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
源课件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教与育的区别
先分析教和育的共同之处。教和育作为动词,其主语都是实施教育者,其宾语都是被教育者。在主语和宾语一样的前提下,教与育的区别,是教与育作为动词的内涵的区别。
区别之一:关键点不同。
教的关键点在施教者,是施教者的行为,教的后果与施教者自身的水准密切相关。教的过程是以施教者为核心,带领学生进入到施教者所擅长的领域和境界。比如重点中学高考升学率高,几十年来人们总结了,关键是重点中学的老师水平高擅长抓高考的关键点,帮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取得更高的高考分数。教什么、怎么教,展现的是施教者的境界和层次。
育与教不同,虽然都是主语实施教育者的行为,育主要关注的是被实施教育者的客观存在。举个例子,中国北方四季分明,培育南瓜苗和培育罂粟苗,同样的育苗,过程却差别巨大。南瓜子埋入土壤中,发芽率极高,对土壤结构,水分要求不高,胡乱挖个小坑扔几粒南瓜子进去,只要不是炒熟的南瓜子,盖上土,早几天晚几天都不影响秋天长出大南瓜。罂粟种子细小如细沙,每粒种子针尖大小,对育种的种床要求很高,土要弄成细细的平平的,撒水湿透后,像撒花椒盐一样将罂粟种子播撒上去,再薄薄地洒一薄层浮土,再盖上厚厚的草垫子,每天给草垫子浇水,水经过草垫子的层层渗透给罂粟种子制造一个潮湿温暖的环境。即便如此细心,罂粟的发芽率也不高。不同的种子需不同的“育”才能发芽。
具体到人,每一个人都是一粒不一样的种子。育人要因人而异。有的人早慧看起来机灵可爱,有的人小时候看着傻傻的笨笨的。育早慧的孩子,和育早笨的孩子,施教者应采取不同的方式。对早慧者,要抓紧他“慧”的阶段,给予他能吸收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谁知道他啥时候停止“慧”了也未可知。对早笨的孩子,不要逼迫他,不要着急开发他的潜能,不要毁坏他自然的天性,给他温厚和煦的环境,由着他慢慢长,由着他笨笨的长,让他成为他自己。早笨的孩子的笨是有道理的,他是一种天然的自我防护,在他还弱小的时候不为外界的强大所干扰,为他将来的厚积薄发积累深厚的土壤。真正能成大器的是那些早笨的调皮的孩子。
区别之二:方式不同。
教是我有什么给你什么;育是我随时准备着,你需要什么我给你什么。相比起来,育比教的层次更高。人人都会教,却少有人会育。教是施教者的洋洋洒洒酣畅淋漓,现在网上有不少优秀教师的示范课,老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博古通今,引人入胜,这是很好的教。育是俯下身去问:你有什么问题?你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这么想?你换个思路会不会不一样?好吧,你现在这么想,如果明天你有不同的想法告诉我。
区别之三:时机不同。
教是以施教者为中心,我要上课了,你来听就好。育是以被施教者为核心,随着被教育者的需要而变。绝大多数人成为父母的前3年都会基于本能去按照孩子的成长顺序抚育孩子长大,可随着孩子该接受社会化教育,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善于育的父母和不会育的父母,养育孩子的差别将要用孩子一生去补偿,这也成为宿命的组成部分。很多都市父母忙着教而忘记比教更重要的是育,种地要看农时,育人更要因人而异看人时;农村偏僻地区的父母,有很多是只育而不教,这样虽然避免了扭曲天性,却也少了知识的高度。
区别之四:速度不同
教和育有速度的不同。比如9年制义务教育,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教科书,为教制定了不同年龄的不同内容。按照这样的教育体系,脚大的和脚小的穿一样的鞋,鞋的尺寸是固定的,穿着舒服不舒服是你脚长的有问题。现在有的学校实施分层教育,在尝试着提供不同尺码的鞋,让更多的学生能穿的舒服一些。教的过程站在施教者的角度,是一个均匀累积的过程。
育从来不是一个匀速发展的过程。孩子的成长要经历积累阶段,每天看起来没什么变化,突然某一天站上更高的台阶,往往令施教者措手不及。育要适应受教者的变化,当他缓慢积累时不要放弃更不要着急,让他每天愉快地平和地积累;当他某一天突然开窍上台阶时及时跟上,为他提供更高更宽阔的平台。
这样细分下去,教和育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只有教和育相互融合,教中含育,育时有教,才是教育的理想境界。有教无育,只育不教,都不是理想的教育。
什么是有教无育?这是现在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的现状。不分男孩女孩,不分性格特点,不分智商高低,不顾孩子个体差异,大家都这样学,你也得这样学,大家都会,你也得会。这些都是有教无育的例子。
什么是有育无教?现在有这样的家长,看到目前教育领域种种恶劣格局,深感失望,有教无育的格局对孩子个体的不尊重、摧残,使得有一部分家长反其道而行之。尊重孩子的个体,随他自己去成长。但是,孩子的成长过程如果缺少了教,也是反人类的,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有超过5000年的寿命,能自然地习得人类千万年的智慧。
教和育不能分离。我的体会是,学校和社会是教的主体,而家庭和母亲是育的主体。孩子应该成为一个社会人,适应社会、在挫折中强大自我,不管学校如何恶劣,恰如不管中国的空气多么污浊,总得呼吸不是,不能因此不呼吸了,不上学了。家庭和母亲更不能成为教的帮凶,而应该成为孩子成长中的避风港和加油站。当教的环境对孩子来说太恶劣,要呵护孩子,告诉他当差生是成为强者的必经阶段,连差生都没当过,人生多没劲;怡然自得接受孩子暂时不够优秀的现状,不跟别人比,不要求孩子跟别人一样,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给孩子一个能自由呼吸快乐成长的空间。当孩子的能力超出学校的层次,及时为孩子提供适合他的教育内容,让他能自由地飞的更高。
这一切要求孩子有一个杰出的母亲。母亲的深度决定着一个民族的高度。母亲不一定要有多少知识,做母亲的应该有自然的胸怀,以自然的心态养育孩子,而这恰恰是目前很多都市女性所缺乏的,太过刻意,太过人为,惶恐焦虑过度。所以,中国的未来领导人还是在农村。文章来
源课件
学科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