隗状,战国末期楚国人,秦朝统一天下后,曾担任丞相高位,奉命与王绾共同主持统一度量衡事宜。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你认识多少位古代丞相?又知晓哪些秦代官员?还熟悉多少秦代丞相?也许对于第一个问题,你能给出不少答案。第二个问题,你可能也能想起好几个名字。但说到第三个问题,能浮现在你脑海的秦朝丞相或许就只剩下李斯和吕不韦这两位。可在吕不韦之后,李斯之前,秦始皇其实还委任过其他丞相。
一、 被司马迁记错了名字的大秦丞相
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夏,将来左右了中国社会两千年的千古一帝秦始皇终于摆脱了公子身份,成为至少名义上的一国之君。次年,扶持他的吕不韦被立为丞相,成为秦始皇为君近四十年所依赖的第一位丞相。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秦始皇时期的最后一位丞相,也是自古以来就令人争论不休的名相李斯,走马上任。然而在吕不韦被逼上绝路的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至李斯开始成为众矢之的的始皇帝三十四年(前213)之间,大秦其实至少还有另两位丞相:王绾和隗状。
王绾和隗状在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至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这三年间,到底谁先为相,谁后为相,亦或是两人同时为相,因距今久远而难以考证。但同为这一时期的高官,两人有政坛很多联系。司马迁在记载秦始皇的巡游石刻时也直接将“丞相隗林”和“丞相王绾”并列。不过你也看到了,隗状比王绾惨一些:司马迁写错了他的名字。
二、 隗状短暂但重要的为相生涯
作为大秦的丞相,隗状前有辅助建立大秦的吕不韦,后有巩固封建新制度的李斯。作为承上启下的人物,秦始皇也不会允许他是个能力不足的摆设。因而尽管担任丞相之职的时间远没有吕不韦或李斯长,但隗状还是留下了不一般的政绩。
其一,隗状是秦始皇陵修建的主要负责人。秦始皇陵在世界上的地位自不需多说。而从秦始皇的一个念想到面积超过56平方千米的巨型皇陵,隗状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虽然秦始皇陵的修建对于彼时的大秦子民们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隗状在他们眼中或许就是一个冷血无情的“包工头”。但无可否认,秦始皇陵是先祖留给我们的一大宝藏,是中华民族恒久的骄傲。
其二,隗状是秦朝度量衡统一的主要推动者。我们都知道,在秦国时期,商鞅通过统一度量衡等手段极大地发展了秦国国力。而在已一统天下的秦朝,隗状等重臣也深刻认识到了统一度量衡的重要性。
因而在得到秦始皇支持的情况下,隗状主导制定了秦朝的度量衡:一尺为如今的23.1厘米,一石为如今的十升、一斤为如今的16两。且在标准制定后,隗状等又以较快的的速度将新的统一度量衡推广开来。
其三,隗状是秦朝文字、文化统一的重要推动者。虽然无可置疑,秦始皇的最后一位丞相李斯是秦朝文字统一的最重要推动者。但秦始皇的朝廷不是李斯一个人的朝堂。这位大书法家即便写得一手字,若没有其他同僚的认可和配合,也不可能将文字统一落实到位。而支持统一文字的隗状,当年就是这场文化统一运动的重要参与者。
所以当在说到秦代“书同文,车同轨”的时候,我们其实不能简单地认为这是李斯一个人的功绩。事实上,要是没有隗状、王绾等前辈的铺垫和配合,李斯在青史上留下的形象恐怕更加黑暗。
其四,隗状与王绾一道,对秦始皇地位的确立发挥了重要作用。秦始皇的一生,是有起有伏,有明有暗的。他既因焚书坑儒等暴政被指责,也因开创延续近两千年的封建社会被歌颂。而在那个新旧交替的时代,他作为始皇帝的神圣地位的确立,离不开隗状和王绾的付出。
鲁迅曾说:“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李斯能在文学领域压自己的老板秦始皇一头,或许是因为始皇帝确实不那么擅长文学,也有可能是隗状和王绾已经根据秦始皇的思想为他整理出了能够支撑他一人独大的那套“皇帝理论”。秦始皇不屑再搞些舞文弄墨的小把戏,塑造自己的神圣形象。
同时,秦始皇喜欢巡行刻石,并在石刻中宣扬自己的皇恩,这或多或少也有隗状等的手笔。不然,在琅琊石刻里,秦始皇或许也不会将隗状和王绾的大名放在几位同行的皇族之后,李斯之前。
三、 李斯的崛起和对隗状光芒的掩盖
或许“长江后浪推前浪”就是历史发展无法规避的铁律。尽管是吕不韦之后的优秀继任者,留下了不少优秀政绩,隗状终究还是被取代。尤其是在他和王绾一道支持封邦建国而反对郡县制之后,他在秦始皇心中的地位就愈发被李斯占去。
虽然在秦始皇二十九年(前218)至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大秦帝国的丞相具体是谁暂无法考证。但在李斯成为丞相之后,隗状等的名字便明显被渐渐遗忘。人们记得封建时代的丞相鼻祖吕不韦,记得被秦始皇分外信任的李斯,却忘了本是取代吕不韦却被迫承上启下的隗状。太史公甚至都记错人家的名字。如此委屈,对堂堂大秦丞相而言可能就是“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