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什么读后感(收藏9篇)

历史是什么读后感(收藏9篇)

日期: 人气:
商城:经典语句

【#作文# #历史是什么读后感(收藏9篇)#】阅读完整篇文章后,会让人感受到满满的成就感。对于读后感的表达方式有三种:一种是用简洁的内容提纲来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一种是写下阅读后的心得感受,另一种是摘录出精彩的句子和段落。通过栏目小编反复校对和调整,这篇“历史是什么读后感”才能够呈现出来。如果您想继续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参阅下面的文章!

历史是什么读后感【篇1】

首先,我认为本书最大的价值便是向我们传递了正确的历史价值观,便是求真二字。然而短短两字,历史上又有多少史学家能真正做到。即便是太史公,也会在高祖刘邦出生时附上神话色彩,而圣人孔子,更是首创“春秋笔法”,在对事件人物的描述中夹杂个人的主观判断。好人、坏人在以纪传体为主流的中国史学中似乎一目了然。葛氏对于历史的定义便是“人们对过去事实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而历史终归是人记录的,只要是人,就难免带有主观的个人情感,因此还原历史的真相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求真便变得十分困难,但“真实的历史依然是历史学家永恒的追求,离开了真实,史学就没有任何价值,”这是我们历史研究者的职业操守,是我们这个学科的灵魂,也是本书的核心。

其次,葛氏主张将历史运用与历史研究区分开来。而在如今这个功利至上的社会,大家所谈论的几乎都是历史的作用,历史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政治宣传?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拉动地方经济?还是通过考证古代疆域的归属使我们在争议边界上的争夺上占有先机?葛氏认为这些都是历史运用,“古为今用追求的是现今的实际效果,一旦历史学家将历史研究的目的局限于此,那就非常危险了,将是否符合现实需要作为评判历史研究价值的唯一标准,历史研究就会变成某些利益集团或观念服务的工具。”而其实真正的历史研究现实价值非常地小,它可能是对某个历史人物死因的调查,也可能是对某人生卒年月的考证,本身并没有多大的意义,但是它却训练了研究者发掘史料、分析史料的能力。我认为这是本书向我们传递的第二个观点,历史研究是单纯的,不应该受政治、经济等其他因素的捆绑。

最后,葛氏在本书的最近章节讲到我们该如何学习和研究历史,葛氏所着重强调的便是对史料的判断和甄别,特别是史料的来源?出于何人之手?站在何种立场?与所叙述的对象关系如何?中国历来就有成王败寇的习惯,对胜利者的无限拔高和对失败者的无线诋毁似乎早已司空见惯。作文陈寅恪在《唐代政治述论稿》中就指出“后世往往以成败论人,而国史复经胜利者之修改,故不易见当时真相”。就像你研究王莽,用的材料却是东汉班固所著的《汉书》,那浓厚的主观色彩自不必说,自然做不到客观评价。而葛氏在文中也提到,中国史学存在着“重判断,轻计量”的缺陷,史书中一遇到灾荒便是“十室九空”之词,而一遇到丰年,便是“人口倍增”,葛氏认为这些都是文学性的计量词语,如果真的以此为计量数据进行统计那真实性必然大打折扣。

感谢葛剑雄教授用文字为我们上了这么丰富的一堂历史学普及课。这对于非历史学科班出身的我来说是大有收获的,希望未来三年的我能不忘儿时初心,在厦门大学潜心学习,将历史学变成我一生所热爱和忠诚的事业。

历史是什么读后感【篇2】

读书礼记

《历史是什么》这部经典学术著作,是英国伦敦经济学院政治学终身教授麦克尔,奥克肖特的档案管里的有关材料综合整理而成。涵盖了先生一生的学术精华。作为新华书店的工作人员,非常感谢您推荐阅读这本书。

经过几天的努力,我仔细阅读了导言部分,大致阅读了前三章,并浏览了一些后记。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写这本《礼记》是基于个人的理结合一些观点。

奥克肖特教授的著作涉及四个主要领域:1。哲学的本质。历史认识。政治哲学。教育。以下仅就第一期,根据书中的观点综合个人理解,加以阐述。

哲学的性质及其与其它活动的关系。

哲学是正确地解释事物的理性的追术。而这样的一种理解形式都有它自身的各种独一无二的条件或先决条件。

以世界(哲学)为工具的态度的致命缺陷是,欲望永远不可能无条件地得到满足。

如果人们的欲望不被切断,那肯定是自我毁灭,因为人们的欲望永远无法得到满足。

不因欲望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幸福,只能通过人所共知的“游戏”活动来达到。例如,宗教、信仰或更有意义的思想形式,如哲学、科学、历史或艺术活动,是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

