影后要写观后感。所以我看的很是认真,把每一个细节都观察得仔仔细细。
刚开始的时候,屏幕就显示出了一个用蜡烛的灯火形成的5·12.在这长达两个小时的《5·12汶川大地震》中,最感动,最吸引我的就是许许多多的家长向灾区赶来,他们破天荒地的大喊自己孩子的名字,其中萧远的父亲为了找到自己的儿子,在废墟中挖了好长时间,我隐隐看见他的手上已经露出了很多鲜血。
看到这里,我被感动了,但我还是强忍着,没让眼泪掉下来。我想:“古往今来,没有一个父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的。父母亲可以为了自己的孩子牺牲一切;萧远的父亲他不怕疼痛,毅然找到了自己的孩子。”
我想说,所有的父亲都是伟大的。
汶川大地震观后感【篇2】
汶川大地震是我国一次重大的大灾难,也是我们举国上下团结一心的美好时刻。
在这场灾难中,灾区的同胞们被废墟深深埋在地下。当救援队来到时,救出的却是一具具尸体。马路上到处躺着死去的,重伤的灾民,还有那尸首旁泣不成声的亲人,这是多么悲伤的画面。
在此同时,举国上下,同心协力,纷纷为灾民捐款、捐物,很多人也大批的涌进汶川救助。
当我看到一个残疾的乞丐来到捐款箱前,毫不犹豫的把钱装进捐款箱。我的心深深的震动了,那是多么暖心的一幕。
还有前往灾区的战士,他们多么的伟大,从他们的手里不知救出了多少生命。他们辛苦的救助,却不曾休息片刻,有时连饭都顾不上,但是这样铁一样的身子也会垮的,终于有几个士兵从此闭上了他们那充满疲劳的眼睛,从此长眠。
在这么大的灾难中,母爱怎会不曾流露呢?
在地震中,救援队员发现了一个妇女,那名母亲双膝跪地,怀中保护着一个不满三个月的婴儿。将婴儿救出时,衣服袋里有一个手机,手机还有一条未发出的短信,上面写着:孩子,妈妈爱你!
看完汶川大地震的纪录片后,我只想说,让我们珍惜眼前,感恩生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吧!
汶川大地震观后感【篇3】
感恩生活,珍惜现在
每天下午2:30,我们可能刚刚醒来,或者正在上学的路上,或者已经走进教室,但是2008年5月
12.的下午,是不同寻常的。四川汶川发生了7.8级的大地震。
山西和四川处于同一地震带。那天,我们每个人都感到大地在震动,人们惊慌失措,尖叫起来。恐惧弥漫在空气中。目前为止,四川灾区死亡的已有近一万人,还有好几万人被困地下,音信全无。
打开电视看新闻,随处可见断墙和瓦砾。看到救援设备因交通瘫痪无法进入灾区,看到只能用双手挖掘废墟的武警战士,看到风雨交加中在前线指挥救援的总理,看到一组令人震惊的伤亡数据,我不进感到沉重。上节课还为西南干旱地区的学生捐钱、写祝福,与他们相比,我们真的,真的很开心。
世界上每秒死亡1.8人,也就是说,每分钟死亡106人,小年龄死亡6360人,一天死亡152640人,一年死亡55713600人。我们还活着,健康快乐。难道我们不应该感谢上帝对我们的眷恋吗?
