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一切尽在“情”“趣”中———《蚂蚁和蝈蝈》关键性教学细节设计与反思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330
一切尽在“情”“趣”中———《蚂蚁和蝈蝈》关键性教学细节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背景
《蚂蚁和蝈蝈》是苏教版第二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以童话的形式描述了勤劳的蚂蚁夏天搬粮食,冬天躺在窝里享受;懒惰的蝈蝈夏天乘凉,冬天饿死在雪地里。让孩子们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故事富有童趣,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理解规律。在初读全文,学完生字词以后,怎样让学生尽快进入到课文情景,理解并体会课文内容,就成了本节阅读课的关键性环节。
二、关键性教学片段设计
如如(一)第一节
【感谢您浏览课件网!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课件网)网址是www.xueke8.com】
1.夏天到了,火辣辣的太阳当空照,这时你最想干什么?
(出示:夏天真热。)是呀!谁来读?
2.看!谁来了?(出示蚂蚁图贴)
3.它们在干什么?指名朗读第一节。
(1)它们在干什么?干得怎么样?(生:吃力、辛苦。)
(2)从哪看出?(板贴: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满头大汗”怎样理解?
(3)现在,你就是其中的一只,你会搬粮食吗?指名朗读。
评读:这只小蚂蚁干活怎么样?
(4)有没有同学能想象出小蚂蚁干活时辛苦的样子?
加上动作朗读。(师为生佩带头饰)
(5)仅仅只有一只蚂蚁这样辛苦吗?(是一群)
(6)引读:它们有的(背),有的(拉)没有一个偷懒,个个(满头大汗)。现在大家一定都想来做小蚂蚁,好!请你去找喜欢的小伙伴读一读、演一演:蚂蚁在搬粮食。(学生自由组合)
4.小结:刚才,大家把自己当成小蚂蚁,一边读一边想象,还加上了动作,很好地体会出蚂蚁搬粮食时的辛苦,我们再来读一读第一节。(点评:“扶着学生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一边表演一边朗读,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为下面理解蝈蝈做好铺垫。)
(二)第二节
1.几只蝈蝈看到了,他们有什么样的反应呢?小声地读读第二自然段。交流(蝈蝈笑蚂蚁是傻瓜)
2.蝈蝈为什么笑蚂蚁是傻瓜?他们的日子过得怎么样?(自在)
3.怎么个自在法呢?(出示:它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指名读。
4.真是些悠闲的蝈蝈,看,忙碌的蚂蚁,它们在干什么?引读前句。谁能像读好蚂蚁那样读好蝈蝈?
(三)第三节
1.蚂蚁们满头大汗地忙碌着,蝈蝈们却舒服地躺在大树下乘凉,日子过得可真快!转眼,冬天来了。(改变板贴)看!天气怎么样?仿说句:夏天真热。冬天(怎样)。(冬天真冷!
2.蚂蚁和蝈蝈各自又是怎么过冬的呢?我们去它们家看看吧。(揭示板贴图:蚂蚁的家、蝈蝈的家)请你仔细地瞧瞧。
3.全班交流:在它们家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看!这只张着嘴在大哭的蝈蝈,他一边哭一边在说什么?
还有一只耷拉着脑袋,它会想些什么?
这只有气无力地趴在地上,这是怎么了?
(点评:让学生看着图说一说,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也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教后反思
一直从事低年级语文教学,让我深深感受到情境教学法是最受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教学手段。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生动有趣的文章,我通过音乐、图画、多媒体等手段给孩子们创造一个环境、一种气氛,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把孩子们较快带入到课文所描写的情境之中。在本片段的教学中,孩子们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一)自主学习的热情被激发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教师要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把学生引入到课文所描绘的特定环境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在本设计中,富有情趣的环境布置、形象的头饰、角色的参与、分组的讨论这些都充分地激发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热情,课堂“活”起来了!
(二)积极阅读的欲望被发挥
创设情境,让每个同学都能踊跃参与其中,并能在参与中表现自我,提高自己。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教者将“趣”放在首位,以趣为导、以趣促动:看着喷火的大太阳,孩子们把那句“夏天真热”读得淋漓尽致;亲身体验一回小蚂蚁搬粮食,他们终于知道了劳动的辛苦;分别走进蚂蚁和蝈蝈的“家”,让他们看一看、听一听,劳动与懒惰的差异已不言而喻。生动有趣的环境布置将孩子成功地引领到情境中去,同时也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说话的氛围。
(三)正确表达的氛围被创设
教者用正确的句式规范学生的语言进行训练,结合想象促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在活动中学生能够主动地说、准确地说、流利地说、生动地说,使语言积累与知识巩固、情感体验相得益彰。
这里没有刻板的教学,没有死记硬背,有的只是学生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在这样轻松、欢乐的学习氛围中,孩子们还有什么学不好的呢?
(唐静)
转载自南京鼓楼第一中心小学【感谢您浏览课件网!请在站内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课件网)网址是www.xueke8.com】
文章来源课件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