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2024四年级爬山教案10篇#】关于教案课件的信息已经为您准备好了:“四年级爬山教案”。教案课件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每位教师都很熟悉如何编写教案课件。优秀的教学课件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提供的意见仅供参考,最终的决策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判断!
四年级爬山教案 篇1
一、教材解读
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课文先写叶圣陶先生给我修改作文的事:我看到了叶老对作文的修改,阅读了叶老的简短评语,对叶老的人品产生了初步印象,也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然后写我到叶老家里做客,两次具体描写了叶老家院子里满墙的爬山虎:下午刚进院时见到的阳光照耀下的爬山虎和黄昏时落日余辉映照下的爬山虎,作者通过写爬山虎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心情。
最后写这件事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作者说: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与题目呼应,含蓄地写出了15岁那个夏天的事情一直留在作者的脑海中,叶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亲切教诲一直激励着他前进。
选编这篇课文,意图在于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作家肖复兴的成长故事,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学习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同时感悟如何修改作文。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从叶老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4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三、教学设想:
1、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阅读他们的作品。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和作品,初步了解这两位作家。
2、第二课时的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课文的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和脉络,然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后再回归整体,升华认识。
课始由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写了哪两件事导入,然后引导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
第一件事讲叶老给我批改作文,是本文的重点部分。
虽说不是作者亲眼所见叶老给自己修改作文,不是面对面地交流,但是却给作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在与叶老进行交流。这都来源于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先让学生整体的感受到叶老批改的认真以及我的感受。找到文章第四自然段的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这句话。
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1-5自然段,重点引导学生就叶老是怎样修改我的作文的和我有什么感受这两个问题进行学习,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修改作文的方法。
学生自学时可以边读书边用--画出叶老对作者文章的修改处,再用﹏符号把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标识出来;可以对照着课后资料袋中《一张画像》的修改原稿进行深入的理解。
讨论交流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
★叶老对我的文章修改极其一丝不苟,并不因为我是无名小卒就敷衍了事,由此折射出叶老的人品。
第三自然段总的写出叶老对我文章批改的细致。
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可以想像当时叶老是边读边思考边修改。
第四自然段写了叶圣陶先生针对作文中的问题怎样进行了修改。
(1)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把一张画像改为一幅画像、把书皮改成包书纸外。
(2)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作文中写口里还不住地呐喊:冲啊,向几何进军!这个句子用词不准确,因为呐喊是大声喊叫、助威的意思,而画面是不可能出声的,叶老改为从口里还吐出来几个字......这样就既符合画面的意思,又表达确切。
(3)把长句断成短句。如,把那站在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圆规的王老师,就是我们的新班主任,改为我们的新班主任王老师站在教室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圆规。(4)删去重复啰唆的词句。句子就干净简洁多了。
(5)增添一些词句,使表达的意思更清楚、更完整。
(6)改正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作文中有好几处将像写成象,叶老一一加以改正。标点符号方面的修改也比较多,有的逗号改成句号,有的句号改成逗号,还有感叹号改成句号,这些修改都值得仔细琢磨,都是很有道理的。
所有这些,叶老都一一加以修改,可见叶老对这篇作文的修改是多么仔细、认真。
★叶老做学问的严谨作风,特别是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使我深受感动,从此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我一下子愣住了:根本没有想到著名的大作家对我的文章做了如此精心的修改,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叶老的圈圈画画,仿佛在谆谆地教导着我,使我内心很温暖。
这则短短的评语,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因为叶老的评语是实实在在的对我给予了赞扬,让我感到很受用,明白了将来如何进行写作,怎样才能写出好的文章。让我看到了努力的方向。
如果说从叶老对作者文章的修改中可以看出他对下一代的关心,那么叶老邀请作者到他家做客,能与他近距离的接触,聆听他的教诲,对于作者的成长就更具有意味深长的意义。
课文第二件事写我到叶老家里做客,让我更加感受到他谦和的人品、人格的魅力。
这部分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并深入理解的内容:
★作者情感的变化随着叶老对我的态度而变化、提升:
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想象作者当时的感受及心情。
听到消息我感到意外:像叶圣陶先生那样的大作家,居然要见一个初中生。
身份、地位的悬殊,水平的差异,同时大作家工作很繁忙,能抽出时间见我这个初中生,都让我始料不及,更让我感到意外。此时的我对于将要到来的见面也许是忐忑不安、也许是满怀期待......
