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
源课件语文教学论文:古诗词的有效教学策略尝试
古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是一份宝贵灿烂的民族文化遗产。“一时代最完美确切之解释须向其时之诗中求之,因诗之为物,乃人类心力之精华所构成也。”(英·安诺德语)所以,现在我们小学阶段进行古诗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让学生了解祖国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古诗能使学生较为正确地认识古代社会,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发展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陶冶他们的性情,并增强其爱国主义感情。始终有画,画中有诗,吟诵鉴赏一首古诗,犹如欣赏一幅印刻在自己心中的富有变幻的画卷,有的是田园山水画,有的是尘世变换图,更有的是记载人类历史的画卷(向人类述说历史的变幻)。所以在教学中不能忽视古诗词的作用。如何有效落实古诗词教学呢?以下是我在古诗教学中几点尝试:
一、掌握古诗预习方法,搜集有关资料。
中年级学生已形成的预习方法就是把课文读通读顺,他们碰到预习古诗时,往往出于习惯背诵古诗,以为背出来就是完成任务了。为了让孩子在古诗课堂有话说,得先给予他们古诗预习的方法。我要求学生在预习古诗做到两个“熟悉”,熟悉诗人,熟悉诗歌内容。熟悉诗歌所描写的内容的方法很容易掌握:方法一,“诗情画意”,语文书上的每首古诗都配有插图,根据画面内容就可以看出诗歌描写的内容。方法二,“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有些诗句因为写的平易朴实,一读就明白如话,如“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也有些诗句不是一读就能明白,得借助“注释”,如“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不借助注释,学生便很难理解“垂纶”“莓台”。
熟悉诗人,主要就是让学生搜集有关诗人的资料,如《小儿垂钓》的诗人是胡令能,我就让学生去获取有关胡令能的资料,哪个朝代的,还写过哪些诗。这也许是牵涉到文学常识方面的内容了,虽说小语教学的重点是训练学生的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不是让他们去记文学常识,但我认为小学生多了解一些文学常识也有益于提高他们语文素养。有时候我觉得学语文是免不了要接触到文学常识的,就说学古诗吧,小学生所学古诗以唐诗居多,学唐诗焉能不知“李杜”谓谁?况且我让学生熟悉诗人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在找有关诗人资料的过程中对这位诗人产生兴趣,从而喜欢上他写的诗,如同我们喜欢某位歌手就会爱听他的歌一样。我想通过这样的预习过程学生在古诗教学课堂就不会无话可讲,他们定会乐于交流自己在预习过程所获得的知识或产生的疑问。
二、赏词析句,品味诗歌语言美.。
诗歌的语言美在含蓄美在凝练,若不深入文本去赏析,有时很难体会到。教学《望洞庭》时,我抓住“湖光秋月两相和”中一“和”字,让学生细加品析,范读之后让学生说说“和”字给他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很快他们便说出了有“宁静”“和谐”之感。随即让他们读诗句把“宁静”“和谐”的感觉具体化,于是就有了他们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有的同学认为“柔和的月光照在平静的湖面上,湖面波光粼粼,让诗人感觉湖水和月光融和在一起”,有的同学认为“洞庭湖水是清澈透明,与皎洁的月光交相辉映”,也有同学认为“和”是因为“水天一色”……虽然对诗句的理解可以有多种表达方式,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学习诗人的语言功夫,这首诗的语言美不仅体现在“和”字下得工炼,两个形象而贴切的比喻(“潭面无风镜未磨”“白银盘里一青螺”)更是把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为了让学生对刘禹锡的语言功力有更深的印象,我还引读了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一段:“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让学生明白历来描写洞庭景色的诗文很多,要写得别开生面,独树一帜是十分不易的。
2.合作探究,体会诗歌意境美。
向来诗词是以“意境”取胜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意境自成高格”便是最好的佐证。然而让小学生谈“意境”是有难度的,古诗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较特殊的课文,它用的是古汉语,语言极为含蓄凝炼,句子间跳跃性大,再加上写的都是古人古事,其中许多生活意境跟学生的实际相距甚远。所以“体会诗歌意境美”这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当然得采用“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法宝,新课程标准提倡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相互探讨中提高语言能力和思辩能力,因为未来社会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能否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否概括和吸取他人的意见等素质。如此看来“合作探究”如有效运用,真是一举多得呀!为了使合作探究这一教学手段行之有效,让学生不浮于表面的“热闹”能深入地探究问题,教师须半“扶”半“放”,如教学小儿垂钓》时,诗人通过记事表现乡村儿童的天真可爱,表达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这两首古诗的意境美主要在于儿童形象美,不必担心学生会说小儿“蓬头”不讲卫生,小儿见路人问路“遥招手”太没礼貌。相信他们会在合作探究中积极主动思维,合理想象,感悟诗人的情感,体会诗歌的意境。在合作探讨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小组内时常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评价信息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
3.反复诵读,感受诗歌韵律美。
对于古诗这一特殊的课文诵读尤为重要,有人说过学习古诗文关键就是诵读。课程改革非常强调:教学应“注意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培养语感。”学古诗时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琅琅上口,感受其韵味无穷。每次指名诵读古诗时我都会鼓励学生按自己的理解采用不同的音调来表达不同的情感,用抑扬顿挫的声音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如诵读《江雪》时,有的同学的诵读着重表现的是对茫茫雪景、天寒地冻的自然景物的感叹,而有的同学能用诵读表达对诗人“独钓寒江”精神的赞叹。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熟知课堂上最不能少的就是读书声,的确,儿童诵读古诗文是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培养语感能力也可以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学生写作文,有了唐诗宋词的功底自会放出光彩。活学活用需要一个过程:拓展延伸,积累运用。每学一首古诗,我都会设计一些拓展练习,如学了《春日偶成》,让学生赛背描写春天的古诗名句,选用其中的一些好词佳句写一段你观察到的春景;学了《小儿垂钓》让学生积累写乡村儿童的古诗名句。通过拓展延伸与积累运用,让古诗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烙下印痕,潜移默化中开发他们的智慧,促成人格的完美的形成,接受古诗文的熏陶,使他们成为一生有高远见识和优美人格的文化人。
所谓“教无定法”,但只要教师能深入浅出的引领学生走进文本,领悟诗境,领略作者遇境吟诗的无穷魅力。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教学,都能焕发出精神活力,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文章来
源课件
学科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