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
唱响作文课的主旋律——记快乐作文精品课程的实践与反思
摘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而课堂,是快乐作文教学最美丽的倒影。本文通过分析本校老师在研究快乐作文精品课程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实践,反思总结,多角度地归纳出快乐作文教学的方法和模式,打造出实效性强的精品课程,从而实现优化快乐作文教学。
关键词:快乐作文教学新课程标准精品课程素养理念
一直以来,学生们都喜欢快乐百变的作文课,而老师们都希望在课堂上实现孩子们能解开写作文难、怕写作文的心结。最新颁布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说到,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这也说明了让孩子在作文课上品尝到“我快乐,我作文”感觉的必要性。课堂,是我们美丽的倒影,也是施教者整个教学生命最为真实的投影。因此,探索快乐作文的课堂教学之路,当成为一线语文老师的不懈追求。为此,我校进行了“快乐作文”的探索。万事开头难,总结以下问题令老师们最为困惑。
一、山穷水复疑无路,快乐征途“多歧路”
(一)理论高于实践,快乐形式“走秀”
为打造快乐作文的实效精品课程,学校邀请了专家来培训老师们。老师们也阅读了不少书刊,但是大家仍不懂得快乐作文的教学模式是怎么样的。而在平时的教材习作指导课上,不少老师都是匆匆而过。现在开设单独的作文教学课,老师们都迷糊了。有了先进的理论包装之后,大家开始懂得,快乐作文的教学课堂中要注意情景创设,有快乐的元素。
正因为在作文教学中要有快乐的元素,老师开始大胆尝试了。大多数老师都开展了不少成功的游戏作文、活动作文、实验作文课。在热热闹闹的课上,师生同参与,其乐融融。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大家开始思考,快乐作文课,一定要熙熙攘攘的课堂才可以让孩子们“快乐作文”吗?有了快乐的元素,孩子们就一定写得出佳作吗?事实证明,基础好的孩子写出了令人满意的习作,而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只是喜欢玩游戏、参加活动,但是到动笔时,又苦着脸,可以说,根本看不出快乐的延伸。而且值得思考的是,生活中除了快乐还有酸甜苦辣,连课本上的习作训练点也不全部是“快乐”的元素。例如写景的习作、写给老师的一封信的习作等就难以在课堂上呈现出“快乐”的元素。
(二)准备太充分,教学内容太“饱满”
一节课才40分钟,许多老师们精心设计的教案很丰满,但是现实却很单薄。因为课时有限,一节课承载得太多,或者老师准备得很充分,想给以学生们太多东西,反而适得其反。于是很多老师都说,名师上作文课都拖堂,何况我们普通一线老师呢?
的确,一节课习作指导、当场练笔、习作评讲,评讲还要体现多元化,实现较高、较多的教学目标,确实不适合学情。除了以上的几个教学环节,有的老师指导内容还太丰富,这个教学点不愿意删除,那个也不愿意错过,于是弄得课堂经常是头重脚轻。很难想象,学生是否吸收以及内化。如一节课要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掌握借景抒情的方法还有布局谋篇的方法……这就如一顿营养过剩的大餐,但孩子们又怎么在四十分钟内吸收、消化?
(三)学情分析不当,想说“快乐作文”也不容易
最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具体安排: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因此,快乐作文课程的研讨也需要按年级段划分教学内容和训练点。而实际情况是,在课本中的习作课中,由于教学目标的没有系统化,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等因素导致:在该年级段的学生习作并不符合学习发展规律。但是,刚开始探索快乐作文之路的老师们有的就带着急于求成的思想,总是觉得学生不配合,于是很自然就在课堂上牵着学生走,甚至是“唱独角戏”。
除了学生情况,老师们往往忘记在备课的时候备学生,没能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学设计缺乏新意和趣味性,在课堂上难以触发孩子们的灵感。也有些时候,是因为老师将作文教学也“成人化”,没能弯下腰去聆听孩子的心声,呵护他们的童真。
在教学一节快乐想象作文课《吹泡泡》中,笔者就因为在备课时,参考了中学生的想象发散教学的理念,让本来一节可以激发童趣、童真的课上得非常“沉重”。吹泡泡,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一开始,有学生说,想到了人的生命很脆弱,梦想很容易破碎。笔者一听,立刻赞扬,你说得真深刻!这个时候,假如老师适时引导,我们除了想到人生,我们是否可以想象泡泡诞生后,将会有什么经历?能否从童话的角度展开想象?然而,当时笔者的表扬牵引了孩子们的思想,他们大多写成了思想沉重的散文或者议论文。
在探索快乐作文,快乐教学中,可以说老师们“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感觉实现快乐作文始终“犹抱琵琶半遮脸”,经过一番理论结合实践、集体的智慧共同的碰撞之后,老师们终于看到: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荫来。
二、柳暗花明又一村,快乐唱响作文课主旋律