叶老先生见了我,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
一个很自然的动作,使我紧张的心情一下子放松下来。叶老根本没把我当小孩看待,像对待朋友一样,说明对于这次的见面很重视。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
我们的交谈就像朋友在聊天一样的进行,可以想像当时他们交谈了那篇作文,作者向叶老请教了不少问题,叶老都给与了认真的答复,同时也给我提出了努力的目标,使我感到这次的见面很充实,
他跟我的谈话,让我好象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毕竟当时我是一个正成长的孩子,对有些事的理解处于似懂非懂的阶段,因此说好像、模模糊糊。
作家就是像叶老这样平易真诚的,作品就是像叶老这样认真、一丝不苟反复修改而成的。
★几次写到爬山虎,这些语句含义深刻,是教学的难点。要通过反复朗读,抓关键词语揣摩其含义。
在理解了文中这两部分内容之后,可以回归整体,讨论课文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使学生了解到,因为我的作文写得亲切自然,叶老批改了我的作文,因而对我有所了解,才请我到他家做客。我见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叶老的教导使我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怎样作文。时间已过去将近三十年了,但当时的情景如在眼前。一想起叶圣陶先生,就仿佛又看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所以以此为题。
3、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特别是在写作文和改作文方面的收获。如,文中叶老给肖复兴的评语中写到:全是具体事实深受感动亲切自然。所有这些,都是写好作文的必要前提,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作文实际谈谈感想。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然后把修改前后的习作进行对比,提高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习惯。
四年级爬山教案 篇2
一、出示课题,谈话导入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爬过山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看看这对父子是怎样爬山的。
(二)教师板书《爬山》
二、明确重点,点名学法
(一)请同学们注意本单元的导读,想一想第六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什么?(短短的文章,却包含了深刻的寓意,只要认真体会,我们一定能够得到许多启示。)
(二)学习这样的文章,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结合单元训练重点谈谈:你认为哪些句子含义深刻?
四、学习生字,理解新词
(一)圈划出生字和要求掌握的词语,读一读,记一记。(重点认识逞、崎、岖、煌4个生字,会写斯、凝、煮、蝉、哲、燃、煌、智、慧9个生字,强调:逞是后鼻音,不能读成前鼻音,重点指导“煮、燃、煌”的书写。)
(二)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重点是:似懂非懂、若隐若现、慢条斯理、一五一十、自以为是)
四年级爬山教案 篇3
《爬山虎的脚》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顺序,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形状、特点以及是怎样用脚在爬的,启发人们留心和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因此在第二组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课文内容: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色,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嫩叶子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我在教学时设计了品味美读口头作文写片段四个环节,环环相扣,课堂上不时发出孩子们愉悦的、会心的笑声。
1、品味语言充分,营造了一种和谐、鲜活的品味语言的氛围。师生完全陶醉在叶老朴实,凝练,充满韵律感的语言环境中,这是一种浓浓的艺术欣赏氛围。艺术家是创造者,欣赏是再创造。这一规律得到了体现,而这一群再创造者是十岁多一点的孩子。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我教学时珍视孩子们的个性化体验。阅读时曾出现这样一个片段:
学生甲:我觉得新鲜一词用得好,写出了叶子的嫩、绿。
学生乙:舒服一词用得好,如果用漂亮,不能更好体现作者的感受。
学生丙:一阵风拂过,拂字用得好,表示风儿轻轻掠过,用吹没有这种效果。
2、感悟,品味充分,美读则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于是便有了课堂中,学生自由读,读给学生喜欢的人听,师生对比读,各种形式,充分朗读。
3、口头作文,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学生说:叶圣陶爷爷能写出这么优美的文字,是因为他仔细观察爬山虎,运用好的词汇。接着孩子们口头作文:
学生A:我观察的是仙人球,它身上长满钢针一样的刺,形状像小南瓜,中间有小黑点,上面有小花。它虽然没有牡丹那样高贵,也没有玫瑰花那样娇艳,却能给人治病。
学生B:我观察的是芦荟妈妈每天用它来抹脸,说它是天然的美容霜。
学生C:我观察的是含羞草,其实它们很想和人类一起玩,你一碰它,它就合起来,不和你玩。孩子们的口头作文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情趣。
