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班是初二年级的一个实验班,1993年3月的一天,本班少年团校的20多名学生前往区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这次活动是班级学期计划的一部分,活动的过程完全由学生自己组织参与,目的是学习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质。同时,也让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向社会奉献一颗爱心。事先学生们进行了认真的准备,编排了不少歌曲、舞蹈节目,热情很高。下午一点钟,学生出发,步行5公里。4点钟回校,学生们个个衣裤都脏兮兮的,神情颓丧。我询问活动的情况,学生们便叽叽喳喳地打开了话匣子,有的学生说:“今天真是不该去的,做了好事还不受欢迎,碰了一鼻子灰。”“看,我们手都打起了血泡,衣服也弄脏了,口干舌燥,别人一句安慰的话都没有。”我让学生们安静下来,问班长是怎么回事?班长说:“去敬老院,院长不在,一个服务员便叫我们去搬砖,几位老人嫌我们吵,便要我们走了,同学们都很失望,觉得做了好事还受委屈,不值得。”
看到这种情形,我心里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但并不急于作出评论或忙于安慰他们,而是让他们回家好好休息,下周一再总结。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我沉思起来:学生做好事留名,要表扬,否则便有意见,闹情绪,这和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相去甚远的。作为教育者,应该注意正确引导。
星期天,我去了趟敬老院,了解到昨天院长有急事临时外出,让一位服务员接待,服务员不知道活动方式,就让学生们搬砖了,院长并表示要向同学们道歉。星期一放学后进行活动总结,我提出一个问题让他们思考:为什么做了好事反倒受委屈?同学们沉吟半晌,继而讨论热烈,都认为自己去服务的热情是很高的,干劲足,能吃苦,是院方接待不周。这时,我便提醒他们:一、咱们去敬老院的目的是什么?为谁服务?二、咱们应该带去什么?应该带回什么?三、做好事要不要回报?这3个问题提出来,学生们都沉默不语,过了很久,学习委员发言说:“我认为去的目的没有达到,我们准备好的节目没有表演,慰问孤寡老人的话没说,给老人梳头洗衣服的事没做,搬砖虽然是好事,但不是我们去的主要目的。”这时一位男同学起来发言说:“对!咱们服务的对象应该是孤寡老人,找们准备的很多知心话都没有说,连面都没见,主要是我们没组织好!”一位手打了血泡的学生也举手发言:“我们本来应该带去温暖,带去爱心的,让老人们知道人们都在关心他们,使他们不再孤独。可到那里把这些都忘了,搬砖时很多同学谈笑说唱,本来院内很安静,老人们嫌吵,又不知道我们是干什么的,当然就要我们走。所以,我看,还是我们自己不太注意。”接着班长也举手发言说:“做好事不应该想得到什么,否则我们的思想觉悟就太低了。”然后班长对这次活动组织不好也作了自我批评。同学们的“气”似乎也消了。
看着学生们思想境界有提高,我心里非常高兴,对这次活动做了总结。第一,目前社会上有不少人做好事想得到回报,对开展学雷锋的活动是应付式的,这种人的思想与雷锋精神是相差很远的,我们有些同学也沾染了这种思想,这是应该改正的。第二,今后组织活动一定要避免盲目性,不能临阵而迷。第三,这次活动总结,同学们的思想有了很大进步,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能作自我批评,十分可喜。
最后我把院长的话给学生们传达了,他们很受感动,认为受这样的委屈值得。同时我又提出建议,下次社会服务还是去敬老院。问同学们“去”还是“不去”,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去!”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