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笔类型:捕捉文本典型处——实现语言的迁移运用
很多阅读课教学只是实现了文本的“内化”,学生得到的只是文本的意旨、情趣,得“意”而忘“言”。其实,一个人语言能力的提高,并不是靠别人告诉获得的,而是从一次次的语言实践活动中逐渐建构习得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为学生“言语作品”(书面的、口头的)的外化提供契机,捕捉文本语言、句式、表达上的典型之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语言迁移运用。
句子是课文的基本构件,是课文主题的基本载体,是阅读教学的着力点,对那些用词准确、描述生动、形式特殊的句子进行仿写,是引导学生积累词句、锤炼语言能力的最佳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文佳句,及时加以揣摩、仿造,引导学生从仿写中发现和掌握各种句子的词语搭配关系以及句式的特点,有效建立句子的概念,提高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小学阶段重点仿写的句子有:用词准确、刻画生动、描绘形象的句子,比喻恰当的句子,比拟形象的句子,排比手法运用恰如其分的句子,关联词使用得当的句子等。张虹波老师的这篇《观潮》练笔案例较好地从中年级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孩子们进行句式的仿写。
如果说张老师的句子仿写是“点仿”的话,那么“《落花生》练笔指导”便是“面仿”教者着重引导学生学习《落花生》一文“针对一种事物,分角色对话,谈出这件事物的特点”的篇章构成方式进行指导仿写。
《观潮》随文练笔教学案例
张虹波
案例呈现:
1、出示片段,练读发现:
(1)学生练读。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感悟文字:
作者是按从远到近顺序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2、感受壮观,学习表达。
(1)、重点研读:“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a小组讨论:
b体会潮来时声音之大,形态之壮观。
c、比较体会。(小黑板出示比较句子)
A浪潮越来越近,飞奔而来。
B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
C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D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从以上四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体会四个句子的不同之处:一个句子比一个句子更具体。特别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把句子写具体。
(2)、引导练笔:在平时的作文中,我发现同学们也善于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这样不仅使描写更加细致,更加形象,拿起你手中的笔,把平时观察到的景物写下来,运用上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使句子更形象生动。
3、展示评价
树林里到处都是火红的树叶,它们就像一团火。枫叶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华贵的红地毯,走在上面脚底软软的,发出沙沙的响声,像在奏响秋的乐章,舒服极了。一阵凉爽的秋风吹过,那满树的枫叶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又像一朵朵的红花在风中绽放。
(赏评:小作者运用了形象比喻的修辞方法向我们展示了秋天树林独特的风景,那如火的颜色;地毯般的形态;蝴蝶翩翩起舞般的动态美,把原本静态的树林风光描绘得如诗如画。)
反思:模仿是沟通读写迁移的桥梁,它顺应了儿童的写作心理,巩固语言的训练。“语文的学习说白了,其实就是对课文规范语言的吸纳后融会贯通,为我所用。所以,让语文走在回家的路上,切不可丢弃文本的语言示范作用。”文本里面有丰富的可供学生学习的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学生学语文首先要学好这些范文。根据能力训练的渐进性原则和巩固性原则,教师让学生以文本为例子,学习语言的规律;以文本为拐棍,尝试语言的练习;由文本作迁移,在练笔中形成语言技能,最终内化为自己的语文能力。教学时,教师让学生把最精彩的句子或段落积累起来,让学生反复诵读,在品味好词佳句的基础上,从中体味到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所在,悟出表达方法的真谛,再要求学生仿照这种写法写出自己平时观察到的景物。这样得法于课内运用于实践的的练笔并会如鱼得水。
经典片断链接: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选自课文《槐乡五月》)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