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0的认识及有关加减法”教学实录及评析

一年级上册“0的认识及有关加减法”教学实录及评析

日期: 人气:
商城:学科
哈尔滨市经纬小学解晶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29页“0的认识及有关加减法”。

知识目标:、能认、读、写0;会口算有关0的加减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熟练的计算能力以及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1、教师准备一个铁盒子,为每组准备6张(0—5)数字娃娃卡片,多媒体电脑及相应课件。

2、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田字格纸。

教学重、难点:感受0的含义,熟练掌握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出示小猴吃桃的课件)

同学们,今天我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瞧,它来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有什么变化。再把你们刚才看到的给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妈妈留给小猴2个桃,小猴先吃了一个,盘子里剩一个桃子;又吃了一个,盘子里没有桃子了。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汇报自己的发现。)

师:盘子里有2个桃子,盘子里剩1个桃子和盘子里没有桃子都可以用哪些数来表示呢?

(学生汇报后,教师归纳0和1、2、3……一样,都是一个数,它表示一个也没有。)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猜数游戏,理解0的含义。

师:(拿一个盒子,其中放1个硬币,上下晃动。)

看,老师手里有一个盒子,请你听一听,猜一猜,这个盒子里有几个硬币?用几来表示?

(把硬币取出,再上下晃动盒子)请同学们再猜一猜,这时盒子里有几个硬币,可以用几来表示?

师:请同学们再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也可以用0来表示呢?

2、借助直尺,理解0的含义。

师:(课件出示直尺图)

这是什么,你认识吗?在上面你都能发现什么呢?

(学生汇报后教师归纳:0在尺子的最前边,在第一条刻度线的下面,0在尺子上表示起点。)

3、讲练结合,掌握0的写法。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0,你们觉得0像什么呢?

(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建立0在头脑中的表象。)

师:你们的想象可真丰富,那么0怎么写呢?请看屏幕。

(课件演示。在学生观察的同时,老师边演示边叙述:0是从右上角起笔,向左,向下,收笔和起笔相连。要写的圆滑,不要有棱角。演示完毕,让学生在准备好的田字格纸上描红,书写,规范0的写法。写完后,小组互相看一看,展示两个写的好的作品,并互相评价。)

探究算法,经历过程

1、(课件演示29页小鸟图。)

师:看,可爱的小鸟在做什么?你能给同学们说一说吗?

3只小鸟都飞走了,鸟窝里还剩几只小鸟?你能列出一个算式吗?

(学生汇报:3—3=0)

(教师边板书边说:“鸟窝里原来有3只小鸟,都飞走了,1只也没有了,用0表示。”)

2、(老师演示:盘子里有2个苹果,把这2个苹果送给一个小朋友,同时提出问题)

师:盘子里还剩几个苹果?谁能列出算式?

你还知道几减几等于0呢?

(随学生发言,教师板书:1—1=0、0—0=0、4—4=0、5—5=0并请学生齐读。)

3、(课件出示青蛙图)

师:请同学们认真看,你都看到了什么?

两片荷叶上一共有几只青蛙?你是怎么想的吗?

(学生汇报:0表示没有,4+0就是4什么也没加,所以还等于4。)

师:老师这里有几个小问题,想请同学们帮忙解决一下。看看谁说的最清楚。从中你们能发现什么?

(出示几道口算题,巩固和0有关的加减法0+0=0—0=0+5=5—0=)

实践活动,巩固新知。

活动一:排一排。让学生给6个(0—5)数字娃娃按顺序排队

师:你们桌子上有数字娃娃,想请你们帮它们按顺序排排队,你们愿意吗?

(找两组到前面展示,并让学生说出排列的顺序。一组按从大到小排,另一组按从小到大排。)

活动二、填一填。

师:瞧!鱼缸里的小金鱼多美呀!请大家认真数一数,金鱼的数量可以用几来表示呢?把数字填在括号里。

活动三、算一算。

师:看,智慧爷爷种了一棵苹果数,只要你们把得数算对,这些苹果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谁愿意来试一试?

(生答对一道,苹果变红一个,直至算完。)

师:在你们的努力下,这些苹果都熟了,你们可真棒!

活动四:摘苹果。

师:苹果成熟了,那接下来,请你再仔细观察,看看画面发生什么变化了?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吗?

五、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了解了那些知识呀?(先让学生总结,老师最后归纳。)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0,知道0可以表示什么也没有,在尺子上还表示起点;我们不但掌握了0的书写,而且还学会了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其实0还有很多奥秘,只要你们细心观察,动脑思考,就会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

评课:

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并考虑学生兴趣的需要,精心创设情境,组织安排了观察、思考、猜测、交流、实践各项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情”“趣”交融的活动中实现教学目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创设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小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上课伊始,教师用生动的课件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热情地关注小猴吃桃的情境,情不自禁地投入学习活动。

2、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促进发展。

掌握知识是发展情感、态度与能力的基础。由此,教师精心组织观察、思考、交流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和交流能力。例如:

用生动的画面让学生观察小猴逐次把2个桃吃光的过程。请学生根据画面变化描述小猴吃桃的情境,并给学生提供了观察、思考、交流的空间。学生在仔细观察、充分交流的活动中,体验“从有到无”的变化,感知0的含义。接着还组织猜数的游戏,根据响声猜测盒内硬币的个数,说出用几表示。学生在游戏中,愉快地经历了“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的过程。在学生初步认识0的基础上,教师还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也可以用0来表示,把0的认识推进生活,让学生从中寻找需要用0表示的实例,进一步体验0的含义,同时感受0的作用,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3、数学问题生活化。

教师充分利用学生以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使他们真正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意义。

文章来源
课件www.
xueke8.com
学科

0 留言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