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陈太丘与友期课件#】励志的句子为您收集了关于“陈太丘与友期课件”的相关信息,下面将详细介绍。教案课件是教师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信老师对编写教案课件也不会感到陌生。规范撰写教案可以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希望我们的建议能够在您做决策时提供支持和帮助!
陈太丘与友期课件 篇1
一、导入
1.讲述《元方善对》的故事
陈元方(纪)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任太丘长,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元方说:“家父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令尊学我,还是我学令尊?”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提问: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学生争相回答)
既不得罪袁公,又维护了自己的父亲,年仅十一岁的元方就表现得如此机智,聪颖。事实上他的才智在此之前就早已显露。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走近元方,深入领会他的过人之处。
2.明确第二则《陈太丘与友期》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品析课文,把握人物形象.
二、熟读课文,疏通文意。(聚焦目标一)
(一)诵读课文
1.抽查学生朗读课文,强调朗读的字音、节奏。
易读错的字如:"尊君在不”中的“不”的读音应该是
节奏示例:“陈太丘/与友/期行”体会到:根据读准节奏。
朗读时需注意的句子节奏划分:元方/时年/七岁待君久/不至
2.学生齐声朗读课文。要求:注意朗读的字音、停顿、语调、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3.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二)疏通文意
1.自由朗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解决不了的在小组内讨论。
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
“留”,古今意义相同的词及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
“删”,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调”,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2.强调重点内容。
(1)“君”“尊君”“家君”这三个称谓各表示什么意思?
君:对别人的敬称,犹今之“您”。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古人称呼上的原则:称人时尊重对方,
对外人称呼自己人时谦逊有礼。
(2)在文中补充省略成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注意文中出现的省略句,翻译时应补充完整。
(三)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⑴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⑵友人听说太丘已走后,有什么反应?
⑶当元方听完友人的话后,生不生气(生气)他是如何应答的?
⑷听了元方的这番话,友人知错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三、课堂探究
(一)自主学习(聚焦目标二)
1.从文中的描述可以看出陈太丘的朋友是一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言辞地指出了父亲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无信-------“期日中,过中不至”
无礼-------“对子骂父”
暴躁易怒----“友人便怒”
粗鲁-------“非人哉!”
知错能改------“友人惭,下车引之”
总结:言而无信,不懂礼貌,但有知错勇改的精神。
2.从中可以看出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懂礼识义,性格直率,正直不阿,不卑不亢,落落大方。
学法指导:要通过分析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神态、心理描写等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二)合作研讨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呢?你是怎么看的?
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既然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的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确实有失礼仪。
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
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况且客人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
(三)展示讲解
(四)学习本文,你受到了什么启迪?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以诚为本,以礼待人。
(五)教师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元方确实是一个聪明机智的孩子,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信与礼的重要性,诚信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并发扬这一光荣传统,让我们以信做人,以礼待人!
陈太丘与友期课件 篇2
一、学情分析
《陈太丘与友期》主要描写了陈元方和来客的对话,说明了“信”与“礼”的重要性。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让学生对文本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信”与“礼”观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结合注释、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分析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熟读能诵;学会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故人懂礼知义的优秀品格;学会辩证的看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诵读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文词语;
2、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二)教学难点:针对文章的内容,谈自己的理解与体会。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才华横溢的谢道韫,并且请同学们回去找了一些有关聪慧少年的故事,哪位同学愿意起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学生回答)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再来结识另外一位聪明、机智的少年——陈元方。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快读课文,掌握生字词字音义;
2、慢读;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解读;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期”、“舍去”、“乃”、“顾”等。
2、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回答以下问题,并复述故事内容。
(1)本文描写了几个人物?重点描写的是谁?
陈太丘、友人、元芳;重点描写友人、元芳。
(2)文章是通过哪些方法来描写人物的?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3、分角色朗读,请男女各两组学生分别扮演元方和友人,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四)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1、“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称谓?
“君”是对别人的敬称,“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是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谦词。
2、元芳与友人分别是怎样的人?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来?
