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小编针对您查询的“打年糕作文”整理的资料,供您参考。作文是一种展示思维跨度的方式,通过写作,我们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思维能力。同时,写作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和成长。要写好一篇优秀的作文,我们应该主动背诵一些素材,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一篇好的作文。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作文才被称为好作文呢?
打年糕作文(篇1)
一大早,我就兴奋地钻出暖暖的被窝,要去乡下看打年糕。
一路上,我总觉得去乡下的路特别长,妈妈车开得特别慢,好不容易到了乡下。“咦,家里怎么没人?”
我沿着小路找去,小河边有一座新建的小屋子,那边围了好多的人。我跑过去,发现这是蒸米粉的地方。全村的人都在这里,有人烧柴火,有人打水,有人和米粉,有人上灶……真是热闹。先把米粉和水放在一个盆里,搅匀。小屋里有个灶台,大锅上有个木桶蒸笼。把搅匀的米粉慢慢洒进木桶,蒸熟。然后运到真正打年糕的地方。把熟粉倒入石臼里,来两个身强力壮的大男人,每人拿一个“石榔头”。你一锤我一锤,把米粉打结实。边打边洒入一些水,防止“石榔头”和年糕粘在一起。最后用线把年糕切成一条条方块,放入匾中,可以运回家了。我看着又香又软的年糕,忍不住尝了一口,一个字――“美”。
打年糕作文(篇2)
早上,我们一家人去乡下打年糕。
来到年糕加工厂,老远就听见了隆隆的机器声。我们拿出事先浸泡过的大米,工人师傅把我们的大米称重后倒进了机器里,随着一阵咯哒咯哒的声音,不一会儿机器像魔术师一样把我们的大米变成了粉。接着又一个工人师傅把粉拿过去,倒在了桶里,往粉里加了一些水,用熟练的手法和粉,和好粉以后就把它放在蒸锅里开始蒸了,不一会儿,阵阵香味从锅里飘散出来,米粉就蒸好了。师傅把蒸好了的米粉倒入一个像模型一样的桶里,一按开关,机器的嘴里就出来了像龙一样长长的年糕,妈妈拿着刀等在出口不远处,把它一条条切开,我们把年糕整齐地摊在竹盘上,过一会儿翻一面,再过一会儿翻一次,这样年糕很快就变干了,我拿起一块年糕大口大口吃了起来,可香了!
今天的收获可真大啊,我们满载而归。
打年糕作文(篇3)
浙江省桐乡市乌镇植材小学五(2)朱玲敏
有一天早上,我还在睡觉。这时,我听到爸爸在对妈妈说:“今天,我们拿二十斤糯米去请人帮助打成年糕。”我想以前只是吃过年糕,可是从来没有看到过打年糕,今天爸爸要去请人打年糕,我正好可以去看一看,见识一下。想到这里,我立刻起床,对爸爸说:“你去打年糕的时候,叫上我,让我也好去看一看年糕是怎么打出来的,好吗?”爸爸点头同意了。我好高兴!
