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言稿观五年级语文课《圆明园的毁灭》
特级教师 唐建新
前天下午,在一所小学观课《圆明园的毁灭》。
教师是有经验的中年教师,依据课程改革以来尤其是近些年来学校教学管理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不少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诸如以生为本的观点,以学定教的观点,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等等。
课堂教学大致是这样进行的:
出示世界著名建筑,出示幻灯片用《中庸》的出处原话来解释“圆而入神,君子之时中也;明而普照,大人之睿智也。”进一步解释为“圆满无缺,明光普照”。提出“皇家园林与普通园林的区别”让学生讨论,组织小组学习,朗读所分配的段落,说说写下了什么。在小组讨论基础上,有两个小组上台展示学习成果,包括开火车背诵第三段,概括段意。教师要求学生数一数该段有几个“有”。并在此基础上概述风景。教师紧接着要求拿出导学单,置身某一景点,展开想象,把自己的想象写下来。学生接着读自己的想象内容(写的短文)。教师再处理课后的作业,体会一些词语的含义(凡是统统任意)。最后又放《火烧圆明园》电影片段,感受被帝国主义欺负的悲痛,一位学生写一小诗《泣中国》。最后以鲁迅先生的话“悲剧是将最美好的撕破给人看”结束本堂课。
本节课是有广度有深度的很符合课程改革要求的课,所需要的元素可以说一样不少。但是,如果从语文学科教学的角度来看,从学生学习实际来看,就感到还是有一些需要调整的地方:
xxxx年版语文课标对语文课程性质,确定义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来审视,在进行内容学习时,也应该随时注意学生在语文学科上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教学,诸如标题上的三个字“圆”“园”“毁”,学生能不能一辈子都不再写错用错,这是常见常用常错的字,前两个字如何区分,后一字如何书写,是需要坐在学生凳子上动脑筋的。在众多内容的表述时,怎样使用几个“有”字连接起来,学生能不能当场练习一下(有……也有……不仅有……还有……等等)。以上是语文学科内部的事情。其次是课后要求背诵第三段第四段,学生能不能背诵甚至默写,为什么值得背诵默写(有众多的美丽景点经典建筑,有历时的各个朝代的顺序)。再次是读书明理的教学任务,不能够掠人之美,更不年过去强盗一样掠夺抢劫,破坏烧毁,侵略抢劫是不得人心的。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极大地激起了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愤慨。
学科知识能力应该是第一位,其次是智慧的启迪,第三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离开了这些,语文学科教学的任务就不能够说完成得很理想。
学科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