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5篇(实用)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5篇(实用)

日期: 人气:
商城:教学网

上课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原有教学计划,课后可随时记录教学效果,并进行简要的自我分析,有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这里,边肖给大家分享一下八年级上册的物理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

亲爱的评委老师们:

(下午见面时用语)下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质量》。接下来我就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来谈谈这次讲座。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003010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广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为进一步学习密度、重力等相关知识做重要准备,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也是初中物理的重要技能要求。因此,无论是知识学习还是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这节课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质量》的要求,结合本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了解质量的基本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并正确换算单位。

(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质量不随其形状、状态、位置而变化。

(3)了解常用的质量测量工具,通过实际操作初步掌握托盘秤的使用方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和比较,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

(2)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会如何使用托盘天平,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托盘天平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觉遵守操作原则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以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

(3)重点和难点

知识是以后学习密度、重力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但是托盘秤的结构和用法比较复杂,对生活中的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所以我确定了以下几个重点和难点:

1、教学的重点

质量的概念和属性,托盘天平的使用

2.教学困难

天平的使用

二、学术现状分析

初二学生好奇心强,有一定的研究问题的能力,但思维方式还比较生动,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理性的思考过程。对于托盘秤的使用,同学们基本都可以用手来做,但是对于为什么要这样使用还是觉得有些疑惑。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三,教学方法的分析

为了突出重点,本课程以引导提问发现的方法为主线,通过提问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逐渐接近问题的本质,并结合比较的方法,让学生最终自己发现并得出结论。为了突破难点,采用多媒体演示的方法,以生动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印象;用实验探究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破本节难点;通过反馈练习,检查知识,巩固所学内容。

四、学习方法的分析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需要有创造性和开拓性的人才。因此,教学中学习方法的指导非常重要。为了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本课主要采用自主学习法、实验探究法和讨论法。通过自学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探究的过程也是过程

首先,通过学生的活动,将课件中展示的图片,如锤子、小木块、钉子、桌子等物体进行分类,并给出分类的原因,从而得出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结论。然后引导学生比较钉子和锤子、小木块和桌子上类似物质的区别,引入质量的概念。

2.讨论交流,激发兴趣

小组讨论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质量单位及其转换关系。通过阅读书中109页的小信息,让学生观察分析“大象的质量是成年人的几倍?”

然后群里交流:1。一张邮票的质量是50。

2.一枚硬币的质量是10。

3.一个中学生的素质大概是

4.一头大象的质量大约是5

使学生对质量有一个感性认识,从而建构一个具体的质量量级概念。

3.小组合作突破困难。

本课的难点是托盘秤的使用。为了克服这个困难,我将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

(1)通过独立学习,观察天平,说出天平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学生观察讨论学习平衡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学生分组做动手实验,讨论尺度的使用;

(讨论天平的使用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3)集团派代表上台说明余额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4)老师总结使用天平的步骤:放、拨、调、量、读、收。

(带领学生进行测量周围一些小物体质量的实验操作,通过讨论、交流、协作,使学生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

4.巧学重点。

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

首先平衡天平,然后向左移动游泳代码“0”。

调整螺母再次计数器指针,将物体向左放,向右放。

准阅读质量完整,三点要记清楚。

5.巩固练习,学以致用。

例:(1)调整放置在水平桌子上的天平;将第一个代码放在标尺的刻度线上。当天平衡时,使用的重量和游泳码都在秤上。

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铜块的质量是 。若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中央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调节。(2) 用调节好的天平称铜块的质量:把铜块放在天平的 盘内。

例2: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物体应放在天平_________盘,测得盛有水的烧杯的质量如图所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________g.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时内容为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二章《光》第二节内容,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光的折射是继光的反射后的又一个新的光现象。本节知识是光学中的重点知识、是理解透镜作用原因的基础,同时又是理解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为以后透镜及探究透镜成像规律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知识之一。

2、教学目标

本节内容我们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认识光的折射规律;能从众多光的现象中辨别出属于折射的现象,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2.了解光的折射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有关光的折射现象的观察、猜测、检验、联想等的活动,使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交流、团结和协作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实验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乐于合作,渗透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基本理念。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1)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规律;(2)让学生会作光折射的光路图。

二、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整体上采用对比、猜想、提问设疑、设计实验探究的模式,教学流程上采用以上方式:

第一步:观察光的折射现象,让学生对照光的反射定义自己分析得出光的折射定义。学生对定义总结很有可能不是很周密,但可以通过后面的观察实验和分析来逐步引导学生修正定义,让学生明白为何要用“斜射入、一般”这些词。

第二步: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对照光的反射定律,让学生猜想光的折射可能有哪些规律,然后按照猜想设计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当然整个实验主要是我来操作完成。在此我补说一点,因为在探讨光折射时光路是否可逆时,由于没有演示光从水射入空气中的器材,所以我采用的是用半圆形玻璃砖来做这个实验,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第三步:学生练习画光的折射光路图,为下一部分学习透镜的作用做好铺垫。

第四步:利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光的折射现象。在这一步我采用让学生做硬币“上浮”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光的折射带来的错觉,引起学生思考硬币为什么会“自动上浮”,启发学生画光路图来解释原因。同时也说出了盛水的碗变浅、放入水中的筷子变弯等现象的原因。

第五步:通过多媒体演示“海市蜃楼”现象。联系生活实际,解释“潭清疑水浅”、“叉不到水中鱼的原因”等现象。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到物理是有趣的,也是有用的。

初步了解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展示以及学生的动手实验,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和敢于猜想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让学生能初步掌握一些学习物理的方法。

难点:注重学生实验的可操作性、可观赏性,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乒乓球、漏斗、大小不同的试管、水、烧杯、水槽、惯性演示器、酒精灯、烧瓶、录音机、小人、扬声器、放大镜、纸板、铁架台、集气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大家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让我们一起来看──(多媒体展示引言部分。)

师补充:物理学是个知识的海洋,它需要我们去探索,让我们扬起理想的风帆,乘上《探索物理》这叶小舟,开始我们既充满乐趣又不乏艰辛的科学之旅吧!