元芳:懂礼、聪明、识义、个性率真。
友人:无信、无礼、不知自省、知错就改。
3、你认为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不失礼,因为友人无信无礼在先,这种人,不值得与他交谈,表现了元芳的个性率真。
失礼,友人已经感到惭愧,知错就改,应该原谅他,而且他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
4、请同学们说一说学习本文之后有什么收获和启示?
诚实守信、以礼待人;知错就改;学会聪明机智的应对他人。
(五)小结
同学们,古语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们学习古文的其中一个目的就在于此,从古人的身上找优点加以学习,从古人的身上找缺点,引以为戒或加以改正,让我们一起做一个诚实守信、以礼待人的人吧!
(六)、课外作业:
1、翻译并背诵《陈太丘与友期》
2、请你收集10条关于“诚信、礼貌”的名言,抄在本上。
3、如果有一天,友人与陈太丘又碰面了,发挥你的想象,想一想,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呢?写一篇小短文。
(七)、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
刘义庆
元芳:懂礼、聪明、识义、个性率真。
友人:无信、无礼、不知自省、知错就改。
陈太丘与友期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出现的基本字词,翻译并且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时的语气、停顿,并且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物形象进行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明白“做人做事讲诚信”是立世之本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品味人物语言从不同的标准对人物形象进行评价分析。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自古英雄出少年,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聪明机智的孩子,同学们可以举几个例子吗?(同学回答,教师总结)有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曹冲称象、曹植作《七步诗》、王冕四岁学画、王羲之七岁通书法这些都是大家的榜样,今天就让我们伴着古人的脚步走进另一个孩子—元方的世界,看看我们从他身上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二、读古诗,品诗味
1、了解作者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编撰。小说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本文选自“方正”一门,“方正”即正直不阿,为人正派,是一种好的品格。
2)作者刘义庆(403—444),南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洲)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洲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2、给同学们两分钟时间朗读课文,然后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对同学的朗读进行点评,由教师总结,读的时候不仅仅要把字音读准,同时还要注意停顿以及感情,最后全班齐读。(暂设5分钟左右)
课堂细节:为什么同学们“尊君在不”要读成“fǒu”?指出这是通假字,请同学们思考下,在我们学过的文章中还有哪些是通假字?
《童趣》中“项为之强”,《论语十则》中“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是知也”。(重新读一遍,男生、女生、教师合作,读旁白、元方、友人)
3、根据文章注释和工具书,给同学们五分钟的时间小组讨论,翻译全文,并且把遇到的不明白字词圈出来,全班解释。
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太丘舍去:舍,放弃;去,离开。乃至:才
相委而去:委,丢下、舍弃;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下车引之:拉;顾:回头看
4、请同学翻译全文。(暂定八分钟)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过了中午后友人没有到达,陈太丘不在等候就走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嬉戏。客人问元方说;‘你的父亲在吗?’元方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都不到,他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的说:“真不是人啊!与人约定同行,丢下我自己就走了。”元方说:“您和家父约定的时间是中午,中午您还没有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想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的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三、品句子,评人物
1、当友人知道陈太丘已经离开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文中是用哪个词表示的?(学生集体回答)友人便怒
2、纵观整篇文章,在整个事件中怒的只有友人吗?(不是)那么还有谁也怒了呢?(学生答)陈太丘、元方请根据你的理解来谈谈他们分别是为什么怒?
友人:因陈太丘没有等他已经先离开而怒。
陈太丘:因友人没有按照约定准时赴约而怒。
元方:因友人不仅失信而且还责骂自己的父亲而怒,或者说因友人不但无信而且无礼而怒。
3、友人怒后对着元方责骂他的父亲,对于友人的做法你是怎样看待的?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你是怎样看待的?
①我反对友人的做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没有遵守约定就没有权利去责备别人;作为一个长辈不应该在元方面前对陈太丘不尊重,这影响了父亲在儿子心目中的形象,不仅没有信用而且没有礼貌。
②元方的做法并非无礼: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而且当子面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
③有失礼仪: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认得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知错能改的人,不正体现了一个人的胸襟宽广和修养吗?
4、在你看来,友人是个怎样的人?元方又有什么性格特征呢?
