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来源课件www.
xueke8.com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导学”法
所谓导学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调控自己的学习状态,主动地发现、运用和探索恰当的学习方法的一类教学行为。导学技能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从教学过程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而存在的,只有通过“学”才能体现教师“教”所追求的目标和结果。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认真考虑教法,更要细心研究学法,积极主动地渗透学法。这样举一反三,日积月累,学生掌握了系列的语文论文学习方法,就能自觉、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布鲁纳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派认为,学习主要是学习者个人的事情。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质疑解难的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指导!
学生掌握了相应的学法,将有助于自学能力的提高,并受益无穷。首先在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环节就是新课导入:尤其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只要引起他们的求知兴趣与良好的学习新知识的好奇心才会让整个教学过程更顺畅,教学结果更理想,教与学才能更加完美地结合到一起。良好的新课导入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也就是不同的年级来制定,同时更主要的是要紧密联系上节课和本节新课的知识点。激发他们的兴趣主要方法有:第一:童话故事导入法。将一些与课文有关的简短的童话故事引导他们来学习。
第二:与课文相关内容的问题导入法。也就是带问题来读课文。
第三:实例情景导入法:例如在《平平搭积木》一文中就可以让同学们自己先搭一个自己想建的东西来,这样也可以了解到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也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第四:图片,多媒体幻灯片演示的导入法等。在《我多想去看看》一课的教学导入时可以设置以下问题,第一,谁有去过北京?见过天安门吗?见过的给大家先讲讲北京的天安门是什么样的?第二,在多媒体上演示北京及天安门的美丽壮观。也可以播放一些天安门升旗仪式的视频来让学生们体验学习的快乐。从而体会到祖国的美丽。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指导学生学习的技能类型和举例思维的方法。
就课堂教学而言,学生的知识在教学活动中获得,学生的思维也在教学活动中发展,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维方法。因此,教师设计教学不仅要考虑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更要考虑怎样进行思维的训练。
捕捉思维火花。因为学生的思维方法直接受教学方法的影响,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考虑到哪些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能力,哪些方法有利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怎样的教学过程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处在积极状态之中。要及时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重视各种反馈信息,善于抓住学生表述的每一个思想认识,不放过任何一个启发思维、提示某种新东西的机会,不断开拓学生的思路,把学习引向深入。
引导思维途径。即思维指向要明确,明确“想什么”和“怎样想”,克服思维的盲目性。比较、分析、归纳、判断、推理、综合、概括是思维的基本过程,也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给这些方法,有系统地、有侧重地训练学生,有助于他们思维质量的提高。
如“比较句子,体会怎样把句子写具体”的训练,就要告诉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去认识事物,分辨句子之间的内在差别,在比较中获取知识。
导学习方法。要引导学生多观察思考,寻找运用知识的规律。要注重从个别事例出发,从特殊的课例中引出一般的结论,使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性,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之目的。
例如,教学《小熊住山洞》一文时,教师引导阅读,然后总结出阅读方法:看图—找出课文的对应段落—画出每段不同的地方—朗读—说出小熊不砍树的原因。在教学同类课文时,教师可启发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自学。这样,学生通过“学会”达到了“会学”的目的,学以致用,效果颇佳。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学习能力当然也就提高了。同时学生也就在以后考试过程中遇到同样的阅读时就会分析会做了。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索知识的能力是指导学习方法的重要内容。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说复习是学习之母,那么观察是思考和记忆之母。”很多新知识是在观察世界、探索事物中获得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去观察事物,丰富知识,发展认知能力。如教学《小松鼠找花生》一课时,就可让学生自己种一颗花生,认识花生的生长过程,写上观察日记。仔细观察其发芽,结果的过程。语文论文这种方法既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获取知识的能力。
导学生质疑问难。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善于答疑,还应善于激疑,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峰回路转的知识道口,促使他们动脑筋,提问题。我曾在教学《雪孩子》最后一段时,有意让学生边阅读边思考,提出疑难问题。结果学生提出了如下问题:1.这一段出现了“雪孩子还会回来吗?”,
2.天上的白云为什么会像雪孩子?
3.小白兔应不应该烧那么多的柴?
看得出,学生提出了很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包括想象和自己的理解,课文内容,课后思考等方面,思维的触角也伸向了课文的重点、难点、疑点。没有对课文内容全面的、整体的把握,是提不出这些问题的。因此,质疑问难,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阅读水平。教师也可以通过孩子们这些答案,让他们理解到水的循环过程,雪的来历,随便玩火的严重后果。这样不仅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到了课外的新知识,而且也懂得了一些生活方面的常识。这样的教育体系应该会更加理性更适合现代教育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导学技能的运用原则整体性原则。主要表现在:
教法和学法的统一。“教”是“学”的前提,“学”是“教”的结果。只有当教师采取的教法与学生采取相应的学法紧密配合,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运用导学技能时,既要考虑教法,又要考虑学法,做到教法与学法的统一。这种问题不仅仅是在高年级所出现的问题也是低年级应该关注的问题,我们不仅要教会他们知识更要教会他们自己怎样获取知识。
小学生掌握方法的过程是观察、思维等智力活动的过程,也是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参与活动的过程,两者的发展是互相促进的。因此,运用导学技能时,要注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与同步。
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加强对个别的指导。曾在《教育学》上学习过“主导性”与“主体性”原则,其主要内容是:
主体性原则。导学的真正内涵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掌握知识,领悟自身在有效地获得这些知识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从而提高自己会学的本领。因此,教师要运用各种方式、途径和策略去引发和激励所有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
主导性原则。教育实践证明,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导性要求教师既不能代替学生掌握知识,又不能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它要求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把握学生的现状,把握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之间的转化条件,进一步创造有助于这种转化的环境,在引导、指导、诱导、疏导上下功夫,启发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达到认识世界的目的。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快乐,在玩乐中学会学习。不管在语文教学还是英语数学教学中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小学中的低年级中这种学习方式会更适合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与适应学习的能力。
所以综上所述,结合个人教学实际及其班级学生学习的个性差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时刻要把握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过程中方法的运用。在恰当的时候用恰当合理的教学手段来达到整个教育学的完美结合。从每个细节做起,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不同的学习提纲,让他们学会知识更学会怎样去自主学习,让素质教育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得到合理科学的完善。
文章来源课件www.
xueke8.com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