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文言词语与句式》教学反思文言文以简约的语言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华,经历了上千年锤炼的古典文学是我们民族精神内涵的源头活水。诚如吕叔湘先生所说:“教文言文是什么目的?可以说有几种说法:第一,是古为今用。在现代的书面语里头,时常会出现一些文言词语,甚至于引一段文言文,或是引两句诗,要能够读懂,就得学一点文言,这是一个说法。还有古代文艺,古代有很多好作品,我们要能够欣赏,这也是一个目的。再进一步,还有一个文化遗产的问题。我们中国历史长,文化遗产丰富,现在的青年如果不学文言文,这个遗产就丢了。”吕老引述的这三种说法已达成共识。中学生要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大纲》的要求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文言文是言文并重的,这里的“言”,即文言知识,如实词理解、句式辨析等。可由于文言文距离我们的时代久远,和现代文比,写作的文化背景差异大,使用的词语、句法也不同,有的词汇,今人已不用,即使延用至今,与现代汉语中的词义,相差甚远,因此学生阅读文言文时,首先就在疏通文意上产生障碍,加之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贯彻“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方针,多采用教师讲、学生记的单一模式,强调教师作为教育主体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作用,致使教学过程失去生机和活力,使文言文成为教师教学的薄弱环节、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文言词语与句式”专题的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能出智慧,去战胜学习中的困难,有了兴趣,学生就可以由被动的、反应性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创造性的获取者。为了让学生有兴趣主动学习,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首先,以学定教,在课前先了解哪些问题是学生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梳理探究的,哪些是需要学生合作梳理探究的,通过讨论,我们共同确定了三个问题作为合作探究目标:①词类活用中意动与使动的区别是什么②我们在阅读文言文遇到实词时,如何准确把握词语的意义③宾语前置有哪几种情况。然后,让学生根据兴趣分成六个小组,每两个小组负责梳理探究一个问题,给学生一周准备时间,让学生根据问题梳理高中语文课本一至五模块的文言文,找出典型例句,分析比较,也允许学生上网搜集资料,从而探究出规律。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他们认真梳理了课本中的典型例句,遇到疑难问题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讨论,在小组长的协调下,分工合作,精通计算机的同学制课件,语言表达流畅的同学担任成果展示时的发言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成果显著,“词类活用小组”探究出了意动与使动的区别,“实词词义小组”探究出了准确把握实词词义的规律,“宾语前置小组”探究出了宾语前置的三种情况,通过梳理探究,我们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在成果展示课上,学生发言积极,学生很好地合作完成了“文言词语与句式”专题的学习任务。最后,由六个小组各派一名学生组成评价小组,评价小组对六个小组的成果进行打分评价,同学们从“例句是否典型,规律是否准确,表达是否流畅,合作是否默契,课件是否精美”五个方面着手,综合测评,最后,“词类活用小组”获得了“最佳小组”的称号,看到自己的付出有了回报,“词类活用小组”的同学备受鼓舞。课后,许多同学对我说,通过这次梳理探究活动,许多以前不太明白的问题弄懂了,受益匪浅。我也觉得这次活动很有意义,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在探究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不仅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同学们“探究并快乐着”。其实,教学活动是双边活动,从教的过程看,教师是主体,从学的过程看,学生是主体。钱梦龙说过"学生的认识活动只能通过自己的实践、感知,在他们自己头脑进行,别人谁也替代不了"。想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文言文,学好文言文,关键是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在“文言词语与句式”专题的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参与教学为核心,由注重教师的教转向注重学生的学,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进步的喜悦和获得知识的满足。我觉得我的做法是符合课改理念的,新课程强调活动探究,合作学习,注重在学生的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叶老曾说过,要让学生奋其力,自致其知,而学生开展的质疑和答疑、自评和互评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自主权,学生在讨论、交流、竞争中主动获取了知识。达尔文曾说,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到普遍的规律和结论。我觉得,让学生自主学习,增强文言课堂的思维力度,教会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品位,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才是我们真正学习文言的目标。当然,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由于教学经验不足,也有许多自己觉得做得不够的地方,比如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可能老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不够,在提问质疑环节,由于时间限制,没有完全展开等,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不断反思总结,希望能够悟得一些教学的真谛。课件
学科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