友人:“期日中”,结果“不至”,说明友人言而无信,不讲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先离去时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说明他是一个缺乏教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义正言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较为诚恳,说明他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
元方:有良好的家庭修养,懂礼识义;“入门不顾”,流露出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出正直不阿的性格特点。(同‘方正’相联系)
四、散思维,表立场
1、文章中有小小的遗憾,陈太丘无声的抗议,元方因“入门不顾”而使知错就改的友人尴尬,这样在无形中就激化了矛盾,请同学们小组讨论,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面对迟到的友人陈太丘应该怎样做呢?面对友人的道歉,元方应该怎样做呢?
①陈太丘应该等一会
②如果不能等,就留一张纸条让元方带给友人,让元方成为化解矛盾、传递友谊的使者。
③元方应该说话婉转些,接受友人的道歉。(联系生活实际,同学们之间发生的小矛盾和摩擦)
五、诵课文,悟哲理
1、请同学们背诵课文。
2、布置作业:做完《智慧大课堂》。
陈太丘与友期课件 篇4
1.读懂课文,能讲译,能理解课文的主旨。
2.积累文言词语,提高自主阅读文言文的本事。
一.引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咏雪》,文中主要赞颂的人物是谁?(东晋才女谢道韫)赞美了她什么呢?(聪明有才学。)我们此刻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看主人公是谁?主旨是什么?
二.教师范读,学生齐读,然后再叫一个学生单独读,读后让学生评论正误优劣。
1.读懂课文并翻译。
2.讨论“研讨与练习”中一、二两题中属这课的资料。
3.学生提问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4.若学生没有提出以下问题就由教师提问:
○1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主旨是什么?
○2本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
○3在《世说新语》中《咏雪》列入“言语”,《陈太丘与友期》列入“方正”,这是为什么?
四.先让学生读无标点的原文,再叫学生自读课文,看谁能先背诵。
五.学生课堂做练习,如有时间就课内订正。(或留作课外作业。如有时间可让学生即兴表演。)—————下课!
1.为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3.翻译下列句子。
○2待君久不至,已去。翻译:(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都没到,(他)已经走了。
好一齐走,却把别人丢下,独自走了。
○4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翻译:(父亲的朋友感到惭愧,便从车上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我的家门。
5.填空。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宋(朝代)人刘义庆(姓名)组织编写的。
○2“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练地交待了时间“寒雪日”、地点“内集”、人物“谢太傅”“与儿女”、事件“讲论文义”等要素。
6.课外自读理解。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日痴如此,何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1.为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2待君久不至,一已去。
○3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4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5.填空。
○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朝代)人(姓名)组织编写的。
○2“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练地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6.课外自读理解。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日痴如此,何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陈太丘与友期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
2.欣赏生动的故事情节
3.诚信做人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设计
一、情境切入
出示课件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表现了少年司马光的机智聪明,今日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表现机智聪明少年的文章《陈太丘与友期》,选自《世说新语》。
二、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2.指名读,注意把握语气、语调
3.评议朗读中的精彩处或不足处
4.分主角读:一生读叙述性语言,男生读友人语言,女生读元方语言。
三、疏通文意
1.结合课下注释或工具书翻译全文,如有疑难同学间交流。
2.解释加线词语:
陈太丘与友期期日中太丘舍去下车引之入门不顾
3.请三位同学翻译文章,其他同学帮忙更正。
四、背诵课文
五、复述故事
要求:复述不一样于背诵,它允许有个人的合梦想象和再创作。
六、人物画廊
1.本文描述了几个人物?重点描述的人物有几个?(友人、元方)
2.文章经过哪些方法来描述人物的?(语言描述、动作描述、神态描述)请分别找出有关语句。
3.个性品读
画出人物对话,并品味人物语言。
⑴首先揣摩友人的两处语言应分别用怎样的语气读?
提示:第一处(询问、客气),第二处(愤怒、音调高)
⑵元方会用怎样的语气回答?
