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www.
xueke8.com
如何进行阅读题的教学与复习
得分低的原因,一位特级老师这样分析原因:
第一,书写不过关。第二,回答问题的方式不对。
亲爱的语文老师,是这样分析得分低的原因吗?
知道作文的卷面整洁,会影响到最终的成绩,舍得每节课花上十来分钟,让学生按照手写体字帖练字吗?练字不仅是为了卷面分,更重要的是,练字练心练性,修身养性呀。为什么书法家多数长寿,原因就在这此。
一、什么是回答问题的方式?
(一)比如,《山中访友》中的一段话:“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
其中有一道题是:“这段文字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学生们各说纷纭,其中最爱省事的那部分学生基本是单项选择性:
(1)“我觉得作者用了第二人称,很新颖。”
(2)“作者用了排比的手法,使文章很深动。”
(3)“作者跟山中的朋友打招呼,很亲切”……
按说,这样的答案没错吧?上课时,我们不是就这样“评议”的吗?可是,考试时,这种答案,改卷的老师多数只能给孩子们一点点同情分。
(二)面对这种题,要教学生取巧,要不能省事,要多个角度去“解析”。给孩子作了一个示范,告诉他们要这样去分析——
答:这段文字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以第二人称的方式,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联想等修辞手法,以“问候”为主线,细腻、生动地把山中的“好友”——清凉的山泉、汩汩的溪流、飞流的瀑布、陡峭的悬崖、悠悠的白云……一一进行刻画,形象可感,又都令人倍感亲切。表达了作者对山中“朋友”的喜爱之情。
呵呵,这就是应考。只有在这样的实操中,你才能培养会考试的人。
(三)老师们,提供了参考答案,不能就此罢了。还要给学生讲清楚,为什么是这样回答的。上面这道题,可从三个角度回答:
(1)怎么写的。解读原句,知道这个句子的句式特点、修辞手法;
(2)写了什么。分析这个句子的基本含义,它在文中的价值;
(3)思想感情。了解作者借这个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在此基础上,再来扣题——联系生活实际,阐述作为读者的观点,说出自己的体会。
老师们,这才是回答问题的方式,这才是最正宗的题型意识!如果每节课,每篇课文,都是这样训练学生,那应试能力,会大大地提高。
(四)每篇课文,把《教师参考用书》中要重点分析的句子拿出来作为训练题,一是有参考尺度,二是更接近考点。也就是说,如果每篇课文理解成就是一二道阅读题的话,那这些重点分析的句子,或者你认为的考点,就是阅读题的最好内容。
这类题目平时上课,会在读读议议囫囵着过去了,把它当成简答题来训练,可以教会孩子全面思考方式,从哪几个方面来表述,如何选择表达的词语和句式。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课前的预习,就是让学生把课文读得滚瓜烂熟,毕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第二天对文章非常熟悉了,就没有必要一个字一个字去诠释,巩固一下就很好了。
课堂上基本上没多少指导,除了教学大纲里或者是教材里面提示很重要的地方,就跟学生们讲一下,剩下的时间全班孩子就自由背书。
(五)语文,真的见鬼了!
现在的语文课堂,基本上是这样,读一二遍课文,然后落实生字词,再然后,通过所谓的流程与模式,把课文串讲完。结果呢,一篇课文讲完了,出一道阅读题还是不会做。
可是,数学老师,上完一节课,学生知道按照方法、套路去做练习。为什么呀,语文老师们。
差距就在于,数学老师有题型意识,每节课都在讲解题方法。语文老师,每节课都是云里雾里,谓之语文的人文性。因此,教书育人,这一伟大而崇高的教育使命,全部由语文老师承担了。
语文老师,有必要这么崇高而伟大吗?多年来,语文早已不是那个语文,早已异化为政治,异化为说教,承载着太多太多不是语文的东西。
语文,真的见鬼了!
比照成功的大师们的做法,我们的无能就完全暴露了。
人家是,一方面教教材为考试,针对性训练;另一方面课内背经典,读课外书,提高能力。一是一,二是二,分得一清二楚。结果,成绩有了,能力更有了。
(六)如果接受上面这个观点。那下个学期,可以这样处理教材。
把每篇课文,只看成是一道或者二道阅读题。按照回答阅读的方法,教会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说穿了,就是归纳一下阅读道的题型,教会学生按照所谓的套路去回答阅读题。
这样,每篇课文把这一二道阅读题讲清楚,足矣!反正讲多了也没用,加之阅读题取材范围太广,无法猜题,何不把教材当成阅读题来训练。
如果你是有心人,还可以把阅读题分分类。比如,写人的,写事的,写景的,抒情的,议论的等等,然后根据不同的分类,整理出回答问题的方式,用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当成一道道有针对性的训练题。
掌握回答问题的方式,才是有的放矢,才是真正地为了考试。大师们就是这样成功的。大师们的成功,秘诀在于——
(1)教教材为考试。为考试,就是规范回答问题的方式。
(2)提高能力,靠多读多积累。灵活处理教材后,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内诵读经典,读课外书。
(七)如果接受每篇课文就是一二道阅读题,每节课的时间分配,有如下建议:
(1)3—5分钟,每天的日记讲评。
(2)10来分钟,完成阅读题指导与练习,也就是课文的讲解。直奔主题,直截了当。
(3)10来分钟,练字。如果有专门的练字时间,这10分钟,合并到余下时间当中。
(4)余下的时间,背经典,读课外书,或者写日记。
如果,新课能够在4-6周结束的话,将会有更多的时间开展课内经典诵读、海量阅读,将会更从容地写日记,练字。
二、如何安排练习与考试
分类练习,综合练习,如果有两份试卷,第一份带着学生做,第二份再让学生测试。
带着学生做,最大的好处是熟悉题型,提醒学生这种题型怎么回答。
关于考试与练习,大师是这样说的——
现在好多老师怕学生掌握不了,每周一小考,每月一大考,其实这会造成学生的挫败感,觉得学习就是为了考试,而且会慢慢地厌学。
一个学期尽量少考试,但是练习要到位。所以,语文课上,教师讲得很少,基本上是学生找自己的读伴读书。语文素养,是读出来的,不是老师讲出来的。
根据这样的理念,每期的考试与练习作如下安排:
(1)每个单元有一到两份在堂上练习的试卷;
(2)期末会有字词句及阅读题的分类试卷练习;
(3)期末考试前,会有四份试卷带着学生在课堂上做,最后有二份模拟卷给他考试。或者各半。
文章来源课件www.
xueke8.com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