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方案的种类繁多,有策划方案、运营方案等等,今天小编整理了“教研方案”,建议您将此页面加入收藏以方便复习!
教研方案 篇1
幼儿园线上教研活动方案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线上教育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一种重要模式。特别是在当前的疫情背景下,线上教学更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教育阶段。而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如何在线上进行教研活动,保证教学质量,提升自身教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针对幼儿园线上教研活动方案进行详细讨论。
首先,在线上教研活动的方案设计中,我们应该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对于幼儿园教师而言,主要目的就是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在幼儿园线上教研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自身教学实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通过分享和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共同提高。
其次,在方案设计中,我们应该合理安排线上教研活动的时间和形式。由于幼儿园教师的时间较为有限,可以采取定期进行线上教研活动的方式,比如每个月的某个时间段,集中安排一些教研活动。线上教研可以利用各种网络平台,比如微信群、在线会议等,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进行交流和讨论。在确定具体的教研内容后,可以提前将资料发给教师,让教师提前准备,提出问题和建议。
再次,在方案设计中,要特别注意线上教研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和任务。教师作为参与者,应该主动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点,并且积极提出问题和建议。组织者则需要合理安排活动的流程和时间,确保活动的有效进行。组织者还可以事先设定一些问题和话题,引导教师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最后,在方案设计中,我们还需要重视线上教研活动的成果评价和反馈机制。教研活动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因此,我们需要明确对教研成果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学习日志、个人总结等方式,收集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并进行总结与分析,为下一次的教研活动做好准备。
综上所述,幼儿园线上教研活动方案需要明确目的和任务,合理安排时间和形式,重视参与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和任务,以及建立良好的成果评价和反馈机制。只有这样,幼儿园线上教研活动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为幼儿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研方案 篇2
为更新教师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理论素养、专业水平和教学实践应用能力,加强教师之间相互合作、交流,探讨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总结和推广先进教学经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我校教研活动方案。
以“发展校园特色”办学目标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深化教育科研,狠抓教学管理,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实施以研促教,以研兴教,为广大教师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是教研活动的宗旨,充分体现全体性、导向性、操作性、发展性、激励性。
教研活动要立足我校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以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教研能力,逐步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并通过教研活动的开展,创设一种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的文化氛围,使教研组成为一个促进教师不断成长与提高的学习化共同体。
1、个人、集体备课相结合,关注每一节课,帮助教师解决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2、教师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重难点等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依托学科组,校际间合作,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讨论解决的策略,多人实践体验,深入研究。
3、开展示范课、优质课、研究课等教学观摩活动,让有经验的老师,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头作用。
4、加强校际交流学习:到外校听课、学习考察的老师,要把外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引进来。
5、教学研讨、经验总结、撰写教学论文、案例反思等。
1、加强理论学习,树立课程观、教学观、质量观。各教研组每两周组织一次。
2、建立学科备课组,实行在教师个人备课基础上的'集体备课制度。每教研组每两
个星期组织一次集体备课。个人备课做到“六备”,实行超周备课,教师应有教案上课。集体备课主要在组内进行,集体备课的内容可为一个学期或一个阶段中较难把握的内容。活动前组长确定备课内容和人员,活动时重在分析教材设计意图和讨论课堂教学设计,形成相对成熟的备课资料。
3、以教研组为单位,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教研活动。每次活动应有过程、人数、具体内容等记录和资料,教导处要参与指导,起专业引领作用。
4、教研活动应全员参与,积极围绕活动主题内容发表个人见解、展示自我。
5、以学校为基地开展各种校本教研活动,如理论学习、教学研讨、课题研究、教学观摩、教学竞赛、成果展示、校际交流等一系列活动。
6、参加校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或研修。
7、每教研组每月开展一次课题研究,完成一次课题研讨课。
1、每学期初,教研组长根据教导处统一部署和本组实际情况,订好本学期教研活动计划。
2、在教导处统一领导下,各教研组由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按计划进行教研活动。
3、教师应准时参加教研活动,不得无故缺席。在活动时,教师应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努力形成争鸣、探究、团结的教研气氛。认真记录,并写好心得体会。
4、积极参加教研课题的研究工作,积极撰写相关的论文。
5、学期结束时,教研组要把本学期在活动中产生的各种资料交教导处,教研组长还应提倡和支持教师及时总结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点滴经验。
教研方案 篇3
随着课改的推进,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已成为教育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人成长的迫切需要。为转变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在搞好常规教学工作的基础上,抓好对课改的管理和教师校本培训工作,以研促教,以研促训,使课改实验能稳步向前推进。教师培训工作是提高教师实验素质教育的能力的基础性工作,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为确保我校教师培训工作的扎实、有序进行,特制定教师培训工作制度。
一、加强领导、注重宣传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以分管校长为常务组长,负责学校校本培训组织、管理、服务、教学、教研、科研资料积累等项工作
2、学校教务处要把推进课改作为中心工作,为课改服好务,负责教师学科培训、教研、科研组织管理工作;要搞好《课题研究》,及时搜集、总结、报道、推广学校、教师在课改中的经验,积累、整理课改相关资料。
3、要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课改,让社会、家长、学生了解课改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努力争取社会、家长、学生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4、建立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对工作中涌现的有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课改过
程中的优秀成果进行及时推广。
二、转变观念,落实措施
(一)努力转变观念树立“五个意识”
意识决定行为,观念指导课改。增强使命感,强化课改责任意识,逐步树立“五个意识”,努力完成课改实验任务。
(1)要树立课程意识,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教师要创造性地变被动地使用教材为主动地挖掘教材,成为课程的开发设计者。
(2)要树立开放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走进社会,走进生活,拉近与社会、生活的距离,让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空间,教学策略等呈现开放性,注重科学和生活的有机整合。
