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案中,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的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教学步骤和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应该慎重考虑。在这里,边肖给大家分享一下高一上学期的物理设计,方便大家学习。
高一上学期物理设计第一章
教学重点:速度的定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理解。
教学难点:瞬时速度的理解。
主要设计:
一、速度:
[备选方案1]
1.问题:在100米比赛中,如何比较运动员跑得有多快?
(展示媒体资料:运动会百米赛信息)
2.问题:两车都开了2h了。你怎么能比较哪辆车更快?
3.提问:如果两个物体在不同的时间运动,并且位移不同,我们如何比较它们中哪个运动得更快?
4.提问:什么是速度?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的单位?速度的方向?
5.讨论:如何求位移图像中的速度?
[备选方案2]
1.假设A和B两辆车以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请观察他们的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1)如何向他人介绍这两项运动?谁动作更快?
(2)只比较两辆车的排量,或者只比较两辆车的运动时间。你能知道哪辆车跑得更快吗?为什么?
(3)引导:在介绍一个东西的时候,要抓住它的本质,这个本质应该是相对不变的。位移变化和时间变化。观察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它是常数。分析比值的含义,得到速度的定义。
3.讨论速度的单位和矢量。
4.讨论:如何利用位移图像求速度?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
1.问题: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有什么特点?
2.问题:如何大致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平均速度是多少?
3.问题:在百米跑的过程中,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一样吗?
4.练习:在100米比赛中,一名运动员在10秒内到达终点。根据观察记录,他跑50米用了5.5秒。5秒钟后,他到达了45米。分别计算全程平均速度、上下半场平均速度、上下半场平均速度。
(2)瞬时速度:
1.引导和启发:一个人在a位置静止不动的情况和慢慢走过a位置或者快速跑过a位置的情况是不同的(运动状态不同)。这种差异需要用瞬时速度来描述。第一种情况下的瞬时速度为零,第二种情况下的瞬时速度小于第三种情况下的瞬时速度。
2.指导和启发:如果一个百米跑者用了10s,那么10s内的平均速度就是10m/s,如果测出每一秒的位移,比如第一秒8m,第二秒m/s,第三秒m/s,第三秒11m,m/s,这样我们就可以更详细的了解运动员的情况。如果我们能知道每0.01秒的位移,我们会对运动有更详细的了解。为了更准确地知道物体的运动,我们需要知道物体在每一时刻的速度。
3.提问:什么是瞬时速度?什么是速度?
4.展示多媒体资料:汽车速度表和车速表使瞬时速度的概念更加具体。
5.书后练习“做某事”,模拟计时器。
高一上学期物理设计第二章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根据相关实验设备,设计实验,熟练操作。
2.会用学过的知识处理纸带,求各点的瞬时速度。
3.会用表格法处理数据,做出合理的猜测。
4.熟练运用V-T图像处理数据,观察规律。
5.掌握画图像的一般方法,用简洁的语言讲解。
过程和方法
1.初步研究: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一些常规的探究方法。
2.对于打印纸带,每一点的瞬时速度将通过近似方法得到。
3.学会根据实验数据猜测、探索、发现规律。
4.了解化简数学的工具作用,直观地用物理图像展示和验证规律。
5.通过实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掌握计时器的应用,体验瞬时速度的求解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汽车运动的设计,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锻炼思维的全面性、准确性和逻辑性。
2.通过对纸带的处理和实验数据的形象展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科学方法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
3.在猜测实验数据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4.在对现象规律的语言学阐述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可以引申到各种事物之间的关联,从而融入社会。
5.通过体验实验探索的过程,体验探索运动规律的方法。
教学困难
教学重点
1.镜像法用于研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探索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教学困难
1.计算每一点的瞬时速度。
2.处理实验数据,探索规律。
教学工具
多媒体和板书
教学过程
一.实验的目的
1.进一步练习使用点计时器。
2.利用v-t图像对数据进行处理,进而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3.可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加速度
二、实验设备
计时器、一端附有天车的长板、手推车、纸带、细绳、钩码、秤、电线、交流电源。
三、实验原理
1.使用点计时器打孔的纸带信息,并将其代入计算公式。
也就是说,以N点为中心的小位移的平均速度代替了N点的瞬时速度。
2.通过追踪点的方式制作汽车的v-t图像,根据图像的形状判断汽车的机动性。
质.若所得图象为一条倾斜直线则表明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3.利用v-t图象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四、实验步骤1.如图所示,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列小点.4.换上新的纸带,重复实验两次.5.增减所挂钩码,按以上步骤再做两次实验.五、数据处理1.表格法(1)从几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始一些比较密集的点,在后面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点,作为计数始点,以后依次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并标明0、1、2、3、4…测量各计数点到0点的距离x,并记录填入表中,如图所示.(2)分别计算出与所求点相邻的两计数点之间的距离Δx1、Δx2、Δx3…(3)计算平均速度,用平均速度代替相关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填入上面的表格中.(4)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速度随时间怎么变化.2.图象法(1)在坐标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并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2)画一条直线,让这条直线通过尽可能多的点,不在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偏差比较大的点忽略不计,如图所示(3)观察所得到的直线,分析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4)据所画v-t图象求出其斜率,就是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六、误差分析1.木板的粗糙程度不同,摩擦不均匀.2.根据纸带测量的位移有误差,从而计算出的瞬时速度有误差.3.作v-t图象时单位选择不合适或人为作图不准确带来误差.