4、这时学生写片段,水到渠成。
本堂课,看重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特别是在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下了工夫,收获甚大。
四年级爬山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好片段的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好片段的方法;
2、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培养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上节课,我们从课文中,知道了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知道了爬山虎的叶子刚长出来的时候和长大的样子是不同的。你看,叶圣陶老爷爷观察得多细致呀,连他们的细微的变化都看在了眼里。我更喜欢长大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叶尖儿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
欣赏这一墙的样子,宛如欣赏一片绿绿的湖,或者是一片绿绿的海。风吹来,那绿波荡漾着,人的心也随之欢畅起来。那叶子真(美)!
出示课件:叶子小的时候长出来嫩红的样子;长大的叶子铺满墙的样子。
爬山虎的叶子如此之美,那他是如何在整面墙上来展示它的美丽的?是谁的功劳?对!是爬山虎的脚!那么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来认识爬山虎的脚。
二、精学感知。
(一)、第三自然段的学习
1、 请同学们自读这个段落,看看你从中知道了有关爬山虎的哪些知识。一遍读不出再来一遍。可以把你知道的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2、学生汇报内容。
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脚的位置、形状、颜色,那就是它的特点。谁能把刚才说的来总结一下。(出示课件: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我们说爬山虎的脚引人注意吗?不引人注意,所以叶圣陶老爷爷说以前也没注意到爬山虎的脚。可是他现在注意了,所以他就知道了脚的特点。他观察得可真(仔细),而且写得很具体、清楚的。他不仅发现了脚的位置、形状和特点,还知道了他是怎么爬上去的呢。
(二)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小组里把课文读通,看看爬山虎的脚是怎么一脚一脚往上爬的。注意有几个很重要的动作,你可得好好看看呀。你可以把桌面当墙,也可以把同学的背当墙,来爬一爬吧。一会儿咱们看谁爬得最精彩。
学生读课文,小组探讨爬的动作。师进小组一起和孩子们做动作。指导准确表达。
小细丝变成小圆片,巴住墙,就好像是小壁虎的脚上的小吸盘一样牢牢地抓住墙。
我看到爬山虎的脚爬的可真好。它得先触着墙,然后再巴住,细丝由原来的直的变弯,拉住嫩茎,使它紧贴在墙上。课件出示:触、巴、拉、贴。
(三)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你能找出脚变化的语句吗?出示课件:脚变化的语句。
如果仔细看那细小的脚,你会产生丰富的联想。你想到什么呢?(蛟龙的爪子)齐读这个比喻句
三、总结点题
爬山虎的叶子固然是绿得新鲜,引人注目,但它的脚却是不大会引起我们注意的。但叶圣陶陶爷爷无论是写爬山虎的叶子,还是写它的脚,都是那么有条有理,叙述具体,这是什么原因呢?(观察细致)
生活中有很多我们忽视的东西,他们的美和奥妙要我们来发现。那就让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用心去观察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发现和创造更多的美吧。
四、作业:(出示课件)
我们就用学习叶老爷爷写这篇课文的写法来写一种植物的片断,不用着急,老师给我们足够的时间去观察,看看谁是观察最细致的孩子!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爬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山 特点 样子:像……像……(细丝)
虎 颜色:嫩红(灰色)
的
四年级爬山教案 篇5
一、设计思想:
本设计以自主体会为主:通过自主实践,体会修改作文的方法;通过自主阅读,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练结合,读悟结合,让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的自主学习中,读懂课文,领悟情感,内化语言,使学生自奋其力,自改其知,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同时感悟如何修改作文。
二、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给我批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课文先写叶圣陶先生给我修改作文的事:我看到了叶老对作文的修改,阅读了叶老的简短评语,对叶老的人品产生了初步印象,也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然后写我到叶老家里做客,两次具体描写了叶老家院子里满墙的爬山虎:下午刚进院时见到的阳光照耀下的爬山虎和黄昏时落日余辉映照下的爬山虎,作者通过写爬山虎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心情。