他们把糯米粉打得软软的,打成了一团,接着,他们就把它抬到桌子上。两个人拉住粉团的两端。这粉团越拉越长,等拉到了一定的长度,他们就停止不拉了。然后,拿出一根线。你可别小看这一根线,它能够把打好的年糕切成方方正正的一块又一块。不一会儿,雪白柔软的年糕就出现在我的眼前。
打年糕作文(篇4)
打年糕是老底子迎接新年的传统,一般从腊月初开始直到腊月廿七。
村头,宽敞的老樟树下石板桥堍,一眼四季清澈的老井旁。当老樟树上的鸟吊足了嗓子时,主事的人会把从天南地北回到家的四邻乡亲都请到一起,一则帮忙相助,二则分享年味。酽酽的霞光熨展了老人被岁月揉皱的脸,映红了年轻人朝气蓬勃的脸,扑润了小孩儿稚嫩的脸。
先请一位大妈用温润的井水把石臼翻起来,里里外外冲洗干净,一边晾着。石臼的壁很厚,有两块砖那么厚,高不到小孩儿肚子那里。口径比家里用的土灶锅子还要小上一号。还要再请一位泥瓦匠师傅搭一个临时用的灶台,用砖块一层层砌上去。当砌到八九层砖时,逐层收口,大概有十三四层,灶台算是砌好了。最上一层抹上一圈从湖底挖起来的淤泥,在开口处贴上瓦片,再抹一层淤泥,坐上一只大铁锅就好了。
将晚上淘洗晾干的糯米和晚米在井水中浸泡一袋烟的功夫,用大火将水煮开,放入一些甘蔗段再架上蒸笼。蒸笼里面像古时候官员戴的红缨帽那样中间凸起,铺一层湿纱布倒上按比例掺好的米,隔一段时间翻动一下,再洒上一点水。半个小时后香糯的米蒸煮好了,取出,倒入石臼中。大伙儿围拢在灶边,冬日的初阳染红了乳白的蒸汽,乳白的蒸汽里蕴足了红红火火过日子的热情。
打年糕是个技术活。打得不好,年糕不易存放,容易开裂,吃起来也不细腻。木杵头重把轻,很难控制好方向。打年糕也是个体力活。木杵打下去,糯米黏在一起,黏在石臼上,提起来十分费力。大冬天,赤膊上阵,也会浑身冒汗,活力四溅。当年糕变得细腻起来,看不出有颗粒的感觉时,想体验打下去容易提起来难的人,也可以上去杵上几下。
最热闹的环节还是吃年糕。当金红的阳光铺满面板,风里浸满糯糯的香时,将细瓷滋润、晶莹光亮的年糕放到抹干净的面板上,切成小条,用模具印出不同的图案,点上点儿红,算是讨个彩头,也有的做成元宝状用来供奉。主家会请乡邻们围坐桌旁,一人一小碟,品尝年糕,预祝众乡邻来年百事顺遂步步高;小孩儿们围在面板周围,伸手掐一小团年糕,蘸点糖自己开吃,也不管烫不烫口,牙齿黏不被黏住。
打年糕洋溢着乡邻们的和谐情结。打年糕基本是在外出的人归来,村人都在家的时候举行的。只有大伙儿分工明确,协调合作,才能把年糕打出腻糯,打出香味来。
打年糕也是弥漫着亲情的时刻。从山南海北回来的人聊着奇闻异事,发表着对事件的见解,抒发着对生活的情感。村里人平时的小恩小怨,打上一场年糕也就和解了。高兴时,二叔还会吊起嗓子吼起野灰调,俚语野情,撩得大伙儿或随调狂吼,或捧腹笑翻,把即将过年的热情引燃了。
年糕,黏的不仅是牙齿,更是乡情。
打年糕作文(篇5)
期待已久的春节快到了,为了迎接春节的到来,家家户户都在忙着贴对联、打扫卫生、做甜点……我们家也不例外,大家都在准备过年了。
听爷爷说:“过年了,我们要准备些芝麻糖、米糖、米饼……那我们今天晚上也打米饼吧。”我高兴地说:“好!”到了晚上,我们开始打饼了。先把米打成粉,把粉炒香,再把炒好的花生和糖捣碎,放进去搅拌均匀,然后把一个印章模形压下去,章上面有‘寿’‘富’‘贵’‘福’字。最后把它们上笼作文蒸十多分钟,饼就做好了。爷爷笑眯眯地说:“可以吃了,快点来尝尝吧!”我好奇地问:“爷爷,为什么过年做饼?”爷爷说:“饼是圆的,代表团圆,甜的代表生活甜美,饼上面印的‘贵’‘富’‘福’‘寿’代表我们新年愿望。”我拿了一个米饼,马上咬了一口,美滋滋地品味着这块含有深刻传统意义的饼,细细地回想爷爷刚才的话。
