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尽管封建时代的皇帝崇尚节俭,但对皇帝来说,几乎都是享受着无尽的荣华富贵。但有一个皇帝,以节俭出名,称为史上最节俭的皇帝,他就是汉文帝刘恒。
刘恒是西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子,七岁被封为代王。他的母亲薄姬一直处于“诸姬”当中,没有上升到“夫人”的行列,因此母子二人躲过吕后的迫害平安活了下来。吕后死后,宫廷发生变乱,周勃、陈平等人见势响应,夷灭吕氏一族。“功臣派畏齐王势壮,贪代王势孤,拥立之”。这就是西汉第三位皇帝——汉文帝刘恒。
北宋文学家吴垧《五总志》上有这样的记载:汉文帝刘恒以“履不藉以视朝”。履就是草鞋,原料以草和麻为主,如此简单的原料称得上是取之无尽,用之不竭了,平民百姓都能穿得起,因此汉代称草鞋为“不借”。在汉文帝时期已经出现了布鞋,草鞋已经沦为贫民的穿着,而汉文帝刘恒却穿着草鞋上殿办公,做了节俭的表率。不仅是穿草鞋,连他的龙袍,也是“绨衣”,绨在当时就是一种很粗糙的色彩暗淡的丝绸。但就是这样的龙袍,他也一穿多年,破了就让皇后给他补一补,再继续穿。
汉文帝自己穿粗布衣服不说,后宫也是朴素服饰。当时,贵夫人之间流行长衣拖地。他为了节约布料,即使自己最宠幸的夫人,也不准衣服长得下摆拖到地上。宫里的帐幕、帷子都很素净,没刺绣、不带花边。
古代皇帝住的宫殿,大都要修又大又漂亮的露台,好欣赏山水风光。汉文帝本来也想造一个露台,他找到了工匠,让他们算算该花多少钱。工匠们说:“不算多,一百斤金子就够了。”汉文帝听了,吃了一惊,忙问:“这一百斤金子合多少户中等人家的财产?”工匠们粗粗地算了一下,说:“十户。”汉文帝听了,又摇头又摆手,说:“快不要造露台了,现在朝廷的钱很少,还是把这些钱省下吧。”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宫室就是宫殿建筑,苑囿就是皇家园林以及供皇室打猎游玩的场所,狗马即供皇帝娱乐使用的动物,服御是为皇帝服务的服饰车辆仪仗等。这些显示天家威严的东西皇帝们大都非常在乎。然而刘恒当皇帝的二十三年间,没有盖宫殿修园林就罢了,连车辆仪仗甚至连狗马都没有增添。完全就将自己当个普通人看待。
汉文帝刘恒可谓是一个非常亏待自己的皇帝,但这样一个亏待自己的皇帝却优待自己的子民,甚至亲耕给百姓做表率。
他刚当皇帝不久就下令:由国家供养八十岁以上的老人,每月都要发给他们米、肉和酒;对九十岁以上的老人,还要再发一些麻布、绸缎和丝棉给他们做衣服。春耕时,汉文帝亲自带着大臣们下地耕种;皇后也率宫女采桑、养蚕。
在他死前,最后安排了一次节俭的活动——他的丧事。他在遗诏中痛斥了厚葬的陋俗,要求为自己从简办丧事,对待自己寿终正寝的“霸陵”,明确要求:“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霸陵山川因其故,勿有所改”。即按照山川原来的样子因地制宜,建一座简陋的坟地,不要因为给自己建墓而大兴土木,改变了山川原来的模样。还主张在自己死后把夫人以下的宫女遣送回家,让她们改嫁。
汉文帝在位期间,轻徭薄赋,甚至12年免收全国田赋。他还亲自耕作,做天下之表率,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恢复与发展。政治上对内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政权,对外妥善处理同南越和匈奴的关系,对南越王赵佗实行安抚政策,对匈奴在实行和亲政策的同时又加强了边防力量。匈奴曾三次侵犯汉境,汉文帝均及时派兵还击击退强敌。汉文帝废除严刑苛法,带头执行法制判决,并且知人善任,虚心纳谏,提拔重用人才使汉朝从国家初定逐步走向繁荣昌盛。为后来汉武帝的横扫四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实像这样一生为民、俭朴勤政,并不断改进政策,为强国富民孜孜以求甚至宁愿亏待自己的皇帝,历史上真的不多见。由于汉文帝的勤俭爱民和励精图治,造就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开端。据历史记载,虽然汉文帝极为节俭说汉刚刚建立人民贫苦朝廷没钱,但那个时候的汉朝并不穷。当时国库里的钱多得数不清,穿钱的绳子都烂了;粮仓的粮食一年年往上堆,都堆到粮仓外面来了。因此,司马迁高度评价汉文帝说:“德至盛焉”,“岂不仁哉!”似乎皇帝做到汉文帝这份上,确实亏,没吃好没穿好,钱不舍得花。可老百姓喜欢这样的皇帝,千秋万世都赞颂。后来赤眉军攻进长安,所有皇帝的陵墓都被挖了,唯独没动汉文帝的陵墓,因为知道里面没什么值钱的东西,也就懒得费那个力了。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