生命是一个充满变数的生命过程,健康与和平只是相对短暂的,未来是不可知的。天灾、人祸、病痛是我们生命历程中不可预知的威胁,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未来对于我们而言是一个未知数。
那么我们要做得就应该是感恩生活,珍惜现在。人不能没有目标,没有动力,没有抱负,但也要懂得珍惜,知足,放手,感恩
感谢父母,他们给予你生命,抚养你成人;
感谢老师,他们授给你知识,教你做人 ;
感谢朋友,他们让你感受到世界的温暖;
同样,我们也要感谢痛苦与艰辛带给我们的财富 。
感谢藐视我的人,他唤醒了我的自尊 ;
感谢伤害我的人,他磨练了我的意志 ;
感谢中伤我的人.他砥砺了我的人格 ;
感谢背叛我的人,他成熟了我的判断 ;
感谢灾难,让我们懂得了活着的美好
我读过乌鸦反哺的故事,因为小乌鸦是感恩的,丑陋的小动物闪耀着无与伦比的光辉。我曾读过《聊斋志异》的故事,因为狐仙们心存感恩,这些以狡猾著称的小动物竟显得如此美丽多情。
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类,无论是神话还是历史,感谢感恩,平凡的故事变得美丽动人。
只要我们心存感激,干燥的种子就可以发芽,最终长成茂密的森林;
只要我们心存感激,涓涓细流就能生长,最终融入蔚蓝的海洋;
只要你心存感激,一颗冰凉的心就能融化,最后化作春风吹绿的柳树。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心存感恩,感恩生活,珍惜现在。
汶川大地震观后感【篇4】
随着一段忧伤又感人的乐曲,带出了一个又一个悲伤的故事,在那些日子里,谱写出了一首又一首悲哀的歌,记得20xx年5月12日的那一天,一个又一个年青的生命在生命线上被死神拉走,这是一个难以抹去的伤痕,深深地刻在了我们的心中,这就是世界上最可怕的汶川大地震,《汶川大地震》电影观后感。
5月12日,灿烂的阳光洒满了汶川市,百合还没有开花,晨风中已经飘来甜丝丝的香气,汶川市的人们并没有察觉到在几个小时以后,就会发生一场里氏8.0级的.大地震。我们也并不知道以后发生的事,也正是这一点,20xx年5月12日成为转折极大的一天。
早上,孩子们一起奔进学校的大门,他们一起在校园里玩耍;影片里的小主人公用爸爸给他的两元钱买了荧光棒,在上课时引得全班哄堂大笑;六一小组的同学们正在排练《让我们荡起双桨》,袁老师在孩子们的歌声中跳着优美的舞蹈---可是天神又是那么的绝情,在快乐中带来了不幸,这就是512大地震,观后感《《汶川大地震》电影观后感》。
天,渐渐的阴沉下来,乌云笼罩着汶川,闪电把天空劈成了两半,雷声在空中怒吼,随后一场8.0级大地震在汶川发生了。楼房倒塌了,高楼变成了"斜塔",大地在不停地摇晃,哭声、叫喊声响成一片。人们在悲伤中和惊慌中寻找着自己的亲人。
在中心小学,充满欢乐的校园早变已成了一片废墟,没有受伤的同学和老师不顾自己的一切,只知道压在地下的是一条条活生生的生命,他们一停不停地挖。6个小时,12个小时,24个小时——他们的身上满是灰尘,衣巾上有些血渍,眼睛里布满着血丝---再看看废墟底下,袁老师用优美的歌声唤醒了即将沉睡的孩子们,同学们为了不让朋友怕,就互相鼓励,不吃不喝活了三天。
是团结的精神,使他们成为了一个永远不会分开的团体,也正是这股团结的力量,凝结成了一份巨大浓厚的爱。
汶川大地震观后感【篇5】
前几天我在网上看了《汶川大地震》这部电影,看后我非常受感动。
20xx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震中位于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震中经纬度30.986°N103.364°E,震源深度达到14Km,霎时间大地晃动房屋顷刻间全部倒塌,很多人来不及反应都已被压在了废墟之中,哭声呼喊声混在一起。国家迅速调派部队向震中集结,启动了国家应急预案,由中国地震局12人、北京的军区某部工兵团150人和武警总医院22人组成的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陆续奔赴汶川灾区,负责搜索、营救和医疗救护任务。中国空军派出二十二架军用运输机,向四川地震灾区空运六千多名空降兵和四台指挥车,执行绵竹、安县、北川地区的抗震救灾任务。民政部也紧急调拨25000顶救灾帐篷支援四川灾区,其他救灾物资正在调集运输中。而社会各界人士、中国多家企业公司、中国红十字会,也在援助四川。国家总理温爷爷第一时间赶赴灾区。片中那些感人的场面让人催人泪下,例如一个老师为了救自己的学生而献出了他自己的年轻生命,一个老奶奶为了一个婴儿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她把生的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一位解放军叔叔为了保护一个学生而壮烈牺牲在了救灾一线,就这样许多救援的人都累倒在了救援的前线。解放军叔叔冒着生命危险去救人,他们把生的希望留给老百姓。
