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边形》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去概括认识四边形。教材中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是借助于涂颜色的活动,让学生从众多的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并感悟到四边形有四条边和四个角。例2让学生通过把各种四边形分类,对不同的四边形各自的特性有所了解,特别是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从而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它们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朱老师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立足学生起点,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细节;
1.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开门见山引出主题。
四边形的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接触到,从学生的起点来看,学生或多或少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朱老师从一开始就开门见山的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四边形吗?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介绍了自己所认为的四边形。接着朱老师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寻找四边形。学生凭借自己的已有知识去判断,在判断中学生对于四边形的知识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如有几个比较典型的图形,有八个角、8条边的,有弯的边的。通过这一个动手过程学生总结出四边形是有4条直边,4个角的。学生肯定了自己的已有生活经验,并且把已有经验上升到更加数学化、层次化的内容。应该说学生更易接受,更易掌握四边形的概念。
2、通过寻找生活中的四边形,升华学生生活体验;
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有关,他们的生活经验就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朱老师充分利用生活实际的情境:在理解了四边形的概念以后,寻找校园场景的四边形,把认识四边形这一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图形无处不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现在学生不仅有了自己原先体验的知识,会更加明确一些看似四边形实际上不是四边形的图形。通过寻找生活中的四边形,升华了学生的生活体验。
3、通过同桌合作交流沟通已有知识,发散学生思维;
第三个环节是让学生同桌合作将四边形进行分类,因为学生已经有了原先的分类知识,学生根据不同的几何图形的特征、性质进行分类。学生发散了思维,有的学生按是否是对称图形分,有的按只有有直角分,有的按有几个直角来分等等。这些都是学生的已有知识,学生通过同桌合作交流,并且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大家进一步巩固了原来的一些概念,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4、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建立空间思概念;
最后环节朱老师通过一个想象的环节,先让学生通过平面猜生活中的实物,学生联想到生活实际,气氛活跃,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接着朱老师还让学生以物猜形,通过动画切割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原来生活中的东西蕴含了很多的数学知识,学生的起点自此开始会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
应该说朱老师《四边形的认识》一课立足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起点,通过动手操作摆一摆、折一折等多种方式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在立足学生的思维上,我再想因为每一个人的学习起点都不一样,所以在反馈学生的经验的时候,是否可以有一定的层次性,让学生一步一步慢慢进入佳境。如在寻找校园图中的四边形的时候,学生更容易找到如长方形、正方形这些特殊的四边形,在总结了特殊的四边形以后,可以在发散开来。这样不仅巩固了四边形,也让学生明白了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这个概念。
学科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