最后写这件事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作者说: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与题目呼应,含蓄地写出了15岁那个夏天的事情一直留在作者的脑海中,叶圣陶先生的音容笑貌、亲切教诲一直激励着他前进。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作家肖复兴的成长故事,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学习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同时感悟如何修改作文。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并从叶老对《一张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三、学情分析:
本篇课文有多处含义深刻的句子,对于一个四年级学生理解起来,困难很大。因此要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教师适当的引导,在读出悟出含义。
四、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4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文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难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课前准备:
制作课件
六、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学习第一部分,体会叶老修改作文认真细致,培养修改作文的习惯。
七、教学过程:
县级设计
乡镇意见
个人意见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肖复兴资料:
北京人,1947年生,1966年高中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1968年到北大荒插队,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当过大中小学教师,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已出版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作品主要有系列长篇小说《中学生三部曲》、长篇报告文学《与当代中学生的对话》《和当代中学生通信录》等。近著有《肖复兴自选集》3卷,《肖复兴散文》艺术卷、情感卷等。《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写于1992年,原文题目是《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怀念叶圣陶先生》。
2、引入:肖复兴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这与叶圣陶爷爷对他的影响有关。当年肖复兴和叶圣陶爷爷之间发生过什么事呢?学习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篇课文,你就会明白。出示课题,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课,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画出文中生字新词读一读,记一记,通过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弄懂词意。
2、检查词语:
推荐莫名其妙眼帘春风拂面燥热融洽
沉郁摇曳(ye)堪称楷模
(1)抽学生读词语,及时正音。
(2)形近字填空:
篇遍
这()文章写得太有趣了,我一口气读了好几()。
燥澡躁
我哥哥的脾气很急()。
我家的小鸭子整天在河里洗()。
好久没下雨了,空气很干()。
洽恰
我们的语文老师和蔼可亲,与同学们的关系也很融()。
星期天,我去儿童公园玩,()巧碰到了好朋友--小明。
3、抽学生朗读全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我和叶老之间的几件事?
根据学生交流板书:修改作文、邀我做客。
三、细读第一部分(修改作文)
1、默读第1-5自然段,叶老是怎样修改作文的?你从哪里读懂的?(认真仔细)
预设一: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的修改符号的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1)、抓密密麻麻、到处
(2)课件出示或看资料袋:体会叶老修改作文是那样认真细致。
(3)、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读出叶老的认真仔细。
(4)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引入:让我们也来学学修改作文的方法:
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正确。
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
把长句断成短句。
删去重复啰嗦的词句。
增添一些词句,使表达的意思更清楚,更完整。
改正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
(可结合修改稿例举几个,再次体会叶老修改的不易。)
预设二: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1)、春风拂面是一种怎样的感觉?你体会到了什么?
(一个中学生的作文能得到叶老如此认真细致的批改,使我感到如春风拂面搬地舒服、愉快。)
(2)、如春风拂面般地朗读这句话。
预设三: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友自然。
(1)、如果你就是当年的肖复兴,读着这样的评语,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这则短短的评语,是那样亲切,使我树立发写作的信心,致使我走上了写作的道路。)
(2)、肖复兴读了这则评语树立了写作的信心,你读了这则评语又有何感想呢?