"时间就是生命",“不放弃,不抛弃,不丢弃”“众志成城,万众一心”,这些话展现了我国在遇到灾难时团结一心互相帮助的美好形象。
地震观后感(集锦11篇)
看完某一作品后,写观后感可以培养我们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观后感可以提升我们的表达灵活性,撰写作品名的观后感,要注意哪些方面呢?编辑为您量身打造一篇有关“地震观后感”的文章希望您满意,本文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
地震观后感(篇1)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这几天,我看了一部《唐山大地震》电影,它是一部长达两个小时的电影,非常让人感动。主要讲的是唐山地震前的一户人家回去的时候,看见了一些反常的情况;很多蝗虫。到了晚上,家里的孩子睡觉,大人干活,干着干着听见几声雷响,下起雨来,然后天空慢慢发紫,紧接着有房子大面积塌陷,轰!轰!正在干活的爸爸恍然大悟,说:“是地震!快跑!”爸爸带着妈妈小心翼翼在阵中找到了自己的家,孩子们的妈妈要进去,孩子爸爸说:“危险!”说着把自己妻子一拉,自己进去救孩子了,刚一进去那栋房子就哗啦一声塌了,孩子也被压在下面。
过了一会儿,地震停了,一片凄凉。死的死,伤的伤,那一户人家的爸爸被先找到了,可是已经死了,之后找到了两个奄奄一息的孩子(自己的),但是只能救一个小孩,因为水泥板只能撬一边,妈妈正在犹豫不决,人们要救别人去了,妈妈着急地说:“救弟弟!”弟弟被据掉了一只胳膊,而姐姐死了(其实还活着)。之后妈妈带着弟弟去治疗,而刚刚在拉尸车上醒来的姐姐北一个解放军救援队的叔叔救走并领回了自己的家。一晃二十年过去了,他(她)们各有所成,弟弟当了经理,姐姐当了医生,最后姐弟在一次成都大地震是遇见,姐弟相认,最后姐姐跟随弟弟找到了妈妈,然后去看了看死去的爸爸,并且在看了看死去的爸爸,再看了看你几堵唐山大地震死去人名字的墙,流出了伤心的眼泪。
当看到姐姐跟妈妈相逢时,当看到记载唐山大地震死去二十四万同胞的名字的那堵纪念墙的时候,我的泪不断流下。虽然唐山大地震夺去了许多人的生命,但是坚强的唐山人民靠自己的双手,从废墟上再次建立起了美好的家园。
这部电影是带有伤感的,让我们懂得了生命只有一次要珍惜
地震观后感(篇2)
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我感到非常感动。
阿曼达被困在废墟里,受着无比的痛苦,但是他相信他的爸爸一定会来救他们的。他的父亲被别人劝了好几次他仍然只说了一句话:“你是不是来帮助我?”别人认为他是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他。
阿曼达的父亲挖了八小时,十二小时,二十四小时,三十六小时,虽然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他任然不放弃,我也为这位父亲失去孩子而感到不幸。终于,父亲挖到三十八小时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面发出阿曼达的声音,这时我的心平静了下来。如果我是那位父亲的话我一定会拼了命找我的孩子,我终于知道父母是多么的爱我们。
然后一个安全的出口开辟了出来,阿曼达并没有出来,而是让所有的同学出去自己再出去,最后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的拥抱在一起,这让我想起了我的父母以前是多么爱我的,我感觉鼻子酸了。
我们要知道上学前父母那一声督促,上班临走之前的一句关心,在家里每一个唠叨……都是为我们好,父母是永远爱我们的,是永远不可替代的爱!
地震观后感(篇3)
电影《唐山大地震》以其突破 6 亿元的票房向世人证明它无疑是相当成功的,确实,不愧是大导演导的电影,这部影片在催人泪下的影视效果之余,让人感触良多,笔者从个人的感觉漫谈一下该片成功的几个方面:
整个故事情节精彩而完整,前后呼应。影片以唐山大地震为历史背景,从著名演员徐帆饰演的母亲痛苦无奈在女儿和儿子之间,选择放弃女儿救出儿子,导致侥幸幸存下来的幼小的女儿登对此心灵遭受沉重打击而引出的故事为电影主线,这个故事选得非常成功,震撼人心,活生生骨肉分离的震慑力一点都不亚于《泰坦尼克号》凄美浪漫的爱情故事。
