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我的《春笋》教学: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反思我的《春笋》教学: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日期: 人气:
商城:学科
文章来源
课件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反思我的《春笋》教学--如果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8

为了节约课时,便将三课时浓缩成了两课时。
理想与现实总是有距离的。在设计时想方设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能进入角色进行不断深入地体验,理解词句,体悟情感。比如设计中的(4)角色体验:你来做做春笋,准备好要长出来了,不好,泥土这么硬,怎么办?(读词“冲破泥土)哎呀,这里有一些石块,怎么办?(读词”掀翻石块“)这里有些杂草!这里有根枯枝!
你看,长出来了!这儿一个,这儿一个,那儿一个,那儿又一个!一个又一个!这边的还在长,那边也是!一个接着一个——”冒“出来!
指名上台演一演(从众多人群众冒出来)再比如(2)春风习习,它们—————
阳光灿烂,它们——————;春雨沙沙,它们——————。(3)多媒体画面:看,它们长高一节了,来,为他们加油!又长高一节了。——引读: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
这些笋娃娃们长得怎么样?(很快乐,很快,很用力等)
而实际结果是:学生很开心地笑着,(甚至有点乱了套)对于拓展的碰到杂草树枝怎么办,学生也就只能说到“冲破”或是“掀翻”,而不会用上其它的词语。再观让学生来表演的过程,由于学生的兴奋,不少学生根本没在意其他学生的表演发言,而自顾着也来演一演。注意力放在了表演或者说是“玩”本身,而不是语言实践,或是情感体验。这应该也是我们在进行预设时该要思考到的,而不能让所谓的“生成”来扰了整个教学秩序。
再看那个填空题,可能对于年级再高一点能很好的练习,可是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被问得有点摸不着头脑。而我的设计在进行正式实施时也往往会发生变化,(当然也应该要发生改变)如书面语言到口语的转变等。而这带来的问题就是老师对于自己的语言推敲少到位,最终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老师所说的话,也就影响了他们的理解。
当然,也有一些不错的亮点,如对于“冒”的理解。通过表演后,学生能体会到从“冒”中看到了他们急着想钻出来的迫不及待。然后我再追问一句:“说说看,他们急着想出来干什么?他们看到了什么呢?心里觉得怎么样?”就这样,学生对于“冒”的理解已不是停留在字意本身,而是升华到了一种画面,一种情感。于是,“冒”中孩子们就体会到了一种生长得快乐,坚强。在讲到“迎着春风,在阳光中笑,在春雨里长”时,我先引导孩子们做个“迎”的姿势,学生体会到春笋像是在伸出双臂拥抱春风。接着,我让他们将自己想象成春笋,想想,在阳光中感受到了什么?在春雨里呢?是怎样慢慢长大的?学生们有的说阳光真温暖啊,我要快快长大;有的说春雨沙沙,好像在给我浇水,我咕咚咕咚地喝了个饱,真开心啊!

www.xueke8.com
文章来源
课件
学科

0 留言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