小结:教师引读:叶老修改得多么认真仔细,简直把我经愣住了,
叶老如此认真的修改,让一个从未见过面的我,却
叶老的那一则简短的评语
让我树立了写作的信心。
同学们,也让我们读懂了叶老对写作是那样(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六、拓展阅读:《叶圣陶谈作文》
动笔之前要定一个简要的提纲,写在纸上也好,
写在脑子里也好,这是一种好习惯。
写完了,从头到尾看一遍,马上自己审核,自己修
改,这也是种好习惯。
语言就好象一幢房子,词好像砖和木头房子是砖头盖起来的,用词要恰当,不要用那些模糊的词,更不能自己造词,这就像自己造钞票,是犯法的。
句子越自然越好,不要装腔作势,摆出一副架子,新鲜的说法如果滥用了,反而讨厌。就像吃东西,山珍海味吃多了,就觉得腻了,不像青菜豆腐不太会吃厌。所以写文章要跟平常说话一样,一定要自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懂得文章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目。
教学过程
县级设计
乡镇意见
个人意见
一、复习导入:
1、回忆课文主要写谁?写了几件事?
2、出示课题: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文章是记事写人的,为什么要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呢?
二、再读课文,找描写爬山虎的句子。
1、默读课文,划出描写爬山虎的句子。
2、交流朗读三处句子。
三、品读语句,体验人物品格。
引入:这三句话表面看是在写爬山虎,却有着深刻的含义。让我们细细品味这三句话。
品读句子一: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1)、这一片绿绿的爬山虎美吗?通过读体现美。
(2)、透过这美丽的爬山虎,我们还能体会到当时我的心情如何?你从哪些词句中读出来的?
(3)、我为什么这么高兴、激动?
一个大作家居然要见一个中学生,还请到自己家里来,足可以看出叶老是一个平和、(没有一点架子)的人。
(4)、有感情地读这句话,读出我的激动,读出叶老的平和。
品读句子二:落日的余辉染红了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1)、读着读着,你读出了什么?点出关键词:沉郁、浓浓的湖水、虎虎有生气
(让人感受到这一墙爬山虎充满了一种生机与活力。
(2)、爬山虎显得更加沉郁,更加有活动力,也仿佛看到我充满了信心和活力。我为什么也会充满信心和活力?
(3)从叶老和我的交谈中,又让我们体会到了叶老是一亲切、和蔼可亲的人。
(4)通过朗读来体现叶老的人格魅力。
小结:通过对这两句话的品读,不光让我们感受到爬山虎的美丽,更让我们体会到的是叶老亲切、平和的人格美。
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夸夸叶老。
品读句子三:就是这样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
(1)、结合上节课的学习,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让我好像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
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写的。
(怎样)(怎样)
品读句子四:在我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难道这仅仅只是一片美丽的、生气勃勃的爬山虎?还是(叶老人格魅力的写照。)
总结:
现在你知道课文为什么要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了吗?
因为叶老()的人品和()的作品,这种人格魅力就像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样,永远那样绿着。所以课文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
再读那三句话,并背诵这三句话。
七、作业巩固
1、摘抄文中描写爬山虎的语句,边抄边想它的深刻含义。
2、试着学习叶老先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同学间互改一篇作文。
板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叶老人品和作品的象征)
作品:修改作文--认真细致
(堪称楷模)
人品:邀我做客--平和亲切
八:讨论的问题:
1、如何引导四年级学生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
2、第一课时内容较多,如何更有效地开展教学。
九:参考资料:
1、王深根《小学语文新课程备课参考》,宁波出版社20xx年版。
2、《名师同步教学设计》,山西教育出版社。
四年级爬山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读课题。
一、请同学们看实物。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男女生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a、脚的样子;b、脚的形状;c、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最好。(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