提示:第一处(客气),第二处(义正辞严)
⑶同桌两位同学试读一遍。
4.人物语言反应人物性格,那么友人、元方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呢?(交流讨论。)
明确:
友人:无信、无礼
元方:懂礼、聪明、识义、正直不阿
七、圆梦剧场
1.不少同学有这样的梦想长大当导演、当演员,为了圆梦,我们自我作主,当一回导演、演员,让我们一齐走进圆梦剧场。
提示:
⑴把本文故事编成短剧。
⑵四位同学自由组合,一位当导演,其他三位扮演太丘、友人、元方。
⑶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演要到位。
⑷可创造性地增加情节。
2.排练
3.上台表演
4.教师现场采访导演:
导演:你认为三位演员中哪位表现得更出色?好在什么地方?
八、观点对对碰
最终一个场面耐人寻味:“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是如何看待这一行为的?
提示:
1.模仿国际大专辩论会的形式,设正方和反方,每方可设主辩手一名、二辩手一名、三辩手一名。
2.赞同元方的行为的观点的为正方,反对元方的行为的'观点的为反方。
3.正反双方分别阐明自我的观点,并用事实和道理来证明自我观点的正确。
九、我来讲故事
⑴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明确:做人要讲诚信。
⑵请同学们把自我所明白的或自我亲身经历诚信故事先讲给自我的同桌,然后再讲给大家听。
(诚信故事举例:商鞅言而有信;孙武斩姬演兵;曾子杀猪;诚信的试金石。)
⑶教师来讲一个故事:
故事见《读者》(22期《盗马》)
请同学们续写故事结局。
教师总结:从这个故事我们得到这样的启示:诚信是更高层次的智慧。
陈太丘与友期课件 篇6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资料。
二、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三、教学方法:
朗读、学生自主交流,合作探讨。
四、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活力导入:上个星期,我和一个朋友约好早晨8点出发爬山,可时间到了,他还没来,我该怎样办呢谁来帮我出出主意
古代有一个叫陈太丘的人也遇到了这样的情景,他是怎样做的,今日让我们一齐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
板书课题:陈太丘与友期
二、检查学生预习
课文到底讲了什么资料预习时看懂了吗请一生复述课文资料,其他同学仔细听,若有出入,等这个同学讲完后指出。
三、朗读课文,疏通词句。
1.边朗读,边口译全文。要求:先自由读,易于品味、揣摩
(1)联系前几篇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借助下头注释,运用手头的古汉语字典,可运用加字法、换字法;同时,把原文省略的的成分补充上去。
(2)自我无法解决的,前后桌能够相互探讨。
(3)还是无法解决的,圈出来,等会儿团体交流、探讨。
2.疑难字词交流。补充: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一样
3.请一生口译全文。其他同学仔细听,用铅笔画出自我认为有问题的地方,等会儿交流讨论。
4.自由朗读全文,看是否还有词句上的疑问。同时根据对句意的理解处理朗读节奏。
5.团体朗读。
6.分主角朗读。(注意二人前后语气的变化)
四、课堂讨论:
1.文中的三个人物——陈太丘,友人和元方,我们该如何评价他们请从文中找出依据。
(1)陈太丘:
“太丘舍去”——对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让他记住教训,承担后果
(2)友人:
“去后乃至”“尊君在不”“怒”、“非人哉!”“惭,下车引之”——无信无礼,缺乏修养,然知错能改
(3)元方:
“(家君)待君久不至”“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入门不顾”
(对不守信的人不能姑息,让他记住教训,承担后果)
——守信识礼,(聪明机灵)
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3、本文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做人要诚实守信,重视礼仪,也即文章的主旨
4、如果你是陈太丘,你会怎样做
5、你在生活中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你是怎样做的
五、学生当堂表演元方与友人的对话。
六、自由朗读,当堂成诵检查。
七、课外延展
1、讲一个古代神童的才智故事。
2、就课堂讨论中你最感兴趣的问题写一段文字,如《谈陈太丘舍友而去》、《元方的待客之道》和《守信之我见》
3、习作:《我家来了客人》。
陈太丘与友期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懂得做人要诚实守信,以礼待人的道理。
品味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和动作的词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
品味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和动作的词句,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元方批评父亲的朋友“无信”“无礼”,自己却“入门”“不顾”的行为。
教时安排: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讲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司马光是北宋时最有名望的大臣之一,他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他的名声,从幼小的时候已经开始传开了。据说他七岁那年,就开始专心读书。不论是大伏暑天,或者数九寒冬,他总捧着书不放,有时候连吃饭喝水都忘了。他不但读书用功,而且很机灵。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子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一面哭喊,一面往外跑,找大人来救。司马光不慌不忙,顺手从地上拾起一块大石块,使尽力气朝水缸砸去。“砰”的一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这件偶然的事情,使幼小的司马光出了名。东京和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画成图画,广泛流传。)
2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一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和他交个朋友。
