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序: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十分重视古诗教学。她教古诗,教得活,教得巧。例如,教学《望庐山瀑布》,她只用了10分钟就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让我们来欣赏她这堂课的教学实录。------------------------------------------------------------------------------
师:我们学过许多首李白的诗,还能背吗?每人背一首,注意不要重复别人背过的诗。
(学生争着背诵,积极性很高,先后背了《静夜思》《赠汪伦》《早发自帝城》《望天门山》《独坐敬亭山》等)
师:大家背得很多,也很熟。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李白的诗。(板书:望庐山瀑布)
[点评:教学新诗不直接揭示课题,而是让学生先背诵学过的诗,然后开始新课教学。这样做大有益处:一是新旧联系,衔接自然;二是激发兴趣,增强效果。学生在情趣盎然地背诵李自诗歌的气氛中学习新诗,效果当然不同。学生能一下子背出李自的许多诗,证明霍老师平时多有补充,教得扎实。]
师:谁来讲讲课题的意思?
生:"望"是看的意思,题目是说看庐山的瀑布。
师:什么是瀑布?谁看见过?
生:我在泰山上看见过瀑布,它是从高山上直流下来的水,水流得很急,像倒下来似鞍远远地看去像一一块白布。
师:像一块铺在桌子上的白布吗?
生:像垂挂着的白布。
师:这样说就准确了。说到瀑布就让人很容易想到高山,从高山陡峭的地方,流水倾泻下来,远看像一块白布垂挂在山前。水很急地流下来,可以用"倾泻"这个词。谁如道"瀑"字怎样写?
生:"瀑"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三点水,右边是暴雨的"暴"字,合起来念"瀑"(PU)。
生:把"暴"字加上三点水,就念瀑布的"瀑"。
师:说得对。齐读"瀑布"。
(学生齐读)
师: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
生:庐山在江西省,是个风景很美的地方,很多人都到那里去游览。
[点评:教者板书课题后,引导学生自己领悟题意:先解字,弄清"望"的含义,带出课题的意思;再释词,弄清"瀑布"是什么,就"瀑"正字正音;最后明确庐山的地理位置。这样解题,由字及词及地,次序井然;同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瀑布"弓1出"垂挂"、"倾泻",与高山挂起钧来,不仅使学生觉得具体可感,还为下面讲析诗歌作了钠垫,收一举数得之效。]
师: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
(出示幻灯)
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谁能读一读?
(学生齐读,个别读,教师范读)
师:你们再小声读读,同桌相互议论一下,看能不能理解诗的意思。有什么问题也可以提出来。
生:老师,"银河"是不是神话中说的把牛郎、织女分开的那条河?
生:我奶奶告诉我,"银河"是天上的一条大河。
师:"银河",民间传说是天上的一条大河,实际上是许许多多的恒星汇集成的。
生:"九天"是什么意思?
生:我知道,"九天"是指很高的天空。
师:古人认为天有九层,这里的"九天"指天的最高层。
[点评:出示幻灯,打出全诗,省时省力,又便于读、议;组织学生读和议时,突出"银河"、"九天",教者肯定正确的认识,纠正错误的看法,使学生对诗句能有准确、深刻的理解,既体现了教学民主,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生:"香炉"是烧香的炉子吗?
师:不是,这里的"香炉"指的是香炉峰。这座山峰的样子像香炉,所以叫香炉峰。你们懂得计日照香炉生紫烟"这句诗的意思吗?
(学生没有举手的)
师:这句诗的意思是--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峰顶云雾弥漫,蒙蒙的水汽透过阳光,呈现出一片紫色,好像燃起的紫烟绦绕着香炉峰。你们再读一读,仔细体会一下这句话的意思,想像一下高高的香炉峰的美丽景色。谁能讲这首诗?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是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峰顶云雾弥漫,阳光透过蒙蒙的水汽,好像燃起了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是远远地看去,瀑布挂在山的前面。"飞流直下三千尺",是水从三千尺高的山峰上很急地流下来。"疑是银河落九天",以为是银河从高天上落下来了。
师:你能讲出来,很好!谁有什么意见吗?
生:我给他补充一点,"川"是河的意思,应该说是挂在山前面的河面上。
生:我有一点意见,"三千尺"不一定是个准确的数字,主要是突出山势很高。可以说水从很高的山峰上急流下来。
师:讲得好,谁能再讲一遍?
(学生逐句讲)
[点评:由学生对"香炉"的疑问带出"日照香炉生紫烟"的诗句,理解它是一个难点。在学生没有举手的情况下,教者作了描述性的解释,启发学生体会意思,想象美景,进而让学生讲解全诗,还就"川"和"三千尺"作了辨识,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诗的意境了。这样教学体现扶放结合的原则扶,扶在难点上;放,放在自解和讨论上,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水平。]
师:你们再小声读读,仔细体会一下,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
生:通过这首诗,诗人歌颂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生:诗人赞颂了祖国的美丽河山。
生:诗人赞颂庐山瀑布的美景,实际是抒发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师:说得好!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呢?
生:我是读出来的。诗人不仅把蜂写得很美,而且把瀑布写得十分壮观,好像是天河掉下来了。
生:诗人借景抒情,把景写得这么美,实际上是抒发他的爱国之情。
生:我觉得这首诗写得好,有静静的香炉峰在紫烟的缓绕之中,又有那白色的瀑布从很高的山峰上倾泻下来,发出哗哗的声响。最后诗人赞叹,这好像是银河掉下来了。
师:分析得很好。确实,这首诗中有静有动,有声有色,有景有情。我们再体会一下,作者写出了红日、青峰、紫烟和白色的瀑布,色彩丰富、鲜明,多么美丽啊!你们在头脑里,定能勾画出一幅绚丽的图画。这首诗,充分表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诗人借此抒发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你们再小声读几遍,看谁能背下来。
(学生纷纷要求背诵,一般都能当堂背下来)
师:课后把这首诗抄在你们的抄诗本上,便于常常读背。
[总评:霍老师教学一首古诗,引导学生温旧出新,扣诗解题,突破难点,启发想像,巧妙结旨,点明特色,还要求读和背,仅仅花了10分钟。这无疑成为古诗教学的典范了,值得我们仔细揣摩学习。]
文章来源课件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