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也可以考虑瞧一眼“抗战家书读后感”或者许能给您带来一些新的思路,透过读书我得到了许多启示,我收获最多的一本书是作品。这时候可以把内心所想用笔墨抒发出来,如何才能写得好读后感呢?希望本文可以帮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抗战家书读后感(篇1)
《重读抗战家书》有感
张自忠在枣宜会战前夕给将士们的书信写到:“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我感动。
当时我们只是小米加步枪确能战胜拥有洋枪洋炮的日本帝国主义,是因为有张自忠这样的爱国将领,是他号召将士们为国家、为民族下定了死之决心,是他们用生命换来了抗战的胜利。
“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字里行间都说明了国家、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吾辈应当用生命去捍卫之。这不是爱国主义在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体现吗?
我相信每一个读过这封信的人都不会做任何损害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事。张自忠不光是这样写的,他本人和他一起抗战的将士们都在抗战中壮烈牺牲,用生命践行了诺言,谁不被张自忠的壮举而感动呢?
“战而死,虽死犹生;不战而生,虽生亦死。”这是张自忠致电鹿钟麟的电文。殉难前,张自忠拿出笔,给战区司令部写了最后一百个字的报告,交给马孝堂
“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可告无愧,你们应当努力杀敌,不能辜负我的志向。”从他的言语我不仅知道了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同时让我明白什么叫敬业。张自忠作为军人,在他所处的时代就是驱除侵略者,他用“虽死犹生,虽生亦死”来表明了他的敬业精神,他用“可告无愧,不能辜负我的志向”展现了“敬业“精神的精髓。
张自忠在抗日战争中牺牲了,没有给家人留下任何字眼,但他写给士兵和副将军的信,是我们现代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当我想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时我就会想到“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想到自己该如何“敬业”时会想到“敬业而死,虽死犹生,渎职而生,虽生亦死,从事任何职业都应做到对国家对民族可告无愧,不能辜负自己的志向。
”记住我们的英雄“张自忠”,他是我们的“爱国”榜样,是我们的“敬业”表率,更是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行者。
作者:周照怀
联系**:134********
工作单位:重庆市渝北区麻柳沱小学校
抗战家书读后感(篇2)
清明祭英烈,共铸中华魂。近日,我阅读了《重读抗战家书》这本书,感触颇深。其中一封是赵一曼生前写给儿子的信。
虽然随着手机、网络的普及,用笔写家书对于当今国人来说,这一沟通情感的形式已渐渐远去。但这封近80年前留下的信,充满了英雄般的爱国情怀和母亲对儿子的深情,震撼了我的灵魂。
这封信记录在日军的审讯档案里。这是时任东北抗日联合会第三军第二团政委赵一曼在1936年8月2日是时前一刻留下的遗言。她给儿子写道:“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
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抗日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见面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你长大后,我希望你不要忘记你母亲为祖国而死!”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1周年。这本《重读抗战家书》,让我感受到家书中的铁骨柔情和舍身报国的民族气节,并以此缅怀71年前在抗日战场上为民族存亡而为国捐躯的英烈们。战争早已过去,但这些抗日英雄留下的家书是一笔永远不能忘记的精神财富。
比如赵一曼留下的那封信,虽然她牲前没有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但却让这封信迟了21年才送达孩子们手中。赵一曼的真实身份也在1957年随信解开。她原名李坤泰,出生于四川宜宾,去世时只有31岁。
这是一封激励了整整三代人的家书。
重读这些沉甸甸的抗战家书,可补好精神之“钙”,能让心灵得到滋养,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正地进步。”让清明成为生命的礼赞,勉励世人勿忘先烈。
英烈长眠,浩气永存,精神不朽。
抗战家书读后感(篇3)
“重读抗战家书、祭拜壮士国魂”,来缅怀在70多年前的抗日战场上,为民族存亡而奋不顾身的先烈们。我的视线被带进了那个“祖国河山沦丧,生灵遭到涂炭”腥风血雨的年代,一批批仁人志士抛家弃子,拿起刀枪走向抗日的战场,把青春和一腔热血熔铸成永远的丰碑。 在这千千万万个英烈中,我撷取几个杰出的代表,读一读左权、赵一曼、戴安澜、张自忠、白雪樵的家书,感受到了他们强烈的壮志报国情怀。 左权将军在给母亲信中写道:“日寇不仅要亡我之国,还要灭我之种”。“亡国灭种的灾害已经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头上”,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每个人都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赵一曼写下了:“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誓言。