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写作规范的不断完善,我们可能会需要一些学习资料等范文,范文可以为我们平时的生活提供不少帮助,你可能正在找一些相关内容的范文,小编现在推荐你阅读一下我长高了教案精选8篇,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我长高了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指甲的作用,知道爱护指甲的重要性。
2、通过相互讨论和互相观察,知道指甲过长、过短带来的不便,知道如何爱护指甲。
3、让幼儿乐意使用指甲钳剪自己的手指甲,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4、教育幼儿养成清洁卫生的好习惯。
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活动准备:
指甲刀若干,PPT课件,《为什么要勤剪指甲》视频
活动过程:
1、初步了解指甲的作用。
教师做手捂住肚子,脸上表情痛苦的样子,问:小朋友猜猜我怎么了?为什么我会肚子痛呢?
最后,教师告诉大家:因为常常自己咬手指甲。
2、引导幼儿讨论了解指甲的作用。
师:小朋友,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部好看的动画片,你们想不想看?
(播放视频)我们的指甲有什么作用?
为什么要剪指甲?
怎样爱护自己的指甲?(剪指甲的正确方法,经常清洗,不涂指甲油)3、讨论:如何爱护自己的指甲。
师:大家都知道指甲对我们有这么多的作用,那么我们应该怎么保护自己的指甲呢?
幼儿进行自由讨论并得出一些结论:
例如:指甲长了要及时修剪,要用指甲钳剪,手脏了要及时洗手等等。
师:如果指甲长长了,我们不剪,这样做会怎么样呢?
幼儿讨论,得出一些结论:
(1)不及时剪指甲,指甲会断掉,还会伤害别人;
(2)不及时洗手,指甲中会有许多脏东西;
(3)经常咬指甲会使手指变形,还会将病菌带入口腔;还会影响手指的生长等等。
4、玩"亲亲指甲钳"的游戏。
先让幼儿认识指甲钳,再边念儿歌边走到幼儿身边用指甲钳碰碰幼儿的手,让大家感受游戏的快乐。
5、让幼儿尝试剪自己的指甲。
(1)教师示范,幼儿参观学习。
(2)分组练习:
首先请大班的小朋友为小班的幼儿剪指甲,教师指导;再请小班的小朋友为大班幼儿剪指甲,中班的小朋友自己尝试剪指甲。
附儿歌:
我会剪指甲指甲刀,张开嘴,咬住指甲不松开。
小小手,来帮忙,用力按下指甲断。
脏东西,露出来,清洁卫生不忘掉。
我长高了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并了解笋和竹对人类的用途及贡献。
2、能用语言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愿,萌发幼儿爱学习的情感。
3、学习朗诵诗歌,感受诗歌中的童趣。
【教学准备】
1、诗歌配图一幅;
2、辅助材料若干(竹制品图片若干,各类工种人员图片若干等)。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感受画面色彩的美,引出内容。
提问:图中有什么?笋宝宝长大了变成了什么?竹子有什么用途?
逐一出示竹制品图片加深对竹用途的了解。(竹篮子、竹玩具、竹工艺品等)
(一)逐一出示各种工作人员的图片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中的人物帮助幼儿了解他们为人类做出的何种贡献。
(二)情感教育
提问:小朋友长大能干什么?
(三)幼儿大胆畅谈自己长大以后的理想。
请幼儿说说自己长大了以后相当什么样的人?并说出能为人类做出何种贡献?
二、结合图片学儿歌
1、边看图片边听教师朗诵儿歌,引导幼儿理解每句儿歌的意思。
2、幼儿跟念儿歌,并有情感的朗诵。
3、分男女两组朗诵,男孩子用竹拍打节奏,女孩子合着节奏念。
4、互换角色。
三、小结
总结诗歌内容,经得起大风大雨磨练的笋宝宝才能成才为人类作贡献。我们小朋友要向笋宝宝那样禁得起磨练,从小好好学习,学到本领才能为国出大力。
附儿歌《我和笋儿一起长》
笋宝宝,长得快,
经受大风和大雨,
出类拔萃成大才。
宝宝我,和你比,
努力学习长本领,
长大为国出大力。
我长高了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善于联系生活实际提出数学问题,并能正确解答。
2.倡导植树造林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提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学会提数学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为了保护我们地球这美好的家园,一年级小朋友开展了植树造林的活动。
二、新课
1.出示主题图
2.学生自由观察,并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3.小组汇报交流
4.指名汇报
5.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小组间进行交流。
三、应用教学
1.出示主题图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提出问题
3.小组讨论
4.汇报交流
5.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6.解答疑问:
淘气在飞机上看到的凉亭是什么形状?