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灾难性的。比如,近年来,人们思想道德滑坡、物欲横流、腐败等严重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所以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光有g.

d.p的高速发展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果24字核心价值观能够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精神支柱。

那么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辉煌将会指日可待。

以上是个人这几天读书的一点心得管窥之见和不足敬请领导批评指导。

历史是什么读后感【篇3】

近日,笔者有幸拜读英国著名史学家卡尔所著的《历史是什么?》。由于本人热衷历史,在阅读过程中感受颇深。因为档案学的最初起源于历史学科,笔者尝试着从档案角度理解此书其中的一章,从而推动对档案历史主义展开更为全面、深层次的研究,发掘当代历史档案在构建集体记忆、丰富民族精神文化等方面所具有的重大社会价值。

书中让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第三章的内容历史、科学与道德。众所周知,目前我们所学习的档案学是以档案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档案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为目标的一门综合性学科。那么历史是学科还是科学呢?这是许多历史学家都在探究的问题。笔者认为,历史学和档案学一样,是一门学科。首先,历史学家研究的是特殊的事件、节点,而科学家研究的是普适的一般规律;其次,历史不能用来预言未来,科学却具有一定预知未来的能力;最后,历史的阐释是主观的,科学的论述都是客观的存在。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得到教训,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

当把历史主义的价值观念放到档案学科中来看,历史和档案至少在一定的程度上是紧密相连的。那些在历史中形成的,年代足够久远的档案,我们把它们称为历史档案;把从一整套事件中归纳出的出处与另一整套事件去作比较:当我们在阅读档案或者档案工作者在归档的时候,都在有意或无意之间尝试从本源上比较和拿捏几件人、事的相似点,这样做就促使档案学界的来源原则逐步成型。

历史和档案从不仅仅是一种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依据过去研究现在也意味着根据现在理解过去,用历史主义的态度去了解档案再通过档案反哺历史研究形成了一段段历史。历史档案的作用就在于通过对过去与现在的理解来促进对这两者的进一步理解,同时借助档案将集体记忆和民族精神从历史中唤醒。

历史是什么读后感【篇4】

上学期,妈妈从书店里买回来一套三册《历史是什么玩意儿》,我一看是历史书,失望之意溢于言表。

妈妈说,“这是本好书,我就放这了,有空你读读吧。”我一直都没在以这几本书,知道暑假开始,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翻开一本,我立刻被里面的历史故事深深地吸引住了。我整天读着,废寝忘食,不下三天,我就把这套书读完了,读的时候仿佛我整个人都融入到历史中,坐着时光机器,回到过去,和历史亲密接触。读完后更是余音缭绕,感慨万千。

这套书语言风趣幽默,用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来讲述历史知识,完全不同于其它历史书的刻板乏味,让我这个对历史不太感兴趣的人都爱不释手。读了找套书,才让我了解了中国有圣贤三皇五帝、有周武文王,有暴君桀纣;读了这套书,才让我知道了民族英雄班超、薛仁贵;读了这套书才让我明白了我们祖先聪明与智慧、先进与强大;读了这套书,才让我懂得了儒家思想博大精深的道理。

这确实是一套好书。

历史是什么读后感【篇5】

文/钟启鸣

近日,笔者有幸拜读英国著名史学家卡尔所著的《历史是什么?》。由于本人热衷历史,在阅读过程中感受颇深。

因为档案学的最初起源于历史学科,笔者尝试着从“档案”角度理解此书其中的一章,从而推动对档案历史主义展开更为全面、深层次的研究,发掘当代历史档案在构建集体记忆、丰富民族精神文化等方面所具有的重大社会价值。

书中让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第三章的内容——“历史、科学与道德”。众所周知,我们目前所学的案例研究是以门以档案现象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档案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综合性学科。那么历史是学科还是科学呢?

