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是继孔子孟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家代表人,朱熹是我国宋代时期最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同时也是成就卓越的诗人。
朱熹是什么人
朱熹,字元晦、仲晦,号晦庵、晦翁,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最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成就卓著的诗人和文学家。
朱熹集北宋以来理学乃至孔子以下学术思想之大成,创建了一个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体系,对南宋之后七百多年的中国与东南亚社会产生极为重大的影响。
朱熹学识渊博,人格高尚,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对人类思想史作出过巨大贡献的东方文化圣哲。
朱熹在历史上的定位是什么
朱熹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在我国文化史、思想史、教育史和礼教史上,影响最大的,前推孔子,后推朱熹。因此,称朱熹为“三代下的孔子”,对后人的影响“功不在孟子之下”,故有“南朱北孔”之说。
1、在经学史上
最突出的是汉、宋两派。郑玄集汉代经学之大成,朱熹集宋代经学之大成。
2、在理学史上
朱熹集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及邵雍之大成。即吸收道、佛两教的部分理论补充儒家的不足,而又不失其儒家的根本体系。他是古代新儒家的最大代表,而为近现代新儒家所仿效和歌颂。
3、在学术史上
朱熹的博学超过了任何前人。他的思想远播海外,深刻地影响了日本、韩国、朝鲜、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各国的传统文化。
数百年间,曾成为东亚社会的主流思想和文明的体现。韩国退溪学、日本朱子学、西方朱子学等,是朱子学在国外的分支。朱子学是当今国际文化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课题,成为世界性的学说。
4、在著述史上
朱熹的著述比之前人也是最多的一个。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朱熹是著作最为丰硕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他一生共留下了126种400多卷著作,其内容涉及经、史、子、集诸部,范围广阔,博大精深,卷帙浩繁,是巨大的思想宝库。此外,他还写下3000多首诗词流传后世。最著名的有《春日》、《观书有感》等。在这些著作中建构起宏大的思想体系,达到当时世界哲学理论发展的最高水平。
5、在文庙史上
汉代以后有诸多先儒、先贤,但被封建王朝列入“十哲”之内者,朱熹是独一无二的。清康熙皇帝评价朱熹“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
6、在福建文化史与闽北文化史上
朱熹都占了第一位。福建被称为“海滨邹鲁”、“理学名邦”,都同朱熹分不开。朱熹对福建文化教育的贡献最大,南宋末年,“闽学”超出福建范围向国内外传播,成为全国以至东方文化的象征,称为“朱子学”。
元仁宗延祐元年(1314年),诏定国家科举考试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准。南宋末以至元、明、清时代,朱熹著作是国家的法定教科书,科举考试不出朱子学界限,朱子学成为国家强有力的精神支柱,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力量和生活方式。
朱熹有什么字号
朱熹,自号晦翁、洞主晦翁、晦庵、促晦、仲晦父、仲晦甫、晦庵通叟、白鹿洞主、云壑老人、仁智堂主、牧斋、拙斋、茶仙、云谷壑吏、云台真逸、云谷老人、紫阳云谷老人、云谷晦庵老人、云台外史、云台子等三十多个。