二 简介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1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2《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曾指出:“这种清谈本从汉之清议而来。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其初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之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底名士,就不敢再议论政事,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成了所谓清谈了。但这种清谈的名士,当时在社会上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底资格;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看做一部名士底教科书。”
三学生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理解词句,疏通文意。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讨论、解决词句方面的疑难问题。教师在巡视中酌情给予指导
陈太丘与友期:期,约会,约定时间。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太丘舍去:舍去,不再等候而走了。
尊君在不:尊君,令尊,你父亲。不同“否”,没有。
非人哉:不是人哪。
下车引之:引,拉,表示好感。
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
陈太丘与友期课件 篇8
一、学习目标
1.积累“期”“舍”等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二、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陈太丘与友期》处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五单元的第25课,语文第一册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让语文世界与生活世界等同合一;提出语文素养这一宏观的全新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文学素养作为语文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学生形成审美情操、健全人格、创新精神都起着极大的作用。本课作为古文阅读在第一册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初中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本文是学生接触的第四篇古文,由于初一学生接触文言文比较少,文言知识的积累也不丰富;再加上学生的年龄特点、人生阅历等方面决定品德情感教育也非常重要。因此如何教学,促进学生学好本文,培养学生懂礼守信的好品质,是老师思考的重点。这篇文言文浅显易懂,学生阅读起来不会感到很大困难。培养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思考质疑的习惯非常重要。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以写名言的形势加深学生对“守信”的感悟。
教学难点: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四、教学策略
阅读法:读时品味人物语言,体会人物表达情感。探究法:交流读时的感受,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评价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人物进行评价。
朗读法: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熟读背诵。合作法:交流自己对人物做法的理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回顾
(一)背诵课文《咏雪》
(二)《咏雪》练习(满分15分)(出示幻灯片)(完成时间约8分钟)
1、填空:(4分)
《世说新语》是的代表作,由组织文人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是,主要记叙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
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8分)
寒雪日内集()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未若柳絮因风起。
二、导入新课:(出示幻灯片)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取水里。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这篇古文,让我们徜徉在古文的天地之间。共享学习古文的乐趣。
三、课前预习检查(出示幻灯片)
自由朗读课文
1、无标点朗读(出示幻灯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加标点后朗读(出示幻灯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要求:①读准字音。②尽量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注意语调。③处理好语句停顿,读出节奏。
3、学生朗读课文,然后同学评议朗读情况。(优缺点。你特别欣赏他读的哪一句,哪一句没读好,该怎么读。)
通过评议,进一步让学生明白朗读应该注意的问题: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读出重音。
4、全班朗读。
过渡:要想读得更好,还要明白课文内容。可能大家在预习的过程中,有一些字词句的翻译还不太明白,今天我们在课堂上解决
四、译后再读,合作学习。
1、小组交流,疏通大意
要求:①根据课下注释,试着翻译文章大意。②不明确的字词或句子,小组内部交流。如重点词语:“乃““至”、“期”“行”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先在小组中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推举一个中心发言人提出,全班一起讨论解决。
2、展示重点字词,让学生翻译,(见幻灯片)
期:约定至:到去:离开行:走舍:放弃
乃:才委:丢下舍弃则:就,便,那么引:拉顾:回头看
3、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同?五、内容探究(见幻灯片)1.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不失礼(客人得知太丘已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陈纪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而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所以,这一则的核心是“无信”、“无礼”,宣扬的是正直不阿,为人正派的品格。不失礼,因为是“友”失礼在前,先不尊重元方之父