七、注意事项1.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2.先接通电源,等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3.打点完毕,立即断开电源.4.选取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适当舍弃点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点(注意计数点与计时点的区别),弄清楚所选的时间间隔T等于多少秒.5.要防止钩码落地,避免小车跟滑轮相碰,当小车到达滑轮前及时用手按住.6.要区分打点计时器打出的计时点和人为选取的计数点,一般在纸带上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时间间隔为t=0.02×5s=0.1s.7.在坐标纸上画v-t图象时,注意坐标轴单位长度的选取,应使图象尽量分布在较大的坐标平面内.高一上学期物理设计篇3一、引入新课演示实验:让物块在旋转的平台上尽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教师:物块为什么可以做匀速圆周运动?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设计意图:从实验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二、新课教学(一)向心力1.向心力的概念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物块受到重力、摩擦力与支持力。教师:物块所受到的合力是什么?学生:重力与支持力相互抵消,合力就是摩擦力。教师:这个合力具有怎样的特点?学生:思考并回答:方向指向圆周运动的圆心。教师:得出向心力的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指向圆心的合力。(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使概念的得出自然、流畅。)2.感受向心力学生:学生手拉着细绳的一端,使带细绳的钢球在水平面内尽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教师:钢球在水平面内尽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什么力使钢球做圆周运动?学生:对钢球进行受力分析,发现拉力使钢球做圆周运动。(设计意图:利用常见的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增强学生对向心力的感性认识。)教师:也就是说,钢球受到的拉力充当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大家动手实验并猜想:拉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动手体验并猜想:拉力的大小可能与钢球的质量m、线速度的v、角速度高一上学期物理设计篇4知识目标1、了解形变的概念,了解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2、能够正确判断弹力的有无和弹力的方向,正确画出物体受到的弹力.3、掌握运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弹力的方法.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二力平衡条件确定弹力的大小.2、针对实际问题确定弹力的大小方向,提高判断分析能力.教学建议一、基本知识技能:(一)、基本概念:1、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回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2、弹性限度:如果形变超过一定限度,物体的形状将不能完全恢复,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3、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4、形变有拉伸形变、弯曲形变、和扭转形变.(二)、基本技能:1、应用胡克定律求解弹簧等的产生弹力的大小.2、根据不同接触面或点画出弹力的图示.二、重点难点分析:1、弹力是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方向的判断和大小的确定是本节的教学重点.2、弹力的有无和弹力方向的判断是教学中学生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高一上学期物理设计篇5一、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思考: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是否相同?为什么物体在真空中下落的情况与在空气中下落的情况不同?在空气中与在真空中的区别是,空气中存在着空气阻力.对于一些密度较小的物体,例如降落伞、羽毛、纸片等,在空气中下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影响较大;而一些密度较大的物体,如金属球等,下落时,空气阻力的影响就相对较小了.因此在空气中下落时,它们的快慢就不同了.在真空中,所有的物体都只受到重力,同时由静止开始下落,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快慢相同.2.不同物体的下落快慢与重力大小的关系(1)有空气阻力时,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轻重不同的物体的下落快慢不同,往往是较重的物体下落得较快.(2)若物体不受空气阻力作用,尽管不同的物体质量和形状不同,但它们下落的快慢相同.3.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1)v0=0(2)加速度恒定(a=g).4.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二、自由落体加速度1.自由落体加速度又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来表示.2.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3.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的自由落体加速度都相同.4.在不同地理位置处的自由落体加速度一般不同.规律:赤道上物体的重力加速度最小,南(北)极处重力加速度;物体所处地理位置的纬度越大,重力加速度越大.三、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规律因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其推论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1.速度公式:v=gt2.位移公式:h=gt23.位移速度关系式:v2=2gh4.平均速度公式:=5.推论:h=gT2问题与探究问题1:物体在真空中下落的情况与在空气中下落的情况相同吗?你有什么假设与猜想?探究思路:物体在真空中下落时,只受重力作用,不再受到空气阻力,此时物体的加速度较大,整个下落过程运动加快.在空气中,物体不但受重力还受空气阻力,二者方向相反,此时物体加速度较小,整个下落过程较慢些.问题2:自由落体是一种理想化模型,请你结合实例谈谈什么情况下,可以将物体下落的运动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探究思路:回顾第一章质点的概念,谈谈我们在处理物理问题时,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如何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进一步理解这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问题3:地球上的不同地点,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相同吗?探究思路:地球上不同的地点,同一物体所受的重力不同,产生的重力加速度也就不同.一般来讲,越靠近两极,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就越大;离赤道越近,加速度就越小.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