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之初,有过一次相对重大的危机,那就是昭义节度使李筠、淮南节度使李重进相继发动的叛乱,如果两人的反叛持续无法被平定,那么宋太祖的江山必然坐不稳,北宋很有可能和后周一样,成为一个短命王朝。
首先说一下,李重进和李筠作为后周大将,其实都是宋太祖放心不下的,李重进是郭威的外甥,他反叛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毕竟当初他可是有能力争夺皇位的人。
《宋史.周三臣.李重进传》重进年长于世宗,及周祖寝疾,召重进受顾命,令拜世宗,以定君臣之分。
郭威病逝之前,就让李重进向世宗柴荣行跪拜之礼,就是希望断了李重进夺取皇位的念想,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臣服于宋太祖呢?宋太祖也必然会对他不放心。
李筠替后周盯着北汉,后周灭亡了,他可是不愿意接受宋太祖招揽册封的,是其属下一再劝谏,他才答应接见了宋太祖派来册封的使者,李筠也是有想法,在宴请使者时,干出了一件令在场所有人吃惊的事情。
《宋史.周三臣.李筠传》及延使者升阶,置酒张乐,遽索周祖画像悬壁,涕泣不已。
使者来了,李筠拿出了郭威的画像,我的个乖乖,这让使者情何以堪啊,李筠这举动不就是指着宋太祖的鼻子说,“你这个乱臣贼子”吗?
所以说两人反叛是正常的。
之所以说李筠、李重进两人的反叛会给北宋带来很大的危机,原因之一就是,时间节点上对北宋极为不利。
因为建隆元年(960年)正月,发生了陈桥驿兵变,同年四月李筠反叛,九月,李重进反叛,当时后周各地只是表面上臣服于宋太祖,一旦李筠、李重进两人的叛乱时间持续较长,那么原本臣服于宋太祖的各地势力,必然趁势而已。
北宋也就快速陷入内乱当中,亡国之危在即啊。
同时李筠在北,联合北汉,契丹,一旦形成气候,那么其势力必然会像一把利剑一样,悬在北宋的头上,大军可以随时南下,渡过黄河,直袭北宋都城开封,也可以趁势东进,切断河北之地和开封之间的联系,削弱北宋的国力。
而李重进在南,可以联合南唐,割据一方,这两人一南一北,如果同时声势,令北宋顾此失彼,两线作战,不能集中兵力快速平定,结果可想而知。
不过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李重进知道李筠起兵的意图,因此,就想要派人去和李筠取得联系,以图共同起事,遥相呼应,增大成功的几率。
但问题是,李重进派去联系李筠的使者,直接投靠宋太祖了。
《续资治通鉴.宋纪一》李筠举兵泽潞,重进遣其亲吏翟守珣间行与筠相结。守珣潜求见帝,言重进阴怀异志。帝厚赐守珣,使说重进稍缓其谋,无令二凶并作。守珣归,劝重进未可轻发,重进信之。
翟守珣显然是不想跟着李重进送命,所以说在途中,直接投奔宋太祖,把一切事情都和宋太祖说了,这给了北宋反应的时间。
翟守珣受宋太祖之意,回去稳住李重进,说李筠这个人不足与谋,不可以和他联合,结果李重进就信了,这也是他没有和李筠一通起兵的原因,他是在当年九月起兵的,而李筠是在四月。
这段时间则给了北宋各个击破的时机,没有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
同时,北汉和南唐给予李筠和李重进的支持也是太弱了,这也减轻了北宋的军事压力。
李筠联合北汉,契丹,结果能够得到的帮助太弱了。
《宋史.周三臣.李筠传》刘钧遂率兵与契丹数千众来援,至太平驿,筠以臣礼迎谒,见钧兵卫寡弱,甚悔之,而业已然矣。
北汉在那个时代,的确能够硬挺,宋太祖多次征讨未果,但是其国力也的确是差,疆域小,兵力弱,能够和北宋相持一段时间,主要还是靠着北方契丹的支持。
所以说李筠应该预想到了北汉援兵不会太强,毕竟他常年和北汉交手,北汉国力如何,他最清楚了,因此个人认为,他对于北汉援兵兵力不强,应该有所准备,不会因此产生什么后悔之意。
但问题是,北汉可谓是蹬鼻子上脸,李筠以君臣之礼对待北汉,是给北汉面子,而北汉则是趁机要价啊,真把李筠当臣子了,还特意派遣了卢赞作为李筠的监军,这李筠能忍得了。
因此,李筠联合北汉契丹,只是听着唬人,实际上他能够得到的帮助有限,同时临时建立起来的联盟太过脆弱,人心不齐,不是北宋主力大军的对手。
《宋史.太祖本纪》石守信、高怀德破筠众于泽州,禽伪节度范守图,杀北汉援兵之降者数千人,筠遁入泽州。戊辰,王师围之。六月癸酉,有星赤色,出心。辛未,拔泽州,筠赴火死,命埋胔骼。
所以说,李筠很快被北宋大军平定,起事到自焚而亡也就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李重进因为得到了错误的信息,没有及时响应李筠,等到李筠败亡,他再想有所反应已经迟了。
但是李重进的起兵之意是没有打消的,毕竟不起兵是死,起兵可能活,这是古代历史上,大多数反叛者的心理,哪怕他们知道,胜率不高。
《宋史.周三臣.李重进传》又自以周室近亲,恐不得全,遂拘思诲,治城隍,缮兵甲,遣人求援李景,景惧而不纳,闻之太祖。
当时翟守珣不是忽悠了李重进吗?宋太祖为了稳住李重进,派人送去赏赐,李重进则是选择修缮城墙,打造盔甲兵器,意图起事。
而李重进就没有李筠那么幸运了,他向南唐求援,可是南唐君主李景不管这么,当初他已经被世宗柴荣打怕了,如今也不想去招惹北宋,选择不理会李重进,还向宋太祖告状了。
结果可想而知,原本他和李筠同时起事的话,可能也有些效果,可是如今自己是孤掌难鸣了。
《宋史.周三臣.李重进传》太祖径至城下,即日拔之。初,城将陷,重进左右劝杀思诲,重进曰:「吾今举族将赴火死,杀此何益。」即纵火自焚,思诲亦为其党所害。
灭了李筠的宋军转而南下,乘船沿着河流直抵扬州城下,李重进见大势已去,就和李筠一样,纵火自焚了。
至此,北宋立国初期的反叛被快速平定,可以说李筠李重进被灭后,各方势力就更愿意臣服于北宋了,局势也得以快速稳定,只有这样,北宋才有能力,发动统一战争。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