戴安澜将军从容面对敌人的炮火“为国战事、事极光荣”。张自忠将军战至最后一刻,留下了“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临终遗言。年仅25岁马来西亚女华侨白雪樵报名参加机工支援抗战,临别给父母留言,“家是我所恋的,双亲弟妹是我所爱的,但是破碎的祖国,更是我所怀念热爱的。” 面对日本强盗,多少优秀的中华儿女,将自己的生死置至度外,前赴后继,与敌浴血奋战,写下了一曲曲捍卫国家和民族尊严、不屈不挠抗争精神的人间悲壮凯歌! 左权将军给妻子写道:“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廿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时刻想着如果有你及太北和我在一块,能够听到太北叫爸爸妈妈的亲恳声音,能够牵着她走走,抱着她玩玩,闹着她笑,打着她哭一哭,真是太快乐了。可是我的最亲爱的人恰在千里之外,空想一顿以后,只得把相片摆出来一一的望着。” 赵一曼政委给儿子写道:“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抗日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见面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 。“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吧,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戴安澜给妻子写道:“亲爱的荷馨,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张自忠给弟弟写道:“看最近之情况,敌人或要再来碰一下钉子。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白雪樵给自己父母写道:“祖国危难时候,正是青年人奋发效力的时机……这次去,纯为效劳祖国而去的……希望能在救亡的汪流中,竭我一滴之微力。” 听着、读着左权将军、赵一曼政委、戴安澜将军、张自忠将军、白雪樵女士就给自己的亲人写去了一封封朴素而深情的家书,止不住的泪水,竟然打湿了我的衣襟,糊住了我的双眼,这些家书,它记载一个儿子、女儿、丈夫和父亲,对家庭的眷恋,对未来的憧憬,以及誓死奔赴国难的决心。他们没有沉浸在儿女情长之中,而是义无返顾、选择了血洒战场。 重读这些家书,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些家书所饱含的思念和牵挂、硝烟和苦难,更加能感受到当年抗日先烈们以死殉国的毅然决然。当年的那场战争早已离我们远去,但一封封家书,却成为历史永远的见证,不仅成了后人的珍贵回忆,更是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有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存亡和发展英勇献身,左权、赵一曼、戴安澜、张自忠、白雪樵只是无数抗日英烈中的代表、缩影。鲁迅先生说:“惟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正地进步”。 我们要从这些家书中汲取营养,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养。当前,中国进入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价值观日益多元,我们更需要缅怀英烈彪炳史册的功绩,“得荣思辱,居安思危”,今日之中国,不再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任人宰割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但我们也不能高枕无忧,日本并没有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其国内否认历史尘嚣直上,军事动作频频;美国“再平衡”战略、遏制中国和平崛起企图并没有改变,我们要有忧患意识,高举爱国主义大旗,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抗战家书读后感(篇4)
左权将军的家书也记录了八路军所面临的困难,但为国而战的官兵们的心从未动摇。1937年12月3日,左权在山西洪洞给母亲的信中这样写道:'我们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当局对我们仍然是苛刻,但我军将士都有一个决心,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过去没有一个铜板,现在仍然是没有一个铜板,过去吃草,准备还吃草。
'重读这些家书,在我们大家的心中,写信的左权似乎不再是个将军,而是一个普通的父亲,铁骨铮铮的男儿也有柔情的时刻,他在信中述说对妻子的思念,对女儿的惦念。但妻女事小,国家事大。在民族危机的关键时刻,左权将军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战斗。
他留给女儿的11封家书,既是父亲留给女儿的珍贵回忆,也是抗日战争英雄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
我也不由得想起我的小时候,经常会听爷爷奶奶说起当时日本鬼子侵略时,曾经所经历的艰难的岁月,每天夜晚只能点个小小的蜡烛,一听防空警报响起就四处逃避,经常为吃穿忧愁,遇到家里断粮,面对七八个孩子挨饿的痛苦,怎样通过日本人的关卡,如何将粮食从关卡外带进来,怎样乔装孕妇将粮食藏在肚子上……奶奶也会经常说以前是吃不饱穿不暖,也节约惯了,现在我们多幸福,什么都有,要珍惜,不要去浪费。每每想起小时候爷爷奶奶和我讲的这些,现在想来都是一次真真实实的爱国主义教育。正是先辈们的正义和无畏,捍卫了国才有今天我们温暖的家。