我长高了教案 篇4
教学目的:1、在活动中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厘米、米的认识;
2、学生掌握正确的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初步形成对周围一些事物的量化概念;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渗透简单的统计思想。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正确的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
教学难点:在活动中渗透简单的统计思想。
教学准备:身高测量器一台,身高尺5个,卷尺若干,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比划出1厘米大约有多长?1米大约有多长呢?
猜一猜讲桌大约有多长?窗户的宽大约是多少?
二、活动
1、验证猜想,总结方法。
①分组测量讲桌长,窗户宽。
②汇报测量结果。
③师:为什么结果会不一样?学生分析原因。
④小结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尺要拉直放平,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就是我们测量出的结果。
2、测量身高,渗透统计思想。
①猜猜同桌的身高。
我长高了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在我和小树一起长中,进一步学习用数学的眼光思考周围的事物。
2、根据情境,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能用数学模型表示出来,能把自己的理解说给同学们听。
3、进一步感受到自己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小树苗模型每组6棵,第34页学习材料每人一份。(改动第一幅图,棵数减少,第一排多出的1棵移至第三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多媒体出示淘气和机灵狗,画外音。
淘气:嗨!小朋友们你们好!还认识我吗?对了,我是淘气。
机灵狗:我是机灵狗。
淘气:看,今天我们拿了这么多东西(手中有铁锹和水桶),你们知道我要去干什么吗?
机灵狗:对了,你们真聪明,愿意和我们一起去吗?
2、师:淘气和机灵狗在去植树的路上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想请你们帮助解决,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那咱们八个小组比一比,看哪个组能出色的解答这些问题,老师就奖给你们组一棵小树苗。那咱们现在就跟他们出发吧!
二、解释应用
1、观察讨论交流三个班各班植树的棵数。
首先出示一班的苗圃:
(1)多媒体演示淘气和机灵狗来到一班苗圃前,出示一班栽好的树苗(三排树,第一排10棵,后两排分别11棵)。
(画外音)淘气:机灵狗,快来看,一班的树苗已经栽好,究竟栽了多少棵呢?
机灵狗:这个问题我的小伙伴一定会回答,还是请大家告诉你吧!
(2)
师先请每位同学独立思考一班栽树的棵数,并在小组交流自己是怎么数的,然后全班交流,请学生在实物展台演示不同的数法后,教师用多媒体演示10个10个的数法。
(3)师:同学们,听了这么多数法,你比较喜欢哪一种数法呢?
接着出示二班的苗圃:
有四捆,每捆10棵,还有3棵。
(画外音)机灵狗:二班的同学正准备去栽树,淘气,他们要栽多少棵呀?
淘气:小伙伴们,快点告诉我!
师先请同学们独立填写二班栽树的棵数,然后小组内交流自己是怎么想的,最后指名汇报。
最后出示三班的苗圃:
多媒体演示三班栽树的情况,播放三班一个同学的画外音(我们班栽树的棵数是两位数,十位是4,个位是5),淘气说:这还不简单,三班栽了54棵。机灵狗说:不对,不对,三班栽了45棵。
师:你赞同谁的意见呢?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2、提问题。
师:刚才,同学们跟淘气、机灵狗了解了一班栽了32棵,二班栽了43棵,三班栽了45棵,根据大家收集到的这些数学信息,你们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3、解决问题。
(1)
师:刚才大家的问题提得非常好,淘气也有一个问题想考考你们。多媒体出示一班栽树的画面,淘气:我的身高是1米20厘米,小树苗大约有多高?
(2)分小组讨论。
(3)指名说出小树苗的高度并说明理由。
师:同学们真能干,不仅会提问题,而且会自己解决问题,你们就像一棵棵小树苗一样,在一天天茁壮成长。(出示课题)请
设想一下几年以后,同学们栽下的小树苗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三、拓展应用
1、多媒体出示主题图(二)。
2、师: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多媒体先依次出示树的名称,后出示每种树给出的条件。
3、最后出示机灵狗提出的问题:松树可能有多少棵?让学生独立填写,然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4、师:你还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解答这两个问题吗?让学生打开书第35页,独立解答第35页上面的两个问题。
四、课后小结
我长高了教案 篇6
教材34、35页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图画的学习习惯。渗透猜想思想
2、训练学生看图提问的能力
3、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看图提问的能力
教具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认真观察想象推理
1、出示图画:
启发谈话:春天到了,一年级3个班学生在校园里种树,你能想到什么数学问题?
