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大将军,始于战国时期,通常是地位最高的武将官职。东汉时期,大将军的地位,甚至要在三公之上。到了三国时期,大将军不仅执掌天下兵马,甚至还能通过加封录尚书事的形式,从而处理朝廷事务。比如蜀汉历史上,蒋琬、费祎作为诸葛亮的继承人,都曾被刘禅册封为大将军。而就东吴来说,历史上一共出现了五位大将军。
一、诸葛瑾
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孙吴重臣,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兄,太傅诸葛恪之父。建安五年(200年),为了躲避中原战乱,诸葛瑾进入江东。经弘咨推荐,效力于孙吴。诸葛瑾胸怀宽广,温厚诚信,深受孙权信赖,努力缓和蜀吴两国关系。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吕蒙病逝后,诸葛瑾出任南郡太守。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后,诸葛瑾出任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册封宛陵侯。
赤乌四年(241年) ,诸葛瑾去世,享年六十八岁。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没有立下什么战功,但是,诸葛瑾还是成为东吴第一位大将军,这凸显出孙权对于他的信任。并且,孙权对于诸葛瑾的重用,也有助于巩固孙刘联盟,从而对抗强大的曹魏。
二、诸葛恪
诸葛恪(203年—253年),字元逊,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权臣,大将军诸葛瑾的长子。诸葛恪年少的时候,就以聪明伶俐而著名。后来,诸葛恪被孙权册封为骑都尉,孙权长子孙登为太子时,诸葛恪担任左辅都尉。之后,诸葛恪历任丹阳太守、威北将军等官职,平定山越。赤乌八年(245年)丞相陆逊病逝,诸葛恪升任大将军,一次执掌东吴兵马。
神凤元年(252年)孙权病重的时候,在孙峻的力荐下,将诸葛恪任命为托孤大臣之首。孙亮即位后受封太傅。开始掌握吴国大权。诸葛恪率军抗击魏国,在东兴之战中取得大捷,名闻海内,天下震动。并因功加封丞相、进爵阳都侯。不过,此战之后,诸葛恪产生轻敌之心,开始大举出兵伐魏,惨遭新城之败。建兴二年(253年)十月,同为托孤大臣的孙峻暗中联合孙亮,将诸葛恪及其党羽杀害,时年五十一岁。孙休即位除掉权臣孙綝之后,下诏为诸葛恪平反。
三、孙峻
孙峻(219年-256年10月19日),字子远,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权臣,昭义中郎将孙静曾孙,定武中郎将孙暠的孙子,散骑侍郎孙恭的儿子。孙权在位时,孙峻担任武卫都尉兼侍中。公元252年,孙权病重时,孙峻作为托孤大臣,辅佐孙亮即位。公元253年,孙峻诛杀太傅诸葛恪,开始掌握吴国大权,拜丞相、大将军,册封富春县侯。
孙峻掌权之后,大肆杀害宗亲,导致废太子孙和、公主孙鲁育、宣太子孙登之子孙英先后被杀。太平元年(256年),孙峻跟随文钦征伐魏国,因病去世,时年三十八岁,托付于堂弟孙綝。孙綝被杀后,孙峻、孙綝兄弟被吴景帝孙休下诏从族谱上除名,改称故峻、故綝。
四、孙綝
孙綝(chēn)(231年-259年1月18日),字子通,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权臣,昭义中郎将孙静曾孙、定武中郎将孙暠之孙、安民都尉孙绰的儿子。太平元年(256年),孙綝升任侍中、武卫将军。孙綝掌权以后,诛杀大司马滕胤、骠骑将军吕据等重臣,升任大将军,册封永宁县侯。对此,在笔者看来,孙綝和孙峻作为东吴宗室,掌权期间滥杀无辜,这显然让东吴长期陷入到内耗中,从而长期没有什么作为。
面对嚣张跋扈的孙綝,孙亮自然是十分不满的。不过,因为孙綝是大将军,执掌东吴兵马,这导致孙亮反而丢掉了皇帝的宝座。在此基础上,孙綝拥立琅琊王孙休即位,累迁丞相、荆州牧。永安元年十二月(259年1月),在左将军张布的协助下,孙綝遭到皇帝孙休捕杀,时年二十八岁,削除宗籍,改姓故氏。
五、丁奉
最后,在东吴的五位大将军中,丁奉应该是大家最熟悉的一位了。丁奉(?-271年),字承渊。庐江安丰(今河南固始)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权臣。丁奉骁勇善战,武艺超群,有勇有谋。太元二年(252年)东兴之战,丁奉雪中奋短兵大破魏军。吴景帝孙休在位时,丁奉设计斩杀权臣孙綝,替孙休夺回了皇权,官拜大将军,开始掌握吴国大权。永安三年(260年),假节,领徐州牧。后从丞相濮阳兴等人拥立孙皓为帝,迁右大司马、左军师,位在三公之上。
建衡三年(271年),丁奉去世。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丁奉身经百战,资历深厚,从曹操时代交战到司马炎时代,顺丰侍奉了孙权、孙亮、孙休、孙皓四位吴国君主,见证了三国的兴衰存亡。并且,对于东吴来说,丁奉在公元271年去世,陆抗在公元274年去世,这促使其没有什么名将了。于是,西晋得以在公元280年消灭了东吴,彻底结束了三国这一历史阶段。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