看完这一段,同学们一定有许多的想法,对于物理这门学科,同学们一定也有许许多多的问题。首先我们来听听同学们的意见。

同学们讨论发言。

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问题也提的非常好,在以下的旅途中,我们将一起找到答案。(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二、让我们一起进入科学之旅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实验一:纸人跳舞

打开录音机,纸人随着音乐起舞,关上录音机,小人停止跳舞。

学生提出问题

师:通过下一节课的探究活动,同学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实验二:教师演示

(1)烧瓶在火焰上加热一段时间会看到,水沸腾。

(2)烧瓶从火焰上移开,水停止沸腾。

(3)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停止沸腾的水会再次沸腾。

学生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非常好,说明大家不仅对实验进行了仔细的观察,而且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本着这样的态度,同学们一定能够学会、学好物理这门课。大家提出的问题,在以后的学习中将会通过你们自己的努力找到它的答案。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几个有趣的实验:

A、漏斗吹乒乓球;B、放大镜看物体;C、纸板托水;D、小试管爬山;E、吹纸。

实验前让学生先猜测结果,实验结束后,看结果和同学们的猜想是否一致。提醒同学们不仅要善于思考,还要勤于动手。

多媒体补充实验(纸盒烧水、多彩的太阳光、会变大的鱼、连电路)

师:以上这些实验有趣吗?物理就是研究这些力、热、声、光、力等形形色色的有趣的现象的,这些现象不仅有趣,而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将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三、物理不仅有趣,也是非常有用的,下面我们一起来进入科学之旅第二站──物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生:正是有了电的发明,才使我们的周围充满了光明,才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如此丰富……

生:正是有了声、光的发现,才使我们的眼中看到了色彩斑斓,五彩缤纷……

生:有了物理知识的大量应用,才能使生产飞快发展,生活质量迅速提高……

师:物理的世界是如此的有趣,物理的用途是如此的广阔,同学们一定都想学好物理,怎样学习物理呢?让我们一起进入科学之旅第三站。(多媒体展示学习方法)

(一)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师:我想问大家几个问题,看看我们的同学是不是个有心人。

问题:1.十字路口的红绿灯是竖排的还是横排的?哪一种颜色的灯在上面(左边),哪一种颜色的灯在下面(右面)?

2.山地自行车后轴有很多的齿轮,上坡时要想省力应该用大齿轮还是用小齿轮?

3.冰棍从冰箱里拿出来时你观察到什么?(冒白气)冰棍冒出的白气是向上还是向下?

师:生活中有很多现象不是我们没看见,而是多数人都是“视而不见”,没有有意识地去观察,如果大家都是有目的去观察,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得到这些问题的正确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篇4

本课程是八年级物理教材中第二章第一节课,在知识的要求上,主要是“知道”和“了解”,本课程的内容不多,但对于初学物理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如何恰到好处的设计好教学,让学生能有较高的兴趣来参与教学活动;如何深入浅出的教学,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学习物理,这是两个很重要的`问题,解决的好,就能上好这节课。同时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的科学规律解决问题,还要让学生初步领略到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形成对自然的亲近、热爱、和谐共处的情感。

作为一节概念课,如果只是死板的表达知识内容并加以一些练习,效果可能是不会太好。本课程教学设计,从实际出发,从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出发,通过例子,引导学生从实例中总结出规律,引发对规律的思考,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并且在解决一些实际的例子的时候,掌握对知识的运用。课堂上,用多样的多媒体课件,来展示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对学生的感官予以较为强烈的刺激,加深其对知识的印象。

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屡次进行分组讨论,教师给予一定的引导,培养学生一种进行探索并合作讨论的科学研究精神。并且,课堂上给予的问题多现实生活中的实际的例子,以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练联系,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的应用能力。还在课堂上告知学生一种物理学研究的方法:从简单到复杂。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篇5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

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过程与方法

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难点:显微镜、望远镜结构原理

教学器材:显微镜、电脑平台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

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25cm时,成

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15cm时,成

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5cm时,成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为什么要利用显微镜和望远镜?

进行新课:

1、显微镜:

(1)、显微镜的结构:

各部分的作用……目镜:

物镜:

反光镜:

(2)、显微镜如何放大物体:课本P65示

(作光路图说明)

总结:显微镜实际上是二各凸透镜的组合,一个做投影仪,另一个做放大镜。

2、望远镜:图3.5-2示

各部分的作用……目镜:

物镜:

反光镜:

(2)、望远镜如何看清远处的物体:课本P66示

(作光路图说明)

总结:望远镜实际上是二各凸透镜的组合,一个做照相机,另一个做放大镜。

4、介绍新型的显微镜、望远镜。

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完成课本练习。

2、我还想知道……?

教学后记:

可以让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最后总结它们的结构和原理,然后复习本章知识。

教学网

0 留言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