故事情节铺展合理,展现生命的脆弱和真、善、美的情怀。 6000 多万重金打造出来的大地震惨烈的场面,篇幅恰到好处,充分展示了编剧和导演对整个影片节奏把握的功力,使人们不要忘记 30 多年前那次惨痛的大自然灾难,又紧紧围绕故事主线展开。影片中女儿登遭受的巨大的心灵创伤使她几十年不愿与母亲相见,让人觉得合理,情有可原。在养母弥留之间,她温柔的贴着养母的面说,爸爸爱你,我也爱你。这是一个很善很美的瞬间,这一刻,这位养母一定觉得为养育登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人要学会感恩,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品质,影片用这一句温柔的话昭示了这个简朴而重要的道理。而登的亲身母亲因为绝望无奈放弃登而负疚了一辈子,一样痛苦的心灵关闭了本能属于还年轻的她的幸福。经历汶川地震救灾场面的登最后理解母亲当时的痛苦与无奈,与母亲尽释前嫌相认,这些情节都过渡得相当自然感人,令人扼腕信服。
演员的表演自然、到位,徐帆、老戏骨陈道明的演绎让影片增色不少,几位年轻演员表现也出彩,有一处小的细节:高大帅气的研究生师兄在送新生登去女生宿舍的途中,示意远道而来正内急的登上洗手间,登愣住了,没想到这位酷毙了的师兄如此细心体贴,影片后来两人很快成为情侣并导致登未婚先孕也在情理之中,这种看似不经意又非常巧妙的画龙点睛之笔又完全可以与电影《阿凡达》严谨的故事设计媲美。
可以预言,成功的电影《唐山大地震》会是影视界众多奖项的宠儿,如果国外不对中国电影有偏见,对中国文化有一些真正的了解,笔者甚至认为,外国奖项也可以收获良多。我感动嘘唏之余,为咱们中国人能拍出这么好的特定题材的影片感到振奋和高兴。而影片折射出来的人性的光辉与感恩的伟大更是一切奖项所不能涵盖的成就与贡献。
地震观后感(篇4)
星期三下午,我们在学校食堂里看了一部电影:《唐山大地震》。这真是一部催人泪下的好电影。
1976年,河北唐山,卡车司机方大强和妻子李元妮、龙凤胎儿女方登、方达过着平凡幸福的生活。7月28日凌晨,唐山发生了大地震。为救孩子,方大强死了,方登和方达被同一块楼板压在两边,无论人们想救哪一个,都要放弃另一个。最后,妻子李元妮选择了从小体弱多病的弟弟方达,而头脑清醒的方登听到了母亲作出的抉择,“救弟弟”这三个字深深地印在了方登心头。
庆幸的是方登劫后余生,军人王德清夫妇领养了她,改变了她的生活,但方登心里一直没有忘记生死关头妈妈放弃了她,“救弟弟”这句话一直在她的耳边回荡,她恨妈妈。养父母不止一次地鼓励她回唐山寻找亲人,但方登始终不愿再回去。
32年后,姐弟又在地震救援中偶然相遇,一家人终于团圆。面对女儿,李元妮跪了下来。亏欠、悔恨、欣喜、惊讶,母亲的泪水夺眶而出。也就在此时,方登对母亲的怨恨也终于消逝了。
看到这里,我感动得泪流满面。
32年,作为母亲的李元妮遭受着良心的折磨,作为女儿的方登,则在思念与怨恨的矛盾心情中生活。幸运的是,母亲的爱和女儿的宽容终于使她们重新团聚,这浓浓的母女深情,多么令人感动与敬佩!
地震观后感(篇5)
这是一个充满坚强、充满骄傲、充满伟大的祖国,在我们心中永远不输。当我们看到灾区的同胞们被废墟深深埋在地下时,我们的心破裂了;当我们看到他们从废墟中救出来,坚定的脸庞挂着笑容时,我们肃然起敬--灾区人民你们太坚强了,救援人员你们太伟大了。
我们观看了汶川等地区受灾的情景,了解到以前的汶川繁荣富强,是个旅游盛地,而现在的汶川已成了一片废墟。5月12日2点28分汶川那边所有的大楼和学校倒塌了,正在上课的学生.老师还有正在上班或在家里的家长被压在废墟中,有些逃了出来,那还有一些呢?都已经被死神夺走了自己唯一的一条命。当他(她)看到房屋倒塌时,就已经感觉到自己失去了伙伴和老师;当他(她)看到房屋倒塌时,就已经感觉到自己失去了亲人;当他(她)看到房屋倒塌时,就已经感觉到了自己失去了儿女,这让他们的心灵受到极大的伤害。
5月17日早晨,一名12岁的小学生将雨航,被成功解救出来。当时他正在睡午觉,突然,一场突如袭来的地震把房屋震塌了,他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被压在废墟中。将雨航非常有信心,他相信自己一定能被救出去的。在废墟之中他靠吃纸和泥坚持了5天5夜。有一位救灾人员走到这里,听到有喊叫声,他非常喜悦,“又有奇迹出现了,快来人又听到有人求救了”。经过二三个小时的奋战,小男孩被成功地救了出来,这时小男孩脸上带着微笑和悲伤。
我相信,救援的叔叔阿姨们在这次地震中遇到了各种困难,但是他们救出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我太感谢你们了,你们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看到这种情况,我想高声喊道“中国的同胞们,我们四川灾区的同胞们被压在废墟之中,请让我们伸出爱的双手,哪怕为婴儿买一个奶瓶,哪怕为孩子买一瓶矿泉水或一包方便面,让他们重建家园,让他们回到以前的快乐中吧!”我们祝福“祝你们每天高兴,祝祖国所有人民一切平安”。
