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小学语文课堂活力的源头之水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是新课程改革实验中的一个亮点,是区别于以往教材的最大不同点。它融听说读写于一体,重点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表达与习作能力,体现“综合性”,同时突出学习过程的“探究性”,重点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尽管在思想意识上,语文综合性学习已经引起广大教师的足够重视,然而面对全新的课程,新型的学习形式,空间广阔的学习内容,不少老师还是有一种无从下手的茫然,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综合性习活动,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呢?结合我在教学中的一点做法来谈谈:
一、结合阅读教学搞好课内综合性学习。
教材中绝大多数单元的阅读课文与综合性学习在内容上是互相勾连的。比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以“赞美大自然”为主题来组织课文,有描写景物的《美丽的“三潭印月”》、《“天涯”踏浪》,,还有述说个人对自然的独特感受的《我是一棵树》。该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就以“感受自然”为主题展开活动,试图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继续对学生进行“亲近自然、善待自然”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可见,综合性学习不但在内容上与阅读部分也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它还是阅读课文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染的一种延伸和拓展。
二、开展课前五分钟口语训练活动。
我从三年级开始坚持开展课前五分钟说话训练活动。一是让学生讲述生活见闻,国内外新闻,成语、寓言、名人故事等;二是让学生介绍自己或他人,风景名胜或心爱之物;三是让基础弱的学生背诵古诗词或名言警句……通过此项训练,意在培养学生的胆识,训练他们口语交际的能力,同时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了他们关注生活的意识,增强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根据课文特点,开展综合性学习
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能使语文学习变得趣味十足,有声有色,使语文学习在学生眼里变得富有魅力,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教师既要依据教材,又要超越教材,将课堂延伸到社会,将课内知识迁移到课外,真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例如:我在教《草船借箭》之前,先让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少儿读本。弄清楚周瑜在草船借箭之前发生了什么事,了解各个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学生学习《草船借箭》,学生们在课堂上兴趣盎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之后又开展了“走进三国”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又如在学习了《我的“自白”书》之后,学生对革命烈士诗篇产生了浓烈的兴趣,于是我抓住机会开展了一次“走进《红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们兴致极高,有的寻找罗广斌、杨益言的资料,有的寻找《红岩》这部小说、甚至还寻找《烈火中永生》歌剧《江姐》等影碟,最后学生们整理资料以不同形式展出。使学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这样的学习方式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在活动中情绪高涨,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像这种“以一带多”的专题性课外阅读综合性学习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主动探究能力。
四、用游戏活动方式开展综合性学习。
小学生正处于发育期,他们活泼好动,求知欲强,爱表现自己,想得到别人的认可与尊重。教学中,我经常用游戏形式调动他们学习兴趣,辩论、竞赛是我常用的方法。如教《世纪宝鼎》时,我将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扮演导游,另一组扮演各种来参观宝鼎的游客。要求导游向游客介绍世纪宝鼎,让他们不仅了解这座宝鼎的整体结构、艺术造型,还要让他们知道其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等等。这样不但达到了让学生对宝鼎整体结构、艺术造型、文化内涵的把握的目的,同时又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新的视角、富有挑战性的交际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欲望,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建构,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可谓相得益彰。朗读、背诵、听写是我经常使用教学方法,获得了很好的效果。我还将“幸运52”“开心词典”等电视栏目的形式引进课堂,运用手势比画让学生竞猜词语,运用成语接龙考查词汇量。或是比时间,或是赛速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自觉地接受了语文知识,训练了思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用学科间融合的方式开展综合性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配合。”语文学科不再是其他学科工具性学科,而是能复合其他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学生语文知识的获得,学习能力的提高,语文素养的养成,不仅仅是通过语文课本,而是通过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与学生生活体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因此,教师要有意识的突破学科界限,加强与各学科的联系,打破传统语文教学的学科壁垒,与音乐、美术、思品等其他学科间相融,汲取多方面的营养,综合性地学语文,用语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教学中,我把各科知识有机融入课堂。如教《四季的雨》时,我借助挂图,讲述每一个季节的特点对气候的影响。教《妈妈留下的葡萄树》和《母爱》时,我让学生深情歌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教学《斗笠》一课一课时,我利用斗笠是我们家乡最常见的避雨工具,孩子们最为了解,设计题为“斗笠”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拟定了以下活动程序:①“知斗笠”。看看斗笠除了能避雨外还能干什么?②“画斗笠”。画一幅自己设计的斗笠的图纸。③“编斗笠”。利用家乡最丰富的竹资然,向爷爷奶奶请教编一个小斗笠。④“颂斗笠”。写一篇关于赞美斗笠的文章。我还时常让学生通过绘画来进行再造想象,理解苏轼所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
六、开展丰富多彩语文综合性学习。