(一)明确“快乐作文”理念,充实“快乐”内容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新理念下的快乐作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习作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敢于动笔,乐于表达,表达能够顺畅。作文教学就是要快乐地输入、内化、输出。这就不一定是说在作文课中必须有快乐的元素。快乐作文,呼唤自由、自主、自我的回归,还呼唤个性化的表达。
同时,我们还意识到,有语文素质的快乐作文课才没有变质。正如麦当劳、肯得基好吃但没营养。试问,在课堂教学中为什么要进行各项比赛?为什么要进行游戏?如果课堂上没挖掘进去,就不会有细节描写,就不能凸显“语文性”。正如一节游戏作文课《我们都是木头人》,我们必须明确作文课的教材目标任务,吃透教材每课的目标并运用有效的手段,注重培养学生会观察、会思考、会运用。所以课堂上先要学生注意有序、认真地观察,再进行联想、表达。而这些都应该穿插在一个个游戏环节中。而不是让游戏没目的地开展,完全成为一节华而不实的游戏课。
(二)提高教师素养,为快乐作文教学打下基础
1、老师要有一定的儿童心理学知识。首先,要相信学生,相信学生的创造性和潜力。正如名师赵志祥所说,我们要求的“肤浅”一点,孩子们往往表现得深刻!只有相信学生,老师才有可能在快乐作文教学中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和时间,才能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少写命题作文。这才可以在课堂教学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展开快乐作文的翅膀!因此在教学中,多用赏识的目光看待学生。
2、老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讲究教学方法。这首先要求老师能在教学与孩子零距离接触,真正体现真诚地和学生平等交流。零距离接触,可以通过教师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教学机智乃至教学策略和理念表现出来,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很多时候,一个眼神、一句话的肯定和鼓励都足以让孩子在课堂上扬起快乐成长的风帆!而这样师生相融的课堂才是快乐作文理念“最美的倒影”。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君不见,诸多名师大家甚至是新秀们,皆能在教学中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真正做到俯下身子,心贴着心,充分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加强指导的关系。在教学中,学生永远都不是教学活动的棋子,而是真正的主人。这样的教学方式取决于教师的态度——永葆童心,尊重学生,快乐作文教学,教师需要时而“隐身”,真正“以人为本”,适时主导。
3、作为老师,与时俱进才可以跟上孩子的脚步。也就是说,只有底蕴丰厚的人,才能奏出动听的歌。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为开拓和创新作文教学,我们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钻研教材,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除了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老师们还多学网络语言、多读儿童文学。
(三)完善作文教学模式,丰富快乐教学资源
一节完整的作文课,必须经过精心备课、一个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还有课后反思和教学评价。集体评价、多轮磨课后,上课老师根据意见将教学设计完善打造成为一个可以供其他老师享用的课例,从而制定学校可行的校本教材。一个完整的快乐作文范例有以下内容:训练主题、训练点、适用年级、设计者、教学初想、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流程。其中教学流程还包括一些“相关链接”,包含课外积累和教学内容提示,非常具体,可操作性强,最后有的还附上板书、下水文和范文等。
在一节作文课教学内容安排上,我校很多一线老师都作了大胆的尝试,有的课只开展习作指导,另一节为习作评讲课;有的课是指导、习作(只作片段描写)、评价都包含的习作课。根据习作内容,老师们都科学地制定了符合本年段的教学目标。在快乐作文教学中,情景的精心创设、作文教学的准备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一节成功的快乐作文课,都要经得起作品反馈和团队的检验评价。如此一来,上课老师才可以客观全面地检验自己的教学。
(四)结合课内外,延伸快乐大理念
快乐作文的训练点多数结合教科书习作内容,这个时候就要求语文老师有时候要成为一名编剧,能宏观地去研读教科书,能运筹帷幄,恰当合理地调控教学内容。
一节好的作文课,正如一坛醇香的好酒,需要好好地酝酿,做好准备和情感熏陶。所谓,功夫在课外。除了整合教学资源,我们更多的需要有大语文的观念,为提高孩子的快乐作文的水平,让他们出口成章,妙笔生花不是一下子可以实现的,因此要在一节课上呈现的不仅是老师的成功还有孩子的优秀,更需要平时注重即时作文,捕捉写作时机。著名哲学原理告诉我们,量变到一定程度,最后总会引起质变,期间只是时间的长短问题。
寻寻觅觅快乐作文教学之路,向四十分钟的作文教学课要效益,我们追寻的不只是有着创新教学,教学艺术的课例,更是为了孩子能在习作教学中体验到写作的无穷乐趣。学无止境,相信通过继续努力、探索总结,我们可以看到,优化快乐作文教学、打造理想的作文精品课程不再是梦,蓦然回首,快乐作文之明灯就在那灯火阑珊处!
课件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