地震观后感(篇6)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一位年轻父亲,冒着 生命危险,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救出了他的儿子和儿子的同学的事。
都说父爱如山,世界上哪有父亲不爱自己孩子的?文中的父亲为了一句话挖了38小时。你可知这38小时是两天一夜的时间呀!这个了不起的父亲的举动反映了父爱的伟大。在生活中,你错了一道不该错的题,父母骂了你,你却不领情,还在心里埋怨父母,你根本不了解父母对你的爱。你做错了事父母打了你,你就会恨父母 。早上父母为你做好早饭,你却抱怨不好吃······你永远都不会感恩父母为你做过的一切。从来没有为父母付出什么,就连书包都是父母帮着整理,如果有时父母没有把书放对地方,你还大发脾气,那如果是你自己整理呢?你可能会不知从哪入手。
我们都应该学会感恩、都应该孝敬父母,父母是世上最伟大的人。
地震观后感(篇7)
20xx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全国许多省区市均有震感。这场地震,威力之猛、破坏之大,为我国几十年来所罕见。我们的民族正在遭遇巨大的自然灾难!
看着无数无家可归的人们,看着不断攀升的伤亡数字,看着受灾现场的残垣断壁,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涌起无限的哀思和捶叹。震区屋倒墙塌,生命瞬间隐没于废墟。灾害突如其来,震撼着全国亿万同胞的心灵。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在如此猛烈的自然灾害面前,灾区人民需要我们的救助,需要我们伸出温暖的双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朋友们,请伸出你的援助之手,献出自己的一片真情吧!能力不论大小,捐款不论多少,重在参与,贵在真情。你的一颗爱心就可能救助一位处于风雨之中的四川同胞,让他们看到生的希望。滴水汇成大江,碎石堆成海岛;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携手并肩,同舟共济,抵御灾害,共同救灾,让我们将中华民族的互助精神发挥到无限大,用我们汇聚的力量使灾难的破坏降到最低;朋友们,让我们用责任和爱心与灾区同胞共度难关,尽我们微薄之力去帮助灾区人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最后,向在四川汶川县地震中遭遇不幸的罹难者表示深切的哀悼,向受灾人民致以诚挚的问候!我们相信四川汶川县人民一定会战胜这次地震带来的困难,重新建立美好的家园。
地震观后感(篇8)
今天,我观看了《地震启示录》的电视直播。它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人类在灾害面前是如此脆弱,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护环境。
《地震启示录》讲的是关于地震与海啸的一些基本常识,如:那些没有加固的建筑物最容易倒塌,这是因为这种建筑物的支撑物没有粘稳,如果房子的支撑物倒了,整栋房子就会一起倒,这种房子我们是不能住的。其中还有好多小常识,房子如果起火那会形成一种风,这种风比自然风要大的多,正因为这样,只要有一栋房子烧起来了就会引起一大片房子都烧起来。总之,在这部电视里,我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是跟本学不到的东西。我看完这部电视,想:如果我们能发明一个能抵挡地震海啸的机器就好了,可是这是不可能的,我们现在唯一能够做的就是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
如果现在的人们砍掉一棵树木都会种上一颗种子的话那该多好啊。可是在一些小区花园里,草地上明明都插上了爱护小草小花的牌子,可是仍有一些人,随意践踏草坪,这是因为我们的保护植物的意识还不强。但是我相信在以后的今天人类肯定会改正的。让我们从这点点滴滴中开始做起吧!
现在人类都总是乱丢垃圾,大量的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饭盒,一点也没有环保意识,现在我们改正还来的及,如果人类还是不知悔改的话,假如人类真的灭亡了,罪归祸首就是我们人类自己。
我真心的希望人类能改掉这些毛病,爱护大自然。
地震观后感(篇9)
大地震曾经使唐山人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关爱,冯小刚将使唐山人得到全国人民的尊重!