(3)要树立综合意识,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教育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让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成为学生发展的双翼,在广泛的学科渗透、熏陶、体验和积累中增长知识。
(4)要树立评价意识,让每个学生能体验到成功和快乐。评价既要关注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又发现和发展了学生的潜能;既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又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要使评价从单纯的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主对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转变为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尤其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变化与进步。
(5)要树立情感意识,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尊重学主的人格,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重视情感、意志、动机、信念等人格因素的价值;与学生情感互动,心灵沟通,共同发展。
教研方案 篇4
认真开展活动,落实各项措施
1、按规定开齐课程。按规定使好课程教材,教者要深入理解教材,把握编者意图,体会教材特点,灵活运用教材。在课改教学新理念指导下,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基础性的学习能力。
2、上好社会实践课,搞好校本课程开发,增强课程育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能力。学校以教师为主体,争取家长、社区人士的参与,结合本校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运用校本课程。要在积累延伸或开发性资料的基础上,编写,收集学生开发性阅读材料。
3、认真开展课改教师参加以专题讲座、讨论、案例分析、经验交流、教学观摩等形式为主,以解决观念转变问题的通识性培训;以《课程标准》解读为主要内容,结合教材,以教师实施新课程,操作新课程为目标,主要解决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为主的学科性培训。要本着“边实践、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的精神,落实好平时的分散培训,在过程中为广大教师提供示范、跟踪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作用,搜集材料,供教师们学习和讨论,以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4、大力开展以学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建立以校为本,自下而上的教学研究制度。
(1)要发挥好教研组的作用,认真要研究课程。要做好学生学习情况调查,确立教学的起点和重点,了解学生学年内的变化;要开发课程资源,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教师要形成互动教研,教学反思,课后案例分析的习惯。
(2)教师要认真开展好“八个一”活动:每课写一次教学反思;每周一次集中教研,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每学期向学校提供一个典型教学案例分析;每学期上一节研讨课;每学期写六篇学习《课标》或专业理论学习的心得体会;每期至少写一篇课改研究论文;每人建一个班级学生成长记录袋;每学期订好学科实验计划,计划内容的制定,可从学情分析、教材的理解、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进度五个方面入手,计划要简明实用。
(3)形成课改例会制度,搞好集体备课工作。集体备课时间要保证,每周活动一次,每次不少于一节课,要人人参与,讲究实效。集体备课主要解决老师们在钻研教材中的困惑和疑问,交流处理教材的方法,探讨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及时解决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点滴问题。
(4)大力开展“一课多教”“一课三研讨”的教研活动,研讨时要谈理念、谈观点、找问题、讲困惑、提建议。
5、改革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师观念转变的载体,是新课程实验的关键环节。教学中,教师既要让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又要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
6、走“科研兴校”之路,教师要强化搞课改就是搞科研的意识,紧紧围绕课改深入研究实验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要通过科研提升教师的认识水平与研究能力,使教师在实践与理论的对接中逐渐实现教学行为的转变。学校要通过调研,将课改的关键点,困难点纳入教育科研内容。在课改实验过程中解决教师面临的具体问题。教师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写出经验论文,积极投稿。
7、评价要突出“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的课改基本理念。在按照市教育局评价体系对学校、教师、学生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根据本校的实际积极有本校特色的评价方法,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校本部对各校的评价主要看发展,注重在实际考察过程中;对教师的评价重在看发展、看变化,不把教学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教师要积极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记录下学生在学习期间的各种变化、发展和进步。
##结束教研方案 篇5
县域教研共同体建设方案简短
如今,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基石和民生福祉的重要构成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已成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和教育部门的共同愿望。为了提升乡村教育的质量,各地纷纷推行县域教研共同体建设方案,本文就县域教研共同体建设方案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县域教研共同体建设方案的概述
县域教研共同体建设方案是指在县域内,由政府、全县中小学等基础教育机构建立联合教研、互助互学、资源共享、规划发展、信息交流的合作机制。实施县域教研共同体建设方案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使全县基础教育水平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二、县域教研共同体的特点
1.统一规划,资源共享
县域教研共同体的建设具有明确的统一规划,合理的资源共享,共同借助互联网技术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技术的支持,解决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形成教师互动交流的氛围。
2.提高教学水平,强化实践探索
县域教研共同体建设方案能够让教育教学模式得到改进,全县的教师及管理人员可以相互交流,参与教学模式创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强化实践探索,使教育教学有利于促进校园发展。
3.提升干部教师能力,增强共性发展
县域教研共同体建设方案能够使全县学校更进一步地开展课程改革,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和凝聚力的提升,增强师资阵容,培养干部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增强教育教学的公共性。
三、县域教研共同体建设方案的实施
为实施县域教研共同体建设方案,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
县教育部门应当加强对县域教研共同体建设方案的组织、协调和领导,切实负起责任。
2.建立信息平台
县教育部门应当建立、完善县域教研共同体信息平台,提供教师培训、科研、教学活动安排等相关信息及资料,并为教师提供无线互联服务。
3.提高教师素质
县教育部门应加强人才培养,进一步完善教师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水平。
4.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县域教研共同体建设方案应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将素质教育融入教学实践中。
5.共同管理与发展
县域教研共同体建设方案应在合法的前提下,共同实行资产共有、利益共享、信息互通、相互扶持,增强全县教育教学的公共性和接地气性,共同推进县域基础教育的全面素质提升。
综上所述,县域教研共同体建设方案对于提高县域基础教育质量,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实践创新、落实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县教育部门和全县中小学校应当在县域教研共同体建设方案的推进中积极配合,不断探索,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打造一流的县域教育。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