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磨课中成长

在磨课中成长

日期: 人气:
商城:学科
在“希望杯”决赛中,我的参赛课题是五年级上册《旅游费用》一课。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大型活动,难免有些紧张。从初赛到决赛,在反复的“磨课”中,有困苦与彷徨,有希望与欣喜。在一次次的试讲,一次次的反思,一次次的更新中,我也在不断的成长和收获着。
这节课在最后决赛前我试教了三次,每一次都给我不同的感受:
第一次试讲,总感觉都是老师牵着学生在走,教学环节进行的也很不顺畅。少了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空间。评课的时候,同组的老师直指要害:“你没有真正的把握教材,教案设计的思路不清晰,层次也不够清楚”,“整堂课没有突破重点和难点,反倒在前面的内容上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导入环节有些拖沓,也比较生硬”“教材呈现的内容是点到了,那你有没有认真思考过这次内容的背后是不是还可以有一定的提升呢”。的确如此,听了他们的点评我犹如醍醐灌顶。我在拿到课题的时候缺乏就是对教材的充分理解,对学生的了解,而只是为了上课而上课,这样的课犹如一张黑白画,是没有灵魂的。
我再次钻研教材,认真分析了教材编写的意图,同时融入同组教师的智慧,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改。通过生活中旅游引入课题,先让学生认真读题、分析题意,再猜测验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第二部分“租车”中,让孩子先分析在思考,从而在思考的基础上结合合作要求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我第二次“磨课”开始了,由于是加入了自己对教材的进一步理解,课堂教学在我的掌控下按部就班的结束了。上完后,自己感觉还是比较吃力,时间把握的很不好,还是出现了超时情况。各位老师的点评又是我茅塞顿开。“要尽可能全面的预设学生在每个环节出现的情况”“数学老师的课堂语言应该体现数学的学科特点,需要更准确、简单,不要不断重复无用的话语”,“课上评价语言过于单调,对孩子的评价语言应该更亲切一点、更有鼓励性一点”,“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教学行为”。这些细节都是我未曾想到的。要想上好一节课需要考虑到这节课上的每一个小细节,真正的让我体会到了“小初见大”。
时间紧迫,比赛在即,我再次拿起了教材和各位老师对我课堂的评价,不停地思考着,每一个环节结束后及时的小结语和对每一个回答问题孩子的评价语,同时,也回头重新审视了我的教学设计,重头再来。我认真的看了每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设计的是否合适,指向是否明确,如果换做是我又会怎样回答。通过思考与换位思考,原先的困惑好像一下子迎刃而解。这次教学大环节没有改动,相比第二版,我课的开头设计了一个更符合本校孩子的情境
学科

0 留言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