这是许多历史学家都在**的问题。在我看来,历史和档案学一样是一门学科。首先,历史学家研究的是特殊的事件、节点,而科学家研究的是普适的一般规律;其次,历史不能用来预言未来,科学却具有一定预知未来的能力;最后,历史的阐释是主观的,科学的论述都是客观的存在。

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当我们把历史决定论的价值观纳入档案学科时,历史与档案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紧密相连的。那些在历史中形成的,年代足够久远的档案,我们把它们称为“历史档案”;把从一整套事件中归纳出的出处与另一整套事件去作比较:当我们在阅读档案或者档案工作者在归档的时候,都在有意或无意之间尝试从本源上比较和拿捏几件人、事的相似点,这样做就促使档案学界的“**原则”逐步成型。

历史和档案从不仅仅是一种“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依据“过去”研究“现在”也意味着根据“现在”理解“过去”,用历史主义的态度去了解档案再通过档案反哺历史研究形成了一段段历史。历史档案的作用就在于通过对过去与现在的理解来促进对这两者的进一步理解,同时借助档案将集体记忆和民族精神从历史中唤醒。

历史是什么读后感【篇6】

走出庐山——读《历史学是什么》有感原创: 郑勇这本书是著名学者葛建雄先生一本科普著作,目的是告诉读者什么是历史、为什么要学习历史以及如何学习历史。已经不知道是哪一年买的了,一直在书柜中吃灰,假期出游想着路上要看本书就顺手拎起读了。

由于是科普著作,书写得浅显易懂,但逻辑严谨,重点突出,分四部分将历史学的相关基本知识条分缕析介绍的清清楚楚。读一本完整的书,不仅增加了许多历史知识,纠正了一些错误的认识,而且对历史本身也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除了收获具体历史知识以外,在方**层面,作者走出庐山的提法让我感触颇深。

在葛先生看来,走出庐山是指观察一个大的事物,眼光不能只局限于小范围内,需要有更加广阔的视野,这就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之所以用走出庐山来借代,是因为苏东坡那首著名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不知道庐山的真面目,但我只在山上。

”因为人在山中,他的视野是有限的,而且由于所处地位和观察角度的不同,得到的印象也会不同,而且只能是一个局部,难免片面。葛先生认为,对于历史研究也是一样的道理,只有保持一定时间与空间上的距离才可以摆脱功利的羁绊、政治的束缚和视野的局限,从更广阔、深入、超脱的角度来观察和评价历史。因此研究历史必须要有大眼光:

从纵向看,要有历史发展观;从横向看,应该把小范围的历史放在大范围中考察,将中国的历史放在世界的范围内来考察。葛剑雄强调,历史研究应该走出庐山。其实,不仅是历史,还有人应该走出庐山吗?因为无论做什么事都存在深陷其中而不能做出正确决策的可能,所以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之说。

当局者庐山之中也,旁观者走出庐山者也。因此做事时不能仅囿于具体事情本身,而应而努力跳出对象层面,从更高层面考虑问题,这样才能将问题看得更清楚,才能做出更为适当的决策。做人也是一样,那些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的人,其实是迷于自身而不知,这样的人不能从长远、全局层面看问题,格局被局限在较低的层面,在遇到选择时往往目光短浅不能做出正确的抉择,如此是难以成就大的事业的,所以做人要有应当有大格局,也是这个道理。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生只不过是一瞬间,看无数英雄起浮落沉,叹世事变幻白云苍狗,常读历史可以使人更加清醒,更加豁达,能从更高处俯瞰人生的得失。走出庐山,就是走出狭窄的领域,走向全面、更高的境界。

阅读历史需要走出庐山,这是它使人们变得明智的原因之一。

历史是什么读后感【篇7】

梁洁读卡尔的《历史是社么?》第四章,总结出以下三个方面,结合自己的理解,写出来与大家商榷:

一原因之间的关系问题

卡尔认为,“历史学家们在研究历史事件的原因时,会列出几个原因,如,问到1917年**革命发生的原因,历史学家会给出一系列的原因,诸如,连续不断的军事失败,战争压力下的**经济的崩溃,布尔什维克的有效宣传,沙皇**在解决农民问题上的失败,无产阶级聚集在彼得堡以及列宁行事果断而对方没有这样的人——简言之,经济的,政治的,意识形态,个人因素的随意混杂在一起,构成了长期的短期的原因。”

‘真正的历史学家,…….会把这些原因归类,梳理顺序,确定彼此之间的关系,或许会将哪一种原因或者哪一类原因当作主要的原因或者全部原因中的原因来穷究到底或者归根结底。而这,就是历史学家对问题的解释。