重读沉甸甸的抗战家书,一封封家书中视死如归感天动地的悲壮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义凌然精神,是我们中华儿女们取之不尽的精神之'钙',读家书也让我回忆了祖辈,使我的心灵得到洗涤和震撼教育。让我们知道,在当今和平繁荣的时代,丰衣足食都是烈士用鲜血买来的。我们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繁荣。曾经多少人渴望的和平自由,必须由我们一代代去维护、开拓和创新,不去虚度每一个光阴,做最好的自己,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民族精神,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抗战家书读后感(篇5)
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他们做到了我们希望做却不能做或者想做却没做到的事情,有所不为,虽重利在前不为所动,有所必为,虽舍生命亦不改初衷,大抵英雄就是这样子,因为能为我们所不能,所以我们崇拜他们;因为给我们以指引方向,所以我们尊敬他们;因为给我们汲取力量的榜样,所以我们学习他们。看完《重读抗战家书》,英雄二字在我脑海久久不能散去。我深深被他们保家卫国不畏牺牲的豪气所折服,被他们字里行间的柔情所感动:戴安澜“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张自忠“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的虽千万人吾往矣豪情,赵一曼“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的面对死亡的淡然,左权“我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的事业奋斗。请你相信这一道路是光明的、伟大的。”的信念坚定,戴安澜“为国战死,事极光荣。”的民族大义大节,左权“何日相聚?念、念、念、念!”的儿女情长……我仿佛回到那个祖国受侵略,母亲受凌辱,人民身陷水生火热的抗战年代,看到了爱国人士抛妻弃子,远离家乡,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把一腔热血、青春无悔熔铸成永远的丰碑。一封封家书,让我感受赤子的爱国热忱,感受革命战士为国为家一往无前的豪情,感受亲人血浓于水的柔情。重读抗战家书,让我得到心灵的滋养、思想的引导和精神的激励。在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的今天,作为这些爱国烈士的福泽享受者,我们没有权利抱怨太多,也不应该有太多抱怨,正如肯尼迪的就职演说中的名句“不要问你们的国家能为你们做些什么,而要问你们能为你们的国家做些什么。”,想想这些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他们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与爱情、亲情吗?他们的付出不够多吗?他们有什么抱怨?所以,我们更应牢记先烈们的遗志,从抗战家书中汲取营养,补好精神之"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担当起应有的责任。让我们一同缅怀那些为祖国、为民族无私奉献的年轻生命,让我们一同坚守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抗战家书读后感(篇6)
《重读抗战家书》读后感(4篇)
重读抗战家书,可以滋养心灵,引导思想,振奋精神。为和谐社会发挥更大的正能量。让我们感受一下赤子的爱国情怀,感受一下普通士兵为国家、为家庭服务的自豪感,感受一下血浓于水的亲人的柔情。
让我们缅怀那些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献身的年轻生命,缅怀那些为我们创造幸福生活的烈士。让我们坚守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光荣传统、平安幸福。
从戴安澜将军的爱国情怀中,我们可以认识到,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始终保持着爱国爱家的传统。在中华民族的爱国史上,有大禹治水、戚继光抗日、林则徐虎门卖烟、抗日战争等许多历史事件和无数英雄。
我们每个人的情感往往是和具体的人物、事件相系的,因此要在全面了解中华民族对人类世界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全面客观地分析我国近代之所以落后的原因和未来美好蓝图,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自己勤政爱民、奋发有为、国之栋梁。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只有人民的灵魂是有价值得,只有把它发扬光大,中国才能真正取得进步。”。
"所以,重读抗战家书,可以深刻感受到:一封封家书,呈现出爱国先烈报效祖国的矢志不渝,置个人生死于不顾,面对亲情时柔情似水的镜头,让我们永远缅怀,值得学***仰。
在价值观日益多元化的今天,我们需要通过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缅怀烈士在历史上的功绩,追寻烈士不朽的精神,纠正我们的价值取向,校准我们的人生坐标。“重读抗战家书”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
烈士远行,英名不朽。今天,我们从抗日战争的家书中汲取营养,补正精神的“钙”;祖国的情怀是一面震撼的镜子,我们应该审视自己,照亮前进的方向。它深深地触动着心灵,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感受到了优秀的家风和家训的学习,同时,作为一名国家工作人员,肩负起应有的爱国责任也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