失礼(因为“友”毕竟是与父亲平辈,不应不尊重长辈。应该始终有礼貌,不能对客人置之不理,要给人以改错的机会,允许人家道歉。不要管大人之间的事)
课文告诉我们:(见幻灯片)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我们要学会宽容,得饶人处且饶人。(信、礼、恕)
七、课外拓展
课外阅读《小时了了》,明白其中蕴含道理。
小时了了
孔文举①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②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③。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④。”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⑤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⑥,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⑦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⑧,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⑨。(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1993年上海古籍版)
[注释]
①孔融字文举,东汉末鲁人,孔子二十世孙。“建安七子”之一,对曹操多非议,为其所杀。②李膺字元礼,东汉末清议领袖之一。③俊才:才智出众的人。清称:指有名望的人。中表:指与姑母、舅母子女之间的亲戚关系。通:通报,传达。④府君:汉代人称太守为府君。李府君,指李元礼。⑤君:您,表尊称。仆:我,表谦称。
上面这些就是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精选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陈太丘与友期课件 篇9
教材分析
1.新课标要求形成学生对亲情的认识和感悟能力,这是篇课内阅读课文,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感悟浓浓的父子情,亲情是人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这一单元体现了亲情的丰富和多样,从而引起我们的共鸣。
2.本节课要学生学习元方小小年纪就知道维护父亲的尊严 ,感悟亲情,知道诚信与礼貌的重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情分析
1.课文短小精悍却反映了道理,要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自己感悟出道理。并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从文言字词到感悟,再到进一步谈自己的看法。
3.学生认知障碍点:如何看待元方的做法,形成自己的见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语,能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并争取能背诵。
过程和方法:读并体会故事的内容及其中蕴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感知内容,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诵读背诵课文,引导学生对诚信与礼貌的感悟。
教学难点:领悟深刻的做人道理
教学过程
导入:
这节课老师想领同学们再次走进精典故事,去认识一位小朋友,它穿越时空,沿着中华文化的长河正向我们走来,让我们一起去见见他好不好?[引出课题}这是一篇文言文,究竟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我们来读懂它
初读感知
1、学生朗读,同学评价
2、齐读
译后再读,合作学习
1、 对照注释边读边疏通文意,小组合作
2、 落实重点词句
3、 学生讲故事
4 、引导朗读,注意停顿与重音,把握感情,师生点评。学生互相挑战诵读,熟读背诵。
品味探究
1、读了这篇课文,你悟到什么?
2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3、如果是你怎样办?
设题意图:通过对问题的品味探究,让学生了解内容,形成自己对课文深刻道理的理解,对父子情的感悟,明白诚信与礼貌的重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教师点拨: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尝试用诚信、宽容、理解的方式去与人沟通
课堂小结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传统,为人真诚守信。让我们以天地为宽,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正直的人。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悔。
陈太丘与友期课件 篇10
一、教学目标
标点文朗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学生了解故事内容。
动作描写的句子,把握人物形象。
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动作描写,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形象。
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难点:
朗读时的白文断句以及演读中,通过语气变化把握人物情感。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演读法、脚本批注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是通过多种朗读来完成的。
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以及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教会学生通过脚本批注的方法分析文中重要词句。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咏雪》认识了两孩子,感受到了他们的聪慧,领会到了语言的优美。今天我们再来通过《世说新语》中的《陈太丘与友期行》来认识另一个孩子──元方。看看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请一名学生上台书写课题,大家读题目,说说题目什么意思。
教师利用课件,解读孩子会出现问题的“期”字:出示“期”字由金文、篆文、隶书的演变过程,给出这个字偏旁的演变和批注。学生总结“期”字的意思,得出题目正确的解释。
教师进一步追问:请学生们根据题目猜一猜文章会写些什么?
