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废除活人殉葬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在古代的封建社会,人们还是相信死后有灵魂的,只不过是生活在另一个世界,而墓葬就是死后的居所,所以人死后的墓葬不能太过简陋。早在商朝的时候,贵族死后就会用奴隶为自己陪葬,这也是身份尊贵的一种象征。到了封建社会统治阶层仍然会用殉葬制度,尤其是秦朝,一统天下的秦始皇更是将自己额陵墓修建到了成为世界奇迹的地步。
不过在汉唐文明中并没有让活人殉葬的传统,取而代之的是陪葬制度,皇帝作为天下之主,即便死后也需要享受天下人的奉承,处以最中心的地位,即以皇陵为中心,周围的陵墓皆是陪衬,皇亲国戚和达官贵族死后都是陪葬的。
可是在宋朝以后,中原不仅仅只有汉人,多了些边疆的少数民族,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都有着差不多的传统,以活人殉葬,这个传统再次流传下来,在明朝一统天下后,皇宫中将殉葬延续下来了。
后宫女子众多,但并非皆受宠,没有子嗣,地位低下的后妃在皇帝死后,身为先皇的女人,自然不能改嫁,可新皇即位后,后宫中就需要重新添人,所以这些卑微的先皇后妃就会被派去殉葬,在先皇的灵柩面前痛哭,并不是因为丈夫死去,而是因为自己也将会不久于人世,可怜她们入宫后没有享受好日子,竟然还要为死人殉葬。
皇帝死后,那些没有子嗣的嫔妃们将被太监赶进一个小屋子,里面只有一排小凳子,凳子上的横梁上挂着许多白绫。在这里她们会一同死去,嫔妃们就会用这些白绫自杀,统统都为皇帝埋葬。据《明朝小史》记载,朱元璋死后,为他殉葬的嫔妃就有四十多个,有的或许还年轻貌美,但皇命不可违,没有人会救她们,而明成祖朱棣的随葬人数也有30多人,仁宗和宣宗则各有7人和10人。
无论人多人少,她们死的时候定然都是不愿意的,大声哭喊着,希望有人来救自己,可终究逃脱不了殉葬的结局,虽是自己用白绫勒死,但有许多是被勒死的。有一名女子郭爱,她进宫还不到三十天,就连皇宫都没有熟悉,或许连宣宗都未见过几面,就被强迫着自杀了,她死的时候留下了一首极为悲痛的诗以宣泄自己的悔恨和无法侍奉父母的愧疚。
其实除了上吊,还有另一种方式自杀,绝食,但她们这些为皇帝殉葬的嫔妃却无法在正史中留下事迹,反而是在朝鲜史料中记载着有关成祖殉葬的事情。当时的三十多个女人被关进小屋子中,她们预料到了自己的结局,只能拥抱痛苦以驱赶死亡带来的恐惧。其中有两个嫔妃,韩氏和崔氏,她们来自朝鲜,在死亡面前韩氏想到了家乡的亲人。
她哭喊着请求仁宗,希望能够回国侍奉母亲,但仁宗并不理会她的请求,她的希望落空了,在临死前她喊了一声,“娘,吾去!”,然后就把头放进了白绫中,凳子立马就被太监抽调了,于是三十多个女人一同上吊自杀。不过并不是让她们白白死去,朝廷会给她们或者她们的家人补偿,比如追封谥号,比如让她们的家人世袭官职。
到了英宗的时候,他本人并非是位明君,甚至被后世骂为“昏君”,在他管理国家的时候,志大才疏,在土木堡中损失数十万兵力,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在他临终前,却因为此事太过残忍,下令不要用殉葬。但其实他是为了自己的皇后,他舍不得让妻子陪着他死去。
钱皇后与英宗伉俪情深,正统七年她被立为皇后,仅仅七年过后,在土木之变中英宗被瓦剌俘虏,身居后宫的钱皇后为了解救皇帝,想尽办法,缩衣节食,希望能够用大笔的钱财赎回皇帝,除此之外她还终日为丈夫祈福,长时间的跪拜让她的一条腿伤残,就连一只眼睛也被哭瞎了。
代宗继位后,她被尊为太上皇后,可等到英宗归来后,她们夫妻二人却被囚禁在南宫中,两人过着相依为命的日子,直到景泰八年,英宗才重新做了皇帝,她仍旧还是皇后。但钱氏始终没有诞下龙子,作为皇后,没有皇子实在是说不过去,但英宗一直袒护她,所以钱氏还能坐稳皇后之位。
在三十七岁的英宗感觉到自己将会不久于人世后,他不忍心让皇后殉葬,所以他再次确定了钱氏的名分,还顺便赦免了其他女子的性命,废除了殉葬制度,一个人长眠于地下。这样的决定实在是让大臣们感动。在宪宗即位后,仍旧坚持废除殉葬制度,此后这项制度不被皇帝考虑,拯救了无数女子的性命,其实不管放在哪个朝代,让活人殉葬的做法都是不得人心的。
昏君明英宗,虽然一直被责骂诟病,却做了一件好事,让后宫很多女子幸免于难,他不是个能人,但确实是一个好人。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