我们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立足新教材,结合我校具体情况创造性地采取多种方式、多种课型、多种角度地将综合性学习落实到语文。比如教完五年级上册《母爱》后,我组织学生开展了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本次活动定为“成果展示课”。先布置学生搜集歌颂母亲的诗、散文、故事、歌曲、俗语、谚语等,然后把选编的诗,散文等集中到老师的手中装订成册在班内展览。成果展示时,形式多种多样,有主持人的精彩对白,有配乐诗歌朗诵,古诗词吟唱,歌曲欣赏,小品展示,改编课本剧等,这样的活动从多角度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再比如这学期开展的“我爱我家”综合性学习,通过三项活动中的一项活动“老照片的故事”“我家的一件珍品”“妈妈的唠叨”用真情实感去写家中事,优秀作文推荐到校刊发表。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意境。
七、丰富学生生活,找到“源头”
“生活即语文”,我们积极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自然现象中去发现问题,开展语文实践,进行探究性学习,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学语文的实践机会。
关注地方特色文化的活动
常德自古就是名城,留下了名人的足迹,留下了桃花源、武陵然、夹山寺、五雷山等名胜古迹。这些都是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的好材料。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夸夸咱们的家乡》的活动,让学生调查了我县的历史人物、名胜古迹、旅游风景、名优特产等,写出了调查报告,并在全班交流。交流中,学生有的画画、有的导游、有的当记者……形式多样,生动有趣。
我们把视线落在家乡这块热土上,以乡土文化为内容,以综合实践活动为形式,广开资源,使语文教育生活化,语文生活教育化。“擂茶文化”就是我们学校所在地最有代表性的乡土文化资源,我们选择它,旨在以此为点,引领学生走进擂茶。如桃花节时,我们开展《走进家乡的擂茶》的综合性学习,让学生上网搜索、查阅书籍,在学生产生深入探究欲望时,引导将问题分类、人员分组,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并将收集到的资料筛选组合,以各具个性的表现形式(诗朗读、演小品、编手抄报、美文共赏等)展示汇报。学生在了解擂茶的由来、习俗、意义时,积累擂茶文化,爱国热情随之激发,且学会了围绕主题、搜集、筛选、整理及运用信息的能力。这一活动不仅使学生从物质到精神上感受到了家乡文化的内涵和魅力,引领他们投入到生活中去自主探究家乡文化的底蕴,而且把地方文化作为我们今天创造生活、建设新文化时提取基因、提取元素的仓库,让它成为源远流长、应时而动的“活水”了。
来自日常生活的活动
“生活处处有语文”,使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然后将语文运用到生活中去,这也就达到了学习语文的最根本目标。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到户外活动,借以训练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生存技能,让他们感受生活中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懂得劳动创造美的内涵,对他们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寒暑假期间,让学生对家乡的水资源进行了解,通过实地考察让学生认识到水资源污染的严重性,逐步让他们形成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春节期间,还让学生走亲串友,收集春联,了解风俗习惯。。。。。平时,我还注意引导学生做有心人,看看公路两旁的宣传标语,找找店铺上不太规范的字,记记有价值的招牌,讲讲报刊上的新鲜事,写写感兴趣的话题。还可以借助黑板报、手抄报等形式积累语文素材。哪怕是广告语,宣传标语也不能放过。
生活处处有惊喜。去年冬天的一场雪给同学增添了几分惊喜,几多情趣,更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提供了极其难得的素材。那天有好几位老师放弃原定教学内容,带领学生走进了满天飞雪中。让学生们在雪中尽情玩耍,尽情感受。之后开展了综合性学习的课题《说雪》。说雪的谚语,读雪的课文,唱雪的歌曲,背雪的诗篇,问雪的问题,查雪的成因。这种因时制宜,身临其境的教学,学生兴致极高,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带领学生进入生活中的语文世界后,学生发现,原来生活中语文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其乐无穷。只有生活中的语文才如此的鲜活生动、丰富多彩。这就是鲁迅所羡慕的高墙外的另一片天空。
3、来自家庭生活的活动
家庭是社会的一分子,家庭生活充满温情和乐趣,是学生最熟悉的生活,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课程资源。另外,家庭环境较之学校环境更为轻松,小学生好游戏、好模仿,而又喜欢野外生活、喜欢合群。在节假日,与家人一起去郊游,或者到亲朋好友家去做客,他们看着、学着、模仿着。活的语言总是存在于认识和交往之中:学会听,听准别人的讲话中心;学会说,说清自己想表达的观点。在交往中他们了解了风俗民情,学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互助,更有了平时在学校里所没有的经历,让学生从家长那里学到在课堂学不到的东西。综合性学习“走进家乡的美景”就充分利用家庭来开展,而且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使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更亲密。
来自社会生活的活动
现代社会瞬息万变,社会新闻层出不穷。纷繁复杂的社会不可能让学生时时处处去了解,但人毕竟是社会的人,必须接触社会,融入社会。因此,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生活,了解社会时事,思考某些社会问题,让我们的语文教学走向社会,向社会开放,综合性学习活动便很好地顺应了这个要求。教师根据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组织调查、讨论、交流是综合性学习的又一种形式。如针对环保问题日益突出的事实,我们引导学生开展“保护家乡水资源”活动:①学习新闻内容,讨论:水污染是怎么回事?如何造成水污染?水污染有什么不利?(观看、阅读、讨论)。②开展调查研究活动:观察家乡的河流中有没有漂浮的杂物?河边有没有工厂?河岸上有没有垃圾?水的颜色怎样?等等(小组合作、调查访问)。③组织口头交流(口头表达)。④写成研究报告,并发出保护家乡水资源的倡议(写作)。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细观察,用心思考,积累资料,参与讨论,活动的过程是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是增长知识、深化认识的过程,是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过程。
总之,综合性学习课活动的开展,“活水”非常重要。我们走进小学新课程,走进小学新课堂,自然会走进小学综合性学习实践,它是我们学习过程方法中不可缺少的法宝。它有利于教师促进今后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弹性空间,对综合性学习进行二次创造,采用灵活多变、丰富多彩的活动的形式,如竞赛型、表演型、辩论型、游戏型、赏析型、指导型等,同时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进行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真正做到“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只有这样,才能以利于最大限度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成绩。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