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对诸葛亮不信任吗 刘备临死前托孤为什么选择两个人_什么意思?

刘备对诸葛亮不信任吗 刘备临死前托孤为什么选择两个人_什么意思?

日期: 人气:
商城:爱追剧

  还不了解:刘备托孤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备临终托孤为什么选了两个托孤重臣?刘备是对诸葛亮不信任吗?真相是什么样的?

  在《三国演义》中,因为诸葛亮早就在鱼腹浦留下了一个八卦阵,挡住了陆逊的追击,刘备才能平安退守白帝城,在那里从容不迫地安排了他的后事,同时也把蜀汉政权的未来托付给了诸葛亮。其实,八卦阵只是一种行军、练兵的阵法,就算它可以在战争中,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大军作战的优势,也不一定像《三国演义》中描述的那么神乎其神。

  真正能够让陆逊退兵的,也许是在陆逊危难之时,亲自救他出阵的黄承彦老先生。刘备可以不考虑夷陵之战失败后,蜀汉令人忧心的前途,但诸葛亮却不能不考虑。从大局考虑,诸葛亮是很需要放掉陆逊的。但是,如果他亲自出马放陆逊走,不但会有通敌之嫌,而且蜀军新败,对吴军的仇恨,也许会转嫁到诸葛亮身上。但是放陆逊的这个问题,还必须有人去做。这时候,应该是黄承彦自告奋勇地担当起了这个任务。因为黄承彦虽然和诸葛亮关系密切,但是一向不参与三分天下的政局中来,而且就算黄承彦放了陆逊,大家顶多会说老先生不懂政治,而不会对他有很大的非议。这件事也只能让黄承彦这种看似一直置身事外的人来做,这样还可以减少刘备对诸葛亮的猜忌。

  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

  ▲影视剧中的刘备与诸葛亮

  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虽然被《三国演义》描写成了后世君臣关系的典范,但在真实的历史中,君臣关系永远都是君臣关系,即使有可以像朋友的时候,也是很短暂的时期。在三顾茅庐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刘备和诸葛亮确实处于一种无话不谈,互为知音的阶段。这个时候,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非常好。好到关羽和张飞都有嫉妒情绪了,刘备为了开解关羽和张飞,还说自己有了诸葛亮,就像鱼有了水一样。那个时候,曾经对自己的前途很迷茫的刘备,确实很赏识诸葛亮给他的战略规划。

  后来诸葛亮到东吴,发挥出了他优秀的外交才能,促成了孙刘联盟。但是在形成孙刘联盟的过程中,刘备了解诸葛亮还有一个哥哥在东吴担任要职,而且诸葛亮与深得孙权信任的鲁肃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加上刘备亲眼见识了诸葛亮的实践能力,因此在不知不觉间,君臣二人有了一些疏离,但这种疏离是无形的,而且谁也无法说破。

  这种关系上的细微变化,并不影响刘备对诸葛亮委以重任,也不影响诸葛亮尽心尽力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诸葛亮一直负责幕后事务,包括刘备左将军府的家事和大军中粮草的督办以及郡县的治理工作。

  ▲诸葛亮

  刘备虽然还是信任诸葛亮的,但是以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的定位,他应该是不甘心只做行政工作的。那么刘备为什么没有让诸葛亮过多地参与到军事行动中去呢?除了前面已经提到的原因,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刘备也许根据自己在战场上多年摸爬攻打的经验判断,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并不像他自己给自己的定位一样优秀。

  也许刘备更希望诸葛亮做一个萧何那样的丞相之才。刘备的判断也许有道理,而诸葛亮没能把他的才能全部发挥出来,就很惋惜了。可以想象,如果刘备前期就让诸葛亮通过战争去积累他的作战经验,也许诸葛亮后来六出祁山时的战绩会有很大提升的空间。

  其实,刘备没有让诸葛亮参与战争,也许还是因为,刘备一开始是想按照《隆中对》的策略去进行的,但是后来,因为战略上的分歧,甚至因为刘备看到江南四郡的利益,而忘记了《隆中对》这个大的战略规划。毛主席说,刘备是一个战略目标不明确,分不清主次矛盾的政治家,这个评价其实是很中肯的。诸葛亮虽然给刘备指明了路线,但刘备如果就是不按原计划走,他也没办法。

  入蜀之后,诸葛亮治国理政的才能得到进一步的体现,因此也获得了更多的民心。问题是,如果诸葛亮一直忠贞不二,这些被他收服的民心就是蜀国的民心,但是一旦他以独立的身份出现,这些百姓们对他这个丞相的信任,就会超过对蜀汉朝廷的信任。这是很让刘备头疼的,有一个功高震主的丞相,并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儿。

  所以,刘备必须尽快找到新的势力来达到一种新的平衡,他们刚刚入主益州,拉拢刘璋的旧部,安抚本土士族是很重要的事。李严就是刘璋旧部的代表人物,也是可以帮助刘备团结益州本土士人的一个人,而且李严做事,也深得刘备的心意,这样的人,难道不应该被重用吗?

  ▲影视剧中的李严

  刘备选两个托孤大臣的考虑

  如果没有夷陵之战,李严在蜀汉的地位也许不会上升到那么重要的程度,但刘备信任李严,则是因为李严的能力确实很突出,而且又在益州呆了很多年,熟悉益州的风土人情,做起事来有很多的便利。

  从刘备的帝王心思的角度来看,诸葛亮能力强、威望高,如果自己死后,没人可以制约他,以阿斗的能力,怎么能不被诸葛亮捏在手里呢?就算刘备没有害人之心,起码他也要有防人之心吧?