1、沋郎
据《福建通志》列传卷十二记载:“熹以建炎四年九月十五日午时于尤溪之寓舍,故幼名沋郎。”
2、沈郎
据民国《建瓯县志》卷七《名胜》记载:“按文公生于尤溪郑氏义斋,尤溪本名沈溪,为避王审知讳,更名尤溪,故文公小名沈郎。”
3、季延
朱熹小字季延,因南剑又名延平,而尤溪隶属延平。清人毛念恃在《紫阳朱先生年谱》中曰:“文公名沈郎,小字季延,皆志其地也。”季延之“季”为在兄弟辈中排行居三或最幼者的称谓。
4、五二、五二郎
一说朱熹在同辈中排行五十二,故又乳名五二、五二郎。民国《崇安县志》卷二十二《儒林》记载:“江永《朱子世家注》:小名沈郎,字季延,行五二。”
民国《尤溪县志》记载:“五二郎,文公乳名。”一说,朱熹出生时,其祖母五十二岁,闽地风俗,以孙乳名为祖记岁,故名五二、五二郎。朱熹胞妹朱心出生时,其祖母五十六岁,故小名五六娘。
6、元晦
朱熹原字元晦,是其老师刘屏山所命。朱熹在《跋家藏刘病翁遗帖》中曰:“熹字元晦,亦先生所命,其祝词具在,以非临终手笔,别附他卷。”
7、仲晦
明人戴铣在《朱子实纪》卷十《赞述》中说:“其后,以元为四德之首,不敢当,遂更名仲晦。”
8、仲晦父、仲晦甫
朱熹在其序跋和论著中数次署称“仲晦父”、“仲晦甫”。
9、晦庵
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朱熹41岁,在福建建阳芦峰山的云谷筑有寒泉精舍,自题为晦庵。
10、云谷老人
清康熙《武夷山志》卷十六《名贤》记载:“(朱熹)尝建庐于建阳芦峰山之云谷,曰‘晦庵’,因以自号,遂称云谷老人。”
11、云谷晦庵老人
朱熹在建阳芦峰山谷居住时,亦称云谷晦庵老人。
12、晦翁
淳熙元年(1174年),朱熹以抱孙女之故,始署名“晦翁”,时年45岁。后至其去世时,在其序跋和论著中署“晦翁”二十余次。
13、洞主晦翁
朱熹在《白鹿洞赋》中自称“洞主晦翁”。
14、晦庵病叟
朱熹在《周深父更名序》中自署“晦庵病叟”。
15、云壑老人
因云壑与云谷有关,朱熹在为宋人沈舜卿所书的陶渊明《归去来辞》上署名“云壑”。明人晏宁在《题晦庵翰墨卷后》中曰:“不曰晦庵而曰云壑者,时筑室于建阳芦峰之巅,号曰云谷,盖在紫阳书堂之后,自创草堂而匾曰晦翁,亦曰云壑老人。”
16、白鹿洞主
朱熹在《白鹿洞赋》中自署“白鹿洞主”。
17、仁智堂主
朱熹在《武夷图序》中自署“仁智堂主”。
18、牧斋
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朱熹24岁时,主簿同安,自号“牧斋”。
19、拙斋
淳熙六年(1179年)朱熹知南康军,自号“拙斋”。
20、云台子
朱熹一生大部分时间闲居治学,先后请祠多次。淳熙十二年(1185年)四月,主管华州云台观,是观原在陕西,地陷金人之手,管其虚名。因此,朱熹遂自号“云台子”。
21、乙巳云台子
淳熙十二年(1185年)为乙巳年,朱熹又号“乙巳云台子”。
22、云台隐吏
主管云台观时,朱熹又自号“云台隐吏”。
23、云台外史
在主管云台观时,朱熹还自号“云台外史”。
24、云台真逸
在主管云台观时,朱熹还自号“云台真逸”。
26、嵩高隐吏
淳熙十五年(1188年),朱熹主管西京嵩山崇福宫,宫原在河南,在为金人所控,管其虚名。朱熹遂自号“嵩高隐吏”。
27、鸿庆外史
绍熙二年(1191年)至庆元元年(1195年),朱熹两次主管南京鸿庆宫,地陷金人,管其虚名。因此,朱熹屡署“鸿庆外史”。
28、沧洲病叟
朱熹晚年定居建阳考亭。绍熙三年(1192年)朱熹筑竹林精舍于考亭所居之旁。三年后,因舍旁有龙舌洲环绕,改曰沧州,其竹林精舍更名曰沧州精舍,因此自号“沧洲病叟”。
29、沧洲钓叟
朱熹还曾自署“沧洲钓叟”。民国《南平县志》卷十五《寺观》曰:“(南平)塘源李子坑,昔有精舍,朱子避地尝居之,号沧洲钓叟”。
30、茶仙
在“庆元党禁”时期,朱熹避难古田,他在“引月”榜书中曾署称“茶仙”。
31、遯翁
在“庆元党禁”时期,朱熹卜筮“遇遯之同(家)人”,遂更号为“遯翁”。
32、空同道士邹訢
朱熹在《阴符经注》、《书周易参同契考异后》等署名“空同道士邹訢”。朱熹之署此名,清乾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四六有所说明,其曰:“盖以邹本为邾国,其后去邑而为朱,故以寓姓。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