我对这一段的理解是,历史事件的产生往往是多种综合功能的结果,即多种原因的出现。正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的,事件的发生有其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内因决定事件的方向,外因决定事件的机会速度。这两者有机结合才促进事物发展。

当然,在这些原因中,也有主次之分,主次之分起决定性作用,次之分起辅助作用。从十月革命的原因看,外因是资产阶级的军队,第一次时解大战的束缚。资产阶级没有及时解决民生问题。内因是工人阶级力量和共产主义运动成熟的结果。(这涉及历史上的另一个问题,必然性和偶然性问题。

内因或根本原因决定了事件的必然性,而外因提供了机会。)?这个请老师指导?

比如西汉初年,文景之统治的原因,是建国以来,开国皇帝刘邦,几位皇帝都非常重视老百姓,发展生产。这是内因。外因是秦末农民起义的警示作用。

东汉亦是如此。所以,通过对治世原因的讨论,我们知道了,重视民心可以兴国的经验教训,从而指导后世重视百姓和农业生产,促进社会发展,民安则国泰。它也显示了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价值,即总结过去、指导现在和**未来。

当然,在众多原因中,一个是主要的决定性原因,这可能是其他原因的原因,我们称之为根本原因。例如,美国独立运动的起因是波士顿的倒茶事件,这是直接原因,但实际上是英国殖民统治美国引起美国不满和抵抗的结果。这还有其他原因,比如美国人民的逐渐觉醒,力量的不断增强等等。

但主要原因是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了一系列的历史事件。它也就是我们说的根本原因。**历史事件的根源,有利于我们揭示历史的真相和本质。

二原因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讨论

卡尔认为,历史学家不必担心必要性。他们有时沉溺于修辞。当他只想解释几个因素同时发生,这事人们认为它特别强大时,他会说这是不可避免的。卡尔认为使用这样的词语是不合适的。

而用极为可能则更加明智。历史没有什么是必然的……作为一名历史学家,充分准备好不再使用“必然的”,“不可避免的”“不可逃避”的这类词语。这样的话,历史会死气沉沉。

我对这个看法持保留态度。从中可以得出许多历史结论,找出原因和后果,找出原因,从相似事件中抽象出相似或相同的原因,得出什么原因导致什么结果。这个原因就是一般的,根本的原因,可以用“必然的”这样的词语来解释。

卡尔在本章经常使用,“克列奥佩特拉的鼻子的形状”,巴济扎得的突然痛风,让亚历山大国王送命的那猴子一咬,列宁的去世。这些改变历史进程的偶然性事件。他认为,这些事件不能进入任何何历的历史解释,也不能进入历史学家主要原因的等级。

卡尔本人注重历史偶然性的因素,即尊重历史客观事实的表现。偶然因素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必须重视它们,就像强化学催化剂一样。偶然原因的出现,改变了历史可能发展的方向和过程。

然而,在我看来,卡尔在偶然原因上的份量和地位太重,不符合传统逻辑。偶然性因素,就像一个人出门过马路被一个酒家司机撞伤,这种特殊例子不能作为常规原因来推广。纵然历史的真相千姿百态,构成每一件历史事实的原因丰富多样,包括偶然性的因素,但,那只是针对特定事件的特定原因。

不可以作为一般原因来概括和总结,也就不能作为一个普遍的教训来指导后人。

三历史学家和原因的关系

卡尔认为,历史学家在解释历史事件之前有自己的观点。为了解释历史事件,他们需要找到合理的证据,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原因。所以,历史学家对事件的原因是有选择的。他们会选择能够证明事实的理由作为论证的依据,而不重要的理由可能会被他们选择性地忽略。

可以看出,原因的选择意味着历史学家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对于这一点,我完全赞同并深有体会。我们往往会对某一历史事件做出评价,并为我们的这个或大众化或个性花的观点,找出一些事实,并进行推理,从而证明我们观点的合理性。我们教科书的编写,就是遵从了这个原理。

例如,一个特例(不一定合适)要求白党是一个伟大的党,是人民的党。而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是个反动的政权。精选的历史教材包括412政变、红军长征、国共内战理论、人民解放战争等。

而对于具体的国民**的功绩和共产党的问题却遮遮掩掩。宣传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的结果。

总之,对于卡尔的观点,大部分情况我是赞同的,个别问题持保留意见,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开始对历史学***进行新的思考和总结,他给我新的角度和高度,让我反思历史的真相,从其他角度考虑历史的意义,对于以后的学***帮助。

历史是什么读后感【篇8】

《历史是什么?》一书读后感

重读《历史是什么?》一书,对我的影响更深一层。曾记得第一次读《历史是什么?