各小组讨论汇报
教师小结
刚才讨论的很好,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一班种了树32棵,二班种树43棵,三班种树45棵,看到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出示小树长高图片
小树长大,你们又看到什么问题了?
⑴、杨树和小树苗一共多少棵?
⑵、柳树多少棵?
教师小结:同学们观察很仔细。生活中就有数学。希望同学们能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课堂作业
请同学们思考,淘气在飞机上看到亭子的形状?
我长高了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指甲的作用,知道爱护指甲的重要性。
2、通过相互讨论和互相观察,知道指甲过长、过短带来的不便,知道如何爱护指甲。
3、让幼儿乐意使用指甲钳剪自己的手指甲,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指甲刀若干,ppT课件,《为什么要勤剪指甲》视频
活动过程:
1、初步了解指甲的作用。
教师做手捂住肚子,脸上表情痛苦的样子,问:小朋友猜猜我怎么了?为什么我会肚子痛呢?
最后,教师告诉大家:因为常常自己咬手指甲。
2、引导幼儿讨论了解指甲的作用。
师:小朋友,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部好看的动画片,(教案出自:教案网)你们想不想看?
(播放视频)我们的指甲有什么作用?
为什么要剪指甲?
怎样爱护自己的指甲?(剪指甲的正确方法,经常清洗,不涂指甲油)
3、讨论:如何爱护自己的指甲。
师:大家都知道指甲对我们有这么多的作用,那么我们应该怎么保护自己的指甲呢?
幼儿进行自由讨论并得出一些结论:
例如:指甲长了要及时修剪,要用指甲钳剪,手脏了要及时洗手等等。
师:如果指甲长长了,我们不剪,这样做会怎么样呢?
幼儿讨论,得出一些结论:
(1)不及时剪指甲,指甲会断掉,还会伤害别人;
(2)不及时洗手,指甲中会有许多脏东西;
(3)经常咬指甲会使手指变形,还会将病菌带入口腔;还会影响手指的生长等等。
4、玩亲亲指甲钳的游戏。
先让幼儿认识指甲钳,再边念儿歌边走到幼儿身边用指甲钳碰碰幼儿的手,让大家感受游戏的快乐。
5、让幼儿尝试剪自己的指甲。
(1)教师示范,幼儿参观学习。
(2)分组练习:
首先请大班的小朋友为小班的幼儿剪指甲,教师指导;再请小班的小朋友为大班幼儿剪指甲,中班的小朋友自己尝试剪指甲。
附儿歌:
我会剪指甲指甲刀,张开嘴,咬住指甲不松开。
小小手,来帮忙,用力按下指甲断。
脏东西,露出来,清洁卫生不忘掉。
我长高了教案 篇8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3839页
教学目的:1、在活动中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厘米、米的认识;
2、学生掌握正确的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初步形成对周围一些事物的量化概念;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渗透简单的统计思想。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正确的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
教学难点:在活动中渗透简单的统计思想。
教学准备:身高测量器一台,身高尺5个,卷尺若干,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比划出1厘米大约有多长?1米大约有多长呢?
猜一猜讲桌大约有多长?窗户的宽大约是多少?
二、活动
1、验证猜想,总结方法。
①分组测量讲桌长,窗户宽。
②汇报测量结果。
③师:为什么结果会不一样?学生分析原因。
④小结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尺要拉直放平,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就是我们测量出的结果。
2、测量身高,渗透统计思想。
①猜猜同桌的身高。
②他的身高到底是多少呢?
③介绍测量工具。
④生介绍测量方法并示范。
⑤分组测量每个同学的身高,记录数据。
⑥完成统计表并观察,从中能了解到什么内容?
⑦讨论:我发现自己长高了。(课题)知道某位同学的身高是多少;哪个高度的人数最多。
3、自由测量
①启发:你还想测量什么?
②生自由发言。
③讨论:怎样测量步长和手臂伸开的长度?