这件事不但让我知道了家乡过年的传统习俗是打米饼,还让我学会了怎样做米饼和做米饼的深刻意义。
打年糕作文(篇6)
俗话说得好“打年糕虽会迟到,但从不缺席。”
在我外婆家,每年都会打年糕。从小外婆就告诉我们,过年时一定要吃年糕,这寓意着“年年高”。而自己亲自来打年糕,老天爷会发现你的努力,一定会把福先送给你。于是,这便成为我们家年年必不可少的习俗。今年,我们和舅舅一起完成了打年糕这个重大的任务。
清晨,我就被某种香味所吸引。“好香啊!”这个香味悄悄地飘过来叫醒了我,“是糯米!外婆,你在干嘛呀?”我辨出香味后,开心极了,立马跑去厨房。外婆在厨房里小心翼翼地把刚刚蒸好的糯米饭舀出来,只见碗里有着颗粒饱满的糯米,色泽晶莹透亮。要说这个糯米的干湿程度,还不是特别好掌握。要是蒸出来的糯米太干,则吃出来的年糕就会干巴巴的,一点儿也没有年糕的味道;要是蒸出来的糯米太湿,那就会影响口感。所以蒸糯米时的湿度也有要求,一定要看上去水分充足,而压下去时不会有多余的水出来。
“思绮,你把你舅舅叫过来,今天我们要做年糕喽!”外婆说。
舅舅把盆子端到了他们家门口的大石臼旁,“帮舅舅把糯米都放进这个大石臼里,你妹妹都擦干净了。”没过5分钟,爸爸把两个打年糕的大锤子拿来了。我和妹妹趁着大人们不注意,偷偷地尝了两三颗糯米。还热乎着,糯糯的,甚至还有些粘牙齿。舅舅弓着步,弯着腰,不停用锤子砸向石臼里的年糕,他把锤子高高地举起,然后脚一蹬一用力,把锤子狠狠地砸在年糕上。年糕凹了进去,可不过两秒钟,又调皮地恢复了原样。而爸爸就在年糕凹下去的时候,用狗刨的方法,把缸里的年糕翻一跟头,然后和均匀。两位大人就这样周而复始,一遍又一遍地打着年糕。只见一颗颗肉眼可见的糯米经过这三十几分钟的“打压”已经变成一个比较光滑的白白的大面团了,那些糯米好像长了脚似的,一个影儿也没见着。
打好年糕,外婆便开始忙碌起来。她先是凑到盆跟前,闻了一下打完后糯米的味道,有一股淡淡的糯米香掺杂着木棰子本身的木檀香扑面而来。再用手轻轻地戳了一下,外婆满意地点了点头。嘴里还时不时地说着“不错,不错。”然后把打好的年糕上锅蒸熟。对于年糕该如何蒸,外婆也十分讲究。要是你直接蒸,你吃到的年糕就特别粘牙,并不适合老人吃。这时候你需要把年糕放进一个容器里,容器内需要铺上油纸,这样就变得服帖许多。等待水开后大火蒸制三十分钟后,再将年糕轻轻取出,便开始切块了。
外婆把蒸好的年糕切成小长条,有些里面还会镶嵌着一颗颗的坚果,随后在年糕上撒一些红糖、黑芝麻……我悄悄地吃了一块小年糕,一口咬下去,年糕的味道在嘴里如烟花般绽放着,“年糕,年糕,年年高。”
打年糕作文(篇7)
年糕,大家应该都尝过,可是打年糕你们见过吗?今天,就让大家瞧瞧打年糕。
下午,爷爷来电话说:“佳佳,等一下,我要来接你去看打年糕。”话音刚落,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到了那里,我走进去一看,地面上放了一个大大的石缸;旁边有一个宽大的盆子,盆子里放了许多磨碎的粉;盆子旁边有两个大锤;两条长板凳上有一块板子,板子上有一块很大的布和一块毛巾。
开始打年糕了:先把粉拿去锅上蒸,大概蒸半个小时。蒸完后,把它放到石缸里。之后就开始打了。首先,两个人拿着锤头面对面按着顺序你打一下,我锤一下。打时不能打得太重,也不能打得太轻。如果打得很重,就会打出一个洞。然后把它翻一个身,用毛巾擦一下石缸,防止被粘住,然后接着打。打完后用布把米粉团全部包住,之后用木棍轻轻地在上面滚来滚去。最后把它放在旁边。这样一块又大又白的年糕就做成了。
后来,爷爷用一把刀从刚打好的`年糕上切了一块给我。我感觉这块年糕十分好吃。现在你们知道怎样打年糕了吧!爷爷还告诉我年糕表示节节高的意思,吃了年糕,明天的幸福生活会更加美好!
