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铣有四十万大军,为什么他要解散这支大军呢?_有哪些事?

萧铣有四十万大军,为什么他要解散这支大军呢?_有哪些事?

日期: 人气:
商城:爱追剧

  萧铣是梁国皇帝,少时孤贫,事母至孝,宽仁大度。鸣凤元年,称帝于岳阳,国号为梁,年号鸣凤,设置百官,一如梁朝故制,势力范围东至九江,西至三峡,南至交趾,北至汉水,拥有精兵四十万,雄踞南方。萧铣统治后期,猜忌诸将,离心背德。鸣凤四年,为李孝恭和李靖所败,献土归唐,押往长安处死。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号称有“十八家反王、六十四路烟尘。”大家对瓦岗寨李密、洛阳王世充,河北窦建德,甚至是西凉李轨都不陌生。实际上,在南方还有一支强大的割据势力,成为新建的李唐王朝的心腹大患。这个割据势力的头领,名叫萧铣。萧铣的出身非同寻常。萧铣的祖父是萧岩,萧岩的父亲是西梁宣帝萧詧。萧詧的父亲萧统,著名的梁昭明太子。萧统的父亲,就是梁武帝萧衍——出了名的菩萨皇帝。

  萧衍纳东魏叛将侯景,引发了破坏力空前的侯景之乱。北方的北齐和西魏南下掠地。公元553年,西魏军攻陷江陵,立萧詧为傀儡梁朝皇帝,史称西梁。西梁的面积特别小,只有今湖北省荆州市区附近的长江与沔江的三角地带,北不过钟祥,南不过江,西不过当阳,东不过沔阳。西梁完全附庸于北周,及代北周的隋。公元587年,隋文帝杨坚为总攻割据江东的南朝陈,废除了西梁国。隋灭陈后,杀萧铣祖父萧岩,所以萧岩自幼品尝了人世的艰辛,靠抄书养活自己。

  不过,有一个因素让萧铣从社会最底层一下子混到了高层。隋炀帝杨广的皇后世人皆知,就是大名鼎鼎的萧皇后。萧皇后是西梁孝明帝萧岿之女,宣帝萧詧的孙女。论亲戚关系,萧皇后是萧铣的堂姑母。有了这层关系,杨广继位后的第二年,公元605年,23岁的萧铣出任罗川县令。罗川县,位于现在的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西南。这里距离国都长安较近,算是个肥差。但对于萧铣来说,祖先的无上荣耀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他。在萧铣的潜意识中,他的世界应该在烟雨江南、大江之东,江陵之上。“萧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才是萧铣的终极目标。

  确实如他所愿,大隋朝无可救药地倒了下来,群雄并起。萧铣只是一个小县令,手上要兵无兵,要钱没钱。但是天上突然掉下来鸡蛋炒饭、烩面、馒头、比萨饼、汉堡包,砸在了萧铣的脑袋上。

  公元617年,岳州有个叫董景珍的校尉,为众所推,准备反隋。董景珍知道自己的斤两,或者说不想背万一失败的黑锅,就对大家说:“我算哪根葱?你们不是想找个主人吗?现在罗川令萧铣就非常合适。此人是梁武帝六世孙,为人宽仁大度,深肖乃祖,不如迎他为主。”当萧铣看到前来迎他南下的人马时,笑得合不拢嘴。萧铣立刻向弟兄们宣布:我是梁武帝之后,必须回到江南重建梁国。大家非常高兴,奉萧铣为梁公,全面恢复梁国旧制。

  梁朝最强盛时并没有统治过关中,但梁武帝的仁名传遍天下,作为梁武帝之后,萧铣赢得了大量的同情分。萧铣宣布起兵只五天,身边就聚集了好几万人马,浩浩荡荡南下岳州。萧铣入岳州后,先自称梁王,次年又自称大梁皇帝。隋朝大乱时,群雄逐鹿主要集中在北方。除了有李密、王世充、窦建德、李轨外,还有西秦霸王薛举,活动在山西的刘武周,自然少不了从晋阳起兵的唐公李渊。而南方,比较强的势力相对少一些。这是萧铣在荆襄地区发展势力的巨大优势,再加上他萧梁皇族的身份,有如猛虎添翼。

  梁朝灭亡于557年,距离隋末不过六十年。如果以西梁灭亡的587年为限,距离隋末不过三十年。三十年的时间,还不足以消磨一代人的怀旧情绪。再加上隋朝已经灭亡,江南无主,大多数人还是倾向于恢复梁朝。隋亡的消息传到岭南,各地首领二话不说,纷纷归降萧铣。

  不过,萧铣最想得到的还是他们萧家的“宝地”——江陵。江陵位于长江中游,往西不远就是四川盆地,往东就是一水直达的江东,往北是中原,往南是湘赣、岭南,可攻可守。很快,江陵就被梁国大将杨道生给拿下来了。不久后,萧铣把国都迁到了江陵。

