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www.
xueke8.com
阅读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内容摘要: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可现实中我们教师常常因设计过广,为教而教,超越范围,过于自主不能持之以恒等原因,造成学生学习疲劳,理解肤浅,语文综合能力停滞不前。我们只有正视这些问题,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抓重点、以情促读、分层指导、持之以恒
正文:
最近,听了几节不同年级的语文课,都是关于阅读教学的。教师准备充分,学生回答流利,看似顺利通畅,却存在诸多问题,静思默想之后,还是愿意正视这些问题,与大家一起交流,促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回归到真实、自然当中。
一、设计过广,重点不突出。
很多教师不愿教语文,主要是因为语文教学是一项长期工程,见效比较慢,不像数学那样立竿见影。而且,还比较琐碎,一会儿字,一会儿词,一会儿句,又是整体又是部分的,麻烦。其实不然,任何阶段的语文教学都有它的训练重点,而我们老师又常常眉毛胡子一起抓,担心学生这个不会,那个不懂,所以就将教案写得满满的,将课堂安排得紧紧的,不仅自己教得筋疲力尽,学生学得也头昏脑胀,语文的“美”荡然无存。久而久之,学生不愿上语文,不愿交流,失去了表达的欲望。追其原因,就是教师设计过广,没有抓住训练重点。比如:一位老师在教《荷花》一课时,介绍了荷花的种植、生长、开花、莲藕等知识,用了将近5分钟。然后又用了近3分钟让学生说说对荷花的看法。至于本课“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这一精髓内容却并未突出,还让学生说看法,可想而知,学生回答得自然五花八门,整堂课上得是乱七八糟。
对策:抓重点,有目的地进行教学。
对于每一课的训练重点,我们一定要抓住主线,与教学重点无关的内容可以少讲甚至不讲。教师讲的内容越多就越分散学生的精力,影响学生的思维。还是拿<荷花>一课为例,荷花的种植、生长状况,学生稍作了解就可:静时美,动的时候也美;作者写的美:画美,文字也美;我们读的美:物也美,心也美。所以说,无论是哪一篇文章我们都要抓住重点,只有这样才能省时、高效。
二、为读而读,流于形式
教师重视学生的朗读,这本无可厚非。但很多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读的不少,收获却不多。从学生内心讲,好像是读给别人看的。追其原因有三点:1、读的时间不充实,课前预习不透彻。拿到课上临时读,通顺都不能保障,更别说领悟与表达了。2.读的盲目,没有目的的傻读,即使读的遍数再多,也难以消化。3.缺乏情境和指导。当学生读的不够理想时,教师的范读还有音乐背景的安排都是有必要的。当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产生共鸣时,他们才会品读文字,才会读出喜或悲。当然如果需要学生深思熟虑,那最好就默读,应该注意的是,我们要尽量避免让学生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因为有时他们的理解是肤浅的,有偏差的。
对策:以情促读,表达感悟
学生的读,不是读给别人看的而是读给自己听的。读出来应声声入耳,句句入心。作为教师,我们要让学生体会到语文读的不是干巴巴的句子,而是融融的情谊。可是在农村由于受方言或教师素质的影响,有的学生都上六年级了,还唱读,没有一点语感,停顿也不合适。究其原因就是缺乏指导,缺乏这种以情促读的训练。才致使学生感觉书本是冷的,文字是死的,没有了热情与激情。作为教师,一方面要做好范读,另一方面要加强训练,教会学生要抑扬顿挫,并给予他们表现的机会。如:同学中的角色读,讲台前的展示读,广播中的演讲读,都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高估学生,一步登天
对于离学生生活经验较远的文章,学生理解起来必然有困难,一旦我们教师不能给学生搭好攀登的支架,就会造成学生被动接受。其实,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是随着知识的积累,阅历的丰富不断深入的,如果脱离了学生背景,学生的内心需求,急功近利,就会适得其反。。
对策:分层指导,化难为易
科学的做法是:训练内容要有层次,要由浅入深,由生到熟。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丰富学生的理解。即使没有经验也要想法设法创造经验,铺设经验,输送经验。再有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使学生获得感悟,在学校不能理解,说不定回家就突然醒悟。在书本上不能理解,说不定从网上就能茅塞顿开了。教师讲得不理解,说不定同学的一句话就能一语中地。另外,我们要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养成边读边想的良好读书习惯。
四、超越范围,纠缠不清
学生的理解是受年龄、思维、经验的限制。一旦我们超出了学生的理解范围就会在一些不必解释的问题上浪费大量时间,例如教学“一边多一边少”一课时,让学生能借助拼音图画理解反义词,记住该认识的字就可以了,但老师却要求把全文背下来。文章体现的是数量词,词组前后没有多大联系,有必要背下来吗?一个学生家长告诉我,他的孩子在学校没背下来,回到家背了半宿。也难怪,一个拼音刚学会的孩子,要背诵二十来个数量词是否强其所难。
对策:定位准确,灵活运用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记忆的机器,还是以“一边多一边少”这一课为例,学生能理解数量词会用数量词就可以了,根本没有必要背诵全文。对于没有意义的教学,何苦费时费力纠缠不清,与其全背,还不如以游戏的方式做数量词训练,那样学生还容易接受,也乐意接受。
五、为教而教,脱离生活
很多老师过于依赖课堂,而忽视社会这个大家庭。有一个上一年级的孩子,每天都是妈妈送去上学。一天,他见妈妈睡着了就写了张留言条:妈妈我去上学了,你的孩子XXX。瞧,多可爱的孩子,刚学完拼音就学会文字表达了。多么可喜啊。然而我们总是忽视学生用语文。对策:学用结合,积极引导。
《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一片天地。再如:学习归类识字《蔬菜》,让学生跟父母去菜场认识各种蔬菜,带回一种蔬菜向大家介绍它的营养成分。比如,习惯使用工具书,主动查阅资料,独自搜集整理,平日的言语表达这些都能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学了就是要用,哪怕是生活中用了一个词也值得表扬。社会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学习资源,我们要把文本学习与社会生活联系,使学生把对书本的学习变为对社会生活的学习。
六、表面浮华,削弱文本
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语文课追求热闹,一会多媒体,一会录音机,一会表扬,一会辩论,弄的课堂上叽叽喳喳,杂乱无序。从表面看,活跃了课堂气氛,实则华而不实,学生的体会是空洞的。
对策:静思默想,深刻感悟
阅读教学,必须以自主阅读为主,万变不离其宗。要真正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语言,积淀文化,提高语文素养。表演是可以的,但不能脱离语言文字。
七、过于自主,忽视指导
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基于这一点,有的老师就放任自流,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悟,而忽视了自身指导,使学生不能很好地受到启发。一两节课还可以,时间久了就造成学生,不会学语文。比如教师都贯彻学生摘抄,可有的教师“留—收—留—收”简单处理,顶多写上个阅字,批上个日期。而有的老师是这样处理的:1.每天都留一百字以内的摘抄,一周一个主题。2.第二天收上来批改。3.每天都有五分钟诵读,五分钟评议。4.一周一小结,一月一大结,得星最多,运用最多,都加分。5.持之以恒,从不间断。同样是积累训练,效果天壤之别,如果你也是一位语文老师,会做到几十年如一日吗?
总之,我们只有正视这些问题,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文章来源课件www.
xueke8.com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