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宣宗李忱,汉族,唐朝第十八位皇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吧!
安史之乱之后,唐帝国基本上就两件事,内斗与外斗,内斗就是宦官跟大臣斗,大臣之间斗,皇帝跟大臣跟宦官斗,斗来斗去都是一地鸡毛,没有精彩的故事,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历史老儿没有什么新花样,翻来覆去就拿几样。
外斗就两种,一种是朝廷跟藩镇斗,一种是真正的外部势力,吐蕃回鹘南诏等,藩镇就是来来回回,一会投降一会反叛,反叛之后归降,归降之后再反叛,反反复复,永不停歇,唯一的好处就是中央的底线就是你不称帝就行,其他的随你折腾。
跟外部势力那就没什么说的,安史之乱之后,基本上也就转向防御了,除了窝火之外没啥别的感觉,基本上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就是这个样子,一锅乱炖的粥。
尽管锅经常被打烂,一朝天子一锅水,但做出来的东西,永远都是那个味儿,没有任何惊喜。
当你以为历史这个编剧已经才华枯竭的时候,突然来了这么一人,尽管没能跳出上面说的,藩镇,宦官,大臣的框框,但他个人的经历实在是太魔幻了,连编剧都不敢这么编,他就是晚唐第一明君李忱,有着小太宗的称呼。
李忱出身低微,他的母亲本来只是一个藩将的小妾,藩将作乱失败他的小妾也就被没籍入宫,没想到居然被皇帝看上了,临幸之后,就剩下了一个男孩。
母亲身份卑微,但后宫一向都是内卷最严重的地方,为了能够活下去,这孩子小小年纪就开始装傻,起因就是因为目睹了一起行刺事件,十岁左右的李忱本来就呆头呆脑,再加上这么一吓,就彻底变成白痴了。
而十六宅里的那些皇子皇子,甚至是宫女太监们,都喜欢以逗这个傻子为乐,有一次,文宗皇帝在十六宅宴请诸王,席间众人欢声笑语,唯独光王闷声不响,光王就是李忱,再傻他也是皇帝的儿子,封个王肯定不在话下。
这时候,文宗就拿光王开涮,说:“谁能让他开口说话,朕重重有赏!”,皇上说话了,那诸王顿时就来了兴趣,毕竟逗傻子玩也是一种娱乐,一哄而上,对他百般戏谑。
可这个李忱始终像一根木头,愣是一句话也不说,甚至连嘴角都纹丝不动,见此情景,文宗不禁笑得前仰后合,众人也随之哄堂大笑,所有人都把这个小孩当做是个智商有问题的皇子。
这样的出身,老爹死了皇位当然不会传给他,但就是这样,这个光王一直维持着自己傻子的形象,但有个人似乎从他的目光中看到了什么,尽管只是一闪而过,这个人就是后来的武宗李瀍。
从此之后,这个傻子经常会遭遇各种不测,比如骑马摔下来,走着走着突然摔倒,又或者在大雪天里喝多了被大雪掩埋,当所有人都觉得他死了的时候,他却活蹦乱跳的出现在大家面前。
武宗李瀍是个连佛都该拆的主,他的忍耐够了,不搞什么意外了,直接命人把光王抓住,杀掉一了白了,管你是真是假都无所谓。
最终派遣执行命令的太监仇公武,没有真的杀掉李忱,而是把他救了,通过粪车运出了宫,从此李忱成了一个流浪汉。
后来流浪汉还做了和尚,期间还写了一首很不错的诗,会昌六年李瀍病危,李忱偷偷回到京城,最后在太监的拥护下,居然继承了皇位,而李忱实际上是李瀍的叔叔,所有人都知道,在李瀍有儿子有兄弟的情况下,让一个傻叔叔继位,不过又是宦官们的一贯伎俩,弄一个好控制的皇帝,唐朝末年宦官拥立皇帝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所有人包括大臣,宗室早已经麻木,但神奇的是李忱没有,这个职业装傻20多年的人,突然一下就不傻了,取而代之的是睿智坚定的眼神和脸庞。
直到现在仇公武才明白,当年皇帝为什么非要杀死一个毫无危险的人,现在他才明白,这个人才是最危险的,因为他实在是太能忍了。
这就是历史上的唐宣宗,史称小太宗,能和太宗并列,足见这个人的能力是非常强的,但你不管再强,你都无法超越时代,唐朝已经是那个样子了,唐宣宗也顶多算是唐朝的回光返照吧,尽管取得了很多成绩,当时跟唐太宗比起来,真的是不值一提,所以很多人也就不知道他到底走做了什么。
帝王也不过是一坯尘土,终究会烟消云散,但文学的力量是伟大的,总能穿透时光,唐宣宗刚继位不久,伟大的诗人白居易就去世了,于是这个文采还不错的皇帝就给白居易写了一首悼亡诗。
唐宣宗很多人都不知道,但这首诗却流传千古,其中一句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更是成为千古名句。
不但是诗写得好,用得好,而且还给白居易绑定在了一起,相当于给自己增加了永久的知名度,白居易的名气大,而提到后世对白居易的评价,很多人都会提到这首诗,而这个皇帝也就成了晚唐时代,还经常被大家提到的皇帝,当然不是因为他的事功,而是因为这首诗。
李忱的一生奇特而又丰富,恐怕连编剧都不敢这么写,但历史比小说还有趣,这就是历史的魅力所在。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