学生大胆想象,猜测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解题,为后文的学习做铺垫。
(二)多方式朗读,感知内容
带领学生多方式读文,理解内容,与最初对内容的猜测找异同点。
1.教师向学生展示课件《陈太丘与友期行》的白文(竖版)。
学生根据理解朗读断句,展示断句成果,读给大家听;小组讨论断句,各组展示断句成果,派代表朗读,各自阐明断句依据。
句段内容,找出问题所在。学生集体朗读。之后挑战课文的繁体版进行朗读,男女生比赛读,各组比读。
【设计意图】根据语感尝试断句,激起学生的挑战意识;通过竞争阅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概括故事。
教师设题: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故事。(提示:人物和事件。)
一句话: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出行,友人迟到责怪陈太丘,并对子骂父,元方据理反驳。
4.明确题目作用。
将概括的内容与猜想内容比较,明确这篇文章真正主要写的是元方。
教师提问:题目和元方有什么关系呢?(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
【设计意图】理清人物的主次关系,明确题目的作用。
(三)分析人物语言、动作,理解“方正”,把握人物形象
1.整体感知元方性格。
《咏雪》中的孩子咏雪有智慧,善于表达,语言优美,所以被选入《世说新语》的《言语》门。那么,本文中的元方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你喜不喜欢元方?
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元方的特点。(元方特点:讲信明礼的、聪明的、不卑不亢,敢于指出他人问题,敢于捍卫亲人尊严,有良好家教。)
2.理解“方正”,把握人物形象。
教师提问:元方也像《咏雪》中两个孩子一样机智聪明,也是善于说话,但作者为什么把这篇文编入《言语》呢?本文重点是在说元方的语言精彩吗?
教师课件给出本文的出处《方正》,解释什么是“方正”。
(1)读文章,提取表现人物方正的句子
学生读文章,找出描写元方语言、动作中表现方正的语句,填表格中,进行分析表述。
依据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的这句语言描写,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元方说出这样的话,可见他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父亲的言传身教,对他影响很大,他有良好的家教;对于有错在身,不但没有意识到自己错误,还怒骂别人的友人,年纪小小的元方据理抗辩,有理有据公正客观地批判别人,同时维护自己父亲的尊严,可见他的“方正”之气。
依据元方语言中“家君”一词,作为谦辞的使用,体现元方的明礼。进而引导学生找出友人的一个用词“尊君”,结合课后习题理解古代汉语中大量的谦辞和敬辞的使用。
【设计意图】了解古代汉语中的“敬辞”与“谦辞”。
引导学生用表格中的两个字,概括元方方正的表现,学生能够提取“信”“礼”两个字,指明正是因为他讲信明礼,所以才将本文选入《方正》门。
(2)运用朗读表演,表现方正。
如何通过我们的朗读体现的元方的方正呢?请同学们用脚本批注的方法,从人物的表情、心理、语气、语速等方面,分析元方和友人的两次对话,之后学生个人展示,分角色小组展示,换角色演读展示,通过语气、节奏、重音等将人物的方正特点朗读出来。
举例:父亲的友人理直气壮,觉得自己一点儿错没有,于是怒目圆瞪、声调高昂、义愤填膺指责别人不失信,傲慢无礼。对于自己不守时,避而不谈,把矛头都指向陈太丘,狂躁气愤地骂了陈太丘。
举例:元方很气愤,心想这人太缺德了,但是它没有急躁,而是冷静机智的回击父亲的友人。
【设计意图】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批注,最后,通过对话演读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
(3)探究动作,评析元方是如何做到方正的。
教师提问:既然元方为人很方正,那么对于“友人惭,下车引之”的举动,“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呢?
这是一道开放性问题。学生能够言之有理的陈述自己的见解“失礼”“不失礼”均可。
(四)把握主题,领会编者意图
教师提出问题:《世说新语》中有众多篇目,编者为什么要选出自《言语》的《咏雪》和出自《方正》的《陈太丘与友期行》两篇,让我们学习呢?这两篇文让我们有什么收获启示?
两篇文章的主人公都有年少聪明、智慧的孩子,有的孩子擅长优美的语言,有很好的文学修养;有的孩子正直、讲信明礼,有很好的道德修养。编者希望我们新一代少年聪明智慧,有良好的文学修养和道德修养。这是编者对我们的期待。
教师送给同学们的话:与诚信为伴,做品行正直的人!同礼节为友,传祖国文明精髓!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六)布置作业
1.背诵文章
成语。
3.阅读《世说新语》中《乘船》《孔融让梨》《望梅止渴》等小故事。
【设计意图】强化积累,拓展阅读量。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