  有了江陵,萧铣的梁国就初具规模了。萧铣的地盘有多大?包括湖北省大部、湖南省、广西大部、广东大部、江西西北部,拥有雄兵四十万。这个地盘要比刚占据长安不久的李渊强多了。当时的天下,李渊虽占据长安形胜之地,但鹿死谁手,实在不好说。如果说有几个较强的势力,是肯定要包括萧铣的“梁朝”。

  李渊是个明君,绝不是后世所谓的糊涂开国皇帝,更不是靠儿子李世民才当的皇帝。李渊很快就稳定了关中的局势,同时他具有“挟天子以令天下”的优势,很快就拿下了四川。等萧铣派兵进攻三峡时,被唐兵顶了回来。这是萧铣最后的辉煌。之后的唐朝,重心放在中原,与王世充、窦建德苦战。即使如此,萧铣也没什么机会,梁国的“开国元勋”们争权夺利,杀来杀去。萧铣杀到最后,把人心都杀散了,此时的人心已不是思梁,而是思唐了。

  公元621年,唐军刚打赢艰苦的虎牢之战,灭掉王世充、窦建德,就开始对萧铣动手了。唐朝气势正盛,内部已乱成一锅粥的梁国根本不是对手。唐朝名将李孝恭、李靖出马,意味着萧铣的末日就要到了。

  当时南方政权虽多,但是主要是萧铣、杜伏威、林士弘三家,林士弘势力最弱,杜伏威主动投降,唯有萧铣最强,当时占据长江中流地区,兵力最盛的时候有四十万,一点也不逊色李唐朝廷,而且萧铣还是原来的梁朝后裔,在南方颇有影响力。可是当唐军一来,萧铣几乎可以说脆败,打了几次,就被打到江陵城下,然后萧铣就投降了。

  那为什么这样呢?萧铣不是有四十万大军,怎么真正出战的时候只有数千兵马而已?其实这是因为萧铣当时解除了自己的四十万大军,让他们解甲归田耕作去了,而只留下了自己身边的数千宿卫部队,而当唐军进攻的时候,萧铣只有这数千军队可以依赖,其他的军队要么路远,要么被解散,根本来不及救援。所以李唐军队实际上是以众击寡。

  那么萧铣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傻事呢?把自己的四十万大军解散,还是在战乱时期,他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其实萧铣这样做是有原因的,和薛举刘武周窦建德等人不同,这些人都是自己一手一脚建立了自己的武装,像薛举刘武周本就是武将出身,而且早早就开始聚集人马为造反做准备,窦建德也一直有自己的人马,转战四地,渐渐壮大。而萧铣本是隋朝县令,没有造反的准备,是当时隋朝官吏加上一些义军合在一起推举他作为领袖建立了朝廷。可以说萧铣本就没有自己的核心人马。

  这点从萧铣建立朝廷分封就可以看得出来:当时他称帝之后,除了分封自己的祖辈为王之外,还分封了许多异姓王,这其中封董景珍为晋王,雷世猛为秦王,郑文秀为楚王,许玄彻为燕王,万瓒为鲁王,张绣为齐王,杨道生为宋王。

  从这点就可以看得出,萧铣的统治并不稳固,一般来说,有自己的核心武装,对于属下的分封都是有限度的,一般异姓都是以分封公爵为主,比如李密投奔李渊,李渊大喜,为了笼络李密旧部,对其赏赐极好,也就是国公而已。刘邦当年做皇帝不得不分封许多异姓诸侯王,但是这些诸侯王很多都是盟友身份,比如英布彭越都是盟友,所以最后刘邦一个个都想办法铲除了这些诸侯王。

  萧铣分封这么多异姓诸侯王,也是没有办法,因为这些人就是扶植萧铣上台的人,没有这些人,萧铣就无法称帝,而四十万大军也大都是这些人的兵马。萧铣当然不甘于如此,所以他想出一个点子,就是下令解散兵马,归田休耕,这一方面是为了休养生息,但是更重要的还是解散这些人的武装,对于这点,其他人也心知肚明,所以一个个阳奉阴违,最终还投降了唐朝。

  说起来萧铣为何敢于这么做呢?因为当时唐军正和王世充和窦建德在洛阳交战,打完之后还要进攻河北,在萧铣看来,这场战争至少要几年才能分出胜负,所以他才敢于在这个时间段整顿内部。可是问题在于,唐军进展很快,在洛阳一举击败夏军,生擒窦建德,王世充投降,河北也纷纷投降,唐军马上就能腾出手进攻南方了。萧铣根本没想到唐军如此之快,所以根本没做好准备,仓促之间无法征集兵力,而且其他那些异姓王见势不妙也纷纷投降唐军,这又加速了萧铣的失败。

爱追剧

0 留言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