④分组自由测量,记录数据。
⑤汇报测量结果。
三、小结
今天这节课开展了哪些活动?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随着新数学课程的推行,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学习数学时的感受和体验,重视合作交流。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课堂上的活动会增多,学生也会更多地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交往来进行学习。而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怎样进行合作式学习。我们的学生不缺乏聪明的头脑和灵巧的双手,但是独生子女的特殊生长环境,使他们自幼就不善于与同龄人合作。让学生从小就学会合作,是帮助他们适应新的学习方式,乃至适应未来高度合作化社会的重要一步。
在此,笔者以数学实践活动课我学会测量了中的两次小组活动为例,谈谈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的认识和实践。本课改编自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三册(人教版试用修订本)的实践活动课我长高了。
一、第一次小组活动
【课堂实录】第一次小组活动是测量课桌宽度、门窗宽度和黑板长度。学生按每组6~7人,分成8组。3个组测量门的宽度、3个组测量窗户的宽度,2个组测量黑板的长度,并且记录测量结果,布置完任务后,学生都十分兴奋,个个跃跃欲试,希望马上开始动手。
教师提出:请每组同学先讨论一下每个人做什么,然后再测量。
学生叽叽喳喳地讨论一番后,汇报了计划。有的组让每个人都量,于是他们讨论了顺序,即谁先量,谁后量;有的组指定了两三个学生,由他们专门负责测量和记录。
在随后的测量活动中,有的组行动有序,速度较快;有的组,几个学生争抢着做记录、做测量,出现了混乱;有的组,个别学生显得离群;有的组为测量结果不同发生了争执。
测量结束后,教师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立刻说了起来,情绪很激动。
学生首先反映出来的是组织问题,这可从学生的发言中看出。
【课堂实录】第一个发言的学生说:有的同学老是抢,搞得很乱。学生们纷纷附和。
教师问:那应该怎么办呢?
有的学生说:每个组应该量之前就商量好谁先谁后。
有的学生说:我觉得大家应该按我们说好的做,不能抢。这样才能量得快。
有的学生说:对,越抢越慢,应该排队,按顺序来做。
还有的学生说:不能插队(加塞),组长应该管管那些插队的人。
通过这些话可以看出,学生们都已经感觉到秩序的重要性和人人遵守秩序的必要性,并且开始自发地寻求管理。这正是开展活动的目的之一。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不是单靠教师苦口婆心的说教就能完成的,而是更多地需要在实际活动中自然地进行,使学生在人与人的交往中甚至是碰撞中得到锻炼。
学生反映出来的第二个问题是分工问题。
【课堂实录】教师主动问一个在活动中显得离群的学生有什么感受,为什么老站在旁边不动。
他说:我想量,可是组长不让我量。总是让和量,别人都量不到。
他的组长解释道:他量得很慢,所以我就让量得快的同学量。不然我们组就会很慢。
教师问其他学生:你们觉得这样好吗?
对于这个问题,学生的分歧很大。
有的学生说:应该让每个人都量,一人量一次。这样才公平。这句话在很多学生中激起了共鸣,他们大多是没有被指定做测量记录的学生。
也有的学生支持组长的意见:要是每个人都量,时间就不够了。这个观点也得到了部分学生的认同,不过人数相对较少。
还有的学生想了折中的办法:没量到的人可以下课量。
学生虽然年幼,但是他们已经开始思考公平和效率的关系。但即使是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公平和效率往往也是一对矛盾。在此时,一个理智的教师不应该绝对地支持某一方,而反对另一方。
【课堂实录】经过短暂的思考,我对学生说:我们搞测量不是为了争速度第一,而是为了让大家都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本领。所以,只要时间足够,就应该让每个人都量。量得慢的同学,大家可以帮助他,使他能快一点。当然,如果实在是没时间了,那就只好下课再量了。
学生反映出来的第三个问题是协调问题。
【课堂实录】在这次活动中,对同一个对象的测量,一些学生结果不同。于是教师请学生们说说是怎么协调解决的。学生说他们一开始争论得很厉害,后来看哪种结果同意的人多,就写哪种。
教师认同这种协调方法,同时指出:由于每个同学的尺子不是完全一样的,有的尺子每小格长一点,有的尺子每小格短一点;而且有的人拉得紧一些,有的人拉得松一些,所以量出来的结果可能有点不一样。如果不知道哪种结果更准确,可以在结果前面写上大约两个字。
综合学生的发言可看出,测量方面出现的问题较少,学生的感受主要是围绕着活动的组织和安排说的。这说明刚步入二年级的他们,由于对合作中的组织、分工、协调等问题都很陌生,缺少合作经验,所以虽然事前有计划,但是考虑得不全面,在活动中暴露了很多问题。待到回顾时,这些问题自然成了他们讨论的中心,引发了他们对其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法的思考。此时教师应该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学习怎样发挥小组集体的力量,怎样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二、第二次小组活动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