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小说《母亲》中的节选。课文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故事,表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课文篇幅较长,共有35小节。1-3节,交代了少年时的“我”由于家庭经济拮据,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失魂落魄。4-28节,写了“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问母亲要钱买书,也是生平第一次目睹了母亲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辛苦劳累地挣钱,“我”的心为之揪紧了。29-35节,写了“我”不忍心拿母亲的血汗钱买书,而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母亲数落了“我”后,又为“我”凑钱买书。《青年近卫军》就是这样来的,它是“我”拥有的第一本长篇小说,包含着慈母深情,也成为“我”今后踏入文学殿堂的动力。
本文是新教材五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单元教学目标是学会品味作品的语言,体会作品的感情,在阅读中“批文以入情”。
《慈母情深》以对话、抒情为主,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亲情。其中,作者眼中母亲辛苦工作的三个镜头,成为作者情感发展的线索,这三个镜头值得读一读,品一品。
镜头一:“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人,脊背弯曲着,头凑近在缝纫机板上。”
其中的“极其瘦弱”、“脊背弯曲”、“头凑近”将一位承受生活重担,辛苦劳作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
镜头二:“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倒装的排比句式强调了这就是“我”亲眼看到的母亲,她疲惫、劳累。母亲吃惊地望着“我”,“我”又何尝不是吃惊地望着母亲,如果“我”不到母亲工作的地方,也许永远不知道母亲是这样辛苦地赚钱养家。
镜头三:“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四个“立刻”写出了母亲抓紧工作,不辞辛劳。
作家用质朴的语言抒写人间真情,三个镜头是课文的重点,只有通过仔细品味、朗读,方能体会作家笔下流淌着的真挚感情。
二、学情简介
“品味作品语言,体会作者情感”是我班学生常用的语文学习方法,部分学生还能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圈圈划划,评评注注,表达个人感受。然而,本篇课文写的是六十年代初的事,当时正是国家困难时期,大多数老百姓的家境都很困难,“一元五毛钱”买一本书在当时是不容易的事情。由于学生不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也就难以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感情。这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其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感受亲情,体会人间真情的温暖。但对大多数独身子女而言,往往忽略了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感动,对父母的深情常感到“理所当然”,缺少“心存感激”。因此,学习过程中,体会慈母情深的同时,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也是课文学习的重点。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单元教学目标及本班学情,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理解和积累本课“失魂落魄、震耳欲聋”等词语。
课文语言质朴易懂,其中“失魂落魄”表达了“我”对《青年近卫军》的渴望,为下文“我”鼓足勇气向母亲要钱做了铺垫。
“震耳欲聋”写出了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环境描写衬托了母亲工作的劳苦。对这两个词语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且这是两个成语,成语的积累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文字,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目标二:能结合课文中描写母亲言行的词句感受母亲爱子之情。
本单元课文以“情”立意,单元目标之一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琢磨,感受亲情。根据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朗读训练要重视学生在朗读中的内心体验,“有感情朗读”,必须同对具体的语言文字的理解联系起来,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语言文字的体味,通过适当的语速、语调来表现情感。因此,学习过程中要以情感体验为主,通过对描写母亲言行的词句,特别是三个镜头的品味、感悟,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爱子之情。
目标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慈母情深,亲情无价。
本文情感丰富,在道理的感悟上,要避免空洞说教。要求学生通过朗读将内心体验外化出来,读出文章所蕴涵的情味。
四、具体实施
本课学习共分六个板块,具体实施如下:
一、补充资料,了解作者
1、读读作家梁晓声的简介,用一句话说说从中获得的信息。
板书:著有多篇小说著名作家家境贫困
2、小结:今天要学习的是作家饱含深情的作品《母亲》中的节选,再读课题。
说明:本课是作家梁晓声少年时代的真人真事,教师可以向学生简单介绍作家。通过对作家的了解,学生可以感受到梁晓声是从家境贫困的孩子成长为著有多篇小说的著名作家,为接下来的学习
学科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