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擅长观天象,为什么没预料到上方谷的大雨呢?_不是吗?

诸葛亮擅长观天象,为什么没预料到上方谷的大雨呢?_不是吗?

日期: 人气:
商城:爱追剧

  上方谷之战是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过程中的一次战斗,这次战斗后,诸葛亮因劳成疾病逝。这次战斗诸葛亮用智慧火困司马懿一家,可惜苍天助曹不助汉,在这大火围困到司马懿一家时,忽然天降大雨让司马懿逃脱。诸葛亮能掐会算,为何在上方谷没有烧死司马懿?

  公元234年春,诸葛亮辞别后主,率蜀兵三十四万兵分五路,复出祁山;魏主曹叡遣司马懿率军四十万前至渭滨下寨拒敌。初,孔明识破司马懿的诈降计,并将计就计,杀死魏国先锋秦朗,司马懿于是坚守不出。诸葛亮为久远之计,设计出“木牛流马”,不饮不食,自剑阁至祁山,往来搬运粮草,司马懿大惊,急遣张虎、乐琳截杀,并仿制夺来的“木牛流马”作为己用;不想又中了诸葛亮的计策,在北原被蜀兵夺取大批粮草,阵斩魏将岑威。

  司马懿自领军救应北原,又被张翼、廖化的伏军杀败,自己也差点丧命于廖化之手,只是抛下了头上的金盔,来了个“声东击西”,这才瞒过廖化,逃得了性命。这是曹魏方面自曹操被马超打得割须弃袍以来,魏军主帅第二次如此狼狈。司马懿逃回自家大营后,说什么也不肯出战了,就算魏延挑着他的金盔谩骂搦战亦不为所动。

  诸葛亮见司马懿坚决不出,于是来祁山前渭水东西,查看地形。见一谷口,形如葫芦,内部可容纳千余人;旁边两山又合一谷,可容纳数百人,背后两山环抱,只可一人一骑通过。孔明见了,便问当地向导此处是何地名,向导曰:“此地名上方谷,又称葫芦谷。”孔明回营后,密令马岱领五百兵守住谷口,造成木栅,营中多积干柴引火之物,周围山上,多用柴草搭建草棚,谷内谷外皆埋伏地雷。并嘱咐马岱:“将葫芦谷后路塞断,伏兵于谷中。

  倘司马懿追到,任他入谷,便将干柴放火,引爆地雷。”马岱受计而去。又令魏延引兵讨战,务必引诱司马懿出战,只需诈败,将其诱至葫芦谷内即可,魏延领命而去。又唤高翔,将“木牛流马”装载粮草,数十辆为一群,在山路上往来,故意让魏兵抢夺。一切安排妥当,只等司马懿入彀。

  司马懿面对挑战坚守不出,其部下皆感愤怒,部将夏侯惠、夏侯和二人坚请出战,并立下军令状,司马懿无奈,将五千兵与二人,二将分进,正遇蜀兵驱赶木牛流马,被二将一拥而上夺了过来,自此,不到半月,连胜数阵。司马懿审问被俘小卒诸葛亮在何处,小卒答曰:“诸葛丞相在上方谷下营。”司马懿于是又不淡定了,部署众将并力攻打祁山大营,吸引蜀兵来救援;自己与二子司马师、司马昭率精兵袭取上方谷,令张虎、乐琳各引五千兵接应。

  司马懿领兵直奔上方谷,正遇魏延,魏延按诸葛亮吩咐,且战且走,将司马懿引入上方谷。待到司马懿醒悟过来,已然不及,两边山上喊声大震,一齐丢下火把,地雷突出,干柴着火,霎时火焰冲天,司马懿父子手足无措,三人抱头大哭:“吾父子三人皆死于此处矣。”就在蜀军上下都认为司马懿必死无疑之际,忽然之间,狂风大作,黑气弥漫,霹雳声中,骤雨倾盆,上方谷内火势尽灭,地雷无功。司马懿大喜,奋力冲杀,又得谷外张虎、乐琳接应,终于逃出生天。马岱兵少,不敢追击。孔明得报,长叹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众所周知,诸葛亮能观天象,预料天气,本不应该犯这样的错误。为什么他偏偏就没有料到这场大雨呢?