》的时候,我是本着完成作业的目标,而且对历史学这一领域的认识几乎是零,只是依稀记得卡尔先生对历史的评价,以及通过卡尔先生的批判学***著名历史学家和历史学派,从中略微知晓一些历史学科知识。然而对卡尔先生的思想精髓领悟却并不深,只是觉得他对史学家和史学派思想观点的批判很有道理。如在“什么是历史事实?

”这一问题上,他认为“我们所接触的历史事实从来不是纯粹的历史事实,历史事实不以也不能以纯粹的形式出现:历史事实总是通过记录者的头脑折射出来的”。但也绝非如胡适所说的“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姑娘”,也非卡尔·贝克所说的“历史事实是历史学家所创造的”,更非柯林伍德说的“一切历史都是在历史家自己的心灵中重演过去的思想”。

他们的观点完全不同于历史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任何历史学家对历史事件的解读都必须在一定历史事实的基础之上,根据现实需要做出合的理解释,而非随意编造,否则也就不会有“以史为鉴”的观点。

然而,由于历史是历史学家筛选和加工的历史是实,必然与当时的社会息息相关。正如克罗齐说:“一切真的历史都是当代史”,即历史是当代史学家们对过往事件的解释,历史要为现实生活服务,故与现实社会的密切相关的历史事实才更易于进入历史学家的视野。

但是,由于克罗齐对历史事实的客观存在性认识不足,过于侧重于历史的实用性,必然会出现不少偏颇。历史应该为当今社会服务和提供借鉴,否则就失去了研究价值。试想如果历史为我们提供借鉴价值,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怎么可能在不断向前发展,**集权制度怎么可能越演越烈,以至于在清朝的时期发展到顶峰。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向发达国家学***强兵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怎么会有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中国的富强腾飞。因此,史学界对历史的研究和阐释程度是一个值得一提的关键问题。

现如今重读《历史是什么?》一书,记忆最深的是他的观点:“历史是历史学家跟他的事实之间相互作用的连续不断的过程,是现在跟过去之间永无止境的对话。

”历史事实是不变的,但是我们的历史认识却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在不同的社会形势、背景下,我们对历史的认识是有所差异的。例如,唐末的藩镇割据是导致唐王朝灭亡的主要因素,这也是晚唐统治者一直试**决的问题。

但是,北朝伟大的政治史学家司马迁却主张建立军事守备,以抵御外部的屈辱。为什么史学家们对同一历史事实却有着不同的观点,显然这是基于不同的时代背景的,宋代**在军事上实行“兵将分离”制度,军事力量呈现“内强外弱”的局面,而周边少数民族政权虎视眈眈,因而需要边疆藩镇的强大军事力量抵御外辱。相比之下,唐代的封臣实力过于强大,其军事力量远远超过**政权,对**政权的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因此后唐统治者一直致力于封臣割据。

由此可见,历史学家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认识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这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无穷无尽的过程。

我们对历史事件的解史事以史料为基础的,包括实物和历史文献。史料的丰富程度直接影响我们对史事的判断。随着史料特别是地下考古史料的不断发掘,我们对史事的解读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如:

上官婉儿的墓的出土,使我们颠覆了以往的观点:上官婉儿是以罪人身份下葬的观点,证实了她在去世后得到了昭容的下葬待遇,这与史书的记载不符,这或许与宋代的礼教思想较为严重,不耻于上官婉儿侍奉二夫的思想相关,故意贬低她。再如:

关于唐朝秘色瓷的颜色的**,黄永年先生依据唐诗中所讲瓷器的颜色如雨后的天空之色,初步推测秘色应为“天青色”。后来,随着法门寺地下皇宫的发掘,终于证实了这个秘密的颜色确实是天蓝色。故我们对历史的认识也是随着史料的发掘与解读而发展的过程。