这次看打年糕,让我明白了:年糕就是这样做成的。以后,我一定要观察其它点心,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我希望明年的学习成绩也要像爷爷说的那样节节高。
打年糕作文(篇8)
1月30日可是一个快乐的日子,因为我们雏鹰小队举行活动了——做年糕。
我们小队的成员——我、苑秉纪和张昊辰首先选好了材料,就开始做年糕啦!
年糕是面食,做面食当然离不开面啦,首先当然是和面了。我们拿出了做年糕常用的糯米粉,倒在了一个大碗里,加了一些水,就开始和了起来。和面其实是一个技术活,看起来很容易,做起来难。哟,不好,水加多了,把糯米粉赶快拿来!就这样,我们小心翼翼的和着,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面终于成型。我们又用力揉了揉,终于和完面了。可是当我们互相看看时,禁不住哈哈大笑,我们的双手和身上已经沾满面粉了。
下一步是做馅。我们将做馅的原料——芝麻、葡萄干、青梅、干果等放在了碗里,拿了一个勺子,便用力搅拌起来。当我们拌匀后,张昊辰拿来了一个砸蒜的蒜臼子,将馅料放在了蒜臼子里,开始猛砸起来。“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过了一会儿,馅做好了,下面就该轮到正式做年糕了。
我们每人各自取了一些面,分别压成了两个长方形面饼,在一块面饼的中间铺上了一层馅,再把另一层面饼盖上,四周小心翼翼的压好。哇!一个好吃的年糕就出炉了。不好,我们犯了一个错误:糯米面比较粘,不但容易粘手,而且容易粘到面板上,需要在下面撒上一层面粉,可是我们都忘了。张昊辰和苑秉纪的年糕只好“壮烈牺牲”了,他们于是只好垂头丧气的在年糕上面“打补丁”,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我的年糕由于下面碰巧是一些面,所以才“幸免于难”,真是吓死我了。
年糕做好啦!我们将年糕放在了盘子里,上了锅,只待尽情享用了!
我们吃着自己做的年糕,觉得自己做的年糕是分外的好吃,同时,我们也掌握了做年糕的技巧。
打年糕作文(篇9)
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海宁乡下都会有热闹的年前习俗打年糕。这种活动我是第一次参加,心里别提多激动了。
我来到庆云的远方大伯家,喝上一杯当地待客的有白色锅巴的糖水,又软又甜,太好喝了!这时,大伯把磨好的糯米粉挑回家来。我急忙上前抓了一把,白白的粉末从我指缝里快速漏下去,这就是做年糕的原料了。以前,糯米粉要先放在石臼里,花大力气碾成粉,所以叫打年糕。现在是在磨坊里用机器磨,省力多了。
我用勺子把糯米粉慢慢倒进蒸笼里,装满了四个蒸笼。伯母已经在厨房里把大灶烧得旺旺的,放上蒸笼去蒸。我好奇地在灶膛里加了几把稻草,熊熊大火热得我脸都红了。
一阵阵香甜的气味直往我鼻子里钻。大伯把蒸熟的糯米粉倒在灶旁的面板上,顿时热气腾腾、饭香扑鼻。我学着伯伯们的样子,拿木板使劲压粉,要压成结实的粉团。我用上全身力气,人都要跳起来了,可大伯还说我压得不够实。压粉不行,我就去帮伯母们切年糕。我拿着刀,用力把年糕切成一大块、一大块。热乎乎的年糕,摸上去怪舒服的。先把年糕搓成长圆形,用拇指把四周磨平整,然后在案板上压成长长的、扁扁的,但两头还是椭圆形,就像跑道的形状,最后在年糕上点红印子。竹匾里排得整整齐齐的年糕,雪白的身子一点红,真可爱!