  一、站在作者的角度看待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虽有三分假,却也有七分真,而且其发展大势,一直沿着历史的轨迹,没有太大的改变。如果没有这场大雨,司马懿父子则必死无疑。那么接下来,诸葛亮或许能够很快的率领蜀军入主中原,而不是像历史上那样,三十余年后,由曹魏发动灭蜀之战,更不会有三家归晋。所以拥刘反曹的作者,在让诸葛亮取得了战绩之后,还是“给”了司马懿一条生路。

  二、站在读者的角度看待

  1.天命不可违

  事情发生之后,诸葛亮仅是叹息了一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意思是说,按照天命,司马懿命不该绝,曹魏国祚也还没有到尽头,这是不可违背的。《三国演义》中曾多次提到天命,例如诸葛亮让关羽在华容道义释曹操的时候;诸葛亮向天借命失败的时候;以及姜维策反钟会,却与钟会一同死于乱军之中的时候,等等。所以,这不是诸葛亮的失误,而是天命如此。

  2.这场雨并不算天象

  虽然诸葛亮上知天文,能观天象,但是这场雨严格意义上讲,并不算天象,而是他点火之后引发的物理化学反应。熟悉地理知识的人都知道,上方谷这类地形,谷口窄,谷中地阔;四周高,中间低。一旦起火之后,地面上的热气流便会迅速上升,形成狂风大作的状况。可是这些水汽上升到足够高的地方之后,又会遇冷凝结,自然而然的形成了降雨。也就是说,无论诸葛亮什么时候把司马懿引入谷中,这场降雨都会在关键时刻形成。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无论是站在作者的角度来看,还是从书中的角度来看,这场雨无论无何都会降落,纵使诸葛亮再精通天文,再精通奇门遁甲之术,都无可奈何。

  有人提出,如果此时诸葛亮命弓弩手放箭,凭司马懿的残兵,如何能抵挡?其实你想到的办法,诸葛亮必然也会想到,他之所以不放箭,也是有原因的。蜀军藏在上方谷两侧山上,虽然占据高地势,可是这里地势七拐八拐的,根本放不出箭。同时诸葛亮埋伏的蜀军为了不让司马懿发现,都藏的较远,凭古代的弓箭,根本没有这么远的射程,放箭只是浪费。

  如果是晴天的话,弓箭的射程或许还能稍远一些,但是在雨天,有了大雨的阻挡,弓箭的射程与威力大大减弱,这时候放出去的箭就失去了效果。而且司马懿身边也有残兵,他们只需要拿着护盾保护他,司马懿还是可以脱身的。因而诸葛亮放箭也不能杀死司马懿。

  诸葛亮诱惑司马懿来到上方谷是以粮草为诱饵,这时候如果放箭,那么有些箭就会扎进粮草堆中,如果粮草的袋子被扎破了,那么粮草就会损失极大,这样就有些得不偿失了。如果不是担心这些粮草,诸葛亮完全可以用滚石或者是其他的东西来辅助大火,杀死司马懿。所以诸葛亮不放箭,也是受粮草的约束。

  抛开其他的因素不说,放箭的确可以杀死司马懿,可是战场还有很多客观因素,所以诸葛亮才没有放箭。这场大雨不仅救了司马懿,也浇灭了诸葛亮的斗志。诸葛亮之所以选择上方谷,他认为这里常年干燥缺水,不会降雨,可是没想到偏偏烧司马懿的时候下雨了,迷信的他更加确信司马懿命不该绝,所以除了放箭,他也就没有采取其他的补救措施,这才让司马懿逃了出去。

爱追剧

0 留言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