一部史诗般的电影,一部反映人间大爱的电影,一部能使全场潸然泪下的电影。我不得不佩服冯导,他是一个不仅仅可以让观众捧腹大笑的导演,还是一个可以让观众泣不成声的导演。《唐山大地震》挑战你的泪腺!
剧中不仅用镜头语言表现了唐山大地震那使人震撼的23秒钟,还用写实的手法表现出了一家人在唐山大地震中,在人类极端情况下所表现出的善良和豁达。
方达的姑姑善解人意,说服了奶奶,让方达从远去的长途车上下来,回去找妈妈。从元妮的神情到姑姑的一句“什么都没有了,如果接走方达,元妮的唯一希望就没了”,当观众们看到长途车停下,方达下车跑回妈妈的怀抱的时候,全场流泪!
片尾处,方凳原谅了妈妈,第一次回到唐山的家里,看到妈妈为她准备好的凉水泡西红柿、妈妈的下跪,让人心酸有余!方凳在自己和爸爸的墓地中哭泣着问妈妈“这些年你是怎么过来的啊?!”妈妈说“我过得挺好的,我要是过得花红柳绿的,就对不起你和你爸爸了!”
……
不说这些情节对泪腺的挑战,全剧对唐山人在人类极端情况下所表现出的善良和豁达足以让唐山人受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全人类的尊重!当然,剧中陈道明饰演的养父同样以豁达和爱心让观众的眼泪纵容。
剧中仅表现了方达、方凳的一家人,这只是唐山二十四万殉难者家庭中的一个。我相信,唐山千千万万个家庭都有着对生离死别的权威诠释,都有着对生命、家庭、亲情的最深刻理解,唐山拥有千百万懂得人间大爱的人民!
片尾,一位华发老者对着地震纪念墙自语:“过两天我再来看你。”之后骑上自行车,慢慢离去,字幕:“宋守述,65岁,冶金矿山机械厂退休工人,地震中失去了父亲、妹妹和儿子,儿子宋永杰年仅5岁。”这个镜头使我震撼!使我对唐山、对唐山人肃然起敬!
看完《唐山大地震》,家里原本惊天动地的矛盾,在我心里变成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工作单位里的纷纷扰扰变成了早该飘散的烟云,生活常态中的一切变得那样的渺小,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豁达地去面对生活吧!
地震观后感(篇10)
当我看到龙凤胎姐弟因为被在同一废墟下,抢救一个,就要失去另一个,他们的母亲面临生死选择,救儿子还是救女儿?经过痛苦的选择,母亲选择了救弟弟,可是在女儿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伤痛,幸运的是姐姐也得救了,被一对解放军夫妻收养了。弟弟虽然在地震中失去一条胳膊,但是靠着自强不息、乐观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最终成为一名事业有成人,买了房子,买了汽车,结了婚,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没有人觉得他是一个残疾人,与正常人有什么不同。姐姐也找到了自己的幸福,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失散了三十二年姐弟两个终于在汶川地震救援中重逢了。
三十二的时间,也是这位母亲思念亲人的三十二年,当一家重逢时,我悄悄的流下了眼泪。一家的重新相聚,让我懂得了母亲有多爱自己的孩子,虽然有不得已的时候,可是我想这位妈妈心里一定很痛苦,手心手背都是自己的肉,失去哪一个都是心痛,时间隔不断亲人的爱,通过地震中的所见所闻,姐姐理解了妈妈,化解了对母亲的误解。同时我也明白只有自强不息、奋力拼搏才能得到人们的尊敬。电影看完了,我的心情很沉重,如果人们能准确地预测自然灾害,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就有了保障,现有我们只有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灾难无情人有情,亲情、友情、关爱无处不在。
地震观后感(篇11)
不知道你有没有观看过《唐山大地震》这部影片,这部影片再次重现了1976年7月28日发生在中国唐山7.8级大地震,造成24余万人死亡,那一段段画面让人看得胆颤心惊,防震减灾观后感--平晨昊。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这次地震重创了中国约5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一组组数据,一个个生离死别的画面,再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新世纪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防震减灾"。
今年春节,妈妈带我参观了"防震减灾展览"。通过这次参观让我明白了其实自然界的动物可以做我们的"通讯员",比如:正在冬眠的蛇会涌出洞外;蜜蜂会惊飞、逃窜;狗会狂吠,还有一些家畜会出圈,到处窜跑;老鼠成群结队搬家…,如果出现这些现象,我们就要提高警惕,提前撤离。把损失减到最低。另外,位于亚洲东北部的日本,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一次次的地震灾难,一次又一次的惨痛教训,使日本人逐渐形成了很强的防震减灾意识。他们十分注重和强调"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抵御自然灾害"。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为我所用。最后,我们可以把防震意识渗透到生活中去,从小培养防震减灾意识。通过这次参观活动,妈妈笑着说我可以做一个"防震减灾"宣传员了。
遵义会址观后感3篇
你是否正在思考如何写好作品的观后感呢?我们常常被一些离奇的故事情节所吸引。观后感是一种记录人们内心情感的方式。在撰写观后感时,我们需要围绕自己最深刻的感受来写,将其作为全文的中心论点。以下是编辑整理的“遵义会址观后感”,希望这篇文章能对你有些许帮助,欢迎阅读!