吃了年糕年年高,因为打年糕时太辛苦,所以我吃年糕时觉得特别香甜。我们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能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打年糕作文(篇10)
今天是腊月廿四,爸爸说:“刚收到老家小队长的微信,明天打年糕。宝宝,你想不想去看看,你还没有见过呢!”看得出爸爸充满了期待,我就满口答应了。
第二天,我们驱车45分钟,从武康来到了爸爸的老家——新安镇城头村东兜组。一下车,就看见人们已经忙碌开了,爸爸拿出相机就一阵狂拍。我呢,面对老家人的招呼还有些羞涩。打年糕的地方安排在一处房屋前的空地上,尽管寒风刺骨,但似乎人们的热情更加高涨,我也细细地观察起来。
第一道工序是蒸粉。空地上,两座由砖头搭起来了灶头正不断地冒着白汽,负责烧火的老爷爷面色红润,跟烧得正旺的柴火非常般配。据说,这些柴火都是各家自己带来的。两位年轻一点的伯伯负责蒸粉,他们把由粳米和糯米碾成的米粉分批洒在一个特制的蒸笼里。这个蒸笼是竹编,呈圆锥形,上面铺着一层纱布,米粉就一层层地铺洒在上面。我凑过去想看看清楚,大伯说,“以前小孩子是不能看的。”“为什么?”我好奇地追问原因。大伯回答说:“怕小孩子看了蒸不熟。”到现在我还不知道这奇怪的风俗到底是什么原因。爸爸告诉我,蒸粉可是技术活,不是谁都有这个资格,一定要选对火候掌握地很好的人,爷爷以前就负责这道工序。
第二道工序是打糕。米粉蒸熟后,一位伯伯把米粉团揉成一团,放在一个石臼里。忽然,他揪起一块“年糕”往我手里塞,说道:“‘雪糕’很好吃,那边还有白糖,去蘸蘸吃。”我尝了尝,雪糕松软香糯,味道还可以。接着,两位中年壮汉每人拿起一个石头锤子。这个石锤是圆盘形,直径大约25厘米,这是我第一次看见这样的工具。两位伯伯商量好各自击打的部位后,就抡起石锤开打了。他们高高举起,稳稳落下,你一锤,我一锤,发出“砰”“砰”的敲打声,旁边的人都注视着这个核心步骤,仿佛被这场景吸引定格了一般。大约20锤后,负责翻年糕的大伯又上场了,他把年糕从石臼里翻了个身,旁边另一位叔叔往年糕上洒水,新一轮的敲打有开始。大约这样3个回合后,年糕已经不再是松软的样子了,变得很有弹性,颜色也从原来的“雪白”变成了“玉色”。
第三道工序是切糕。打好的年糕被放在一块长方形的门板上,被一件很奇特的工具一分为二。这个工具其实就是一根稍粗的线,两端系着两根筷子,就是这个“筷子线刀”,一下子就把年糕分开了,留下了一道整齐的切口。6位叔叔阿姨齐上阵,分别将年糕揉成长条状,再盖上纱布,不断地抚平年糕的表面,不一会儿,两条圆润的年糕条就展现在大家面前。这时,“筷子线刀”又出场了,一个人把长条状的年糕切成宽10厘米左右的块状年糕,另一个人则快速地把小年糕放在一个铺了尼龙纸的竹匾里。
第四道工序是美糕。一位老婆婆将调好的“红汁”装在瓶子里,用筷子头微微蘸一下,再往年糕中央点一下,这样,每块年糕就都有一个红色的“胎记”了,就像小孩子眉心的“点红”一样。一位经验丰富的阿姨负责将年糕做成“猪头”和“元宝”,象征吉祥如意,财源广进。做好的年糕有专人送到每家每户。
这是我第一次见识老家的“打年糕”,虽然没有机器的快速,但靠人力的合作也形成了一条生产线,这条生产线不仅生产嚼劲十足的土味年糕,还生产了快乐、和谐、热闹和十足的年味。明年,我们再去打年糕。
打年糕作文(篇11)
有一天早上,我还在睡觉。这时,我听到爸爸在对妈妈说:“今天,我们拿二十斤糯米去请人帮助打成年糕。”我想以前只是吃过年糕,可是从来没有看到过打年糕,今天爸爸要去请人打年糕,我正好可以去看一看,见识一下。想到这里,我立刻起床,对爸爸说:“你去打年糕的时候,叫上我,让我也好去看一看年糕是怎么打出来的,好吗?”爸爸点头同意了。我好高兴!
