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案例:知彼知己,成功在望
新学期刚开始,有段长向我反映,某某某同学,上学期期中考试后,几乎就没有到学校上课。父亲常年在外地做生意,母亲虽然在家,但根本管不住孩子。事情发生后,班主任及段长与家长(父亲)联系了好几次,又做了多次家访,其父对班主任及段长的善意提示,表示反感,造成沟通困难(而我电话通知家长到学校共同商讨孩子本学期的学习问题时,不耐烦的语气,也证实了家长的对立。)。班主任只好每天向家长通报:旷课。孩子整天在外面游逛,虽然目前没有发生什么事情,但这总是隐患。班主任及段长提出,给予学生纪律处分,并强烈要求家长配合,保证孩子能到学校学习。如何使家长接受并配合,这就是我的工作目标。
经过详细的询问,我在掌握了一些材料后,设计了这次谈话的提纲,而谈话的思路:站在学生发展的立场、家长的立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谈话提纲:
旷课的弊端:1、学不到知识,不利于自己的发展。(不读书,饿不死;读书是为了高好地享受生活。举大量的例子说明)
2、不接受基本的教育,会是非不分,同时还会导致无组织无纪律性和懒惰。(不读书后,整天游手好闲,起居生活无规律,饮食无规律,影响身体发育和健康;沉迷于网络,性格怪癖,网络综合症;到社会上,没有物质基础满足需求,也许就会走上犯罪道路。)
必须读书的理由:1、父母的愿望。(父母辛苦创业,为你提纲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在你旷课期间,父亲几次放弃工作,回州温到处寻找,一片爱心;积极配合学校,寻求良策,为稳定你的学业创条件。我把事先了解到的孩子旷课后其父做的一些工作如:几次回州温,几次外出寻找夜不归宿的孩子,几次到学校等做了积极的肯定,目的是让家长知道,你的付出我们理解,我们懂,更重要的是:使其明白,学校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为了他们的家庭,更是为了让他能够安心工作,从而调动起家长的积极性,使他从对立的情绪转变为同一战线。说到这里,从家长的表现中我发现我的目的已经达成。)
2、老师的希望。(七中学子,结缘七中,与班主任、段长有缘,他们的关心爱护。列举大量事例,让学生体会,让家长感受。)
两个多小时,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孩子表示自己一定会听老师的话,不会再旷课了;家长表示一定会积极配合学校,更多地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更有效地督促孩子,力求克服缺点。
就这样,我以为有一定困难的任务就这样顺利地完成了。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