遵义会址观后感【篇1】
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对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来说,是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在这一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往往在经过时间沉淀后可以看得更加清晰。今天再次参观遵义会议会址,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遵义会议依然闪耀着夺目的光辉,重温遵义会议,弘扬遵义会议精神,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对于当前进一步提高党的建设和改革发展事业,具有重大的现实启示。
体会之一:坚定信仰是遵义会议成功召开的前提,必须把高举旗帜、听党指挥根植血脉。
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到达遵义之前,党和红军处于极度危难之中,外有敌人围追堵截,内有“左”倾教条主义,革命形势极为严峻。革命先驱几乎天天都在为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深深思索,为行军路线激烈辩论,加之人数锐减、物资匮乏、缺吃少穿、挨冻受饿,我党我军时刻面临覆灭危机。在这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革命先烈没有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和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必胜信念,在辫论中坚持信仰,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最终步履维艰到达遵义。
遵义会议精神启示我们,面对恶劣环境,生存绝境,只要有崇高的革命精神和坚定的政治信念,什么艰难险阻都能战胜。当前,面对国际形势风云变化,对坚定马克主义信仰,对高举旗帜、看齐追随,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最根本的是要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这个奠基工程,突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这个重点,切实坚定“四个自信”,强化“四个意识”,炼就“金刚不坏之身”;最重要的是坚定忠诚于党的信念,持续不断抓好党的教育,做到党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党不让干就坚决不干,一切行动听党话、跟党走;最紧要的做好提气鼓劲的工作,抓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学习,以改革实践成果让大家认清,有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坚强领导和强烈使命担当,我们坚信,我们党有智慧有能力依靠自身力量解决前进道路上的问题,“两个一百年目标”也一定会实现。
体会之二:实事求是是遵义会议成功召开的保证,必须把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贯穿始终。
我们党在理论上的每一次重大突破,在实践上的每一次重大发展,都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长征途中,由于博古、李德坚持“左”倾教条主义错误路线,造成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遵义会议上,博古、李德拒绝批评,不承认错误毛泽东,张闻天等同志用事实说话,用革命斗争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教训来说服人,对博古,李德“左”倾路线和错误军事战略方针进行有力批评,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和军事战略得到与会大多数同志的拥护和支持。遵义会议上,我们党实事求是分析解决革命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纠正了错误路线,从而带领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开辟了光明前景。
遵义会议精神启示我们,什么时候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精神,革命事业就能顺利发展;什么时候背离实事求是精神,革命事业就会陷入曲折。创造性地而不是教条地、实事求是地而不是脱离实际地解决问题,这是遵义会议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当前,“面子”工程、“亮点”工程、“特色”工程、“迎检”工程大行其道,“短平快”(投入时间短,平常即可见,见效时间快)的工作模式和方法备受推崇,调研起来好看、汇报起来好听、经验做法好写成为心照不宣的“潜规则”,与传承下来的实事求是优良作风完全背离,甚至遗忘殆尽。解决上述问题,关键在于牢牢把握实事求是原则,敢于解放思想,尊重客观规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探索实践,要把闯险关趟新路的冒险精神、扛重任担风险的担当精神、敢质疑不自满的创新精神融于具体实践当中。
体会之三:民主团结是遵义会议成功召开的关键,加强政治领导必须把从严治党、严守规矩落实到位。
发扬党内民主,采取正确的集中,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光荣传统和宝贵经验。遵义会议前,毛泽东多次受到“左”倾路线的打击和排挤,甚至被剥夺了军事指挥权,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蒙受重大损失的惨痛教训,使全党终于认识并接受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为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奠定了基础。会议取消“三人团”,选举产生了新的领导班子,改选了军事指挥领导人,确立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党性作风和领导权力的转折,指引党和红军四渡赤水,避实击虚,战胜了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胜利。