爸爸扛起米袋,来到了加工年糕的地方。我来到那里,看到两个工作人员在一起密切合作打年糕。蒸熟的糯米粉放在石臼里,一个举起打年糕用的大木杵用力砸石臼里的糯米粉,一个趁他提杵的时候把粉团翻一个身。这两个人配合得真是默契。他们一人翻,一人砸。啊,这打年糕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他们把糯米粉打得软软的,打成了一团,接着,他们就把它抬到桌子上。两个人拉住粉团的两端。这粉团越拉越长,等拉到了一定的长度,他们就停止不拉了。然后,拿出一根线。你可别小看这一根线,它能够把打好的年糕切成方方正正的一块又一块。不一会儿,雪白柔软的年糕就出现在我的眼前。
这时,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块年糕放进嘴里吃了起来。啊,这年糕真好吃,软软的、香香的,真是太好吃了!
打年糕作文(篇12)
这个星期一,我们一家去慈城,车子刚一开进去,就看见一座座老房子,里在道路两边,路上被车子堵得水泄不通,一着急的我索性跳下车,和妈妈一起走过去。
一路走,我一路欣赏美景,留在瓦片上的雪还没有融化,“滴答”“滴答”地滴下来,演奏出了,和谐的音乐。给这些房子添了几分生机。
快到慈城的年糕体验馆了,妈妈带着我走了进去,打年糕还没有开始,我到开始欣赏起美景来,踏着一条小径往里走,左右是满地的青草,在左边有是一座亭子,再往里走,里面有两间房子,介绍了打年糕的过程和年糕的由来。
“打年糕啦”外面的人喊道,我一路小跑,跑到外面,有一个用粗石做的缸和一个类似榔头的但比榔头大的东西,打年糕的的人手握榔头,准备开始,“饭来了”厨房的人赤手拿出那还在冒热烟的白饭,把它倒入缸中。
打年糕的人抡起榔头,向缸里的白米饭打去,每打一下,那位从厨房出来的老伯就用手把米饭翻个面,一下接着一下,他的手在空中起起落落,不一会儿白米饭就成了一大团又白又晶莹的年糕。
这次出行,走的虽不是很远,但让我受益匪浅,让我的心灵受到了净化!
打年糕作文(篇13)
冀昶轩
星星在白天依然没有停止闪烁,纵使炽热的阳光掩盖了它用尽全力而散发出来的光芒,最终也会迎来它的闪耀时刻,在黑暗中发光发亮。一切闪烁之前的沉寂,都是为了今后更好地绽放光芒。这都不是事!
我还记得那个炽热的夏天,毒辣的阳光毫不留情地炽烤着大地,即使穿着鞋子,也能感受到地面的滚烫。尽管天气炎热,可球队的训练依然没有停止。“多传球多跑动,要打得有侵略性!不要一个人单打,球场上不是只有你一个人,你们是一个团队!”教练在场边喊,对我的个人进攻主义似乎十分不满。为了证明自己,我更加努力地跑动起来,连续地突破,想要凭一己之力突入敌方内线。
“啊!”我痛苦地倒地,用手抱着我的左脚踝,对方的一个恶意犯规使我无法站立。那一块紫色的淤青是如此之大,连刚刚的防守队员看了之后也不敢靠近。我痛苦地躺在地上,看着身边不知所措的人们,接着就是一片嘈杂,在妈妈的哭声中,我被送进了医院。
“他的左脚踝只是错位了,所以肿得厉害,骨头并无大碍,只是这个学期绝对不能再上球场了,除非你想要今后都拄着拐杖走路。”医生的话仿佛一把利剑刺穿了我的心,一想到这个学期不能再碰我心爱的篮球,我的心很痛。
“不用灰心,球队依然有你的位置,我们会一起帮你做康复训练的,这都不是事!”教练与队友们鼓励着我,心中不禁涌上一股暖流。半年后我重返球场,当初的受伤已然忘却。站在球场上,看着球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随即落入篮筐,我知道半年的沉寂并没有使我退步多少,这点挫折,都不是事!
