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圣手”王昌龄,一生都致力于创作七言绝句_时间的真相是什么

“七绝圣手”王昌龄,一生都致力于创作七言绝句_时间的真相是什么

日期: 人气:
商城:爱追剧

  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李白、高适、岑参等人都有很密切的来往。王昌龄的诗作以七绝见长,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较高的地位和影响力,被誉为“七绝圣手”。下面跟小编一起了解一下王昌龄的故事吧。

  盛唐时期是唐诗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涌现出的诗人最多,诗歌也最多。同时,盛唐时期诗歌已经成熟和规范。盛唐时期的诗歌没有初唐时期诗歌的浮华和空洞,也没有晚唐时期诗歌的沉郁颓唐,那时的唐代如日中天,那时的诗人更是意气风发,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人都是那一时期的代表性诗人。

  下面,我们来聊的这位诗人也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在群星闪耀的盛唐,他凭借七言绝句跻身盛唐诗人的最高峰,他的七言绝句数量之多、质量之高,至今为人称道。他也因此被称为“七绝圣手”,他就是“诗家天子”——王昌龄。

  698年,王昌龄出生于山西太原。王昌龄家境贫寒,但是他自幼便喜好读书,从小他便立志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光耀门楣。727年,王昌龄前往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在长安,唐代七言绝句水平最高的两个人相遇了,他遇到了一个知己——李白,二人互相仰慕,从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一年,应该是王昌龄最风光的一年,结识了好友也金榜题名了。

  步入仕途的王昌龄本应是春风得意,但是,倒霉的王昌龄赶上了皇帝不识人才,导致王昌龄并不得志。不仅如此,王昌龄屡遭被贬,仕途真是极为坎坷,空怀报国之志,官是越做越小。不过王昌龄是幸运的,正因为他屡遭外放,因此遍览祖国大好河山,为他诗歌创作提供了物质和精神土壤,也因此结识了很多挚友,如王之涣、高适、岑参、孟浩然、王维、綦毋潜、李颀等人,每一位朋友都是震铄古今的伟大诗人。

  740年,这一年是王昌龄一生中真正开心的一年。那一年,王昌龄游历襄阳,听闻孟浩然当时正在襄阳,王昌龄对于孟浩然可谓仰慕已久,一直无缘相见。这次襄阳之行让最伟大的边塞诗人之一和最伟大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的两人相见了。听闻“诗家天子”来访,孟浩然喜出望外,准备了好酒好菜招待王昌龄。孟浩然生性爽快,为人真诚,对待朋友更是倾心相交,那一天,孟浩然不遵医嘱,陪着王昌龄吃了一顿鱼,饭后不久,孟浩然去世。孟浩然的去世令王昌龄愧疚了一生,到了晚年对于孟浩然的真挚感情依然感喟不已。

  拜访孟浩然之后,王昌龄继续游历,襄阳自古出名士,在襄阳,他又遇到了另一位边塞诗人的代表——岑参,二人倾心相交,把酒言欢,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在740年,王昌龄离开襄阳前往洛阳,在洛阳,他又先后遇到了綦毋潜、李颀。游历人生使得王昌龄接触了太多太多的诗人,也促使王昌龄写下了众多的送别诗。据统计,王昌龄一生创作将近200首诗作,留下来的有181首。在他为数不多的诗作中,送别诗有五十二首,占了四分之一左右。

  此外,盛唐时期,杜甫之前,七言绝句盛行,而王昌龄正是此中能手,他一生致力于创作七言绝句,其七绝共七十四首占盛唐的绝句的六分之一。难能可贵的是王昌龄七绝数量不仅众多而且质量也极高,因此后人称其为“七绝圣手”,在整个唐代,七绝水平能与之一较高下的估计只有李白了。

爱追剧

0 留言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