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孔子拜师第二课时说课稿”这篇语文说课稿由学科吧(jsfw8.com)为您编撰,希望为广大语文教师在教研说课竞赛等活动中参考。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孔子拜师》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本单元以“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专题,《孔子拜师》介绍代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两位大师孔子和老子,春秋时代思想家的求学故事在今天仍熠熠生辉,教育学生懂得尊师好学的哲理,并以孔子为榜样,善于学习,乐于学习。这是本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孔子拜师》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课文分四部分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情。第一部分写孔子决意拜师。第二部分写孔子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第三部分写孔子认真求学。第四部分写人们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又敬重他们的品行。作者编选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2、目标设定
知识与能力目标:准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研读课文深入感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从而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学无止境,为人要谦逊大度、真诚无私。
(二)说教法
三年级的学生,学习习惯、阅读习惯正在形成之中,对课文的理解比较吃力。因此,引导学生在读准字音、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孔子为什么拜老子为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学无止境”的意思。再以“孔子拜老子为师的经过如何”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朗读、感悟和想象,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从而实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品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借助想象画面、结合生活实际都能帮助我们理解词语和体会句子的意思。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方法。朗读赋予了作品生命,使形象“活”在眼前、“活”在心中。孔子与老子的对话,这部分通过分角色朗读中感悟让学生体会孔子的谦虚有礼和老子的谦和有礼以及对晚辈的爱护。
(四)说教学程序
一、课前活动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个热身运动,一起来分享一下孔子的名言吧。
1、请大家自由读一读,把自己喜欢的多读几遍,并试着背下来。
2、(课件出示)指名读:谁来读读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名言?
二、激趣导入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三个人在一起,其中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孔子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第17课《孔子拜师》。齐读课题:“拜”是什么意思?
①请一生说后,我们来看看“拜”的象形字,学生猜测字意,教师总结: (左边表示手在作揖,作揖的手势是右手握拳,左手成掌,左手放在右手外侧。) (右边是磕头的样子),在古代,作揖、磕头,表示最高崇敬。
②你能带着动作读课题吗?评价:我听出来了, 孔子对 老师特别尊敬。
③让我们一起来像孔子一样拜拜老师吧!齐读课题。
2、昨天我们已经读过课文,课文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课文写了孔子为什么要拜师,怎样拜师,如 何向 老师学习的。
三、课文研读
㈠孔子为什么要拜师?学生: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
你是在哪一段里找到答案的?你能读读这一段吗?
●出示: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 闻名的 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1、提问:“渊博”是什么意思?你是从哪儿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的?
比较: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他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
2、孔子的知识真得不够渊博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远近闻名”
3、是啊,孔子当时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已经是一个大学者,甚至连当时的国君鲁昭公都经常向他请教,但是孔子还要去拜师求学,了解了这些,你想对孔子说点什么?如此有学问的人还在不断学习,让我们用朗朗的读书声来表达对这位圣人的敬意吧!齐读第一段。
㈡过渡:曲阜到洛阳远吗?多远?
教师解说:一个在山东,一个在河南。在四通八达的今天,从曲阜到洛阳坐火车最快也要xxx个小时,孔子单凭一双脚出发了!
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到了洛阳。(自己用心读读这句话,看哪些词给你印象很深,用小圆点画下来。)
1、哪个词打动了你?生:相距上千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等,学生一起读词
2、能说说你的理解吗?你是怎么知道它的意思的?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个词语吧。
3、同学们,想穿越时空,去看看求学路上的孔子吗?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画面?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表达:我仿佛看见----------
是啊,我也看见了,我看见在骄阳似火的日子里,孔子穿着磨破的鞋,踩着滚烫的石头,气喘吁吁地赶路;
在狂风暴雨的日子里,孔子?(雨水湿透了他的衣服,裤子上已是泥迹斑斑,可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赶路)。
白天饿了,孔子?(掏出随身携带的干粮,或采些野果填填肚子);
渴了?(捧起溪水润润已发白的嘴唇。)
晚上累了,孔子?(或躺在大树下,或睡在破庙里)。
5、想着画面,带着体会,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
过渡:风尘仆仆的孔子来到洛阳城外,他见到了一心要拜访的大思想家老子。
1、初次见面,两个人说了些什么呢?和你[内容来于Y-Y_课-件_园]的同桌分角色直接读一读他们的对话,试着读出他们的语气。
2、请一组合作读
3、大家能发挥想象带着动作读一读吗?练读
4、上台表演:从他们的表演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孔子的谦逊有礼
5、请问老子,您都70多岁了,为什么不在马车上等候而要“迎候”孔子呢?
细细品味“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待的意思,但“迎候”是到某个地方等候,“等候”则不表示迎接的意思。是的,一个鼎鼎大名的思想家,对一个来向自己讨教的三十来岁的年轻人说“迎候”,这是多么的谦逊、大度、有礼。
6、孔子当时很有学问了,但他认为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孔子把老子的知识学完了,学习就到头了吗?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小结:俗话说“人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地去学习,才能获得更丰富的知识。让我们一起读好这个句子(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㈣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读到这里,你想对孔子或老子说点什么呢?
㈤是啊,难怪: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看来,知识渊博固然让人看重,品行高尚更受人尊敬!(齐读最后一句话)
四、课堂总结
对古人的赞美,可以用一副对联——(板书)“孔子拜师学无止境老子授徒毫无保留”
(五)说作业设计
对联也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请大家走进生活,去收集我们身边的传统文化。
(六)说板书设计
17孔子拜师
上联孔子拜师学无止境
下联老子授徒毫无保留
横批名垂千古
本课时从“子曰”切入,引入“拜”的象形字,最后以对联结束,为课堂涂上一抹中华古文化色彩。
更多说课文章,请访问中国学科吧说课网频道。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