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语文教后反思

《将进酒》语文教后反思

日期: 人气:
商城:学科
文章来源
课件《将进酒》教后反思
我很害怕上公开课,没有信心,没有勇气,担心出问题。当我准备上过关课时,内心很紧张,以前我仅仅在地下会议室上过一节课。想起这些,便倍加紧张。
先是选择课文。开始想把李煜和李清照的诗放在一起讲,上一节诗歌比较鉴赏课;也想讲《春江花月夜》,一块与学生鉴赏诗歌的意象。经过再三思考,后来选择了《将进酒》,为什么选择它,我自己也说不清,可能是因为李白的诗很好读,读后获得的不是沉重与压抑,而是释放和轻松,他总是把自己苦闷的情感融于豪放开阔之中。
第一次试课,就准备了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主要是展示评价,设置了两个问题:“1、梳理本首诗的情感脉络。2、作者借酒浇愁,将万般复杂情感归结为一个“愁”字,你是如何理解“万古愁”的?”;第二环节是读书,学生读,我纠正,把一首诗读了几遍。这节课试讲后,庞老师、张老师、杨老师提出许多宝贵建议。这节课缺陷很多,前后两个环节不连贯,不紧凑。为讨论而讨论,为读书而读书,为什么讨论,为什么读,都没有目的性,学生点评不到位,读书没有层次性。想一想,这个教学设计的确很失败。备课时,我仅仅思考怎样体现“导学诱思,当堂达标”的教学思想,怎样通过诵读品味情感。抓住了重点,但缺少整体规划。
多亏杨老师手把手地指导。在杨老师的精心设计与指导下,把这节课进行了重新设计。“一读:感受诗情,把握情感脉络;二读:赏析诗句,讨论展示点评;三读:把握主旨;四读:诵读课文,力争背诵。”把朗读贯穿在整节课中,边读边品味边理解。当天夜里进行了第二次试讲,效果不是太好。课后高老师、齐老师耐心指导。高老师建议把幻灯片的字体加粗加大,尽量放在屏幕的左上方;在齐老师的建议下,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修改为“1、诵读课文,把握情感;2、赏析语言,背诵全诗。”修改导学诱思提纲,修改幻灯片,一直忙到放学。
夜里回去,很难睡着觉,好不容易睡着了,两点多就醒了。努力去睡,总睡不着。我一直在想,好的教学设计为什么在课堂上不能显现出魅力,是哪个地方出了问题?后来我才认识到,我对每个环节并没有充分深刻地理解,只是为环节而环节。每个环节达到什么目的,做哪些事情,应该怎样读,连我自己也不知道。好不容易熬到五点,赶快起床。我来到办公室打开电脑跟着录音学朗读,将近一个小时总算对朗读有信心了。接着进班找学习组长,我们一块跟着录音读,边读边比较边修改。早读放学时,总算把任务完成了。通过与学生一块诵读,我对这首诗有了更深的理解。
上午第三节在文科十三班试讲,非常荣幸地请来了刘主任和樊老师作指导。课后刘主任肯定了教学思路,对“讨论展示点评”作了指导,把以前的问题“选择你自己最喜欢的句子,作赏析并朗诵。”改为“选择最能体现诗人思想情感的句子,作赏析并朗诵。”改过之后,眼前豁然一亮,“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情感的句子”是文章的核心与精髓,最值得讨论展示点评。
张老师也提出了宝贵建议。“三读:把握主旨”问题设计不是很合理。以前是“作者借酒浇愁,将万般复杂情感归结为一个“愁”字,你是如何理解“万古愁”的?”这个问题指向性不强,容易造成学生思维混乱。张老师建议改为“作者借酒浇愁,将万般复杂情感归结为一个“愁”字,诗中是从哪些方面体现“万古愁”的?”修改过的问题直接指向文本,“诗中是从哪些方面体现“万古愁”的”学生只有回到文本才能回答这个问题。
从备课我得到几点感悟:
1、一节课要有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一线贯穿,从浅入深,从外到里,一步步深入课文。
2、讨论展示点评环节是新课堂模式的核心,展示点评的内容应该是一首诗或者一篇文章的重点难点。
3、平时我自己备课只是针对重点、考点进行设计,一节缺少连贯系统性。
4、备课要备好每个环节自己说什么做什么,学生每个环节做什么。
5、网上有许多优秀的教学设计,如果要用,一定要针对自己的课堂进行认真修改。不要认为好的就全盘吸收,要拿来,筛选,进而化为己有。
通过几次备课,我学会了怎样设计教学环节。每一个环节是连贯的,前一个是后一个的承接。每个环节的作用也不一样,有的环节引导学生走进课文,有的环节突破重难点。教学要能放能收,放,要激发学生的思维;收,要把许多零散的内容归结到一起。比如:“二读:赏析诗句,讨论展示点评。”就是放;“三读:把握主旨。”就是收。
上午第四节重新修改“导学诱思提纲”,没想到时间太紧,错别字没有及时修改。留下太多遗憾。下午我登上了讲台,一起与学生学习《将进酒》。
课堂存在许多问题,反思如下:
1、第一次使用话筒,很不适应。自己很慌张,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在了评委与听课老师的身上,对学生的关注不够。
2、一读,把握情感脉络。学生并没有真正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变化,我引导不到位。预习时我认为是个简单问题,没有给学生指导,可见对学情不是太了解。
3、二读,展示点评。学生点评不到位,以后应该加强点评指导。
4、三读,把握主旨。主旨把握之后,忘记了诵读。
通过上课我也得到一些感悟:
课堂出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从备课中找到原因。学生为什么不能正确梳理情感脉络,就是因为预习时没有充分指导。本节课一直是个别学生在读,缺少全体学生的自由诵读。对学情还不是太了解,备课时不能仅仅从“教”的角度出发,更要从学生“学”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
关于教学基本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普通话不是很好,特别在紧张的情况下,更容易原形毕露;硬笔字只能让学生勉强看清,诵读指导不到位。
从这一节课,我收获了很多。感谢大家给我这个学习的机会,感谢大家的关心与指导。我在这里发自内心地说一声谢谢。
文章来源
课件
学科

0 留言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