不经苦难,何来华丽蜕变?不经沉寂,何来一鸣惊人?没有高温的煅烧,没有铁锤的击打,就无法锻造出利剑;没有挫折的洗礼,没有苦难的压迫,就无法迎来成功。所以当我们面对困难时,请对自己呼喊:这都不是事!
坚持的阿贝
当我拿到《阿贝的荒岛》这本书时,不禁疑惑起来:为什么封面图片上画的一只小老鼠坐在树上,而题目中却有“荒岛”这两个字呢?在我看完这本书后,答案也迎刃而解了。
原来这个小岛上生长着这棵树呢,而这只小老鼠就是阿贝。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阿贝为了去抓那条被风刮跑的纱巾,于是滚下山坡掉进河里,流落到一个荒岛上……
我觉得这本书写得十分幽默,不过有点没意思,因为这本书写得是实在太单调了,事情都写了再写,有股流水账的感觉,而且这本书人物描写得太少。但作文这本书里的细节描写的非常好,心理描写多,还是比较不错的一本书。
这本书里面的阿贝是个骄傲,足智多谋,坚持不懈的小老鼠,正因为这样,阿贝才取得了最终的胜利。我觉得这里面的坚持不懈是个很好品质。有时,有些人做事做到一半时就不想坚持了,于是就半途而废,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习惯,你碰到这种情况时应该在心里给自己打气;加油!还有最后一点就完成了,你是最棒的,千万别放弃!这样,你就会很快完成自己的事情。
我以后要学习阿贝的那种坚持不懈的品质,争做“第二个阿贝”。
我的家乡有一棵大榕树,它就长在我们村的村口。
春天,大榕树吐出了嫩绿的新叶。这时,去年落下的树叶早已成了肥料。几个小朋友在大榕树下快乐的玩耍、嬉戏。
夏天,烈日炎炎,骄阳似火,走在地上如同走在火作文里。也许在城市里,无论是老人,年轻人或者小孩都喜欢待在空调房里。但是我家乡那的人可不这样。因为天气炎热,怕中暑,于是就相约去大榕树下唠家常、玩耍、下棋。你可能会问这么热的天还去大榕树下不热吗?当然不热了,要不然我们怎么会去呢。
秋天,大榕树结果实了。有些果实熟透了就掉到了地上,我们这些小孩子可高兴了。因为可以拿地上的果实当石子,往河里扔,河水便溅起一朵朵水花,因此在这个时候我就会带着弟弟妹妹们,每个人拿一个小碗去大榕树捡结果实。然后来到河边,抓一大把往水里扔,可好玩了。虽然我现在来到了城市里,但是在家乡的生活还是记忆犹新。
冬天,大榕树的叶子掉光了,但是家乡的人在大榕树上挂了许许多多的红灯,使大榕树变漂亮了许多。
我爱家乡的大榕树,更爱我的家乡!
英勇与善良
在太平洋中央有一个岛,形状像侧躺着的海豚,上面居住着一位小姑娘卡拉娜。
卡拉娜是一位十理性的小姑娘,当弟弟被落在海豚岛上时,她并不是一味的哭诉,而是用行动去找弟弟;当弟弟被野狗咬死时,卡拉那也并不是一味的恨野狗,而且巧妙地驯服的野狗与野狗成为了朋友。
书的封面写着“这是一部情节跌宕的女孩版《鲁宾孙漂流记》。”但我认为这两本书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鲁滨孙漂流记》更多的是鲁滨孙是孙自作自受所引起的,作文只要他不一心只想着出海就不会发生这么多危险的事,但卡拉那就不同了,她是因为种族迁移过程中的一些小插曲,才被迫留在岛上的,所以两者之间我还是更偏向于《蓝色的海豚岛》。
书中我最爱的片断便是卡拉那带着朗图去捕捉大章鱼的片段了。作者斯奥台尔用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卡拉娜气势汹汹与捕捉大章鱼的决心,尤其是他们俩举着长矛与大章鱼英勇奋战之时,我仿佛置身其中。
勇敢机智,集美貌与智慧一身的卡拉娜向当世人展现了17世纪的不同风采。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