历史事件归根到底还是历史学家所写,必然会打上不同历史学家的烙印,因此史学家们的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也同样非常重要,这便是卡尔书中所讲不同派别的史学家们对“历史”这一概念解释不同的原因,也是出现众多史学派别,史学观点的原因。“任何一个优秀的历史编纂家都有他自己的理论和方**,即使他没有写出这方面转注或专文,我们仍可从他的一言半语或字里行间看到”。如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司马迁,他非常注重历史事实的客观性、真实性,为了写作《史记》遍访祖国的大好河山,对于不太清楚的历史事件,他选择保留原文,以待后世解读,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之上“成一家之言”。

然而,同为史学家的欧阳修则认为好的史书应“文省字略”,所以我们看到的《新唐书》几乎是干巴巴的历史骨架,他通过对历史事件的筛选,删除了许多他认为不重要的历史事件。相较之下,《旧唐书》由于编纂得过于匆忙,及中途换主编者的缘故,编写较为粗糙,有一些篇章甚至直接照抄史官记载的原文,但同时也保留第一手资料,这却有助于后世史学家们解读、还原唐朝的社会生活。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亦可以看到许多关于唐朝政事的新史料。

这也是唐代的历史。由于史学家的不同观点和选择,呈现给我们的史事焦点必然不同。作为一个史学家,他应该有相应的史学理论和方法,尽可能地保持历史的真实性。

马克思认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工作者,我认为历史学者要尽可能地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同时也必须保持历史事实的借鉴性,积极吸取历史经验、教训,让历史为我们的现实生活服务,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

历史是什么读后感【篇9】

摘要: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霍列特·卡尔于 1961 年在剑桥大学的演讲以一本书的形式出版,书名是《历史是什么?》,他在这一书中,对很多历史问题用自己的观点做了一定的阐释,并进行大量的历史研究,结合自己的成果来回答这些问题。

通过对他的思想和成就的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历史的本质。

爱德华·霍列特·卡尔(1892-1982)是一位英国人,他是**史和国际关系史专家、务实型历史学家,著作丰富,比较重要的作品有十四卷本的《苏俄史》、《二十年危机》和《巴枯宁传》等。就你今天愿意接受的任何意义而言,卡尔并不是一个真正的专业历史学家。他没有历史学位,也没有在任何大学历史系教过历史。卡尔并不长于理论研究,唯一的理论著作是《历史是什么?

》,该书是 1961年剑桥大学的乔治·特里维廉讲座上卡尔演讲的集结,于1963年出版。在这本书中,卡尔用六章来进一步解释和讨论许多问题。主要围绕 “卡尔的历史观点、历史从未死去、如何看待历史” 这三个论点,逐一对卡尔的观点进行**分析。

1 卡尔的历史观点与评价 “我总认为,要说历史是枯燥无味的,那就怪了,因为大多数历史是编造出来的”。那么,到底历史是什么呢?为了避免人们认为这是一个毫无意义的问题或多余的问题,卡尔在书中的主要对象是这个历史问题。

特别是在历史事实方面,他认为历史从来没有以纯粹的形式存在过。史事实有选择性的,是记录者的选择。卡尔的认识,正体现了历史学家在记录历史事实时运用 “客观性视角”的重要性,无论过分偏袒 “历史学家” 和 “历史事实”中的哪一方,都会造成主观意识的 “**”。这更反映了卡尔的优柔寡断,因为他不是一个专业的历史学家,他对历史一无所知,也没有在任何一所大学的历史系教过历史。

所以卡尔对 “历史是什么”的论述的思路不尽清晰,甚至他在《历史是什么?》一书中表现的一些观点没有一个方面—— —能在后来的历史学家那里找到充分的赞同。卡尔的观点还没有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受到了来自后现代主义、超级相对主义者等其他方面的猛烈抨击。

但就历史学家而言,有许多原因可以说明《历史是什么?》的重要性,因为该书坚持这样一个事实,就像卡尔所说的 “历史是一个过程,你不能一点点**这一过程,单独地研究每一部分…… 任何事情都完全是相互关联的”。这并不是卡尔的随便臆想,而是带有哲学味道的客观性的观点,我们可以从书中清楚的看到, “不管历史学家选择过去的哪一段历史,他的任务是要在那段历史之前、之后的环境背景里研究那段历史,要着眼于研究主题与更宽泛的背景之间的相互关联。

