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
听李镇西“课堂改革的民主追求”后思
一直很崇拜李老师,记得工作后买的第一本教育类书籍就是李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翻开就被李老师那朴实的语言、生动的事例、巧妙的方法以及对教育独特的视角、独到的见解所深深吸引。通过李老师的著作,也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不断的影响这我的教育观、学生观以及教师观。若能近距离聆听李老师讲座那将是我人生之大幸!多谢主任让我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通过近两个小时生动可感的报告,我更全面的理解了民主教育的内涵,抛开“民主”这样专业晦涩的概念不说,单从李老师对几个词语的重新诠释便可窥见一斑。
“教育”、“教学”
这是两个再常见不过的两个词,但同时也是很多老师混淆了的。大部分老师以及领导认为“教育”等同于“教学”,一味的认为教学搞好了,分数上去了,教育质量也就提高了。殊不知,教育最重要的功能是培养“人”,而非“考试工具”,育人为本!所以李老师提出了“站在教育的高度看教学”,告诫老师们要弄清孰轻孰重。只有这样才能不至于有失偏颇。
“臣民”、“公民”
教育的功能就是培养人,换种说法就是培养“具有民主情怀的公民”。在讲到此时,李老师提到了这两个词。并举了一个屡见不鲜的例子:很多学校都有文明监督岗,当每次老师经过时学生会敬礼问好,大部分老师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无动于衷。对此,学生回答“习惯了”,可见此现象之“平常”;“因为我们是学生”则体现了学生已经根深蒂固的师生尊卑观念。
民主,亦即公平、平等、尊重、自由。要培养具有民主情怀的公民,教师却做不到,那如何培养?面对学生真诚热情的问候,多少老师会热情回应?对待那些后进生,几个老师能做到像对优等生那样?再如果,碰到几个智障儿童呢?但是试想,如果我们做到了,那对孩子们那敏感细腻的心灵将是多么深刻而且深远的影响啊?再远点,那将对共和国的未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想起学校二年级的张志辉,一个智障儿童。根本不知道上学是干什么的,不分上课下课,兴之所致,上课他会跑上讲台或者出教室。所以同班同学很少有人跟他玩耍,老们师也很少跟他说话。一次,在校园里走,突然志辉跑到跟前喊道:“老师好!”换做其他老师可能会听而不闻,可我没有,我蹲下身子笑道:“你好!你真乖!”孩子高高兴兴的跑开了。此后,只要在校园里见到我,不管多远志辉都会跑到跟前高兴的说“老师好!”然后高高兴兴地跑开。面对老师亲切的回应,智障儿童亦如此,更何况其他聪明可爱的孩子们?!若换做是班里的后进生,岂不是给了他们学习上莫大的鼓励?
李老师还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不再一一叙述。
文章来源课件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