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越和韩信为什么是最早死的功臣?_呢?

彭越和韩信为什么是最早死的功臣?_呢?

日期: 人气:
商城:爱追剧

  彭越和韩信为什么是最早死的功臣?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前二百零三年(前203年),韩信率军平定了齐地,派人前往刘邦大营索要齐王之位。此时,刘邦率军在荥阳与项羽展开大战,落入了下风,正希望韩信率领的汉军精锐回师救援,却没想到韩信竟然公然索要王位,刘邦怒火中烧,在张良、陈平的劝解下,刘邦心不甘情不愿地将韩信封为齐王,并且派出张良前去传令,逼迫韩信出兵攻打项羽。

  刘邦在将韩信封王之后,继续在荥阳城与项羽相持,在此过程中,两军交战大多以汉军的失败告终,刘邦就想就近调集自己另一位得力助手彭越的大军前来增援,可是此时彭越却以“魏地初定,无兵可调”为由,拒绝出兵。刘邦这时突然醒悟,自己的得力干将们这是有样学样开始要裂地称王了啊,在张良的建议下,刘邦顺水推舟与彭越约定,只要灭掉项羽,就将彭越封为梁王。

  彭越得到消息后,马上率军赶到前线,与此同时,韩信也率军赶到。刘邦得到了两人的支援后,在垓下包围了项羽率领的楚军,项羽兵败自刎,刘邦果真将彭越封为了梁王,又把韩信改封为楚王。

  后来,刘邦称帝之后,彭越和韩信成为了最早被刘邦清算的异姓王之一,这难道就是因为他们在刘邦落入下风的时候,伸手要了王爵之位吗?

  其实不然,这件事最多只是让刘邦记恨二人,绝对算不上是主因。

  众所周知,刘邦在消灭了项羽之后,登基称帝,在权衡之下,定都长安。刘邦成了天下之主后,面临了和当年秦王政横扫六合之后同样的抉择——继续分封还是推行郡县制?

  当年李斯建议秦王政不要继续分封,这样只会使得大秦帝国走上周王朝的老路,推行郡县制,但是推行郡县制的清朝却二世而亡。刘邦为此思考,是否将两种制度同时推行,这就有了“郡国并行制”的诞生,但是,刘邦想要分封同姓诸侯王,希望借助血缘关系帮助皇室镇守江山。不过,要是这样做了,韩信、彭越、英布等人又该如何处置?刚刚熄灭的战火,恐怕又要重燃。

  所以,刘邦不得不将臧荼(这是刘邦干掉的第一个异姓王,不过,臧荼在楚汉之争中一直都是心向项羽的,被迫投靠刘邦而已,项羽死后不久,就起兵反叛了)封为了燕王、张敖封为了赵王、韩王信为韩王、吴芮封为长沙王、英布封为了淮南王,再加上梁王彭越、楚王韩信,这就组成了汉初最早的异姓王集团。

  刘邦分封异姓王不过是因为形势所逼,只能说是权宜之计,刘邦迟早要把他们挨个收拾了,然后分封刘氏子弟为王,在刘邦的意识中,这样才能保证大汉王朝的长治久安。

  说起韩信,他的功劳多得数也数不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韩信就不会有刘邦的大汉王朝,而彭越呢,这个人在历史上的名气并没有韩信大,但是他在刘邦阵营当中的战功仅次于韩信。而没有彭越和韩信的支持,刘邦根本不可能将项羽包围在垓下,最后逼得他在乌江自刎。

  这两人又在楚汉争霸最关键的时候,公然向刘邦索要王爵之位,天下平定之后,两人又开始在暗地里活动,刘邦召他们入京都不敢去,又几次抗旨不遵,不臣之心昭然若揭。试想,这样两个能力超群但是却有不臣之心的异姓王在侧,刘邦又怎么会心安呢?

  加上刘邦登基称帝之时,已经年过半百了,连自己心腹中的心腹,也就是那位长年为刘邦安定后方的萧何都屡遭刘邦的诘难,只要有一点不满,萧何都要人头落地,而且太子刘盈又生性软弱,韩信和彭越正值壮年,自己两腿一蹬之后,刘盈又如何能够震慑韩信和彭越两大异姓王呢?

  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

  大家都说最是无情帝王家,开国君王大多都会将开国将军屠杀殆尽,以保证江山永固。其实这些君王也都是常人,如果你是刘邦,你敢说不会清算这些有异心的异姓王?

  所以,除了实力弱小,且一直对刘邦忠心耿耿的长沙王吴芮能够独善其身,其他的六个汉初异姓王皆被清算,连着一些和刘邦出生入死,后来被封为王侯,但却生有异心的兄弟也被除掉,开始分封同姓诸侯王,并且定下“白马之盟”——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爱追剧

0 留言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