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老师巡视)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b、找出爬的动作词;c、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
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
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
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
4.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真是会读书的孩子,懂得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说)
(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
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第一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男、女分开读)
五、发散思维。
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说说你它们的特点,好吗?(学生说)
四年级爬山教案 篇7
这一周学校交待一个任务,叫新教师上一堂课给师傅听。我简单准备了一下《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第二课时,上了一堂课给师傅听。上了以后,深切感受到有太多的东西要学习。
这篇课文是中年作家肖复兴写的回忆文章,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修改他的一篇作文及请他做客的事,从中表现老一辈对青少年一代的热情关怀,以培养学生写后要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己作文地好习惯。课文内容比较好掌握,但课文篇幅长,内容多,还有许多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只有通过对句子的理解,才能感受到人物品质,我重点选取了第二件事叶老邀请肖复兴去他家做客的事,解决为什么要以爬山虎为题,从中感受叶老的伟大人格。经过师傅的教导以及自己的反思,有了以下几点收获:
1、抓住关键句加强对教材的理解。
课文要表达的是对叶老人格的赞扬,而这种赞扬则是通过委婉在地写爬山虎的特点的过程中来体现的。比如说课文中有这么一句: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我先让学生找出这是什么时候作者在哪看到的爬山虎,这个时候的爬山虎有什么样的特点。这两个问题学生都能回答上来。接着我又紧跟着提出为什么此时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爬山虎真的能让人一下子凉爽吗?学生在他细品后得出是由于感觉到叶老先生的亲切、平和让我仿佛感到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叶圣陶先生就像这爬山虎一样给人带来阴凉。我从下面的文字叶老先生见了我,向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中感受到的。假如叶先生对我不理不睬,我一定会感到更燥热。这实际是作者心情的写照,而并非爬山虎真的会给人以凉爽的感觉。学生从这一句爬山虎的讲解中可以得出叶老的人格魅力所在,而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所在。
2、创设情境加强对文本的解读。
在讲解第二处爬山虎的时候,我提出了同样的爬山虎,为什么在我的眼中感觉不一样了呢学生可以得出这是在下午看到的。我引导学生体会这是在肖复兴和叶圣陶爷爷做了一次十分融洽的交谈。叶爷爷给年少的肖复兴留下美好的印象后看到的。于是我让学生想象肖复兴和叶老会是怎样一次交谈,他们会聊些什么。学生纷纷放飞想象的翅膀,说可能聊学校的趣事,如何写好作文,肖复兴的爱好等等。学生在想象这些交谈后,深切体会到叶老的亲切。而再来读此时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时则更加能体会叶老的人格:知识渊博,对人亲切、随和。学生通过想象他们的对话自然而然能从爬山虎想到叶老的人格。这也少了我生搬硬套让学生记住叶老有知识渊博,对人亲切、随和的特点。
当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也是需要我不断改进的。
情境一:为什么要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
讲完第一件事后我就直接提出了这一个问题。这的确是一个重点问题,但是我在处理时忽略了叶老邀请肖复兴去他家做客的事,而直接跳入了针对爬山虎的讲解中。如果这样过渡效果会更好一点:上文我们学到叶老先生认真、平和地帮一位初中生改作文,现在叶老又要请他去家里做客了,这是何等的荣幸。做客当然要写两个人如交谈等,可是,作者明明是写记念叶老的文章,却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作题目?这是为什么?现在请大家看第二大段,划出描写爬山虎的句子,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那些爬山虎?