  ▲影视剧中的刘备与诸葛亮

  古往今来的皇帝,谁又愿意把自己辛辛苦苦打来的江山送给臣下呢?就算安排了一个李严,明面上是来做诸葛亮的副手,实际上也不排除刘备赋予他的是某种监督诸葛亮,以防诸葛亮权力欲望太盛,而废了刘禅自立,刘备也还是不能完全放心的。

  所以,刘备只能临终前,抛出试探诸葛亮的话语,先是拿曹丕和诸葛亮相比,把担心诸葛亮谋朝篡位的意图挑明,然后再假装大度,表示刘禅如果真的不成器,诸葛亮是可以废掉阿斗自立的。诸葛亮当然没有取代阿斗自立的想法,所以赶紧赌咒发誓,表示自己一定会效忠这个扶不起来的阿斗。

  至少在刘备看来,两个人相互制约,阿斗的皇位才能稳定。不过,刘备这种操作,如果选对了人,不用这么做,也没有后顾之忧。如果选错了人,即便刘备不说君可自取的话,阿斗的皇位也还是会被夺去。刘备之所以托孤成功,完全是因为他运气好。但刘备自己,在当时却不一定这么想。

  也许,刘备选择李严作为托孤大臣,是希望他能够和诸葛亮齐心协力,辅佐刘禅。但李严的为人,刘备不了解吗?刘备一生阅人无数,也许他正是要用小人来对付君子呢?也许李严本身也谈不上是一个小人,只是他被刘备实实在在地用了一把,当做防范诸葛亮的一个棋子。

  李严与诸葛亮关系的发展

  ▲影视剧中的李严

  李严的为人究竟怎么样,我们不妨通过刘备去世后,李严的所作所为来看看。李严做太守时,政绩很好,但是他性情孤傲,很难与人相处,曾经与重臣杨洪发生过矛盾,导致杨洪自动辞职。又与手下将领王冲不和,王冲因为害怕自己被李严陷害而愤然降魏。

  李严为了试探诸葛亮是否有异心,就鼓动诸葛亮加九锡,一个人想要加九锡,一般就是他谋朝篡位的前兆。李严这一举动,逼得诸葛亮写信公开自己的财产,好在刘禅完全倚重诸葛亮,才没有闹出什么乱子。

  ▲影视剧中的诸葛亮

  公元226年,蜀汉建兴四年,诸葛亮北伐曹魏,从汉中出发,想让李严守汉中,李严想尽办法推脱不去,后来又要求在蜀汉境内划出特别行政区,让他去做巴州刺史,这次诸葛亮没有答应,诸葛亮认为:李严虽然很不好相处,但总归还是可以为了天下大事,一起合作的。

  但是,让诸葛亮没有想到的是,当他在公元231年再度举兵北伐的时候,本来让李严督办粮草,但是因为天气原因,李严没能及时把粮食送到军前。李严也许本来就不支持诸葛亮北伐,也许是怕诸葛亮北伐取得重大进展之后,蜀汉就要改性了,总之,李严编了一个漏洞百出的谎言,将自己的罪责推得一干二净。

  其实,这是一个疑案,李严应该不会编出这么低级的谎言,而诸葛亮这次终于决定剥夺李严的权力,也是因为李严屡次推三阻四,不配合北伐的战略,还一心为自己要权力。也许,就像《新三国》中展现的那样,李严根本不支持诸葛亮北伐,也许李严就是一个权力欲望很盛的小人。而用小人来对付君子,可是身居高位者,最善于使用的手段。

  直到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了,李严才后悔自己在诸葛亮在世时,没能好好和丞相相处,并积极帮助他,做一些有补于事的善举。就在这一年,李严甚至因为过于悲伤而亡故了。说李严之死是诸葛亮人格魅力所致也对。说李严因为诸葛亮死去,觉得自己日后永远失去被朝廷重用的机会而死去也好,总之,李严的人生最后是以一种并不光彩的形式谢幕的。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影视剧中的诸葛亮

  其实,李严之所以这么做,可能并不是出自李严的本意,而是李严得到了某种来自刘备的暗示,甚至是某个秘密文件,让他替刘禅时时防范诸葛亮。就算李严的所作所为,不是刘备的意思,刘备让李严这么一个人做诸葛亮的副手,也有在自己死后,希望通过一个人来给诸葛亮制造麻烦,最少能让诸葛亮不至于非常顺利的开展北伐。

  也许,还有一种应该怀着最大的善意,揣测刘备意图的认知。那就是,刘备托孤,其实除了李严,没有人可以选择,何况李严也确实很有能力,所以刘备出于无可奈何,并且对李严寄予了最美好的希望,希望他能和诸葛亮同心辅佐阿斗。

  毕竟,刘备也深知,这么一个小小的蜀汉,实在经不起折腾了。但通过刘备让李严和诸葛亮一起接受自己的托孤,我们也应该了解,《三国演义》中的一些历史情节的解释是骗人的,《三国志》因为是官方史书,所以也不太能说出与当时社会需要相悖的话。有的人透过历史,看到的还是历史。有的人透过历史,看到的是人性,而只要是人性,就总会有不太美好的一面,毕竟,人性都是复杂的,人世间最难以揣度的,也是帝王的心思。

爱追剧

0 留言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