遵义会议精神启示我们,坚持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来设定和处理问题,是从严治党、严守规矩最重要的一环,只有坚持集体领导,发挥好集体的智慧力量,才能实施有效的正确的集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作风建设方面,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打老虎、拍苍蝇、捉狐狸”,打牢了广大领导干部“为官不易”的思想根基。新时期新阶段,我们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团结和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最广泛地听取各级的意见建议,有力提升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水平,不断增强党委领导的政治力凝聚力创造力。
遵义会址观后感【篇2】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初期的严重损失,使党和中央红军陷入极端危险的境地,它宣告了博古、李德领导的破产。但是,博古、李德没有因此而改变错误领导。黎平转兵后,中央红军迅速进军,于1935年12月底占领乌江南岸的猴场,准备渡乌江北上黔北。这时,博古、李德再次主张前往湘西:完全可以在乌江南岸建立一个临时根据地,再徐图进军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为此,中共中央在贵州猴场召开政治局会议,否定了他俩的意见,并规定:关于作战方针,以及作战时间与地点的选择,军委必须在政治局会议上做报告。这在实际上取消了以往李德独断专行的军事指挥权。严酷的现实说明,博古、李德教条主义的思维和领导能力的巨大缺陷,不仅不能突破危局、使红军摆脱危险,而且可能使红军遭受灭顶之灾,进而给中国革命造成全局性的灾难,他们已经担负不起领导全党和红军胜利前进的责任。并且惨重的失败,在红军中引发很大的不满,使他俩丧失了继续领导的威信。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就此回忆说:湘江战役后,广大干部眼看反五次围剿以来,迭次失利,现在又几乎濒于绝境,与反四次围剿以前的情况对比之下,逐渐觉悟到这是排斥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贯彻执行了错误的路线所致,部队中明显地增长了怀疑、不满和积极要求改变领导的情绪。这种情绪,随着我军的失利日益显著,湘江战役达到了顶点。曾任中共福建省委代理书记、亲历这段长征过程的罗明也回忆说,当时干部们对军事指挥有很多意见。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上的激烈争论和越来越多的人反对他们的意见,就说明博古、李德的领导难以为继了。
长征出发后,为使红军争取主动、寻机发展,毛泽东、彭德怀等曾多次建言献策,但遭到博古、李德拒绝。在目睹错误领导将红军带入危局的严重情势,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不断向博古、李德的错误领导提出意见和批评。周恩来回忆说:从湘桂黔交界处,毛主席、稼祥、洛甫即批评军事路线,一路开会争论。从老山界到黎平,在黎平争论尤其激烈。
其时,纠正错误领导、统一党内意志,以摆脱困境,是党和中央红军面临的最大问题和当务之急。为此,黎平会议决定到适当的地区召开会议,决定和审查黎平会议的决定、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来军事指挥上的经验教训。
1935年1月7日,中央红军在突破乌江天险后,智取黔北重镇遵义。其时,国民党大军已被甩在乌江以东和以南,相对和缓的军情,给召开黎平会议决议中的会议提供了可能的条件和比较安全的环境。
遵义会址观后感【篇3】
2016年8月15号,我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
在遵义会议会址,我先后参观了遵义会议会议室、军委总参谋部办公室,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红军总司令朱德、康克清、刘伯承等的办公室兼住室。当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办公学习,运筹帏幄,部署红军如何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将红军引向胜得前进的道路。这里陈列着一件件历史资料、图片、实景等,在聆听讲解员的描述中,当年遵义会议好像历历在目。
通过参观,我得到了一次难忘的革命传统教育洗礼,深刻感受到革命的艰辛和伟大,深刻认识到我们的党所经受的磨难和考验。
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功绩,在于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标志着我们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开辟了伟大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纪元。
通过这次参观,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作为一名大学生,首要的是树立国家利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利益观、人生观、价值观。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以高尚的道德情操,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头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当好走在时代前列的尖兵。
在当今社会国情、党情、世情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作为一名未来的医生,我深切感受到自身的历史使命和肩上职责,也深刻体会到学校安排此次活动的良苦用心,就是希望我们通过红色之旅,回顾党走过的不平凡历程,在红色教育中振奋精神,以党的优良传统为旗帜,以党的宗旨为使命,凝心聚力为人民群众谋幸福,为祖国医学事业的发展作贡献。在此,我决心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使自己成为名符其实的优秀的医生。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