情境二: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显得虎虎有生气。
在讲述这一重点句时,我挖得太深,以致于学生回答不上我提出的问题表面上在写爬山虎,实际在写谁什么?一方面由于我引导不够,学生总是不能回答到答案的关键部分。此外,对于课上阅读的缺乏使得学生凭空想象,而未从文本出发。导致学生对于叶老人格的特点抓不住关键。
情境三: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肖复兴去叶老家做客,他们可能会聊些什么?我在此穿插了叶老对学生写作文的几点建议:1、要反复地修改;2、要多读自己的文章;3、要准准确用词。
实际上,这些内容的穿插对于文章的理解并未有多大作用。文中的内容已经比较多了,要引用的内容也要多与教材分析挂钩。这样的设计反而画蛇添足了。
以上是我对这堂课的一点反思,在反思中进步,在反思中成长。我相信再上这堂课我会处理地更好些。
四年级爬山教案 篇8
一、课前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学生参与活动时的图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最终目的就是积累运用语言文字,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上课前通过一幅幅生动活泼的画面和一段优美舒缓的音乐来激发学生对亲身经历之事的回顾,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课后习作指导做好铺垫。)
二、联旧引新,揭示课题
(一)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引导并指名学生书写课题。
(二)扫读课文,温习旧知,想一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生读课文,思考后进行交流。)
(三)师生共同评议学生书写的课题,择优定题。
(四)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师相机板书。
(五)回顾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设计意图:汉字书写是小学阶段学生的基本素养,上课伊始让学生主动参与书写课题,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师生共同评议中加强书写指导,提高学生对汉字书写的审美能力。同时通过对旧知的复习,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三、抓住重点,品读感悟
(一)学生轻声读课文,画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学生汇报交流画出的句子,教师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课件?/P>
(三)出示学习提示,学生按照提示合作、自学。
(四)品读感悟父亲的话。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理解第一句话的含义:
1、课件出示第一句话,生谈自己的理解,师进行归纳总结。
2、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抓住重点的词句理解体会句子的含义。
理解第二句话的含义:
1、课件出示父亲说的第二句话,引导学生运用讨论交流的方法加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分角色朗读文章5至7自然段,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
理解第三句话的含义:
1、课件出示第三句话,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其深刻的蕴义。
2、出示优美的自然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美景。
3、总结学习方法,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4、学生读最后一自然段,读中品悟“从青山那里我学到了沉静,从父亲身上我学到了智慧”这句说理性极强的精辟语句。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教学重点,教学中通过联系上下文、讨论交流、结合生活经验三种不同的方法理解父亲三句话的深刻含义,并及时归纳梳理理解句子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四、由内延外,学习提升
(一)学生把本课中使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抄写到自己的采集本上。
(二)学生结合在《爬山》中学到的表达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学到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方法,对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经历和感受进行修改,做到读写结合,由阅读向习作的自然延伸。)
四年级爬山教案 篇9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第二自然段,掌握了爬山虎叶子的特点.为了更好地集中精力把这节课上好,在上新课前,我们来共同做个小游戏怎么样做个什么游戏呢我说一句话,如果你觉得对就拍三下掌,嘴里不说光拍三下掌会吗如果我说的不对,请你们举手纠正.我这句话很短,我说完你们立即决定是拍掌还是举手,认真听:1.你们现在是三年级的学生.(生纠正)2.我非常喜欢你们.(生拍掌)3.你们非常喜欢我(生拍掌)4.我是你们的老师(生拍掌)5.你们是我的老师(生笑举手纠正)
师:在课堂上虽然你们是我的学生,但是你们有许多长处值得我学习,要想把一节课上好,这就需要我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共同把这节课上好
二新授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下面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版书:爬山虎)
生(举手):老师错了,课题应该是爬山虎的脚
师:你真细心,对不起,老师写错了,老师把他改过.(来用红粉笔板书:的脚)谢谢你,表扬这名同学.(指一名学生)你说为什么表扬这名同学
生:这名同学认真动脑,并勇于纠正老师的错误.
