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是明朝第十六位皇帝,1627年-1644年在位。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
十七岁的崇祯帝一即位就将魏忠贤逼得上吊自尽,他是如何做到的?跋扈一世的魏忠贤怎么就如此不堪一击?是崇祯城府过人,还是魏忠贤外强中干?下面我们就来讲讲这段历史,分析一下其中缘由。
魏忠贤,明末宦官,经万历、天启、崇祯三朝。据说他少时家贫,混迹于街头,一次因赌博损失惨重而愤而自宫,成为太监,并且改名为李进忠,后皇帝赐名魏忠贤。天启朝时,魏忠贤深受熹宗宠信,权力达到顶峰,专断国政、排除异己,皇帝称万岁,他称“九千岁”。
1627年,明思宗朱由检也就是崇祯帝即位后不久,魏忠贤及其党羽就被铲除。同年11月魏忠贤在贬谪凤阳途中,自知难逃一死,在阜城自缢。魏忠贤及其阉党,居然被即位不久位子还未焐热的崇祯帝解决掉,而且当时的崇祯仅有十七岁。崇祯皇帝是如何做到的,或许从以下几个方面能有所了解。
一、崇祯勤政,与阉党机智周旋
魏忠贤之所以能够独断于朝野,主要原因是受明熹宗的宠信。熹宗朱由校不喜理朝政,喜欢做木工活,人称为“木匠皇帝”,追求长生之术是他的另一爱好。即位仅五年就早亡,年仅22岁。据说他死前因饮用“仙水”,而患病卧床。
熹宗不理朝政,就把处理国事的权力交给了魏忠贤,这也直接导致了魏忠贤的专权。崇祯皇帝朱由检深知阉党专权的危害,对于政事他采用了和前朝完全相反的方式——大小国事,事必躬亲。据说二十多岁的崇祯头发已发白,眼角也长了鱼尾纹。
面对朝廷内外遍布阉党的局面,初登大位的崇祯十分谨慎,他在等待时机再伺机而动。明朝,他嘉奖魏忠贤及其党羽。暗里,重视文官,扶植东林党从而逐渐削弱魏忠贤及其阉党的势力。
二、重用东林党人
“东林党”是万历年间以顾宪成为代表的士大夫在东林书院讲学议政,而逐渐形成的一个官僚政治集团。讲学之际的东林党人要求廉正奉公、振兴吏治等政治主张获得了相当的社会支持。但随着其壮大,其与宦党等之间的党争,也在一定程度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东林党兴起于万历,壮大于天启。熹宗执政初期对于东林党人多委以重任,吏治也较清明。但随着魏忠贤为首的宦党上位,两党间的党争激烈。天启后期,宦党专权,东林党人屡遭迫害,“东林六君子”惨死,东林书院也被毁。
崇祯帝即位后为了铲除宦党,转而扶植东林党,为受到阉党迫害的东林党人恢复官职、名誉,以打压魏忠贤及其宦党。这一制衡之术确实起到了效果,但到末期的崇祯帝也曾发出过“诸臣误朕,文臣人人可杀”的激愤之词。
三、没有掌握权力机构
一些明代的影视剧中有讲魏忠贤通过东厂、锦衣卫残害异己。实际上也确实如此。锦衣卫都指挥史就是魏忠贤“妻子”客氏的儿子侯国兴。但魏忠贤并未能完全掌握住其他重要的权力机构,哪怕是在熹宗执政时期。所以当“倒魏”之风渐起时,对立面便容易随局势发展并显现出来。
结语:魏忠贤的发迹本就始于明熹宗的宠信,他才得以获得权力并将其从皇宫扩展到朝廷内外。因此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党权力的核心仍然是皇帝。所以一旦没有了皇帝的信任,他所谓的势力是很容易瓦解的,那些攀附巴结的官员也很容易站在其对立面。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