但是我们并不能简单的认为卡尔就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客观唯物主义论者,卡尔在历史学家和历史学家的事实这一章节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 历史由一大堆已经确定的事实构成。历史学家可以在文献、 铭刻等等诸如此类的东西那里获得事实,就像在鱼贩子的案板上获得鱼一样。

历史学家收集事实,熟知这些事实,然后按照历史学家本人所喜欢的方式进行加工,撰写历史。“虽然卡尔注意到了历史研究中的主观因素,但他却认为历史事实从来都不是某种意义上纯粹客观的事实, 他过于强调 “事实” 和 “历史事实”的区别, “并不是所有关于过去的事实都是历史事实,或者过去的事实也并没有全部被历史学家当做历史事实来处理。”。

可他自己也无从得知如何去区分 “事实” 和 “历史事实” , “区分历史事实与过去其他事实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呢?” 2 历史从未死去历史睡着了,时间醒着。“历史是一种特别的概念,它构成了人类理性:

每一位历史学家,不管他是否知道这点,都应该拥有这样一种概念”。历史之父希罗多德摆脱不了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在其著作中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自相矛盾。在历史观上,他保留了更多宿命论的影子,他相信人世间的一切确实都由一个超自然的主宰力量操纵着,这是希罗多德所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使然。

即使历史学家会受他的时代

但历史学家所研究的过去并不是一个已逝的过去,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于现实生活中的过去。从这个角度看,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但它并没有消亡,它将在纯粹的历史史事中复活。“历史就是一个对这种思想的历史进行研究的历史学家,以自己的观念重新加以阻止的过程,历史学家以自己的思考重新构建过去的过程取决于经验证据” , “历史学家只能做到尽量客观”。

这种看法接近柯林伍德的观点, “历史不是别人,恰恰是历史学家'制造'出来的:编撰历史是制造历史的唯一方法”。历史学家的职责是准确、真实、无感情;无论是**的威胁,无论是爱好的仇恨,都离不开真理。

那么,历史到底是什么?“在一个静止的世界里讨论历史是毫无意义的,就其本质而言,历史是变化、运动,或者—— —如果你对于一个旧式一些的词不怎么吹毛求疵的话—— —它就是是进步。”历史有自己的生命,孕育了真理,它能和时间抗衡。

在卡尔看来:它们是一样的,历史就是进步。我们不需要爱过去,也不需要把自己从过去中解放出来。我们要把把握过去、体验过去作为理解现在的关键,这样才能从现在的角度看过去、理解过去。

作为学者,我们应该坚信,历史是残酷的,不是一个小女孩被别人装扮的。历史是不能容纳谎言的。 3 如何看待历史 《历史是什么》一书虽然是卡尔唯一一部史学理论方面的著作,虽然此书只是他就一些重**学理论问题的演讲内容而形成的,但却集中体现了他的思想。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卡尔在历史理论研究方面的卓越之处。当然,他的弱点和缺点也不容忽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稿件里曾经写道: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

历史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查,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也许是因为这句话有失偏颇——也许是他们后来在文中删除的原因。但从以上两个角度看,哲学确是是一种特殊的历史。

从本体论出发,历史又是客观的。但由于历史与宗教和道德问题密切相关,历史与一般科学,甚至其他社会科学,都有很大的不同。从文明开始,人类就一直在探索历史的真相,历史学家作为这一切的向导,不仅仅是履行自己的义务。

还要摆脱古里古怪的面相,脱去古董收藏家的外套,挣脱僵化死板的身份: “一些历史学家所写的历史比其他历史学家所写的要持久一些,包含更多终极特色和客观性,这就是那些我可以称之为对过去和未来都有长远眼光的历史学家”。但总的来说,作为一部著名的学术著作,这本书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时代在前进,我们也在前进,历史没有停止前进。历史学家和历史学家有更多的义务和责任来承担这些任务。 参考文献 [1]简.奥斯丁.

金绍禹译《诺桑觉寺》[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 [2][英]e.

h.卡尔.陈恒译《历史是什么?

》[m].商务印书馆,2014. [3][西]塞万提斯·萨维德拉.

张广森译《唐·吉诃德》[m].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3. [4]邹琪.

在过去与现实之间—— —爱德华·卡尔《历史是什么? 》[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

[5][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2002.

[6]宁翔宇.论历史研究的核心问题—— —读卡尔的《历史是什么》[j].黑龙江史志,2009.

经典语句

0 留言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