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
一、教学设计理念
在现实生活中,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有的使用劣质产品致使人身受到伤害,有的花了大价钱买了假货等等。因此,有必要通过教学增强学生的维权意识,让他们学会作一个聪明的消费者。在设计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理念,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积极精彩的发言等都很好的体现了学生强烈的维权意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理解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必要性;明确消费者也应履行自己的义务。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运用关于消费者的基本权利的知识来指导实际消费。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保护自身合法权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对自觉履行义务的重要性的认识,自觉做一个文明的消费者。
三、教学重点
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
四、教学难点
增强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方法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出示一组图片
提问:图中的人是在干什么?是什么身份?(引出消费、消费者的概念)
(一)、我们都是消费者
活动一:你说我说。
欣赏歌曲《天亮了》,介绍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消费者权利的必要性。
教师问:现实生活中,顾客应该是“上帝”,但作为“上帝”的消费者的权利却屡屡被侵犯,你能举出些例子吗?
学生踊跃回答。
生1:经营者惟利是图使得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害。
生2:经营者为了谋取暴利,不顾消费者生命安全。
生3:“大头娃娃”事件,、苏丹红时间、三聚氰胺奶粉等事件层出不穷,这些利欲熏心的经营者应该受到法律的严惩。
……
显而易见,这样的活动设计和课堂气氛带来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和感动,从而更加激发起他们的维权意识。
介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颁布实施时间和“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
(二)、消费者享有的权利
活动二:自由讨论。
出示四组案例,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消费者应该享有哪些权利。
案例分析一:出示三组图片
思考:1.以上三幅图显示这些商品给消费者带来什么危害?
2.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师:指出人身安全权、财产安全权是消费者最主要的权利。
案例分析二:你看我读
(2)让学生读出所购买的食品上所包含的信息,了解知情权的具体内容。
案例分析三:
说一说:
(1)小马买衣服是出于自愿吗?他当时的感受是什么?
(2)要避免这种情况,消费者应享有什么权利?
案例分析四:漫画欣赏
思考:(1)父亲的做法侵犯了消费者的什么权利?
听着学生有板有眼的分析,我意识到:在课堂教学中,应多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探究讨论的时间,让他们有充分的机会去研究、去发现,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活动三:从我做起
生1:视频中的消费者是在故意刁难商家,找商家的麻烦,我觉得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买东西也要遵守公德,不要影响到别人。
生2:现在有些消费者去超市购物会出现“顺手牵羊”的现象,或是把东西扔的货架上到处都是。
生3:消费者购物时态度应该谦和,说话有礼貌,对服务员的优质服务应表示谢意等等。
……
师:是的,法律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们作为消费者也要履行自己的义务,维护市场秩序,做有修养、守秩序、道德高尚的“上帝。”
看来学生不仅有维权意识,对于消费者自身应该如何去做也有很深刻很正确的认识,这都是积极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结果。
七、创意空间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展望市场经济中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良好关系(可以是宣传语、广告词、漫画、歌词)。
如:生1:我想画一个天平,一边是经营者,另一边是消费者。天平平衡,象征着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是平等的。
生2:我想到了一幅对联:消费者文明消费依法维权;经营者诚信为本规范经营。
……
在这里,学生活力四射的个性得到了无限的舒展,鲜活四溢的思想在自由的飞翔。我不禁感慨:学生的思维是很活跃很开放的,我自叹弗如。
八、拓展延伸
中国消费者协会从1997年起,通过每年确定一个主题的方式,开展“年主题”活动。对照最近几年的主题,请大家展望一下xxxx年的消费者协会年主题。
九、作业布置
学生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收获,回答得很具体深刻,充分体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十、教学反思
《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这一主题以第一人称展开,阐述了“我们”作为“上帝”所享有的权利以及应该履行的义务。在经济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消费者,都享有消费者的权利,中学生也不例外。
因此,在进行本节课教学时,我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自主探究,学习“上帝”享有的权利,并明确应该怎样做一个文明的“上帝”。也就是说,通过教师搭台,让学生唱戏,把教学内容这根“主线”串在学生这个“主体”身上,通过教师的“引”让学生“活”起来,营造出学生求知主动——课堂教学生动——师生和谐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
首先,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建立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学生积极的学,主动的探索。
其次,搭建平台,让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
本次教学中,我设计了“你说我说”、“自我讨论”、“创意空间”等活动,在每一个环节都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经历去感受,还学生说话的自由,真正落实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学生也自始至终处于浓烈的学习兴趣中,积极坦陈自己的想法、交流自己的思维。思品课不再是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一个充满灵性的创造过程,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成了创造“精彩”的主体。
当然我们在肯定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并不否认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适时地指导、点拨,从而提高“学”的质量和效率。总之,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自己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
文章来源课件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