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诸葛亮去世后,为蜀汉留下了哪两位名将?_真相到底是什么?

三国时期诸葛亮去世后,为蜀汉留下了哪两位名将?_真相到底是什么?

日期: 人气:
商城:爱追剧

  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享年五十四岁 。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公元234年秋,诸葛亮病重之际,后主刘禅派遣尚书仆射李福前来军前问候,同时询问朝廷大事。李福与诸葛亮谈话完毕,辞别而去,几天之后又回来。诸葛亮说:“我知道您回来的意图,近来你虽然整天与我交谈,但有些事还没有对你交代,所以你又回来听取。你所要问的事蒋琬最适合。”李福连忙道歉说:“日前确实不曾询问,等到您百年之后,谁可以担负朝廷重任,所以就又返回。再请问蒋琬之后,谁又可承担重任?”诸葛亮说:“费祎可以继任。“李福又问费祎之后谁可接任?诸葛亮没有回答。

  由此,对于诸葛亮来说,在临终前指定了蒋琬和费祎这两位大臣,以此作为自己的继承人。不过,对于蒋琬和费祎来说,虽然能力出众,不过两人偏向于文臣,也即主要负责处理蜀汉的朝政。值得注意的是,在武将上,诸葛亮去世后,为蜀国留下了两位名将,这两人分别是王平和姜维。在诸葛亮去世,这两位名将曾先后重创曹魏,从而力保蜀汉江山,促使蜀国得以在诸葛亮去世后坚持数十年之久。

  一

  一方面,就王平来说,早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时,他就已经崭露头角了。彼时,马谡舍水上山,举动失宜,王平连连规劝马谡,马谡不听,被魏将张郃断了水源,随后马谡军惨遭大败,士卒离散。唯有王平所领的千余人士兵鸣鼓自持,张郃怀疑王平有伏兵,不敢进攻。于是王平将诸营军士统一起来,率领他们平安归还。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王平升任后典军、安汉将军,辅助车骑将军吴懿驻守汉中,兼任汉中太守。

  在蜀国丞相诸葛亮去世后,王平先是辅佐吴懿镇守汉中,建兴十五年(公元237年),王平进封安汉侯,代替吴懿督汉中。自此之后,王平不仅一直镇守蜀汉的门户——汉中,还在兴势之战中重创了曹魏大军。延熙七年(公元244年),曹魏大将军曹爽率领10多万大军进攻汉中,前锋已在骆谷,时汉中守兵不满三万,诸将大惊。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兴势之战中,蜀汉和曹魏在兵力上存在非常大的差距。

  二

  在此基础上,有人对王平说:“我们的兵力不足以阻挡魏军,应该放弃关隘固守汉、乐二城,魏军进入汉中以后,涪城的援军一到,就可以将阳平关抢回来。”但是,王平拒绝了这一建议,而是采用了拒敌于门外的策略。在蜀汉大军占据险要地势的背景下,曹爽率领的10多万大军难以突破汉中防线。紧接着,涪城诸军以及大将军费祎自成都相继而至,魏军被击退,如同王平当初料想的一样。在兴势之战中,曹魏参军杨伟认为形势不利,劝曹爽急退,太傅司马懿亦急致书夏侯玄,指出有全军覆没之险。五月,费祎知魏军将退,率军绕道占据三岭,断其归路。

  因此,曹魏大将军曹爽遭截击,督军争险苦战,死伤惨重,逃回关中。由此,在兴势之战中,王平等人以少胜多,让曹魏大军付出了惨重伤亡的代价,所以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此战是古代以攻势防御取胜的一个典型战例。在兴势之战后,曹爽在曹魏的威望跌入谷底,也即失去了曹魏将士的支持,这成为司马懿成功发动高平陵之变的重要原因。延熙十一年(公元248年),王平去世,其子王训继承了爵位。

  三

  另一方面,就姜维来说,诸葛亮北伐中原时,姜维受到猜忌,不得已投降蜀汉,得到蜀汉丞相诸葛亮重用。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病逝五丈原,遗命姜维次于魏延断后,但魏延不愿意听从杨仪调遣,率军从别道率先撤退,姜维就率军击退了试图追击的司马懿。回到成都后,姜维被任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封平襄侯。在公元255年的洮西之战中,姜维重创曹魏,同样起到了延长蜀国存在时间的效果。公元255年(魏正元二年,蜀汉延熙十八年)春季,曹魏大将军司马师病逝,其弟司马昭接任大将军辅政。

  在得知这一消息后,蜀汉卫将军姜维认为有机可乘,于是在当年的夏季,率领车骑将军夏侯霸、征西大将军张翼等数万人马攻打曹魏。同年八月,姜维到达枹罕(今甘肃临夏东北)击败王经部署于此的前部,随后向狄道(今甘肃临洮)进军。王经得知后,急忙率领主力部队于洮西准备迎战姜维。结果,在洮西之战中,客场作战的姜维,反而击败了王经率领的数万兵马,这导致王经只能率领残部万余人退守狄道(今甘肃临洮)。

  四

  最后,雍凉都督陈泰得知王经大败后,急忙向朝廷汇报,曹魏朝廷震恐,司马昭急令长水校尉邓艾出任安西将军,协助陈泰寻找破敌之策。邓艾等人认为应该壮士割腕,采用稳守之策。陈泰拒绝了这个建议,并派兵进入高城岭,夜里偷偷登上狄道东南的高山,点起烽火,吹起号角。狄道城内的魏军守兵看见援军已到,士气倍增。在此背景下,姜维遂于九月二十五日撤军退走钟堤(今甘肃临洮南),狄道之围遂解。虽然在洮西之战中,姜维没能攻占曹魏重镇狄道,不过,这场战役和王平指挥的兴势之战一样,都让曹魏付出了死伤数万人的代价。在整个三国时期,诸葛亮五次北伐中原,都没能取得这样的战绩。

  但是,在他去世后,王平、姜维却先后取得了这一成绩,从而力保蜀汉江山。对此,在笔者看来,这无疑验证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一说法。到了延熙十九年(256年)春,因为在洮西之战中重创曹魏大军,姜维被后主刘禅迁升为大将军。不过,非常可惜的是,自此之后,姜维继续北伐曹魏,却没能再一次取得大胜了。景耀七年(263年),魏国伐蜀,姜维摆脱邓艾等人,退守剑阁,阻挡钟会进军。邓艾阴平偷袭成都,后主刘禅投降,这意味着蜀汉的正式灭亡。值得注意的是,公元264年,姜维为了恢复蜀汉,假意投降,勾结钟会反叛,结果事情败露,姜维和钟会都被乱兵所杀。

爱追剧

0 留言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