师:我们其他同学要向他学习,好齐读课题.(生读课题)
师:我们都知道人的脚是长在身子下面,你们看课题就应该马上产生一个问题,什么问题
生:爬山虎的脚长在哪
师:好,这是我们大家提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一个目标.(板书长在哪)我们先解决这个目标,明确吗怎么解决呢
生: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三自然段,在书上画出有关词语,句子.(生读画)
师:谁找到爬山虎的脚长在哪了(生回答)(板书:叶柄反面)
师:第一个目标经过我们的努力已经达到了,已经知道爬山虎的脚长在哪了,你们还应该产生第二个问题,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生:爬山虎的脚什么形状的,跟人脚有什么不同,好不好看
师:同学们提了这么问题,提得好,我们第一个目标达到了,第二个目标产生了,爬山虎的脚什么样(板书:什么样)怎么解决这个目标
生:继续读课文
师:这次读书大家可以批注,可以研究,我们就是要自己读,自己用脑子悟,自己得出结论.(板书:读悟得)(生自学)
师:谁愿意说一说爬山虎的脚什么样(生回答)(板书:枝触角嫩红)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蜗牛的触角什么样么老师特意给你们带来一只小蜗牛,你们想不想看(出示图)(指名看图说出什么样)
师:结合课文和自己的理解谁愿意试着把爬山虎的脚画出来(指名画并评议)
师:假设在我们眼前有一墙爬得到处都是的爬山虎,密密的叶子没有一点空隙,哪么,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什么
生:爬山虎的叶子
师:爬山虎的脚长在哪来的
生:叶柄的反面
师:那么透过怎么密的叶子,想看清爬山虎的脚容易吗
生:不容易
师:那么作者为什么描写得如此具体生动
生:因为作者仔细观察了(板书仔细观察)
师:那么我们观察周围的事物也应该
生:仔细观察
师:望着爬得到处的爬山虎也就产生第三个问题了,什么问题
生:爬山虎的脚怎样爬墙的,有什么作用,怎样爬上墙的(板书:怎么爬)
师:下面接着用刚才的方法自学这个问题.(生自学)
师:谁愿意回答这个问题(生回答)(出示幻灯)
师:在描写爬山虎爬墙过程的时候重点抓住哪几个词来写的
生:触,变,巴,弯,拉,贴(师板书)
师:假设你就是一株爬山虎,你能不能结合着几个动词把爬山虎爬墙的一系列动作表演出来(分小组表演指名表演)
师:因为爬山虎的脚有的可能离墙远,有的可能离墙近,就回有两中情况发生,都是什么
生:有的触着墙,有的没有触着墙
师:你们还应该产生一个问题,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生:触着墙和没有触着墙的都是什么样(板书:怎么变)
师:下面接着用刚才的方法自学这个问题.(生自学汇报)
(师指画触墙和没触墙的样子,生画)
三总结
1.师:同学们思考课文从几方面介绍爬山虎的脚的
2.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配乐
四年级爬山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词,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堪称楷模造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堪称楷模造句。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启发谈话。
同学们,我们学习过叶圣陶先生写的《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课文写到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正是叶老先生家院墙上的爬山虎。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发生在叶老先生家里的一件事,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几十年了,但是给作者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为什么这件事对作者的影响这么大呢?下面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
词。
3、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读音。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本课生字较多,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准这些生字在课文中的读音。
①删:shān是翘舌音,不要读成sān。
②篇、荐、颠、蕴、堪都是前鼻音,要注意读准。
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本课共有偏等。
另外,沫和味字形相近,但要注意区别,沫字右半部是末,不是未,不要写错。荐字下半部是存,不要错写成在,洽和给等字形;都要注意分辨,不要写错。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让学生说出在预习课文时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2)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教师解答学生不理解的词语,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
以匪字为例,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匪在课文中组成新词是受益匪浅,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匪字作为加粗的字,在字典中匪字的解释同非,而非在字典中有多种解释,这是汉语中的一字多义现象,结合词义,联系上下文,读一读,在这个词中匪应解释为不是。那么,课文中写作者的作文,被叶圣陶先生修改后,使自己受到很大的教育和启发。受益匪浅这个词,应理解为:受到的好处不浅。
②让学生学会运用教师教给的方法,,联系上下文,对于自己不理解的词语,逐个弄明白。
③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推荐:把好的人或事物向别人或组织介绍,希望任用或接受。典雅:优美不粗俗。秘诀:能解决问题的不公开的巧妙的办法。蕴含:包含。受益匪浅:得到的好处不少。堪称楷模:可以称作为榜样、模范。
4、造句练习。
(1)受益匪浅。
(2)堪称楷模。
造句的步骤:
①第一步,在造句前,老师应让学生弄清词语的意思,包括词语的本义和在课文中的意思。
②第二步:找到课文中带有受益匪浅堪称楷模的句子,先读懂,然后分析句式。
③第三步:仿照文中的句式练习造句。
a、(谁)受益匪浅(为什么)。
b、(谁)(为什么)堪称楷模。
5、作业。
(1)读课文。
(2)抄写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